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袁老,他为苍生说过话

先生来啦 2022-06-15

致敬袁老,他为苍生说过话!

老唐有态度 

袁隆平,摄于1962年。


袁老还是没撑过来。


今天13时07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网友们从不敢相信,再到为他祈祷,直到最终陷入沉痛。


这大概是当代最令人敬重的老人之一。


霍金去世了,有些人其实不懂时空!


金庸去世了,有些人其实不看武侠!


可是谁都知道,无论什么样的人,也要吃饭!


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袁隆平是从教科书上走下来的名人。


他被写进历史书的成就是“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全世界21%的人口”。


由此,还诞生了互联网时代一个流传甚广的“梗”:“只有袁爷爷可以说我胖,毕竟我真吃他家大米了”。


玩笑归玩笑,但掩盖不住的是对袁老的浓浓敬意。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7日,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毕业后,开始在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研究红薯、西红柿的育种栽培。


30岁那年,他触动于人们吃不饱的现实。


被深深刺痛后,决意投身杂交水稻研究。


1964年,袁隆平在稻田中找到了“天然雄性不育株”,人工授粉后结出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稻种。


两年后,他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推翻了此前被奉为经典的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


1972年,杂交稻正式被列为中国科研重点项目。


第二年,袁隆平团队培育三系杂交水稻成功,将产量从亩产300公斤提高到亩产500公斤。


此后,又先后培育出了多个不同的杂交品种,包括最有名气的“超级杂交水稻”。


而水稻的产量也不断地提升,再提升。


到2003年时,全球20%的水稻采用袁隆平的杂交技术;


2007年,国内的水稻产量达到5亿吨。


同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及了袁隆平的两个梦想:


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后来,“禾下乘凉梦”是向亩产1200公斤攻关,追求超级稻高产;


“覆盖全球梦”是希望杂交水稻在非洲各个国家发展起来,解决非洲的粮食安全问题。


袁隆平是这样期望的,也是这样做的。




2020年,第三代杂交水稻早晚双季稻平均亩产达到1530.76公斤,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这意味着,“全国2亿5000万亩的杂交稻,每亩增产100公斤,可以增产半个湖南省的粮食产量。”


而在今天,很多人又突然想起了央视《面对面》的一段采访对话。


在听袁隆平讲述年轻时看到的饥饿场面之后,主持人问:“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


老爷子认真地重复了两遍答案:


“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当然,袁隆平被称为“宝藏爷爷”的原因并不止于此。


除了在杂交水稻方面的贡献之外,他同时也是算得上是最受年轻网友喜爱的老人。


他大概是最“不典型”的科学家,2019年的时候,网友们曾给过他一个称呼:“90后梗王”。


90后,指的是他在那一年虚岁刚好90岁。


梗王,是说他在采访中经常不按常理出牌——换句话说,就是和大众心中严肃拘谨的科学家不太一样。


头一个被大家津津乐道的梗,是袁老到底帅不帅。


对这个问题,袁老是有自己一套理论的。


他曾在采访中表示:我han不handsome(帅),实际上不handsome。


via.央视网《面对面》


但大多数时候,他对自己的颜值还是颇为自信。


袁老在长沙总去一家不起眼的小店理发,10平米的门面里,他一理就是16年。


理发店的老板说,袁老每次去理发的时候,都很有自己的主张,会主动提出哪里怎么剪。


剪完还会俏皮地说:“哈,又年轻了。”


via.@梨视频


去领共和国勋章那天,他也大清早就起来捯饬自己。


又是穿西装,又是扎领带,在镜子前照了又照。


旁人问他,袁老师你帅不帅今天?


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帅!



除此之外,袁隆平还有另一个更加广为人知的梗。


或者说是一个评价——自由散漫。


这原本是来源于他在年轻时得到的一句老师评语:“特长散漫,爱好自由”。


某次采访中,央视主持人跟他提起这句评语,袁老笑得连眼睛都快看不见了。



但在网友眼中,这明明就是热爱生活的代名词。


身为院士的袁老现在都不带博士生了,因为“辛苦得很,你要指导他搞试验,要修改他的论文,死脑细胞的”。


看那个挠头搓脸的样子,跟不想加班的打工人差不多。



袁隆平确实是很懂生活的。


《天天向上》有一期去他的试验田探访,聊起了平时喜欢吃的菜。


那会袁老已经89岁了,对自己不能吃火锅这件事还颇感遗憾;


然后话锋一转,说自己最爱吃的菜是——麻婆豆腐、鱼香肉丝、水煮肉片。



对零食也是来者不拒,尤其爱吃甜食和各种水果。


“所以他那个牙齿掉的早,就是(因为)吃这个零食。”



跟很多人想象中那个在稻田里埋头苦干的形象不一样;


生活中的袁老不仅活泼,甚至颇有情调。


年轻人节日送礼的习惯他也有,每到结婚纪念日,总给妻子买点“blingbling”的首饰;


偶尔还会拿出小提琴演奏一曲,简直是绝顶浪漫。



针对生活情趣之类,袁老是这样说的:


“很多干部退休之后没事干,不打牌不下棋,不跳舞不唱歌不打球,没有什么爱好……”


你以为他接下来要说什么深刻的大道理——


“没有爱好,结果变成老年痴呆症。”



在年轻人心中,他不是一个只能远远仰望的名人;


种种生活的小细节,共同构成了一个可爱又生动的形象。


而这些侧面都是袁隆平。


是靠研究让无数人摆脱饥饿的伟大科学家,也是一个懂生活、有情调的老人。加我微信 wang198309246


在科研上,袁老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及短缺的问题做出了卓绝的贡献。


浩瀚银河中,被命名为“袁隆平星”的小行星8117,仍在围绕太阳公转。



在生活中,他同样留下了许多朴实的人生道理,值得人们回味。


比如“年轻人可以赚钱,但是要赚对社会有益的钱”;


 


比如“一个人真正做到没有名利思想是很难的,关键是要淡泊名利”;


再比如,“作为科技工作者,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要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也不能害怕冷嘲热讽,害怕标新立异。”


但最最让人动容的,大概还是他反复提及的那个“禾下乘凉梦”。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后来,有人把这段话描绘出的场景绣成了一幅湘绣,如今挂在中国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画面中的袁老单手拄头躺在田间,被巨大而茂盛的水稻包围着。



他曾经说: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科研的本质是创新,如果不尊重权威、不读书,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如果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创新就没有了空间。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



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能够梦想成真。


而我们将会在这个世界,让他的梦继续。


(文章来自网络,侵删,感谢原作者。)

张红兵:我举报了我母亲,第二天她被枪毙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