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稿)吴汉东: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光荣与梦想

吴汉东 健康金点 2023-05-15

2018年6月5日,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实施十周年纪念日。十年风云激荡,十年成就辉煌。知名学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资深教授吴汉东先生的专稿《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光荣与梦想》,表达了众多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的心声。


2008年6月5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颁布实施。到2016年,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联席会议部门增加到31个,形成了在国务院领导下的部际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各地区和各部门分工负责、协作推进的战略实施体系。

这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知识产权学人的光荣与梦想,就是以“笔”和“言”,书写知识产权制度的“正能量”,发出知识产权事业的“好声音”,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鼓与呼。我作为学者,在这十年里写过最多的文章是知识产权战略问题,既有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也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刊载的理论宣传文章。其间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项目《科学发展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以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相结合,分析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理论基础、国际环境、组织保障、支撑体系、协同机制、绩效评估等,该成果还入选了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这十年来,我作过最多的讲座也是知识产权战略专题,从中央部委到地方省市、从企业到高校作了百余场讲座,其讲题主要是“创新发展与知识产权”。此外,作为首席专家,本人还为原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湖北省、西藏自治区等单位和地方起草了关于战略实施的方案。时至今日,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取得显著成效,相当一部分战略实施的目标基本完成。在这一背景下,《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这一重要文件关系到国家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阶段转折和目标提升,我有幸参与最初的讨论和论证,并与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士在中国政府网作了现场视频解读。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十年,成为我学术人生的重要经历。《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是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三十多年来最具时代意义、最具国际影响的一件大事。其时代意义在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出台,标志着知识产权制度在中国完全走向战略主动。知识产权政策的战略化,即是主体通过规划、执行、评估等战略举措,谋求战略目标实现而采取的全局性、整体性的谋略和行动安排。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和实施,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制度支撑,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抉择;其国际影响在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为“超大型崛起”的中国带来巨大的发展能量。可以说,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全社会的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这一做法及其成效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带动作用,对发达国家产生振动影响。对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高锐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将知识产权上升为国家战略,其经验值得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学习。

从发展中大国成长为知识产权大国,并走向知识产权强国,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十年的光荣历程。当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工业制造大国、第一出口贸易大国,在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居于重要地位。2016年,中国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8.19%,版权产业的贡献率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7.33%,注册商标量连续十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对于中国的创新发展而言,知识产权起到了重要的战略支撑和制度保障作用。总体而言,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成效显著,制度运行健康有序,但是也应看到:知识产权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还有待提高,知识产权有效运用的能力仍需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还要加大力度进行治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法治中国,我们应认真总结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经验,准确把握知识产权制度运作的未来努力方向,对知识产权战略作如下定位:

第一,知识产权战略既是国内战略,也是国际战略(战略属性)。知识产权是现代各国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但是中国崛起有其特殊性,它不仅蕴含巨大的发展力量,也会产生巨大的治理难题,这就决定了中国知识产权的政策发展和战略推进,必然是对以往大国崛起模式的超越,而不可能是简单的模仿和复制。在这里,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必须注意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升和政策规范的法治化约束。同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应置身于国际背景,中国应有“知识产权大国”和“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与全球治理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的论述,为我们解读知识产权国际制度变革、探求知识产权事务国际方略提供了指导方针。在知识产权领域,中国从国际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有影响力的积极参与者,其知识产权国际战略行动应包括:推动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制定中,更多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促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妥善解决知识产权国际争端。

第二,是知识产权战略既是国家战略,也是企业战略(战略主体)。从战略制定和实施的主体角度来看,知识产权战略包括国家战略、地区战略、产业战略和企业战略等四个方面。从政策科学层面而言,知识产权是一个战略体系构成,应做到国家的宏观战略与企业的微观战略相结合,纵向的产业战略与横向的地区战略相协调。国家战略是对地区战略、产业战略和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的指导方略,企业战略是对国家战略、地区战略、产业战略最终落实的基础,而产业战略与地区战略则是联系或指导其它战略的桥梁和纽带。对于国家战略而言,政府在知识产权领域虽不能成为市场参与者,但应是政策的制定者、市场的监督者和全局的指挥者,其战略任务主要是提供制度产品(包括法律制度、公共政策)、营造市场环境、维护法律秩序。在整个战略体系中,当下及今后战略实施的重心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当然也是知识产权的主体。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国家战略体系中的基础战略,也是自身发展战略构成中的核心战略。围绕知识产权,构建和实施全球化的竞争战略,市场化的运用战略和一体化的管理战略,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内容。可以认为,提升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和发挥企业市场化主体作用,将会决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最终成效。

第三,是知识产权战略既是竞争战略,也是发展战略(战略内涵)。在空间维度上,国际市场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竞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知识产权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之下,知识产权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高度的战略内涵,是科技、文化、经贸领域开展国际竞争的主战场。这即是说,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结构和布局、产出和效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产业、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征。在时间维度上,国家现代化过程也是制度创新和知识创新的过程,知识产权具有自身制度创新之属性,又有保障知识创新之功能,以至被称为“创新之法”和“产业之法”。可以认为,现代经济整体上依赖于某种形式的知识产权,与专利、版权、商标相关联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是发达国家的经济支柱。从上述战略内涵的基本要求出发,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应表现出竞争力和发展力的综合绩效,其评估指标包括核心技术专利的拥有量、发明专利域外布局、专利转化应用率和产业化水平;版权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版权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商标的附加值构成、知名品牌的拥有量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等。

第四,知识产权战略既是创新战略,也是法治战略(战略地位)。从现代化和法治化的国家发展战略来说,我们正在建设的知识产权强国应该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品质,它既是创新型国家,也是法治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统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发展为首要,知识产权战略即是国家为推动创新发展而作出的全局谋划和顶层设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知识产权作为一种产业化的制度创新,构成创新发展过程的内驱动力;同时,知识产权作为一种产权化的知识创新,成为创新发展成果的外在表现。概言之,知识产权战略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法治思想,则为践行知识产权法治提供了重要指引。知识产权战略是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的战略布局中,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法治任务是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维系“健康有序、公平开放”的知识产权市场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总体而言,知识产权战略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构成,承担着提升创新发展实力和创新环境治理能力的重要使命。

当前,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正处于阶段转折和目标提升的重要时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必须着眼世界变革大势,围绕中国发展大局,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通过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认真谋划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以增强创新能力、健全创新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实现创新发展为愿景,创造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新的世纪辉煌。(作者系知名法学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资深教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