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采购流程数字化案例谈人性化设计和数字化产品的方法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表现形式是:“工作线上化、应用移动化、决策数据化”。
表面上看,这和过去企业信息化系统应用似乎并没有大的区别;顺便吐槽一句,本周在一家企业的交流会上,一位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人员跟我纠结了半天,他一直挑战我:你们说的“数字化”究竟和“信息化”有啥区别?你说的“数字化”的这些功能,我们都已经有了……
实际上,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过程、IT和业务协作的方式,和传统信息化相比已经有很大发展,其基本区别是:
用设计思维发现数字化机会
用精益用户体验方法定义用户用案例(Use Case)
用例(Use Case)驱动的敏捷方法迭代开发
数字化和数据平台(Digital and Data Platform,DDP),基于云的架构
信息化和数字化区别是什么,我想到一个形象的比喻:
就是电子邮件和微信的区别!
人性化设计和用户体验导向的数字化产品创造方法,不仅用在消费级的互联网应用,传统的企业后台系统和核心业务系统,例如ERP,也越来越向新一代数字化产品创造方法转化。
我们以某企业级的电子采购平台的开发为例:eProcurement并不是IT应用的新领域。过去采用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大致过程是:
分析需求
设计业务流程
确认系统方案
系统开发-测试
数据准备和人员培训
系统上线
这样的项目,周期短则半年,长则数年。而我们看看基于人性化设计和敏捷方法的采购流程的数字化转型是怎么做的:
传统的IT系统开发,角色是项目经理、业务分析师、架构师、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而数字化产品开发,除了咨询顾问、架构师、工程师外,还有战略设计师、体验设计师、产品经理等角色:
新的开发方法,就是为什么现在数字化咨询公司都要设立沉浸中心(Immersion Center)的原因,例如BCG的数字化沉浸中心:
设计过程是:
起点:业务流程分析
用户访谈
现场实地观察,例如采购共享服务中心、供应商谈判现场、仓库操作现场等
通过研讨会等方式来绘制用户旅程、价值流地图
用例的长名单罗列,并筛选;评估转型的业务价值
虽然业务流程分析方法仍然有用,但是今天工作方法的重点并不是讨论流程(除非涉及到风险控制点),而是站在用户的角度,研究某个用户角色的一天工作过程中的行为和数字化触点,例如”物料计划员一生中的一天”(A day in the life),这是一个示例:
数字化平台开发一般三个月为一个迭代周期,每个周期内发布新的应用,以及旧应用的版本更新,例如采购数字化平台的应用迭代过程是:
第一轮敏捷迭代:
产出:3个应用
内容:
采购数据分析
采购成本模拟和分析
库存驾驶舱
第二轮敏捷迭代:
产出:共7个应用(包括老版本更新)
内容:
采购市场洞察
供应商门户
线上竞价
企业方的竞价分析
第三轮敏捷迭代:
产出:共发布11个应用(包括老版本更新)
内容:
线上寻源
采购订单跟踪
库存信息共享
AI智能采购谈判助手
供应链数据分析
第四轮敏捷迭代:
产出:共发布15个应用(包括老版本更新)
内容:
采购合同管理
仓库管理SaaS
采购申请驾驶舱
供应商管理
数字化转型,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