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职教活动周丨民族文化融通贯通劳动技能实践探索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职业教育2035规划》,坚持五育并举,把立德树人落实落细,加强理论培训、价值引领、实践养成,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学院“双高”建设做出附中贡献。



在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学院附中政治教研组发挥在研课题《劳动教育在民族学生中的实施途径探索》研究功能,带领班级学生开展了生动有趣《羌绣的制作》劳动技术实践探索。



主研老师充分利用活动契机,根据班级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较大的特点:云南文山舞蹈委培班、“9+3”民族歌舞班60余人,共有汉族、藏族、羌族、彝族、苗族、壮族等13个民族的学生,属于民族大融合的群体。教研组大胆尝试通过羌绣的制作过程历练,培养精、细、静、韧职业精神,培养学生坚韧不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等意志品质。同时以羌绣制作活动为切入点,让同学们主动思考、主动搜集民族文化素材,梳理了本民族文化特色、文化符号,进一步培育民族文化自信,也加强了民族团结、增进民族文化交流。



整个劳动技术实践探索分为两大部分:以羌民族民族历史、文化了解和羌绣制作的现场实践操作。



首先,引领学生比较充分的了解了羌民族是一个自称"尔玛"或"尔咩",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黑水等县以及绵阳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其余散居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绵阳市的平武县等地,中国境内羌族的人口数为312981人。文化特征,民风民俗进行了了解和学习。


极具民族特色的羌寨

雄伟壮观的羌雕


其次让学生到羌民族的民宿、民居去转了一圈,做了一次羌民族民风民俗亲身体验。




对羌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羌绣经历了千年传承和发展,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也是留存至今最为鲜活生动的文化遗产。




对羌民族的服饰也有了一定的认知。





了解了羌绣的几种针法:撇针法、扣针法、打籽儿绣、勾针法、架花法、挑针法、边纹花法。同时,直观感受了羌绣的制作形式和方法。





同学们走进藏羌非物质文化博物馆,兴奋不已

进了实习场所,虚心接受老师指导

织绣兴趣浓厚、忙得不可开交


短短的几十分钟,张斯佳(壮族)、邓思思(瑶族)、王理倩(苗族)等同学与指导教师杨白兰(羌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约定利用课余时间来工作室亲自为母亲织绣一个小礼物,毕业回家后给妈妈一个惊喜、留个念想。一次别开生面的民族艺术融通贯通的劳动技术实践探索,拉近了各民族的距离,促进了相互沟通、交流和团结。同时,探索出了立德树人的新途径,也为思政课与课程思政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来源:附中教学科政治组

文字:王兴彩

图片:王理倩

排版:欧阳丽萍

审核:徐亮

编发:党委宣传统战部



往期推荐

川剧《草鞋县令》备战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

【全员双高 育人有我】川艺党员谈双高·系列观点⑤


微信公众号

chuanyi1953

新浪微博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