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课】论学者 | 高华:历史天际的微光(总第39期)
这个社会是不完美的,永远不完美,要打破完美主义;我们要追求完美的世界,但不是要实现它,而是在实现的过程中不断改良我们的社会,使它变得更好。
高华:历史天际的微光
文/杜骏飞
2011年12月26日,也就是5年前的今天,高华病逝,年57岁。
“忍见斯人独憔悴,但凭青史著高华。” 这是那一天我献给他的挽联。
全国学术界、思想界,每年一次,不分学科地怀念高华,不仅仅是珍视他的学术贡献和品格,也是珍视他代表的学术价值观。
历史上,评价一所大学的文化地位,往往是看他如何安放自己的心灵,如何对待自己的人文学科,如何珍视高华这样的学者。
对于社会而言亦复如是:在这个世界日渐功利、日渐势利的今天,社会文化品质和政治文明程度,取决于国家和社会如何尊重正直诚实的知识人、敬重谔言之士,取决于我们如何鼓励学术良知和公共精神、如何弘扬士的精神,以及国家如何保护、如何考评、如何褒奖、如何关怀,如此等等。
请记住高华,同时,在你的身边,永远善待高华那样的人。
「 高华生平
」
1954年高华生于江苏南京,1978年进入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师从著名历史学家、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茅家琦,学成历史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在南京大学工作,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民国史以及当代中国史等的研究,中共党史领域功力尤深。
作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高华是公认的中国当代著名中共党史、毛泽东专家,被业界誉为“当代中国历史研究领域最杰出的学者”。
代表作《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揭示了中国式思想改造的缘起与模式,尤为学界所重。
「 历史长河上的红太阳
」
《红太阳》是高华的第一部专著,也是他传播最为广泛的作品。2000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后,至今已第十二次印刷。这本书彻底颠覆了中国与西方学界对延安整风运动的理解,迅速成为学界公认的中国现代史经典。
毋庸置疑,延安整风是中共历史上极为关键的一次政治运动,其直接的结果是中共实现了组织与思想上的高度统一,为1949年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国内的历史书,大多认为是一次全党范围的普遍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而对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却避而不谈。
西方学界对整风的理解也与国内有相似的盲点,学者们提出的一些假设和推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作进一步追溯而最终都被放弃了。
而《红太阳》的出现,贯通了中国现代史、当代史的各个重要环节,其锐利的解释力不但穿透了中共党史,而且直至当代的政治逻辑。
高华的学生评价他是个性极强、悟性极高的史学家。他对史料的敏感性、穿透力,对汉语言艺术的掌握,使他能在有限的资料中,读出背后的寓意,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行文风格。
他的叙事风格、语言艺术和论述内容融为一体,使人有一种“读其书想见其人”的感觉。而《红太阳》则是他的个性、魅力的集中体现。
「 独特的人格魅力
」
高华是一位敢下笔、有担当的史学家。敢下笔是指他敢于就重大问题撇开现有的条条框框进行研究、论述,提出重大观点,有担当是指他在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同情的理解”之后,有自己的良知和判断。
不媚上,不媚俗,只对史学家的良知和史学纪律负责。这对于研究历史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也是很难得的。
现当代的史学,经常变成史料的汇集、剪切,读来味同嚼蜡,另一些人物传记又文学性过强而实证不足。高老师写书,在扎实的实证基础上,通过对史料的反覆体认、梳理,三言两语就可以让一个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
只有源自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思考,才能让历史重新生动地展现,才能更加发挥文字的魅力。这也是很多人通过他的书而被他吸引的原因。
从文字中,你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灵魂,看到他的内心和他的思想。
站在“历史的风陵渡口”,高华说自己一直是“行走在历史的河流”中,并试图引导读者与其一起游走。在高华的视野中,河流水面如镜时,那是蒙太奇般纠结着的历史与现实的幕布;水面波涛汹涌时,那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鉴往知今。
事实上,如果我们追随高华老师的实践,即使在档案没有全面开放的中国,当代历史研究也有无限的可能。
高华的生命虽然定格在57岁,但他是永恒的。他也许真的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继续“行走在历史的河流”。
能对历史洞穿如此的高华,在自己被“边缘化”的际遇当中,也坦荡地接受面对,对此他曾开玩笑说:“主体和边缘,只是当下历史与政治困境下的划分而已,若干年后,当这种困境消失后,还有这样的划分吗?我们研究历史的人应该看得更高一些嘛。”
高华的治史态度令人高山仰止。他产生了影响——相当重大的影响。人们将深深地怀念学者高华,更重要的是,人们将深深地怀念这位卓然高洁的人。
生平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
部分文字资料参考:公众号史家高华纪念讲座《高华——站在历史的风陵渡口》;公众号八十年代《高华的“边缘人生”——高华五周年祭》;毕可伟《纪念高华》。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编辑|李梓葳
责编|魏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