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视频辅导|课文朗读|课件|习作指导

点右边关注我→ 绿色圃四年级资源 2021-08-08

朗读MP3

微课视频

电子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习作指导

1.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揣摩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节假日里,我们经常跟父母去旅游,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2.这些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你能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吗?今天我们通过两篇文章来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学习《颐和园》。

1.自由朗读文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颐和园。(美丽)

2.文中哪些句子概括地写了颐和园美丽的特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句子并画出来。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颐和园的?(游览顺序)

4.默读文章,找出体现游览顺序的句子,读一读。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5.读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游览顺序,使文章过渡自然。)

6.游记往往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即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

7.游览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长廊——长、美;万寿山——高、建筑金碧辉煌;昆明湖——静、绿;十七孔桥——石柱多、雕刻的狮子多。)

8.品味句子。

(1)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抬头一看”和“向下望”告诉我们什么?(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①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什么?(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②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静、绿)

③“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

④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写的是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突出了昆明湖的静。“划”指的是用力挥桨使船前进,这样水会漾起波纹,不能突出昆明湖的静。)   

9.同学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因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美丽。)


三、学习《七月的天山》。

1.自由朗读文章,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游览顺序)

2.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3.品味文章特点。

(1)第2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雪峰、雪水、溪流)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这些景物?(运用比喻)

(2)第3自然段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有什么特点?(面积大、树木茂盛)

(3)第4自然段中,作者是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绵延、耀眼、绚烂)

4.小结。

(1)按照游览顺序来写。

(2)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3)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更形象。


四、归纳写作方法。

以《颐和园》为例,学习怎样写作文。

(1)写什么?(审题)

 中心句:“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选什么?(选材)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3)怎么写?(组材)

 ①按游览顺序写;②重点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③首尾照应(“总—分—总”结构)


五、布置作业。

请仔细观察我们的校园,然后按照游览顺序写一篇游记,注意写出景物特点。

图文解读

同步练习

一、阅读《颐和园》,填空。(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个词语来形容颐和园,这个词语是__________,这种写法是______________。
(2)文章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的游览顺序是:(  )→(  )→(  )。(填序号)①长廊②万寿山③昆明湖
(3)文章还通过角度的变换来写,由外到内:绿漆的________,红漆的________,一眼望不到头。长廊的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___________________,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__________。由高到低:仰望万寿山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上往下看可以看到________的树丛,掩映着__________琉璃瓦屋顶和________的宫墙。
(4)文章还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方法:昆明湖的特点是__________和________,作者分别把它比作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个“__________”字非常生动地衬托出了昆明湖静的特点。
(5)文章起过渡作用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七月的天山》,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1)这篇文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天山的?你是从哪些文字看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说明了雪峰________。文中多处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运用一个反问句表达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游龙岩我们来到了福建省的龙岩。放眼望去,群山连绵,一座座山峰就像大海中的波浪。在蔚蓝的天空中,一只老鹰张着苍黑的翅膀,一会儿俯冲,一会儿升起,一会儿盘旋……它像流星,像出弓的箭,又像搏击风浪的小舟。这情景,真叫人惊叹不已。车子沿着山路慢慢行驶。深谷里,层林叠翠,绿树碧竹一浪一浪;峻崖上,野花簇簇,时有山涧清水直下。清水或滴珠,或一线,或几缕,或成瀑。穿过一望无垠的万亩婆娑的竹林,绿意盈盈映入眼帘。在壁立千仞的山峰上,怪石嶙峋,望之生畏。过了好一阵子,我们才进入江山风景区。一到目的地,我就来到潺潺流淌的溪水边。溪水浅处及膝,水翻白花;深处约有两米,清澈见底。我坐在溪中的岩石上,听溪声叮咚四起,看凉风游东窜西……心中有说不出的惬意。 (有改动)1.解释下面的词语。(1)惊叹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怪石嶙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3.理解短文,判断对错。(1)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龙岩美景的赞美之情。  (  )(2)文章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述了龙岩的美景。(  )(3)作者看到龙岩山峰险峻,心里感到非常害怕。这说明作者不喜欢龙岩的景色。(  )4.作者分别在龙岩的________、________等地方细细观赏了龙岩美丽的景色。


一、1.(1)美丽 首尾呼应 (2)① ② ③(3)柱子 栏杆 五彩的画 相同的 佛香阁 排云殿 葱郁 黄的绿的 朱红(4)静 绿 镜子 碧玉 滑(5)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③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二、(1)按游览的顺序。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2)云影 银灰色的花 很白 示例: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3)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三、1.(1)满口赞赏和赞叹。(2)形容奇形怪状的石头突兀、重叠。2.比喻 群山连绵起伏3.(1)√ (2)√ (3)×4.示例:山路上 溪水边

怎么获取配套课件、教案等资料

按下面方法扫码回复

点击上方公众号▲▲关注

发送消息“语文21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别忘了文末【点赞和【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获取更多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