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2.4《减法的性质》微课视频 | 练习
同步练习
1.( )+136=300 158+( )=454
395-( )=105 ( )-326=70
( )+294=374 ( )-400=500
2.根据给出的算式填空。
(1)800-342=458
342+( )=800
800-( )=458
(2)354+147=501
501-( )=354
501-( )=147
参考答案
1.164 296 290 396 80 900
2. (1)458 342 (2)147 354
教学设计
教科书33页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减法的运算性质。
n 教学提示
在教学中,让学生发现计算对象(算式)的特点,是决定能否合理进行简便计算的首要前提。减法性质其实是加法运算律的运用。因此,在前面每一道例题的教学中,既要培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意识,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题中数据的一些特征,便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n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应用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索中使学生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增强自觉运用定律、性质的意识。
n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应用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在自主探索中使学生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
n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n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出示课件(例4)
师和学生交流:情景图中出示了三个已知条件,问题:还剩多少套服装?这个月一共进了250套服装。第1周卖了58套,第2周卖了42套。
师质疑:同学们在小组之内交流一下怎样列式?说出数量关系式。
预设:用购进的服装的总套数-第一周卖的-第二周卖的=还剩多少套服装。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设计意图:直接利用例题导入新课,开门见山。
(二) 探究新知
1、探究减法的运算性质
师质疑:同学们,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在全班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预设1:我们先算第1周卖了58套后还剩多少套:250-58=192(套),再算第2周卖了42套,还剩多少套:192-42=150(套)。
综合算式:250-58-42
预设2:我们这组的想法和他们不同,比他们更好,先算出第1、2周共卖了多少套:58+42=100(套),再算现在还剩多少套:250-100=150(套)。
综合算式:250-(58+42)
师和学生交流:在小组之内讨论这两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
预设1:都有 250,58,42 三个数,结果也相等。
预设2:第1个算式是连减,第2个算式给58和42加上了括号,减号变成了加号。
师质疑:两个算式都在求还剩多少套,结果也相等,你能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250-58-42=250-(58+42)。
师质疑:观察一下哪个算式计算起来更简便一些?
预设:右边这个算式,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2、发现规律
师和学生交流: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你发现了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同学们发现的规律?
预设:可以用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也可以用一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师质疑:如果用两个不同的字母表示两个加数,用一个等式表示加法运算的这个规律,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写出来。
学生活动。
预设:假如用a、b、c表示三个数,那么a-b-c=a-(b+c)。
师小结:用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也可以用一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这就是减法的运算性质。板书课题:减法的运算性质
板书:a-b-c=a-(b+c)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一新课程理念。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理解了250-58-42=250-(58+42)的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