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市中心又挖出大面积明代蜀王府!蜀王也爱吃兔兔……

彭亮 蓉城政事 2020-08-23

从秦汉时期的“两江珥市”

再到隋唐以来的“两江抱城”

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的成都

不仅城名未改

城址也从未变过


2013年

在成都体育中心南侧

发现了隋唐时期中央公园摩诃池

以及明代蜀王府一角以后

成都东华门遗址

迅速破格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政事君今天从四川省文物局了解到

经过长达6年的考古发掘

成都再次发掘出大面积古代城市遗存


秦汉六朝大城生活区

隋唐至两宋摩诃池池苑园林区

明代蜀王府宫城建筑群


▲发掘区航拍全景


秦汉六朝大城生活区


秦惠王二十七年(前311年),张仪、张若等筑成都城,其中大城为蜀候、蜀相、蜀守治所,此后的两汉六朝时期,大城一直为成都的政治中心。


▲秦汉时期河道水系(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东华门遗址约处在大城的中部偏东,发掘出土了排水沟、水井、灰坑等,以及大量的陶质器皿、瓦当、筒瓦、板瓦、钱币等生活遗物,与当时城内高等级的衙署府治或宫室殿宇等建筑物存在密切关联。


汉代“成亭”款陶罐残片↓



汉代“十四年”款铭文砖↓



东晋兽面纹瓦当↓



隋唐至两宋摩诃池池苑园林区


东华门遗址发掘的摩诃池池苑园林,建筑年代从隋唐至两宋,延续600余年,主要有池岸、步道、庭院、殿基、沟渠、水井、小型水池等,还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器皿和建筑构件,基本展现了池苑东岸一带的建筑格局面貌。



摩诃池,又名龙跃池、宣华池、宣华苑,是隋唐至两宋时期成都城内著名的池苑园林景观。池开凿于隋代,相传为蜀王杨秀(573-618年)展筑成都子城的取土处,池名得自梵语。唐代中叶以后,此池声名渐起,已为城内一大胜景,是众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的宴饮和游玩去处。



摩诃池沿岸的隋代排水沟↓



除却园林景观的功能外,摩诃池亦为唐代成都全城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活用水保障。五代前蜀立国于成都,王建改摩诃池为龙跃池,王衍又名宣华池、宣华苑,大兴土木,环池修建宫殿,一度成为皇家园林。后蜀孟昶在位时, 于宣华苑广植牡丹, 故又名“牡丹苑”。


摩诃池沿岸的唐代排水沟↓



两宋时期,尽管摩诃池的范围已开始缩减,但仍不失为城中一大盛景,名仕往来者依旧络绎不绝。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营建蜀王府,填池以做基础。


摩诃池沿岸的宋代卵石步道↓



此次发掘,还在成都体育中心球场内发现了一座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水池遗存。从南面的层层建筑一路向北,可以通过人工开凿的水道行至池边。这些红砂石护岸的人工河河面极宽,完全可以荡舟其上。


明代蜀王府宫城建筑群


明代蜀王府,即明代蜀藩王的府邸,旧址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中心城区。


▲蜀王府模型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正式下达了在成都修建蜀王宫殿的诏令,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竣工,前后营建近9年。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在蜀王府先后生活过的蜀藩王共计10世13王。


蜀王府在明代历史上曾出现两次宫墙颓坏,三次火灾,经过两次维修,但未遭大的损坏。明末张献忠攻陷成都,建大西政权,曾一度据王府为宫,清顺治三年(1646年)遭毁灭性破坏,存续时间长达256年。


▲2017年3月拍摄的东华门遗址


东华门遗址发掘的蜀王府建筑群,主要由城墙、道路、河道、凸台、踏道、桥梁、木构建筑、水池、台榭、码头等各类设施组成,功能上主要是宫城内的苑囿区,占地范围南北长约240米、东西宽约100米,总面积超过24000平方米


明代蜀王府内发现的窖穴建筑↓



明代蜀王府内部道路↓



明代蜀王府苑囿区的水池及台榭↓



明代蜀王府苑囿区的河道南段影像↓



明代蜀王府苑囿区的拱桥基址↓



出土遗物包括陶瓷器皿、建筑构件、铁器、木料、动物骨骼、植物果核等,其中的几件“大明宣德年制”款青花瓷器,为明代宫廷瓷器中罕见的精品。


经鉴定,出土动物遗存共68978件。其中,出土鱼骨遗存的数量为170件,鸟类遗存35048件,哺乳动物遗存30105件。东华门遗址考古现场领队易立表示,“当时人们可能更多食用雉科(家鸡)、鸭科(家鹅),较少食用鸠鸽科(鸽子)、鹤科(鹤)和鸦科(乌鸦)。”


哺乳动物中,猪科动物可鉴定标本数和最小个体数的数量都是最多的,其次是兔科动物的数量,“这与四川地区如今仍然存在的喜爱食用兔的饮食习惯也是对应的,可能是一种一脉相承的饮食习俗。”而猫和狗可能是王府先民饲养的宠物,马可能是王府饲养的以备出行的动物,而豪猪、果子狸、熊则可能是园囿中豢养的动物。


明代蓝釉刻划龙纹碗↓



明代宣德官窑青花大碗↓



明代琉璃天马↓



明代琉璃套兽↓



东华门遗址表明,这里自战国末年以来,即为张仪所筑大城的核心生活区,证实了以往仅见于传说或文献记载之“摩诃池”的确切存在。


尤其是隋唐至两宋摩诃池池苑园林和明代蜀王府宫城建筑群,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工艺精良考究,为研究长达2300余年的成都城市史提供了珍贵参考依据,是考察成都古城形态及其演变进程的文物窗口和时空坐标,同时也是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根基与文脉所在。


作为中国“十大古都”之一

成都从来不缺历史遗迹


今年5月20日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最新考古成果

在通锦桥附近发现唐及五代

清代两个时期的城墙


☞ 成都新发现一段古城墙,它来自唐代和清代


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

在成都新津县桥津上街遗址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出了

从汉代、唐代至明、清的遗迹

还首次在成都平原上

发掘了汉代商旅坊肆性质房址


☞ 成都又有考古大发现!汉朝人可能曾在这儿“下馆子”


大家都在看↓

• 交朋友,成都也是拼了

• 成都,“新”筑城记!

蓉城政事记者 彭亮

综合 川报观察 编辑 周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