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课】谈话27 | 网络游戏:一个多元而复杂的存在(总第42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356qsyyw5&width=500&height=375&auto=0
Q: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主流价值观渐渐接受并认同网络游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杜骏飞 南京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课堂记录
杜骏飞讲述 刘一醇记录整理
起初看到电子游戏的人说:这是个怪物,这里面很可能会有很多负面作用。但经过时间的淘洗,我们发现网络游戏也没直接带来什么副作用,虽然说有些同学逃学了,但是好像学习好的同学游戏玩的也比较好。
所以这里面就带来了很多意见的分歧。主流文化就不太能轻易否定网络游戏;反而可能会倒过来,发现它其中的某些优点。
当年的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包括大型多人角色扮演的游戏,现在已经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了。这个巨型的产业汇集了很多人,包括玩家、资本和工程技术人员,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存在。
否定冰山一角容易,否定一个冰山整体比较难。换句话说,当它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历史航船了,再想否定网络游戏就难很多。
自然,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初代网游玩家们已经从被指责批评的青少年成长为社会的主流人群,他们拥有了话语权,可以为钟爱的游戏发声,那么我们能够听到的对于网络游戏的评价自然会改变。
不过,关于网游的真正有说服力的判断要从科学认知中去概括和发现。这几年对网络游戏的研究也有了很多的进展,包括:网游对人形成哪些影响?哪些人群易感、哪些人群不易感;网络游戏在哪些好的方面能塑造人、哪些坏的方面能影响人等,都有了比较精细的研究。
于是,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充足的理性来肯定网络游戏。因此我们可以大致认同这样的看法:网络游戏实为一个多元而复杂的存在。譬如:
当你处在不同成长时期,网游对于人的利弊得失是不同的;
当你对网游价值的理解水平不同时,网游对于人的利弊得失也是不同的;
当你对自我的认识和控制力不同时,网游对于人的利弊得失也是不同的;
当不同的媒介生态塑造你的不同价值观时,网游对于人的利弊得失更是不同的。
当然,一个最简单的归纳是,当你的优秀程度不同时,网游对于你的利弊得失确实是不同的。
利弊之争
“通过互联网服务中的网络游戏服务,提升全球人类生活品质”这是网络游戏光辉熠熠的诞生使命。网游的玩家绝大部分是青少年,对于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到底是利还是弊的讨论从未停歇。
利 处
1、调整心理状态。
很多青少年因为学习的紧张、过度的劳累,或者因为无聊、生活的迷惘,而呈现出懒散、消沉的状态,但当进入到丰富多彩的网络游戏世界后,他们就被绚丽的游戏画面、生动的游戏音响、形形色色的游戏人物深深吸引住,使得注意力高度集中,灵感涌现,应激兴奋,从消极、休眠式的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切换到注意、觉醒、兴奋状态。
2、确立自我认知,改善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自己产生的情感体验。自尊和自卑在青少年的情感体验中是比较突出的方面。在玩网游的过程中,他们往往能从中获得现实生活中难以体验的快感和成就感,给予自己充分的自信心。
3、促进人际交往:网络游戏可以改变青少年的沟通方式。
通过网络游戏这个中介,突破时空、人数、地位限制,进行“人—机—人”方式的沟通,有的游戏一下子有几万个人同时在玩,那种热闹可想而知,没有上司下属,没有富贵贫贱,大家都在平等自由地玩。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游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改善人际关系。
弊 端
1、网络为道德相对主义提供了温床,网络的使用冲击了现存的道德规范。
遨游在网络中的大学生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可以隐瞒性别、年龄、身份。在虚拟的空间里,人与人的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因此,不道德者随处可见,其中以说谎最为严重。
2、心理障碍和网络成瘾。
沉溺于网络游戏会占据青少年大量的时间,影响学业,干扰正常生活。长期生活在虚拟世界中,也容易造成他们对于现实认知混乱,难以适应现实生活。
3、网络游戏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网上游戏或聊天时间过长,造成身心疲惫、生物钟混乱,导致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严重者可诱发心血管疾病、紧张性头痛等病症。放纵游戏的后果就是精力和体力的透支。
4、网络问题对青少年人际关系的消极影响。
学习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投入。如果长时间沉迷游戏,在人机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就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减弱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
对于网络游戏,无论是赞成者还是反对者,都应该正视这样一个现实:不管游戏本身是好是坏,它毕竟已经存在了下来,而且正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这个事实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与其千方百计费尽心机的来扼杀它,还不如共同想办法来剔除它身上存在的缺点,弥补它的不足。
大多数反对游戏的人,并不是反对游戏本身,而是反对游戏中存在的消极的一面。正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样,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关键是怎样利用好的一面,尽力避免坏的一面的影响。
听课笔记
文/刘一醇
网络游戏由一叶颠簸流离的扁舟壮大为一艘历史的巨轮,社会舆论逐渐洗脱对它的污名化定义,国家力量也极力拨除它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的雾霾,这深深体现了主流价值观的嬗变。
事有矛盾,物有阴阳,世上所有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因此对于同一事物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完全正常;但社会大众对同一类事物的不同价值判断会有倾向性取舍,当多数人看法一致时,便形成了主流价值观。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便是价值观高度同构的社会,儒家“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准则和“修齐治平”的价值追求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而如今,虽然传统价值观有一定绵延性,但随着市场经济浪潮的推动,西方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传入,中国人的价值观逐渐多元,对于事物的接受度和包容度也渐渐增强。
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年人,更追求自由、关注本我,带给他们身心愉悦的网络游戏也十分合理的成为一个良好的兴趣爱好以及谋生手段。
我虽然鲜少打游戏,却几乎日日暴露在网络游戏的氛围中,它甚至成为了学霸与学渣继课堂之后又一联结点。
结合亲身感受以及与周围玩家的交流,我觉得网络游戏就像是一个“换置机”,玩家在现实生活中投入时间和金钱,来换置虚拟世界的体验。比如说,玩家可以娱乐、休闲,与他人互动交流,取得虚拟成就;并且大多数网游玩家都会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角色——“虚拟身份”,他们会更有兴致也更有持续性的在这个“虚拟社会”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在竞争型社会中,有的人借助网络游戏缓解压力;有的人则借助它释放在学习工作中竞争行为、竞争心理的余量,玩家将现实生活中“盈亏”理念、胜负欲望投注到网络游戏中,这些心理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这也是近几年来竞技类游戏愈发风靡的重要原因。
如今,网络游戏已经不再是刚刚出现的恐龙,众人非议的螃蟹,它是漂流在价值观主流河道中的一艘巨轮,将要驶向更远的未来。
感谢收看、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刘一醇
利弊之争部分参考公众号奕扬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杜 课
邮箱:njuduke@163.com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