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营销的“中国式定位”的困境
当我们说“以消费者为中心”,不同的立场,对这句话的解读其实是不一样的。“消费品”顾名思义就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而不是以产品为中心;然而,从产品方的价值观来说,是拼命向消费者推销,将消费者作为推销的中心点;还是拼命研究谁是你的消费者,TA需要什么,TA为什么会买你,会在什么场景、以什么价格买?
某家消费品企业,因为市场下降,一直在寻求营销转型。去年新引进了一支营销团队,领导人宣布新的营销策略是:“聚焦、专注,猛打稳攻,抢占消费者心智,建立以消费者为核心的营销传播工作”,具体打法是:
1,聚焦于向消费者传播产品理念,改变消费者思维,
2,改变消费者思维的方式是:持续给消费者讲故事,
3,创造强大的场景氛围(各种形式的造势,例如街道巡游、广场活动),来给消费者讲故事,
4,聚焦大单品。
领导者解释营销思路是:每一个大单品都有立足之本,靠广告传播不能达到效果,要以战斗精神去搞消费者教育传播、抢占消费者心智,通过入耳、入眼、入心的长期教育传播,在消费者心智中去扎根品牌印象。
看到这样的描述,我在想,不管用什么样的辞藻来堆砌,这样做的实质不就是“强奸消费者的意志”吗? 上述表述,实际上就是hard sell的思想,离现代营销的基本概念相去甚远。一年多过去,这次营销变革策略以失败告终。
并不能说这家消费品企业的营销领导人不努力、不敬业,就我的观察,他们做事真的是挺拼的,搞起活动来顶风冒雨,销售人员起早贪黑。可是,方向错了,再努力是越搞越错;这样的营销策略在特定的时间(过去十年)、特定的市场(县城市场)、特定的产品(独特消费品)、特定的渠道(广泛铺市的流通渠道)也许是奏效,然而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即使是过去成功的营销经验,也不一定能在具有类似特性的环境下复制,因为中国消费品市场的基本面正在快速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不少人将“定位”解释为“占领消费者心智”,这就是我一直反对“中国式定位”的原因,这样的“中国式定位“是反现代营销的基本假设的,即真正的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并且需要将营销要素(产品、渠道、定价等)与品牌定位客观地相结合,因地制宜。
现代化营销不应该是一味地进行传播轰炸,霸占目标人群注意力。今天,随着数字化手段的发展,无论是传播方法越来越数字化,而且市场分析、反馈搜集和评估分析都能以数字化手段进行,企业营销流程更需要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以”创意-测试-反馈-评估“为周期,反复迭代,优化产品。
说到底,营销思想反映了企业家的价值观,而其价值观其实是社会发展和时代政治给其本人的投影。这个伟大的时代不是也正面临着同样的挑战:用农村包围城市取得成功的成功套路,来治理现代化的大城市就是不行;而有远见的领导人,愿景也绝不是让子民的生活、见识永远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
最难是变革。
营销课题相关文章:
企业转型,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