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3.2《积的变化规律》微课视频辅导+练习
(视频最大化,横屏观看,视觉效果更佳哦!)
电子课本
课后作业
1.根据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写出答案。
(1)12×130=1560 6×13= ;
(2)34×25=850 17×25= ;
17×250= ;
2.根据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填表。
因数 | 45 | 45 | 90 | 9 | 450 | |
因数 | 4 | 8 | 2 | 40 | ||
积 | 360 | 90 | 180 |
3.根据△×○=726,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想一想、填一填。
△×(○×10)= ;
(△÷6)×○= ;
△×(○× )=3630
(△÷3)×(○×3)= ;
先
思
考
再
看
答
案
答案
1.78 425 4250
2.
因数 | 45 | 45 | 90 | 45 | 9 | 450 |
因数 | 4 | 8 | 8 | 2 | 20 | 40 |
积 | 180 | 360 | 720 | 90 | 180 | 18000 |
3. 7260,121,5,726
教学设计
教材第14、15页,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教学提示
本节课让学生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和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积的变化规律,能运用规律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和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
2.理解积的变化规律,能运用规律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在探索规律和运用规律计算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和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难点
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口算
40×72= 60×30=
30×23= 53×30=
2×70= 40×22=
40×7= 40×70=
40×90= 502×7=
8×50= 40×50=
2、笔算
4×27= 54×28=
708×6= 790×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重点追问对位和与0相乘的算法)
3、(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设计意图:为本节课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二探究新知
(一)积的变化规律
1、出示两组算式:
(1)4×2=8
40×2=80
400×2=800
(2)25×40=1000
25×20=500
25×10=250
提出例2的要求的问题,给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
2、交流讨论第一组算式,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发现的结论。总结出规律: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积也乘相同的数。
3、交流讨论第二组算式,总结出规律: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积也除以相同的数。
4、师生共同把总结的两条规律整合在一起。然后让学生举出应用规律的例子。
(二)自助餐问题
例题:一个旅游团有150人,中间安排自助餐。自助餐A每位18元,自助餐B每位20元。
算一算:选择A、B两种自助餐各需要多少元钱?
学生读题。
问:说一说问题中的“各需要多少元钱”如何理解?
设计意图:交流介绍自助餐的有关知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并自然引出教材内容。
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什么样的乘法算式?(150×18= 150×20= )
(板书课题补充;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设计意图:了解数学信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为解决问题做准备。
想一想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指名板书。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经历自主探索、尝试计算乘法后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笔算或口算的过程。
1)150×2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50×20 = 3000 方法:可以先进行估算,也可以直接进行口算。
1 5 0
× 2 0
—————
3 0 0 0
2)150×18=
学生反馈时讨论: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写成下面形式?
1 5 0 1 5 0
× 1 8 × 1 8
—————— ——————
小结:乘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进一步掌握笔算方法的探究过程,提高自己探索新知的能力。
热门资料免费点击分享
部编版小学语文:
冀教版小学数学:
配套资源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
冀教版小学数学:
配套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