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文言文二则》微课视频讲解|课文朗读|课件|知识点

点右边关注我→ 绿色圃四年级资源 2021-08-08

朗读MP3

课文朗读视频

微课视频

电子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点

教材分析:

《囊萤夜读》讲的是晋朝一个名叫车胤的人勤奋好学,利用萤火虫来照明读书的故事。故事浅显易懂,给人的教育意义却十分深刻。只要我们勤奋苦学,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日后オ能有所成就。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受到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精神鼓舞,继续学习,最终成就自己的故事。这个成语故事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藴含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在进行教学时,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坚持的道理。
两则都是文言文成语故事,都是有关名人励志的,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句的理解能力,又要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接受古典文化对心灵的熏陶。


我会写:

囊:行囊  药囊  气囊  囊括  皮囊

萤:萤火  流萤  囊萤  萤烛

恭:恭敬  恭维  恭顺  谦恭

勤:勤苦  勤劳  勤奋  辛勤

博:博学  博大  博文  广博  

贫:贫困  贫穷  贫病交加

焉:焉知  焉能  心不在焉   不复出焉

逢:相逢  遭逢  逢年过节

卒:士卒  卒业  兵卒  部卒


形近字:

荧(荧光)   逢(重逢)碎(碎片)贫(贫穷)恭(恭敬)

萤(萤火虫) 缝(门缝)卒(士卒)芬(芬芳)共(总共)


课文解析: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字词解释 :

囊萤夜读:(车胤)把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照明),在夜里读书。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

恭勤:肃敬勤勉。

通:通晓,明白。

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课文翻译: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晋朝人车胤谦逊有礼勤奋学习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家贫不常得油,

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课文主题:

《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家境贫困,晚上捉了萤火虫放在袋子里照着书本读书的故事。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艰苦条件下,只要我们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勤奋苦学,最终一定能学有所成。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字词解释 :

【铁杵成针】铁棒被磨成了缝衣针。本文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是】这。

【方】正在。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课文翻译: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

问之,曰:“欲作针。”

李白好奇地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课文主题: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受到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精神鼓舞,继续学习,最终完成学业的故事。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坚持不懈都能成功。


问题归纳:

1、《囊萤夜读》这则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囊萤夜读》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艰苦条件下,人都可以克服困难,坚持学习。

2、读了《囊萤夜读》这个故事,结合现在的学习环境,说说你的感想。

示例:与古人学习条件(尤其是车胤这种想在夜晚看书连灯油都缺乏的条件)相比,今天的学习环境实在太好了,我们坐在灯火通明的屋子里,不仅有纸质书,还有电子书,

可以随时随地看书。我们应该珍惜今天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古人勤学苦读的精神,认真努力学习更多知识。

3、《铁杵成针》中为什么要写李白“未成,弃去”?

此处“未成,弃去”与故事结尾处“还卒业”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老婆婆铁杵成针的意志对李白的影响极大。

4、《铁杵成针》这个故事中有一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铁杵成针的故事产生的成语叫铁杵磨成针;比喻有恒心肯努力,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5、《铁杵成针》这则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铁杵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成功。

图文解读



同步练习


一、读拼音,写词语。

行囊 恭敬 勤奋 博学

勤奋 重逢 士卒 磨炼

二、比一比,再组词。

荧(荧光)   逢(重逢)碎(碎片)贫(贫穷)恭(恭敬)

萤(萤火虫) 缝(门缝)卒(士卒)芬(芬芳)共(总共)

三、多音字组词。

shènɡ 盛开  mó 磨炼

chénɡ 盛饭  mò 磨坊

四、近义词。

贫穷—(贫困)重逢—(重遇)恭敬—(尊敬)

五、反义词。

贫穷—(富有)恭敬—(鄙视)心不在焉—(全神贯注)

六、解释带“   ”的字词。

1、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恭勤:肃静勤勉。

通:通晓,明白。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未成:没有完成。

去:离去。

七、按课文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

(一)

1、解释下列的句子意思。

家贫不常得油,夏日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油来点灯,夏天的夜晚就用白色薄绢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看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2、这则文言文主要表现了车胤勤奋刻苦的精神。

(二)

1、解释下列的句子意思。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2、从这则文言文中,我们明白的道理是: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

3、《囊萤映雪》和《铁杵成针》中,作者塑造车胤和李白这两个人物时有什么不同之处?

《囊萤映雪》是通过车胤在家境贫寒时像办法克服困难来读书的事例,表现他勤奋好学的品质;而《铁杵成针》是通过对李白前后不同的表现的刻画,表现了李白及时悔改而发奋用功的品质。


怎么获取配套课件、教案、练习等资料


按下面方法扫码回复

免费领取方式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关注后发送消息“语文21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后台回复关键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