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3课《太阳和月球》同步辅导资料
(视频最大化,横屏观看,视觉效果更佳哦!)
教学设计
13、 太阳和地球
教学目标
1. 能够描述太阳表面的概况, 知道太阳是一颗能够发光发热的恒星
2. 能够描述月 球表面的概况, 知道月球是围绕地球运转的一颗卫星。
3. 能够正确观察太阳和月 球, 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
4. 能运用观察、 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进行研究, 形成对太阳、 月 球的综合认识。
5. 对观察天体有持续的兴趣, 主动关注与天体相关的科技、科学家、传统文化等信息或收获。
6. 在查阅资料的活动中, 能够严谨认真地整理获得的资料, 并乐于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内容
在地球上, 人们最容易观察到的天体就是太阳和月 球, 学生对太阳和月 球也都充满了好奇和
探究的热情。在一年级下册《东南西北》 一课中, 学生学习了利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断
方向; 在二年级下册《太阳升起来了》 一课中, 初步观察了太阳每天不同时间在天空中的位置
变化, 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有着重要影响; 此外, 在《月 亮》 一课中,
初步观察了月 亮。在本课, 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观察、 查阅资料并交流分享等实践活动, 进一
步从宇宙空间的天体视角, 认识太阳和月 球。
本课有两个科学实践活动。
第一个科学实践活动是“认识太阳” , 包括两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选择正
确的方法观察太阳, 如使用太阳滤光镜等专门的工具进行观察, 并记录、 整理观察所得。要向
学生强调, 在观察过程中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 避免伤害眼睛。第二个环节是在观察活动以及
查阅资料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交流分享获得的信息, 形成对太阳概况以及太阳是一颗恒星的
总体认识。
第二个科学实践活动是“认识月 球” , 也包括两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选择正
确的方法观察月 球, 并画出观察到的月 球。观察月 球比观察太阳简单一些, 但因为这个活动
主要是观察月 球的表面特征, 所以最好选择一个满月 的日子进行观察。同样, 教师要注意对观
察活动的组织, 要对现象记录和资料整理等环节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第二个环节是在观察
活动以及查阅资料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交流分享获得的信息, 形成对月 球表面概况以及月 球
是地球的一颗卫星的总体认识。
本课的拓展与应用是通过前面一课以及本课的学习, 在进一步整理信息的基础上, 制作“地
球、 太阳和月 球” 科普小报。需要说明的是, 科普小报只是一种展示形式, 关键还是在梳理资
料中认识“三球” 的基本关系。
教学准备
(一) 教师准备
1. 观察太阳的滤光镜等工具, 每组 1 份
2. 关于太阳和月 球的图片或视频等资料
(二) 学生准备
1. 关于太阳和月 球的书籍、 资料等。
2. 课前观察太阳和月 球的记录。
3. 学生活动手册、 铅笔等。
四、 安全注意事项
1. 组织学生观察太阳时, 要做好观察前的工具检查工作, 要提醒学生千万不能用肉眼直接观
察, 以防损伤视力。
2. 组织学生晚上观察月 球时, 要提前提出观察要求, 做好工具准备、 分组等工作, 提醒学生如
果在野外观察, 必须有家长陪同。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 提出和聚焦问题
1. 利用课页图或类似的生活经验导入本课
提出问题:
在地球上, 经常能够看见的天体有哪些?关于它们, 我们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
2. 聚焦问题:太阳、 月 球是我们最常见的天体, 本课我们将通过观察与交流, 了解关于它们的
更多秘密
(二) 科学实践活动: 认识太阳
1. 谈话: 太阳对人们的生活和动植物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高高地挂在天上
提出问题:
太阳是什么样的?我们能直接观察太阳吗?
2. 讨论怎样观察太阳。交
(1) 请学生说一说当太阳光很强烈的时候人们一般是怎么保护眼睛的。
(2) 引导学生思考: 能用日常人们保护眼睛的方法直接观察太阳吗?那样做会产生怎样的后
果?
教师讲述古人观察太阳曾用过的方法: 在装满清水的盆中滴入一些墨汁, 让墨汁在水中均匀
散开, 然后观察太阳在墨水中的投影教师再将搜集的太阳强光伤害眼睛的一些事例讲述给学
生。
(3) 谈话: 太阳光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观察太阳一定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 而是要选择适当
的工具和合适的方法, 将太阳光降低到不刘静眼睛的状况下再观察。大家有哪些好的办法?
(4) 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对观察要求形成共识。知识” 交流会, 各观察要求:
用专业的太阳滤光镜观察, 不要持续观察太长时间, 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3. 学生进行观察太阳的活动, 并记录观察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活动之后简单交流各自的观察
方法和观察发现。
4. 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 交流并分享对太阳的认识
(1) 提出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查找的资料, 梳理关于太阳的各类知识。
(2) 学生分组汇总、 整理资料。
(3) 召开“太阳知识” 交流会, 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并分享关于太阳的知识。
(4) 教师设计一张“太阳知识” 汇总表, 将全班学生不同的发现记录在相应的栏目中
5. 小结。
引导学生讨论: 通过实际观察以及梳理太阳的基本概况等方面的知识, 我们对太阳有了哪些
认识?
教师小结: 太阳是一颗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身发光发热的恒星。
第 2 课时
(三) 科学实践活动: 认识月 球
1. 提前布置任务: 课外时间观察月 球, 并根据观察画出“月 球图” 提示学生最好选择农历十
五前后进行观察。
2. 交流观察月 球活动中的发现。
(1) 谈话: 月球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天体。在观察活动中, 我们都画出了自己观察到的
“月 球” 提出问题和要求:
你是如何观察的?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观察画出的“月 球图” 是什么样的?在一位同学展示
时, 请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并讨论: 他画的“月 球图” 还有哪些方面没有表现出月 球的特征?
(2) 学生依次上台介绍自已的观察情况并展示自己所画的“月 球图” 。
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并结合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
(3) 教师引导全班形成一张完整的“月 球图” , 并用简单的文字记录学生对月 球表面特征的
描述。
3. 将自己画的“月 球图” 与伽利略画的“月 面图” 进行对照, 交流感想。
(1) 谈话: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是最早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 球的人, 他在观察的基础上画
出了一幅“月 面图” 。
5. 小结。
引导学生讨论: 通过实际观察以及梳理太阳的基本概况等方面的知识, 我们对太阳有了哪些
认识?
教师小结: 太阳是一颗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身发光发热的恒星。
提出问题
观察伽利略画的“月 的“月 球图” 进行对照面图有什么感受?我们自己画伽利略的重大发现
是什么?我们在观察中发现了吗?
(2) 学生交流自己的认识与发现。
(3) 教师结合教科书第 44 页上的小资料, 对学生的交流活动进行小结。
4. 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 交流并分享对月 球谈话。借助先进的观察工具, 可以看到更加清晰的
月 球表面情况。随着观测工具的进步, 人们了解了越来越多的关于月 球的信息提出任务: 以小
组为单位整理查找的资料, 梳理关于月 球的各类知识。
2) 学生分组汇总、 整理资料。
(3) 召开“月球知识” 交流会, 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并分享关于月 球的知识。
4) 教师设计一张“月 球知识” 汇总表, 将全班学生不同的发现记录在相应的栏目中。
5. 小结
引导学生讨论: 通过实际观察以及梳理月 球的基本概况等方面的知识, 我们对月 球有了哪些
认识?
教师小结: 月球本身不能发光, 而是依靠反射太阳光发亮; 它是围绕着地球运转的一颗卫星,
运转一周大约是一个月 。
四) 拓展与应用
1. 谈话: 经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对地球、 太阳和月 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三球” 之间有哪
些关系呢?
2. 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思考, 并提出制作
科普小报的任务:
行星、 恒星、 卫星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对地球、 太阳和月 球分别重
点介绍哪方面的内容?
3. 课后学生搜集资料, 设计并制作地日月 科普小报。
14、 月 相的变化
教学目标
1. 通过较长时间(一个月左右) 的观察, 了解月 相在一个月 的不同时期里有不同的形状, 知道
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
2. 能够简单描述月 相的变化过程, 并将典型月 相的出现时间与农历日期对应起来方法。
3. 通过观察记录月 相的活动, 体会到长期记录有利于证据的积累, 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
4. 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教学内容
在二年级下册《月 亮》 一课中, 学生初步观察了月 亮, 知道了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 亮的样子
叫作月 相, 月相是变化的。在此基础上, 本课将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月 相的变化规律。本课的
科学实践活动是“观察月 相的变化” , 主要包括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要求学生课前持续观察月 相并记录下来。观察记录月 相的形状及其对应的农历
日期是为了给研究月 相变化的规律打下基础。学生观察月 相的时间长度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
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天气持续晴好, 观察时间应至少持续半个月 ; 如果天气有晴有阴, 观察时
间应持续一个月 ; 如果阴天较多, 观察时间则需要一个多月 。
第二个环节是引导学生按时间顺序给月 相排序。该环节活动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思考: 所
画的月 相是什么时间出现的?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月 相与时间之间有了怎样的关联?依此推
测, 没有排列出来的月 相会是什么样的?在此基础上, 推测月 相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个环节是引导学生模拟并观察月 相的变化过程。通过模拟活动, 进一步认识月 相变化的
规律, 认识到月 相变化是月 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形成的, 与月 球自身不发光、太阳只能照
亮它的一半等因素有关。
本课的拓展与应用是引导学生了解月 相与农历的关系, 并尝试画一画我国传统节日时的月 相。
这既是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智慧的过程, 也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
三、 教学准备
(一) 教师准备
1. 制作月 相观察记录单(可以复印本课参考资料后面所附的“月 相观察记录单” 发给学生) ,
组织成立班级月 相观察兴趣小组。
2. 制作各种月 相的图片。
3. 用于模拟月 相变化活动的材料和工具: 小球、 木棍、 手电筒等, 每组 1 套。
学生准备
1. 月 相观察记录单(可以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或单独设计“月 相观察记录单” ) 。
2. 制作一些月 相的图片
3. 学生活动手册、 铅笔等
四、 安全注意事项
1. 提醒学生在观察月 相时, 要注意安全, 要选择空旷、 无高大遮挡物、 便于观察的地点避开杂
草、 陡坡、 水沟等环境恶劣的地方, 防止发生意外。
2. 提醒学生在使用剪刀等工具制作月 相图片时, 要注意安全。
教学过程
(一) 提出和聚焦问题
1. 结合生活经验, 交流对月 相的认识
(1) 出示课页图, 谈话
你曾经看到过的月 相是什么样的, 把自己看到过的月 相都画下来, 按照自己的记忆判断, 将所
画的月 相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出来。
(2) 学生画月相, 然后进行交流
(3) 针对学生交流的情况, 提出问题
以前我们是怎样观察、 记录月 相的?排列出来的月 相顺序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2. 提出持续观察月 相的任务及要求。
(1) 明确观察任务:
持续观察一段时间的月 相, 记录观察的日期阳历及对应的农历日期) 和时间、月 相的形状及在
天空中的位置等情况。可以独立观察也可以分组观察在观察月 相时, 在家的附近, 选择一个周
围无遮挡物、 能够观察到四周天空的、 相对高的地方作为观察地点。持续观察月 相并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情, 不仅因为坚持观察很难, 而且因为月 相在不同日期时出现的时间和在天空的
位置不一样。一般来讲, 在上半月 , 可以从19: 00开始观察; 在下半月 , 可以在6: 30以后观察。
3. 课后学生开展持续观察并记录月 相的活动
(二) 科学实践活动: 观察月 相的变化
1. 交流观察月 相的活动。
(1) 谈话: 在前一段时间里, 我们持续观察了月 相并作了观察记录
提出问题
你是怎样进行观察月 相的活动的?在观察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2)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的问题可能有:下雨天观察不到月 相, 有几天没有坚持观察, 观察的起止时间不一样
2. 根据观察记录, 开展给月 相排序的活动
(1) 交流上半月 的月 相观察记录。
①提出问题:
上半月 你观察并记录了哪几天的月 相?上半月 的月 相有什么变化趋势?
②提出给月 相排序的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 按照观察到的顺序, 将上半月 月 相卡片在黑板上排
列出来。(提示: 以一位同学的记录为基础粘贴、 排序, 以其他同学的记录作为对比。)
③学生分组给月 相排序。
④引导学生探讨在没有记录到月 相的日子里, 月
相会是怎样的。从月 相卡片中挑出来, 补充到月相的排列图中
⑤对上半月 月 相的变化进行小结。
(2) 按照同样方法探讨下半月 月 相的变化。
(3) 在学生排序、 探讨的基础上, 教师引导全班对月 相排列的顺序和规律等形成共识上半月 ,
月 相的亮面由小变大, 亮面偏右下半月 , 月 相的亮面由大变小, 亮面偏左。月 相每个月 变化一
次。
3. 描述月 相变化的规律。
(1)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月 相的变化和时间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能否把典型月 相的名称和出现的农历日期对应起
来?
(2) 引导学生在几个典型月 相的卡片下标注月 相的名称和出现的大致时间。
(3) 引导学生结合对月 相的排序, 描述典型月 相的名称及其出现时间, 在此基础上, 总结月 相
变化的规律。
4) 通过讨论和交流, 教师对月 相变化的一些规律进行总结。
月 相是变化的, 月 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 (农历初一) 一蛾眉月 一上弦月 (农历初七、 初八) 一凸
月 一满月 (农历十五、 十六) 一凸月 一下弦月 (农历十十三) 一蛾眉月 一新月 。两次新月 (或满
月 ) 相隔的时间为农历一个月 , 也就是月 相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月 。
4. 模拟月 球围绕地球运转, 进一步认识月 相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1)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
月 相的周期性变化是月 球的形状在变化吗?还是有其他的原因?月 相变化的周期大约是多长
时间?这与月球的什么运动有关?
2) 学生讨论、 交流月 相的变化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3) 提出任务: 做模拟实验, 研究月 相的变化进一步认识月 相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引导学生回顾太阳、 地球、 月 球是什么类型的天体, 在此基础上, 师生共同设计模拟月 相变化
的活动的方法。
(4) 学生分组按照要求进行模拟实验。
(5) 活动后, 学生交流模拟实验中观察到的月 相变化规律以及对月 相变化原因的认识
5.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 教师进行小结。
引导学生认识到, 月 球是地球的卫星, 围绕着地球运转。在模拟活动中, 当“月 球” 以逆时针
方向沿着轨道围绕“地球” 运转时, 看到的“月 相” 变化与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月 相变化顺
序一致, 由此说明月 球是以逆时针方向绕地球运转的, 运转一周的时间是一个月 , 从而形成月
相周期性的变化。
(三) 拓展与应用
1. 谈话: 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 比如八月 十五中秋节, 八月 十五指的就是农历日期。古人是
按照什么来编排农历日期的?
2. 提出任务:阅读教科书中的“农历和月 相” 资料, 了解农历和月 相之间的关系, 并画一画传
统节时的月 相, 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3. 学生阅读资料, 画传统节日时的月 相, 并交自己对农历和月 相之间关系的认识。
怎么获取配套完整资料
按下面方法回复
▼
点击上方公众号↑↑关注
发送消息“713”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别忘了文末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