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1.7《数的产生》微课视频 | 导学案 | 课件 | 练习(可下载)

点右边关注我→ 绿色圃四年级资源 2021-08-08

电子课本

图文讲解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导学案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数的产生。(教材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过程。

2.掌握包括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在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重点:理解数的产生过程。

难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数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关于数的知识。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学习数的产生。

(1)提问:你们知道古时的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你们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吗?

调出学生的原有认知,请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相关资料。

(2)讲述数的产生。

人们在劳动生活中有了记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数捕获的野兽的数目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记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其他的一些物品来记数。

如第一幅图中,人们出去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归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若两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第二幅图说的是用在木板或石板上刻道的方法来记录所捕获的鱼或其他猎物的数量,也可以用来核对打猎前后武器的数量是否一致。第三幅图中结绳记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总之,过去人们无论采取哪种记数方式,都是要把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对应起来。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又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也不同。

(3)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巴比伦数字:

中国数字:  

罗马数字:ⅠⅡⅢⅣ Ⅴ Ⅵ Ⅶ Ⅷ Ⅸ

还有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它先由印度传入阿拉伯,而后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这样人们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又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即1,2,3,4,5……

(4)认识自然数。

自然数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中逐渐产生的,人类认识自然数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出的1,2,3……都叫做自然数。“0”的出现比较晚,人类开始只是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随着生产和数字计算的发展,出现了“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提问: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是按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的,它们是0,1,2,3,4……)

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是1)

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是0)

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怎么获取配套

导学案+练习+课件+教案等资料?


按下面方法扫码回复

免费领取方式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关注后发送消息“人教111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每天获取最新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