疑句求解说短长
点击上方蓝字“西去东来中传站”关注我们
史有為
已经二十多年不看小说了。尤其是网络小说,更不会去看,因为没时间。语言学的专业书都看不过来,还看这些?可是有位教二语的中文老师问到我头上了。她教翻译,拿一本小说做翻译对象,让学生一起翻译。她呢,担任中文疏导,负责翻译核对。突然碰到一段话,卡壳了,出了麻烦,求助于我。于是,我也不得不去看看这段话。
这部网络小说叫《裸婚》,挺流行,作者是唐欣恬。小说有十六章,这段话在第六章里。
细想想,今天的家庭风波刮得真是没道理。我们童家一家三口明明可以是一条心,为了我和锦锦海阔天空的幸福生活而大肆庆祝我爸的分房,至于刘易阳,只要我妈的态度能公正一点,能顾念顾念的“自尊”,而我们再把具体的付款细节探讨探讨,我相信,他也会认同这是一番在亲情驱动下互帮互助,且不影响我们自立自主的行动,从而加入到庆祝的行列中。然而,事与愿违了。
这段话只有三句。问题点是在第二句。头尾两句都挺短,中间这第二句可了不得,够长的,不算标点符号,竟有124个字!这可不是汉语特有的流水句,而是一种套叠异常的复句。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究竟是怎么构成的,究竟该如何评价:
第1句:细想想,今天的家庭风波刮得真是没道理。
第2句:
①我们童家一家三口明明可以是一条心,
②为了我和锦锦海阔天空而大肆庆祝我爸的分房,
③至于刘易阳,
④只要我妈的态度能公正一点,
⑤能顾念顾念他的‘自尊’,
⑥而我们再把具体的付款细节探讨探讨,
⑦我相信,
⑧他也会认同这是一番在亲情驱动下互帮互助,
⑨且不影响我们自立自主的行动,
⑩从而加入到庆祝的行列中。
第3句:然而,事与愿违了。
这第2句共有10个标点段。“标点段”是笔者使用的一个术语。凡是在两个逗号之间的一段话,就是一个标点段。标点段可能是分句/小句,也可能不是,只是一个分句里的一个部分,一个句子成分,或一个插入成分。
【注意】
下面的分析可能很枯燥。请选择阅读。如果害怕理性分析,可选择阅读“一、四、七、八、九”节。如果是二语教师,有需要又有兴趣,又如果是唐欣恬女士,建议阅读全文。
第①个标点段:
“我们童家一家三口明明可以是一条心”,
具备分句的条件。但句末没有“的”,显示句子没有终结。按照语义的逻辑发展,“明明可以”是一个形式、一个判断的抓手,显示后句将有转折,将有朝着与“一条心”相左的方向发展。然而,转折从哪里开始,并不清楚。哪里是转折的中心部分,我们也看不到。从形式到内容都没有显示任何“转折”。如果作者的意图并非转折,那第①标点段就不该如此行文,不该出现“明明”。因此,这第2句很可能是个病句。
第②个标点段:
“为了我和锦锦海阔天空而大肆庆祝我爸的分房”。
单就这个话段看,可能有两种可能的切分,但我们简单化,选择最可能是一种。请看:
“[为了我和锦锦海阔天空][而大肆庆祝我爸的分房]”。
“为了”只管辖到“海阔天空”,
“而”后面的部分全都是述谓的主要部分,即“为了……”所状之核心述谓。
这种切分比较简单,但表达的是“庆祝我爸的分房”,与第①标点段在语义上是平行的,丝毫没有转折的意思。而且,“我和锦锦海阔天空”作为“为了”的宾语,也还有些奇怪。“海阔天空”主要功能是修饰语,极少担任谓语,因此闹不清此处“海阔天空”到底想“海阔天空”地干些什么。作者以为这里的“海阔天空”是个创新的用法,但从读者看来,这里的“我和锦锦海阔天空”却可能是个小小的遗憾。
第③个标点段“至于刘易阳”,并非分句,只是分句里引入话题的部分,表示从此开始,话题改变了。这个话题管辖到哪儿?从语气来看,是管后面整个7个标点段的。这8个标点段共同组成了一个复句关系段,跟第②标点段发生关系:
“③至于刘易阳,④只要我妈的态度能公正一点,⑤能顾念顾念他的‘自尊’,⑥而我们再把具体的付款细节探讨探讨,⑦我相信,⑧他也会认同这是一番在亲情驱动下互帮互助,⑨且不影响我们自立自主的行动,⑩从而加入到庆祝的行列中。”
第④个标点段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话题“刘易阳”,却又提出了一个条件“只要……”,连词“只要”管到哪儿?似乎管三段,管到第⑥标点段。④⑤⑥三段都属于条件分句。
第⑦标点段“我相信”,是一个高端小句,或者是超句成分,表示观察、评议的角度。这种高端小句的特点是可以移动,可以放在标点段④的前面或⑩的前面,也可以放在中间,即目前的位置。为了分析方便,可以暂时撇开“我相信”不管,先关注后面的部分。
⑧⑨⑩三个标点段应该是结果分句,用来回应条件分句“只要……”。其中⑧⑨两段表示原因,⑩段“从而……”表示结果。⑧⑨⑩又形成了一组因果关系。
从③开始到最后,并没有表示出“转折”。这后一个新话题句,跟前面的②段,只是两个平行的不同方面。因此②和“③—⑩”是一组并列关系,同时作为对①的回应。分析到此,我们完全没有发现,②和“③—⑩”有任何转折。因此问题就出在①上。①分句的行文肯定有问题。
有两种可能:不是从②开始缺少了转折,就是①段的表达错误,不应该留下等待转折的信号。这信号便是“明明可以”,尤其是“明明”。这是一种期待转折的形式。你可以说这是意义,我也可以说这也是一种形式。反正这124字的第2句不但过于繁复,而且确实是个病句。
这位中文老师的问题其实还不止于此。她还提出第⑧段里的动词“认同”的管辖问题。这个“认同”到底管到哪里?哪里才是“认同”宾语的边界?
“⑧他也会认同这是一番在亲情驱动下互帮互助,⑨且不影响我们自立自主的行动,⑩从而加入到庆祝的行列中。”
“认同”的宾语是“这是一番在亲情驱动下互帮互助”吗?不行,因为“一番”需要有一个名词性或指称性的呼应语,做它的中心语。
“在亲情驱动下互帮互助”只是个述谓性的成分,并非名词性或指称性成分。如果中间加一个“的”,成为“在亲情驱动下的互帮互助”,那就可以,可以成为宾语的边界。很可惜,没有“的”,做不成边界。
那么一直捅到底:“从而加入到庆祝的行列中”,行吗?也不成。因为“从而”是个连词,是表示结果的。前面的“认同”才是原因分句里的核心,原因还没有搞清楚,怎么能就进入结果?只能否定这样的划界。
剩下的,只能管到第⑨标点段的“……的行动”。一个“的”字,满足了“一番”的需要。从语义上也合情合理。于是可以确定:“认同”从“这是一番…”一直管辖到“…的行动”。
其中“在亲情驱动下互帮互助,且不影响我们自立自主”又是一段复句的递进关系,拿来做“行动”的修饰语。这个修饰语够长,也够复杂的。显然,这里是西化/欧化在作怪。
现在可以将这个长句做进一步的层次分析了:
①我们童家一家三口明明可以是一条心,
②为了我和锦锦海阔天空而大肆庆祝我爸的分房,
③至于刘易阳,
④只要我妈的态度能公正一点,
⑤能顾念顾念他的‘自尊’,
⑥而我们再把具体的付款细节探讨探讨,
⑦我相信,
⑧他也会认同这是一番在亲情驱动下互帮互助,
⑨且不影响我们自立自主的行动,
⑩从而加入到庆祝的行列中。”
A:?转折关系段[①+?转折[B]]
B:并列关系段[②+并列[C]]
C:句子形式段[话题转移③+述谓主体[D]]
D:条件关系段[条件[E1]+[提示语⑦]+结果[E2] ]
E1:并列关系段[④+ 并列⑤+并列⑥]
E2:因果关系段[原因[F]+结果⑩ ]
F:递进关系段[⑧+并列⑨]
这一共是6个层次。如果把它们纳入一个层次图里,那就是:
这个句子,基本上是右向结构,只在“至于刘易阳”之后才插进了两处左向结构(E1段和F段)。于是,句子就显得更加复杂。遇到这样复杂的结构,不晕才怪呢!因此,也能理解何以会出现病误。
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分析,更重要的是提供修改的思路或方法。下面我们试着修改一下,修改的部分用“下加线”表示:
如果第①标点段不是期待转折,那么就应该改为:⑴“我们童家一家三口原本是可以一条心的”(17字),就此结句。
接下去的②可以改为:⑵“为了我和锦锦的海阔天空,我们可以一起大肆庆祝我爸的分房”(26字),也就此结句。
再接下去的一长串,也可以拆分成几个相对短的句子。③④⑤可以与⑩重组为:⑶“至于刘易阳,只要我妈的态度能公正一点,能顾念顾念他的一点‘自尊’,他是有可能改变态度的”(38字),就此也可结句。
留出⑥,再与⑩进行重组成:⑷“如果我们能够把具体的付款细节再探讨探讨,那他肯定会加入这个庆祝行列的”(33字),这同样可以结句。
剩余的⑦⑧⑨,可以再单独成句:⑸“我相信,他会认同这是在亲情驱动下的互帮互助,而且会认同这行为不至于影响到我们的自立自主。”(41字)
我们将一个125字的长句,而且是有毛病的,改为5个独立的句子。最长的也不过41字(见第⑸句)。并不仅仅是句子短了,最重要的是把这些关系都疏通了、明确了,把各处的管辖都厘清了,让读者不再为琢磨“绕脖子”句子而损伤脑细胞。
我们并没有排斥西化或欧化。在“为了我和锦锦的海阔天空”和“在亲情驱动下的互帮互助”,以及“影响到我们的自立自主”三段里增加的“的”,使得“海阔天空、互帮互助、自立自主”三个陈述性四字语都指称化,就是一种西化或欧化。
该句修改成5个句子,为此而增加了31字。现在与原来的第1、3句一起排列如下。请大家读一读,与第一节的原段落对比一下,看看是否舒服顺口一些,清楚易懂一些?是否值得?
(细想想,今天的家庭风波刮得真是没道理。)
我们童家一家三口原本是可以一条心的。为了我和锦锦的海阔天空,我们可以一起大肆庆祝我爸的分房。至于刘易阳,只要我妈的态度能公正一点,能顾念顾念他的一点‘自尊’,他是有可能改变态度的。如果我们能够把具体的付款细节再探讨探讨,那他肯定会加入这个庆祝行列的。我相信,他会认同这是在亲情驱动下的互帮互助,而且会认同这行为不至于影响到我们的自立自主。
(然而,事与愿违了。)
当然,还有其他的修改法,比如保留第①标点段的行文,维持第一层的转折关系,那后面的变动就会更大。
唐欣恬,目前是当红网络作家。80后的才女。网上介绍她:“金融学硕士,曾于上海任对冲基金美股分析师,后回北京经商创业。丰富、精彩的学习、工作、生活经历,‘依靠人生来创作’的写作信条让其作品充满浓郁的幽默时尚气息,写尽当代大都市女性情感生活真味。”显然,作者是有语言驾驭能力的。我们也相信,作者也是有修缮功力的。
其所以出现这样的“奇句”,我们猜想,原因可能有三:
其一,网络催促,写作太快,来不及咀嚼斟酌,一个复杂意识袭来,就禁不住跟着弯弯曲曲流了下去,于是流到哪里是哪里了。
其二,受到西方语言长句子的影响,不自觉地要在一个句子里塞入太多的内容,构建太复杂的关系,写作时忘记了读者的需要与口味。
其三,句子一长,自己也被绕了进去,也晕菜了,顾头顾不到尾,打磨的难度成倍增加,也就算了。
这三者,这位作者可能都有,在这124字的句子上似乎都有所反映。
鲁迅先生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二心集·答北斗杂志社问》)
笔者看来,重要的地方、关键的地方、长句子的地方,看个五六遍不算多。凡是太长的句子,千万要设法改成几个短句。凡是太长的修饰语,也千万设法切割,分散行文。长句、长修饰语可能就是你的坑,会暴露你的语文功力与写作态度。尤其是小说,更要想着读者,更要体现汉语味。千万不要因追慕欧式长句,而让读者发晕,失去读下去的兴趣。
2021.2.15辛丑初五于亦蜗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