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早起就得排队,庄里最正宗的天津味儿,竟藏在老小区的破铁棚里,吃一次绝对上瘾!
这是一档小众的美食栏目。河青吃货君介绍给大家的饭馆标准有这样几个:够小,够年头,够特色。
锅巴菜?你可能没吃过,但我敢保证你吃一次绝对会上瘾!
正宗天津味儿
大红门锅巴菜,应该是庄里最正宗的天津味儿了。
再配上煎饼、豆腐脑、烧饼,妥妥的“津味儿四件套”。
有的人每早穿行几条街,就为这一口。
别说你没听过,我敢保证,吃一次,绝对会上瘾!
大红门锅巴菜,顾名思义,得名于标志性的红色铁门。
从棉二生活区的北门进来,左拐走到头再往右,鳞次栉比的老居民楼像迷宫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老板老张说红色醒目,有了这么一扇门,搁老远就能瞅见,好找。
店面很小,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棚屋,没有任何装饰,屋里就零散的几张桌子和若干不配套的铁凳。门口支着三口大锅:豆腐脑卤汁、锅巴菜卤汁,还有一个是豆浆,天津人一般叫浆子。
两台电扇和一台空调卖力地向食客们输送冷气,试图平复夏日里的躁动,虽然用餐环境十分简陋甚至有些破旧,但我敢保证你吃一次绝对会上瘾。
天津卫有句老话,“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
天津人爱吃嘴馋,所以天津的饭馆多,街头卖小吃的摊儿也多,早晨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早点铺,家家都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早晨出门排队买早点。
锅巴菜,天津人管它叫嘎巴菜,是最家常也最有地域特色的早餐。
嘎巴是用绿豆面和小米面混合,像摊煎饼一样摊成一个个大面片,晾干后切两指宽的细条,黄灿灿的码放在一旁的篦子里备用。
吃的时候抓一把放入锅里,浇上熬得稠亮的卤汁拌匀盛出,配以韭菜花、腐乳、辣椒油、蒜汁等佐料,最后撒一把香菜,齐活儿。
卤汁咸香,混合着腐乳麻酱,一边浸泡一边吃,不用泡透,就是嚼着吸着汤,一勺一勺往嘴里送,一大碗很快就见了底。
天津人对早餐很是讲究,这顿吃的可以不精致,但不能不种类繁多同时实惠耐吃,这就形成了特色的“津味儿四件套”:煎饼、豆腐脑、烧饼和锅巴菜。
因为只做早餐,所以要早早来排队,夏季天亮得早,经常过了九点就卖光了,尤其是豆腐脑和煎饼,基本上可以说是限量出售。
先说煎饼,水磨绿豆面糊糊掺上小米面做皮,摊匀后磕两颗鸡蛋,翻面,均匀抹上面酱和腐乳,餜篦都是老张自己炸,酥酥脆脆没有一丁点油腥味儿。
掐一小撮芝麻,卷起,切开,一口下去层次丰富,脆韧可口。
头一次来吃的,如果不是天津人,可能吃不惯锅巴菜的豆味儿,所以后来又备上了豆腐脑。
天刚亮时点卤的豆腐脑,洁白明亮、嫩而不松,用平勺盛在碗内,碗中间豆腐脑要像小馒头似的凸出。
卤淋在豆腐脑上流向碗的四周,然后加蒜泥、辣椒油。
豆腐脑突出蒜香,锅巴菜突出葱香,两种卤汁带来的味觉体验完全不同。
一碗热腾腾滑嫩嫩的豆腐脑,就着刚出炉的芝麻小烧饼,外皮酥脆,内里松软,满口生香。
咬一口煎饼,剥一颗茶叶蛋,舀一勺锅巴菜,再吸溜一口豆腐脑,真真是通体舒畅的豪华早餐~
老板老张是正经八百的天津人,生于石家庄但是在天津长大,上世纪50年代那会儿,父辈从天津来石家庄支援纺织基地,在棉一、棉二、棉三生活的基本上都是天津人。所以大红门锅巴菜的存在,简直就是思乡的慰藉。
老板娘吴姐是浙江人,在她身上完全体现了南方女人的那种利索能干,舀豆浆,盛豆腐脑,浇卤撒料一气呵成,老张在一旁摊着煎饼,俩人配合得有条不紊,默契十足。
夏天普遍起得早,来吃早点的人络绎不绝,店里忙得热火朝天。
迎来送往的同时嘴上功夫也不耽误,街坊熟客们一边吃一边说着家长里短生活琐事,夫妻俩总是笑眯眯的应和,大家习惯了来这吃早餐,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嘎巴菜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个辛苦活,头天卖完早点之后就要开始准备第二天的嘎巴和各种调料,全部手把手做,费力又耗时。
每天早上四点起床,泡豆子,磨面,做豆腐,熬卤汁,六点准时开门,十几年里除了过年休息几天,其余每天如此,说不辛苦是假的。吴姐听到笑了笑说:“都是为了孩子,今年准备读研究生,等着他毕业找了工作,我们也就轻松了。”
正是日复一日的辛劳和用心的食物才能积累到这么多忠实顾客。现在来店里吃早点的基本上都是回头客,剩下的多是口口相传,一到周末,来自四面八方的食客,无论身份地位,都会一起挤在一张桌子上吸溜一碗锅巴菜。
60多年过去了,时间带走了棉二纺织厂的辉煌,但是割舍不断老天津人对它的感情,大厦尚未崩塌,也许,锅巴菜是最好的传承。
(棉二生活区里面45和54号楼之间)
锅巴菜
结语
吃货君希望攒足够多
这样的小馆儿,
随意在这个城市行走
想要停留的时候,
不远处就有这样一家
……
总之,
这是一个介绍值得记录的菜与人的栏目,
如此便好。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小馆儿
欢迎留言告诉河青吃货君
我们每周五准时相见……
(识别二维码找到吃货君)
(注:非经书面授权 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
文/河北青年报实习记者侯明怡
摄/河北青年报记者王勇博 实习记者侯明怡
制图/张洵 张雅琪
编辑/李若星 王亚伟
更多小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