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北17岁高中生无意中一瞅,竟发现了几百年前的“宝贝”……


沧州黄骅近日发现

明代碧霞元君庙残碑

对研究北方祭海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黄骅发现的明代碧霞元君庙残碑(局部)


据悉,庙碑的发现者叫李东林

是名17岁的高中生

别看他年纪小

却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老藏家”


李东林每次看到造型独特的瓦片,都要捡起来研究许久


19日上午10点钟

李东林拿着铁锨、背着铲子

又来到了羊二庄镇前街村附近一处水塘前

这处水塘所在区域

是黄骅的[guàn]兮城古城遗址

李东林来这,是为了寻找文物标本

几天前,就是在这里

他发现了一块明代碧霞元君庙残碑


少年无意间一瞅
发现明代“宝贝”



今年6月底,就是在这处古城遗址采集文物标本时,李东林无意中在坑塘里瞅见一处石碑样的东西露出水面。


“当时我仔细看了看,露出来的地方,隐隐约约还有碑文。”李东林说,因为露出来的面积比较小,他也看不清具体是什么。


凭着多年的经验,他觉得这是一块有价值的文物。


随后,他就联系了沧州黄骅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


因为当时水塘里水位比较高,不太方便打捞,所以,等到7月初水位下降之后,残碑才被从水里打捞出来。


黄骅发现的明代碧霞元君庙残碑碑文(局部)


经相关专家考证,石碑制于明代成化乙巳年,为修建碧霞元君庙所立之碑。


这已经不是李东林第一次发现文物,在这之前,他还发现过战国时期的文物以及民国时期的地契。


据黄骅市博物馆馆长张宝刚介绍,因为近几年李东林陆续发现了许多文物,成了名副其实的“文博小达人”


17岁的李东林,是羊二庄镇东大庄村人,目前是一名高中生。


虽然年纪不大,但他的收藏史已经有10年了。因为掌握的文物知识比较多,从2016年李东林就被黄骅市博物馆聘为“文物保护志愿者”。


从“老盘子”开始
自幼与文物结缘



说起与文物收藏结缘,李东林说,缘于家里的一个“老盘子”。


李东林还没上小学的时候,在家里发现了一个纹饰精美的青花样式的盘子。父亲告诉他这个盘子已经有几百年历史,是传家之物。当时年幼的李东林被盘子上的精美纹饰所吸引。从那时起,他便对文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经常缠着父亲给他讲述更多的文物知识。


“或许就是一种缘分。”李东林说,他也说不上,自己为什么对文物收藏感兴趣。


李东林的父亲看儿子对文物知识如此痴迷,便经常带着他到黄骅市博物馆参观。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东林对文物的热情愈发浓烈。


10多岁的时候,他就趁着周末不上学,拿上自己攒的零花钱,骑上三轮车到附近的村里收集老物件。


“我喜欢跟上了年纪的人聊天,有的人对当地的历史了解很多,有些人自己家里就有些老物件。”李东林说起自己的收获有些“小得意”:“两块钱一个,钱多了咱也给不起,就这样,还回收了好几份民国时期的地契呢。”


有一年大旱,河水干枯,在河边玩耍的李东林意外发现河床上有许多陶器碎片。这些陶片上带有文字和花饰,这一下可把李东林高兴坏了。


在之后的几天中,李东林心心念念地想了解这些陶片的渊源,催着父母给他买来了相关书籍。


后来他又通过网络查询、向村里老人请教等众多信息的叠加,这才知道那里是古城遗址。这也让他大胆猜测这陶片很可能和遗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后来,李东林将捡到的陶片拿到黄骅市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研究,证实了他的猜想。


沉迷收藏“老物件”
家里成“小小博物馆”



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肯定,给了李东林更大的信心。


在拿到“文物保护志愿者”证书后,李东林收集文物标本的劲头更大了。


“我上初中的学校,离丱兮城古城遗址比较近。”李东林说,一放学,他就冲出学校往古城遗址跑,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没办法,就是对这种地方没有抵抗力。”李东林说,有时看到地上造型独特的瓦片,他都要捡起来研究许久。


周末写完作业后,他就跑到古城遗址,一待就是四五个小时。夏天的时候,被蚊子咬得满胳膊都是包,“当时觉不出累,但是回到家躺床上就起不来了。”


父亲看他这么痴迷老物件,担心会影响学习,也制止过李东林的行为。因此,父子之间发生了很多次“战争”,父亲甚至要把他这些“破烂儿”全部丢掉。


但随着李东林的发现一次次被专业人士肯定,李东林的父母也开始不再反对。


后来,李东林发现的文物标本越来越多,达到了百余件。


为了让这些藏品得到妥善保管,李东林的母亲把家里闲置的三间平房收拾出来,让他用来陈列自己的藏品。


就这样,李东林有了自己的“小小博物馆”


只要有时间,李东林就会待在这里摆弄自己的藏品,研究上面每一个符号、每一个文字背后隐藏的含义,经常一待就是一整天。


“这些别人眼里的‘破瓦片’,看着很不起眼,但是背后却藏着许多的历史故事。在探究过程中感悟历史,我收获了快乐,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李东林说。


尝试修复文物
曾在博物馆举办个人展



当自己的“小小博物馆”里的藏品越来越多,李东林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研究这些藏品了。


“这么多的残片,我要是能将它们还原成本来的样子该多好啊。”看着自己捡到的一屋子残片,李东林的心里萌发了将它们恢复原貌的想法,于是他开始查阅资料,学习文物修复的方法。


起初,李东林采用最“笨”的方法,用沙土翻模来修复这些破损物件,效果不尽如人意。


接着,他又尝试利用橡皮泥和石膏进行修复,慢慢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土方法”。


为了呈现出更好的修复效果,李东林还积极参加由黄骅市博物馆举办的文物修复知识大讲堂,向有着近50年修复经验的资深文物修复师学习,改良自己的修复方法。


他按照器物破损的纹理打磨出各种样式,让它们看起来都更加和谐美观,实现了从“常活儿”到“秀活儿”的蜕变。


“我觉得通过双手把这些藏品黏合、修复,还原它们最初的样子,十分有意义,而且很有成就感。”李东林说。


他常常为了修复一个物件,把自己关在“收藏室”内,一干就是大半天,甚至有时连父母叫他吃饭,都忘了回应。每当看到破损物件经过自己的努力恢复原貌,李东林的内心都会涌起一股自豪感。


这些年,经他手修复的文物标本多达几十件,这也成了他最自豪的事。


去年8月份,即将成为高中生的李东林想要为这些文物标本找一个永久“归宿”,于是把自己多年收集的藏品捐赠给黄骅市博物馆。


黄骅市博物馆馆长张宝刚说,李东林捐赠的文物标本时间跨度很长,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民国时期。


为了表彰李东林捐赠文物标本的爱心行为,博物馆为其举办了个人展。


李东林说,他很高兴这些文物标本能在博物馆发挥它们的最大价值,“因为文物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能让更多人了解这些文物背后的历史,是文物的价值所在。”


谈起自己的将来,李东林说,作为一个文物保护志愿者,他将继续尽最大努力收集文物标本,为研究家乡历史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报考考古或文物修复专业,成为一名专业人士,为我国的考古、文物修复工作尽一份力。”李东林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坚持心中热爱

加油吧,少年!













来源/沧州晚报

编辑/樊一帆

校对/张亚微

责编/贾阳阳

监制/刘洁


更多热文
今天降雨最强!石家庄中到大雨+暴雨 | 10岁男孩疑遭生母和继父杀害!新消息传来

怎么越送越多?一天时间,四拨好心人补了300余包水……

被实名举报“高铁偷工减料”!中建八局回应



分享、点赞与在看都在这儿点下给小编加鸡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河北17岁高中生无意中一瞅,竟发现了几百年前的“宝贝”……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