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宁欣:《西域屯垦经济与新疆发展研究·序》

宁欣 CNU古代经济史
2024-09-15

宁欣先生与首师大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部分学生的合影

左起:鲁统彦、周尚兵、宁欣先生、游自勇、张安福、陈大为

2007年摄于上海师范大学



在古代农业中国,发展农业经济和保卫边疆安全成为历代统治者的重要责任。自汉代以来,历代中央政权大都在边疆或内地荒地区域发展屯垦事业,因此屯垦经济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新疆是祖国的西北边陲,从汉代西域都护府开始,中国历代中央王朝就开始了对西域屯垦戍边的经营,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些屯垦涉及到中原移民、先进技术和工具带到新疆、多民族共同开发建设新疆,从而促进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安全等问题。所以,三国时期曹操曾说,“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明人李贽认为屯垦戍边乃是“千古之策”。

屯垦戍边效益是多方面的,有经济收益、社会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安全的效益。从历史长河看,最初在西域进行屯田的时候,且耕且战是主要的单位模式,战时的后勤供应是首位的,经济收益还是放在次要位置。随着汉代、唐代尤其是清代大规模的屯垦实边,屯垦经济开发了天山北麓的广大地区,屯垦的经济效益越来越显著,屯垦经济成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经济模式,尤其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新疆屯垦事业日新月异,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代表的屯垦事业不仅解决了新疆民众的生活问题,而且在节水灌溉、集团机械化作业、新型村镇建设都走在了全国前列,甚至有些新农村建设者认为,新疆兵团的城镇化建设和土地集约化经营模式,代表着二十一世纪中国农业现代集约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方向。所以,研究新疆的历史和现实越来越显示出其前瞻性。

从学科属性看,屯垦经济属于经济史的范畴。近30年来,中国经济史如农业经济史、手工业史、商业史、赋税史、救灾史、城市史等迅速发展,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以边疆地区为核心的屯垦经济史发展的研究还较为薄弱。目前对屯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屯垦史、屯垦戍边问题、屯垦与国家安全问题,很少有涉及到专门研究单纯的屯垦经济发展史。新疆作为中国屯垦的典型区域,尤其需要梳理两千年来屯垦经济发展的背景、屯垦群体、屯垦区域、屯垦绩效等问题,以更为细致了解中国这个特殊区域内所进行的屯垦经济的历史进程。

《西域屯垦经济与新疆发展研究》是一部以天山南北这一中国典型屯垦区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比较系统阐述了新疆屯垦经济发展的历史,详细分析了汉代以来新疆屯垦的规模、形式、经济效益等。自西汉以来,新疆就成为历代中央政权屯垦的重要区域,新疆屯田的经济效果,直接与国家在西北的安全态势息息相关。在此基础上,探讨历史时期新疆屯垦与国家战略、边疆稳定的内在关系,为新时期新疆屯垦经济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新疆屯垦经济绩效及其对当地经济、政治、社会的影响,分析新疆屯垦经济与国家战略、西北边疆安全与稳定等内在的逻辑关系。认为:汉唐时期屯垦经济发展虽有起伏,但是总的趋势是屯田区域不断扩大、绩效不断提高,尤其是清代以来的新疆屯垦经济效果显著,不仅奠定了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而且由于移民屯田的迅速发展,“新疆的民族结构更为合理”、“新疆由原来的前沿生产战争区变为适宜人类的生活区”等观点,这种见解是有见地的。美中不足的是,经济史是依靠数据说话的,每一个结论都应该有数据支撑。但是该成果对于汉唐时期的屯垦经济的数据处理,大都使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描述,即使是用到数据的部分,也很难说是客观的历史事实。当然,这种现象既与古代记史不重视数据从而使得数据材料有限有关,也同时看出作者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让数据与材料更为扎实。

在地广人稀的新疆,历史上经济发展的动力还是屯垦——国家组织的大兵团作业,才能解决新疆面积广袤而绿洲又相对分散的土地开发问题。目前新疆虽然阶段性的存在着“三大关系”的矛盾,如,“屯垦和戍边的关系”、“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关系”、“兵团和地方的关系”等问题,但是这些都是新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屯垦经济问题为先,还是地方经济发展为主的问题,但是这都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新疆军垦经济发展壮大后,军队不是将大量的企业、设备、资产等无偿给予地方支援地方建设了么?根本上说,新疆屯垦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是密不可分的,屯垦经济发展好了,才能带动地方发展;地方经济发展好了,也能给予屯垦戍边更多支持。

我参加了张安福的博士开题、中期检查、博士论文答辩,甚至其博士后都是跟从我做的,因此对其研究过程较为了解。他对唐代西北的农业问题、农民问题为对象的研究较为集中,对于新疆的历史文化、屯垦经济问题,虽然起步晚,但是进展很快,不仅因为勤奋好学、思维锐敏,更因为他能在资料梳理和田野调查中发现问题,这也是这些年他做事一直能有新成果出现的原因。2011年暑期,我到新疆检查完他的博士后项目中期进展情况后,一起去距乌鲁木齐600公里之外的西部边陲伊宁市和边贸口岸霍尔果斯。他对伊宁边境66团场的经济模式、霍尔果斯口岸中、哈两国贸易品种的差别非常清楚,并从中分析两国经济结构的差异和边境团场今后经济应该重点发展的方向,就显示了他“边走边学”的学习态度,很值得重视。

张安福2007年从山东调到新疆,工作一干就是7年,一直到2014年才调动到上海师范大学工作。这7年中,他先后以新疆的屯垦戍边、西域历史文化等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逐步深入。这个过程中,成功申报了200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以来新疆屯垦与国家安全研究》、201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环塔里木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与研究》,并成为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63”优秀人才、石河子大学“211工程”人文社科建设项目和新疆兵团人文社科基地重要负责人,并连续7年都被石河子大学评为优秀职工。这一切,都显示了无论是教学还是研究,也无论是在内地还是边疆,只要努力和付出,就一定能干出成绩,被单位和社会所认可。

进入上海师范大学后,张安福这两年一度沉寂,我相信这是他厚积薄发的时期,也是一个调整修养的时期。工作不能太拼命,健康是第一位的。但是在有资料、有想法的时候,就要写下来。新疆和上海都是学术资源丰富的地方,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学术发现和学术领域的拓展是没有止境的,尤其是在年轻、精力好的时候,更是要不断突破自己。

 

                                            

2016年10月于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宁欣,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

本期编辑:悟滋。


欢迎关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经济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CNU古代经济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