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在生活中圆满巴拉密(下) | 雷瓦达尊者

雷瓦达尊者 欢喜觉悟 2020-10-28


欢喜觉悟有语音啦:



 这个故事是由佛陀所宣说的,是有关于他还是一位菩萨时如何圆满他的巴拉密的。在某一个过去世,我们的菩萨是一只猴子,这只猴子某天救出了一位深陷峡谷中的婆罗门。这只使尽力气救出落难婆罗门的猴子,由于精疲力竭,且基于对他的信任,救起婆罗门后就在他的腿上睡着了。此时,这位邪恶的婆罗门起了恶念——想吃自己救命恩人的肉。于是他拿起一块石头,接着对准这只猴子的脑袋砸了下去。但受了重伤的猴子那时并未升起任何瞋恨,带着头上的重创,它继续努力地帮助这位婆罗门,以利他脱离此恶兽出没的险境。它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时,利用头上滴落在地面的鲜血作为指引,直到这位婆罗门逃离了森林。

  你能做到这样吗?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虽然我们的菩萨在当时只是一只猴子,它怎么能够做到呢?因为它了解法的自然定律,在法的自然定律里,没有任何有情;了解法的自然定律,就是了解因果。如果我们的菩萨当时不了解法的自然定律,不了解因果,它就无法做到那种程度。菩萨观察到的只有因果,它想:「正因为这个人的邪恶,正因为他所带来的伤害,我才有机会修习忍耐。透过圆满忍耐巴拉密,并了解它所带来的利益——未来我将成佛。他帮助我在成佛的道路上前进。」


  如果,我们认为有造恶的「做者」,我们是无法原谅他的。在无法看清真正原因的状况下,我们会心生报复。原因并非是人,其背后真正的原因是无明与烦恼。因为无明与烦恼,人们在过去造恶、现在造恶,即使将来还是会造恶。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他人恶行的受害者,不了解法的自然定律,我们就会心怀怨恨,并伺机加以报复。


  当我们了解法的自然定律——没有任何有情,只有因与果,我们将能保持善心。这就是何以说,了解法的自然定律是非常重要的,它使我们在趋向涅槃的过程中持续保持善心。不了解这个定律,我们就很难修持忍耐、忍受、坚忍自制与宽容。你们听懂我的意思吗?这就是为何你们都要用心作意实相:没有有情、没有灵魂、没有人,只有因果。

  那么,谁在造恶?谁是恶行的造作者?你是正在造恶、过去造恶、未来造恶的人吗?不是!你不是做者,只是无明与烦恼令你造恶。所以,如果他人以恶行加诸于你,若能找到真正的原因,你就能很容易地宽恕对方。对那些做恶的人来说,他们是多么的不幸呀!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去处罚任何人,那些造恶的人已经用自己的恶行来惩罚自己。如果可能,我们若真有圣洁高尚的心,那我们该教导他们,而不是寻求报复。「朋友,我们也许可以这样告诉他:你不该如此。你如果这么做,有一天你将会受苦。你不是这件事的做者,是无明及烦恼的指使,以及未能有效管理你的烦恼,才使得自己犯错。如果你能有效管理自己的烦恼,那就不会做恶。你不是做者,你只是接受烦恼的指令,未能有效管理烦恼的人。」不是吗?


  我要与你们众人分享一个观点:并非是因为生而为人,就使得我们具有智慧;乃是因为我们可以掌控烦恼,而使得自己成为智者。同理,也不是因为我们生而为人,就让我们变得愚痴;乃是由于我们无法控制烦恼,才使得自己成为愚人。对吗?所以,造成我们愚痴与作恶的原因是烦恼。造恶的原因是无明——对实相的无知。那些没有洞察四圣谛的人,他们的心被无明所覆盖。所以,他们会造恶;因为造恶,他们将来必会受苦。佛陀从未对任何比库加诸任何处罚,佛陀只是分享他的忠告:「比库们,如果你们过去曾经做过错误的事,这是恢复清净的方法。」佛陀从来没有给予任何比库直接的处罚。如果我们是诚实正直的人,我们可以听从佛陀的指导,清净我们的戒德与行为。理由为何?为了能够练习忍耐,为了修习诸巴拉密,我们必须要能清楚的看见真正的原因,那不是一般的「俗眼」所能看到的。


  我们看见有情,我们看见男人、看见女人。他们被认为是肇事的原因,但我们还没有看见真正的原因。若没有看见真正的原因,我们将如何平静地过日子呢?如何能修习忍耐呢?如何能使我们的心及生命成熟?现在,你应该了解这些巴拉密的次第有多重要了。

  接下来的巴拉密是什么?真实巴拉密。我们如何圆满真实巴拉密?说真实语及信守我们的诺言。在一生当中,是否在某些情况下,你无法对别人实践自己的诺言?如果不信守诺言,你就没有在圆满这个巴拉密。在任何时候,如果你要讲话,就得讲真实的话语。无论别人喜不喜欢都没关系,重要的是讲真实语,以使我们能圆满此真实巴拉密。


  即使我们要讲真实语,我们也应该知道在恰当的时候讲它。实话不见得在任何时间、对任何人都是有益的;我们当清楚知道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对适当的人说。所以,即便我们想说实话,我们也应当知道何时该说,何时不该说。


  佛陀并没有说:「我们必须在所有的时间都说出事实。」即使是事实,但若说了无益,则宁可不说。如果在不适当的地点,对不适当的对象,那我们应选择不说,我们必须知道恰当的时机。我们必须修习忍耐巴拉密,以使我们所说的话可以利益他人,而且合地合时。果能如此,我们就是在圆满自己的忍耐巴拉密。

  下面一个巴拉密是什么?决意巴拉密。即使你知道诸巴拉密的利益,即使你勤习忍耐,即使你对法有所了解,如果你没有决心,你还是无法成功地圆满诸巴拉密。


  现在再看看我们的菩萨,在身为猴子之时是如何修习决意巴拉密的。即使当时受到对方伤害,它依旧持续地努力,直到成功地救出对方。它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时,利用自身流在地上的鲜血,指引这个人逃出森林。所以,没有决意巴拉密的支助,我们无法成功地圆满前面所有的巴拉密。我们必须要有决心,在禅修时也是如此,我们的决意必须非常坚定。


  下面一个巴拉密为何?慈爱巴拉密。你们认为如何?如果我们伤害他人,我们可能成就任何巴拉密吗?我们可以伤害自己,同时伤害别人以成就巴拉密吗?不可能!什么样的人能成就巴拉密?那些知道如何利益自他之人,他们能成就巴拉密。这就是何以说,不做对自己与别人有利益之事的人,是不可能成就巴拉密的。因此宣说决意巴拉密之后,佛陀立刻教导慈爱巴拉密。慈爱是做对他人有福祉的事;布施是做对别人有利益的事;持戒对自己有益,同时也给予他人无畏施。如果你拍打一只蚊子,你见到这只蚊子死掉,结果只有如此,你认为如何?我们能伤害别人而不伤害自己吗?不可能。当你拍打一只蚊子,你见到了这只蚊子的死亡。因为这个杀业,有一天你将会得到痛苦的果报。最终,你还是伤害了自己。任何时候,只要是伤害别人,你就是在伤害自己。所以,我们不可能在伤害别人的同时而不伤害自己。

  同理,当你干扰别人时,你也在干扰自己,你可能干扰别人而不干扰你自己吗?不可能的。如果你想获得快乐,你必须先让他人快乐。这是定律,这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是自然的定律。无论佛陀是否曾经教导过这个定律,它在何时何地都是正确的。所以,我们不可能在伤害他人的同时,又能避免自己受到伤害;我们也不可能在干扰他人的同时,又能避免波及自己。正因为如此,我们都应该修习慈爱巴拉密,做对自他有利的事。什么是慈爱?慈爱是做饶益他人的事。当你在做有益他人之事,若只强调自己所想要的,那就不是真正的慈爱。


  我们都应该学习佛陀、效法佛陀。每天清晨,佛陀都会用他的佛眼观察世间:「谁是我今天教导佛法的对象?」某人由于过去的巴拉密,他出现于佛陀的慧眼中,不管路途有多遥远,佛陀都会抵达那里。不论是在多少里程之外,为了利益那个人,佛陀都会不辞辛劳地前往教导此人。有时看见某人即将皈依三宝——那并非什么了不起的修行成就,仅仅为了皈依三宝的利益,佛陀也会前往那里,为此人传授佛法。在聆听佛陀亲自开示的教法后,那个人才皈依三宝。


  慈心是做某些事时,根据对方的能力、根器使他受益,而不是根据我们的愿望。如果我们只强调自己的愿望,且那么做已超越对方的能耐,那我们只是满足了自己的欲望,而非考虑对方能否做到。这就是何以说,真诚的慈心是做出他人能受益、而非不能受益的利他之行。

  有时佛陀去见一个人,只是因为佛陀看见那个人即将修习五戒。有时佛陀看见某人即将证得第一道智及果智,佛陀就只会教导到这,因为佛陀知道此人目前只能证悟到此,这就是慈心。如果我们只是专注于做我们想要做的事,心想:「这是我的慈心,这是我的慈爱。」那我们不是在做正确的事。如此做,父母与小孩之间就会生起冲突,朋友之间亦同。所以,你如果不希望看到任何冲突,请培育真正的慈心,根据对方的情形,做对他有益的事。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持你的善意、善心。在助人的过程中,你不会对他们生气。若对方未依照你所希望的去做,你觉得如何?你会生气,你不再为他们的利益而帮助他们,你会想:「他们不遵照我的意思,我不愿再帮助他们,我不再做了,我要放弃他们。」这样不是慈爱,你只是根据自己的欲望在做事。


  许多父母也都有这种倾向,他们会说:「这是我的善意,你必须如此。」不!不!不!请不要这样做。我也不会这样对待你们,我只会根据你的能力给予建议。如果你来作禅修报告,我会聆听。有时我会建议你:「请来作禅修报告。」如果你不来,我也不会多说,因为是你不想要来,如此会让我对自己所做的事感到欢喜。然而,定时来作禅修报告是重要的。所以,你现在知道如何修习慈爱巴拉密了。


  最后一个巴拉密为何?舍巴拉密。没有舍巴拉密的支助,你们是无法真正培育慈爱巴拉密的。换言之,如果不能对自己及他人具有舍心,你就无法做出对别人真正有利益的事。所以,什么是舍巴拉密?舍具有促进中立性的特相。因为舍心净化慈心,它的作用是让我们看待事情不偏不倚。为了真正做到中正、不偏不倚,每当从事利他之事时,对别人加诸于我们的错误认知必须保持舍心,这是非常重要的。除非我们修习舍,否则在利他的过程中,我们将很难长久地坚持下去。为什么?虽然我们为了别人的福祉而伸出援手,在那些接受我们善行、慈心和好意的人中,也许有人会抱怨、羞辱我们,或者在面前或背后责怪我们。在这种情形下,若是我们不了解法的自然定律——没有有情、没有人、没有灵魂——只有因果,我们可能无法持续地对别人行善。在对他人行善之前,我们必须有心理准备。如何准备呢?我们可能经历可期与不可期、可喜与不可喜的情况。当帮助别人时,每个人都会期待好的反应与响应。如果有这样的期望,你可能会遭受许多苦,而且很难保有善心。你也可能与对方发生争执,对他产生瞋心。最后,你将会放弃和舍弃对方。

  培育舍心并非意味我们必须舍弃他人。比如:在我们圆满巴拉密和尽心利益他人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一些对某人有益的事。也许对方并不接受我们的善行,或者他根本不喜欢我们的所作所为。此时我们当想:「虽然这样做对他有益,但他尚未准备接受我的作为,这是因为他还不够成熟,对事情还不了解。」这种情况下,就暂由他去,请持续你的努力,继续迈向涅槃的旅程。也许在你人生的旅途中,你会再遇见那个人。此时,如果你想:「现在也许是恰当的时机了,过去他听不进去的话,现在或许可以再说一次。」那请再说一次,这就是你如何针对他所修习的舍心。所以慈心应该以舍心来支持及伴随。只有在我们培育了舍巴拉密,我们方能保有自己的善心、善行,保持平常心,继续努力,心不动摇,长保欢喜。基于这个理由,佛陀把舍,作为最后的巴拉密来教导。没有修习舍,你无法真正成就布施。有时,在看到受施者的过错时,你会想要停止布施。这个时候,要用智慧巴拉密去了解布施的利益,了解法的真理——没有灵魂、没有有情、只有因果,培育舍心来面对可喜、不可喜的现象。了解所有善行的利益,即使是看到受施者的过错,你也要持续于布施上的努力。有时布施会因为布施者的关系而得到净化。如果布施者本身是纯净的,虽然接受布施的人不纯净,布施也可以导致好的结果。所以,透过了解业果法则、法的真理,面对自己与他人时,你们都需要培育舍心。


  有另外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了解舍巴拉密——「我们是自己业的拥有者,我们是自己业的继承者,业是我们的起源,业是我们的亲属,是我们的皈依处。」


  当禅修者修习四梵住时,他们需要练习慈(mettā)、悲(karu.ā)、喜(muditā)及舍(upekkhā)。譬如:当我们想要利他的同时,我们会散播「愿他健康、快乐。」这就是慈心。此时,无论我们多么希望他们健康、快乐(慈),无论我们多么希望他们免于苦难(悲),无论我们多么希望他们不会与自己的成就分离(喜),但他们的情况仍会依据自己的业力而展现,这就是舍。


  有时,虽然我们尽力以第九个慈爱巴拉密来利他,虽然我们在遭遇困难时坚韧不拔、想继续帮助他们,然而事实就是这样:通常又或者在特定情况下,他们的状况并不如我们所预期的,他们也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那么他们就会根据自己的业力去经历以后所发生的一切。了解及接受这一点,就是对自己与他人培育舍心。

  我们也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培育舍心。有时我们很愿意做利他之行,但我们必须知道适当的条件及适当的时机。如果不是适当时机,我们就该对自己的心愿与用心保持中舍。如果我们不能对自己的心愿与意欲生起舍心,我们将会在不适当的地方、对不适当的对象做出错误的事情。这就是为何我们要经常保持觉知,时时思考此事是否该做。所以,我们不但要对他人培育舍心,也要在非时、非地、非恰当对象的情况下,对自己的所有行为培育舍心,这就是舍。


  到这里,你们应该了解佛陀教导这些巴拉密次第的重要性了。没有依照次第令巴拉密之间得到彼此支助,我们是不能真正圆满十巴拉密的。


  在了解圆满这些巴拉密的次第之后,可以应用你的理解,帮助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圆满巴拉密。我会给你一个例子。


  即使你在说话时,你也可以圆满巴拉密。当你说话时,你必须说真话,这样就是在圆满真实巴拉密。你所说的话都必须是真实的,如果你说的都是事实真相,那就是在圆满自己的真实巴拉密。


  因为都是说真实语,你圆满了持戒巴拉密;因为都是说真话,你给予了无畏施(布施巴拉密);因为都是说真实语,你圆满了智慧巴拉密。为什么我们能说真实语?因为你了解说真实语的重要性。因为说真实语,我们放弃了说非真实语的欲望,我们因此圆满了出离巴拉密。


  同时,为了要说真实语,尤其是在违反社会常规的前提下,我们需要特殊的努力。有时,为了对抗世间贪欲的遄流与愚痴,我们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所以,当你说真实语时,就是在圆满自己的精进巴拉密。

  此外,因为说真实语,我们也圆满了慈爱巴拉密,讲真实话就是在做利他的行为。


  正如我在前面提过,即使说真实语,我们也需要智慧巴拉密的支持。我们需要知道适当的时间、地点及对象来说真实语。如果对听者无益,我们宁可保持沉默,等待适当的场合再说。只有此时,我们说的话才能真正利益他人。还有,为了能说真实语,我们必须下定决心,而且是非常的决心。有时我们担心说真实语会造成损失,全世界的人都害怕说真实语会有所损失。所以,我们更需要下定决心说真实语。如果你能保持善心,说真实语,你就圆满了自己的决意巴拉密。


  还有一点,因为说真实语,你可能在某个特定的情形下遭遇困难,但从长远来说,多数人还是会感激你的。所以,你必须下定决心而且付出努力。如果你选择不说真话,也许当下你能避免不愉快的情形,可是你并没有圆满自己的舍巴拉密。反之,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说真实语,心里已准备接受一切可能的后果——可喜、不可喜的,预期、非预期的——这就是在培育你的舍巴拉密。


  用此种方法,你可以在对他人说话之时,圆满自己的十巴拉密。了解这点以后,你也会了解这正确的方法,不只可用在说话上,还可运用在所有应做的事情上,那你就可以在此生圆满所有的巴拉密了。


  在日常生活圆满巴拉密的过程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那就是正念。如果没有正念,你是无法在日常生活中圆满巴拉密的。不可能!


  正念是支持你保持善心,并在此生圆满十巴拉密的主导因素——为了你此生的快乐、来生的快乐,以及为了此生或来生证悟涅槃。


  愿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皆能圆满十巴拉密!


  在圆满十巴拉密后,愿你们在今生体证涅槃的至上之乐!


  萨度!萨度!萨度!




往期图文:



解脱轮回是最好的 | 吉祥尊者

此心如流水 | 圣喜长老

马哈甘答勇西亚多的教诫

什么情况下死去的亲人可以收到我们的功德回向? | 帕奥禅师问答集


因与果 | 圣喜长老

小故事 | 爱我所有

本那·满答尼子长老

世尊赞不赞叹禅定

业果法则-佛也不例外


     住于欢喜   走向觉悟      欢迎关注NandaBodh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