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6.1《认识条形统计图》微课视频 | 练习

点右边关注我→ 绿色圃四年级资源 2021-08-08

微课视频第一课时


微课视频第二课时



同步练习

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

2.数据整理只要求出一个大约的结果,多一点少一点没有影响。(  )

3.条形统计图的纵轴上的每一格应当表示相等的数量。(  )

4.制作条形统计图时,只要将数量表示准确,不强调美观。(  )

5.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反映数量的多少。(  )

参考答案

答案提示:

1. √

2. ×

3. √

4. ×

5.√

教学设计

教科书68页例1、例2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条形统计图(1格当1)。 

n     教学提示

    本节内容学习条形统计图,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认识条形统计图,在认识的过程中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n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

3、能阅读条形统计图并做出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过程与方法:根据条形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对统计图作出分析和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n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

难点: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培养根据统计图的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据分析水平。

n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题卡

n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由单元主题图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67页的单元主题图,

师:同学们,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空气检测,我们可以把他们测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制成统计图就更直观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比统计图更直观的统计方法。统计图。

板书课题:统计图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统计表作为新课内容,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存在与周围世界中,从而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条形统计图

出示例1

师和学生交流:观察某地6月份的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为了更清楚的看出每种质量状况的天数,我们可以用统计图来描述有关数据。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统计图。

(1)认识条形统计图

多媒体出示:

师让学生思考:根据老师提供的格子图,在小组之内交流一下条形统计图有几部分组成。

预设1:标题,单位名称,水平射线和与它垂直的射线,直条;

预设2:横轴和纵轴组成;

预设3:横轴指的是空气的质量状况,纵轴指的是天数。

师质疑:同学们能把统计表中的数据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吗?

(2)绘制条形统计图

    师和学生交流:涂格子时,一定要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图准相应的小格数,否则反映出的数据就不准。因为每格代表1天,所以统计表中每种数据是多少就涂多少格。

让学生在题卡上画出来。

实物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预设:

步骤:①画横轴纵轴。(横轴是反映统计内容的,纵轴是表示数据的)在画的时候大家要注意,要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②在横轴上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直条的宽度、间隔要相同,要相等。

③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我们把纵轴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称作一个单位长度。每个单位长度表示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这里的每个单位长度都表示1天)。

④画直条,标上数据。

⑤写标题,单位名称。

师质疑:我们来比较一下这副统计表和统计图,你觉得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

预设:比统计表更形象更具体,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质疑:这幅统计图上这些直条的长短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预设:因为它们表示数量的多少不一样。

师:像同学们刚才做的用涂格子的方法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的统计图,我们就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师小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板书)

①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条,作为纵轴和横轴。

②画出纵轴和横轴:纵轴高度的确定,要确定一个单位长度来表示一定的数量,横轴长度的确定,要根据纸的大小、字数的多少来定。在横轴上确定好每个直条的位置(直条的宽度和间隔)。画直条、条形的宽度要一致,条形之间的间隔要相等。

③在纵轴的左侧标明单位长度,纵轴最上面注明单位。数据较大时,可用1格代表2个或多个单位。根据数据大小在对应的位置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上数据、标题。

设计意图:在认识条形统计图、和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这一环节教学中,教师放手给学生留出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进行主动地、个性化的学习。学生通过互动交流明确了要研究和获取的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和知识,发现规律。

2、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分段整理的数据(例2)

多媒体出示例2

质疑:怎样才能清楚的看出全班男同学的身高分布情况呢?

预设:可以分段式整理数据,再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把它们表示出来。

(1)整理数据

师和学生交流:可以根据身高的特点,分为5厘米一个段,分5个段进行整理。分别是130-134、135-139、140-144、145-149、150-154。从最原始的记录表中分别数出每一段有多少人,在统计表中进行整理。让学生根据统计表的提示进行

预设:身高在130-134之间的有1人;身高在135-139之间的有6人;身高在140-144之间的有5人;身高在145-149之间的有3人;身高在150-154之间的有3人。

师整理:

四(1)班男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身高(cm)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合计

人数(人)

   1

   6 

   5

    3

  3

   18

(2)绘制条形统计图

师和学生交流:根据统计表把教科书69页的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先观察1格代表1人)

学生活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3)分析条形统计图

师质疑:分析数据,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观察格子图,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学生汇报发现的信息。

预设1:哪个身高范围的人数最多、哪个身高范围的人数最少、哪个身高范围的人数相等……。

预设2:从上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中都能看出在135-139这个身高范围的人数最多。但是通过条形统计图观察更直观一些。

师小结:分段整理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

第一步:观察记录表,先分段整理有关数据。从最原始的记录表中分别数出每一段有多少人,在统计表中进行整理。

第二步:制作条形统计图。

第三步:对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片断用教师不需要准确的总价的方式,突出估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在估算方法的探讨中,尽可能地突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与前面学习的估算相同的地方,这样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估算方法的掌握水平。从更深的层次来讨论估算的问题,这的讨论能加深学生对估算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从中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每天获取最新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