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湖长谈】柯俊:牢守生态红线 建设“美丽恩施”
地处鄂西南的湖北恩施,素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天然氧吧”“世界硒都”等美誉。在这样一个美丽的生态功能区内,如何坚持绿色发展,守好生态红线?近日,恩施州委书记柯俊接受了新华网独家访谈。
恩施州委书记柯俊接受新华网独家访谈
新华网发 张益民 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626biin1u&width=500&height=375&auto=0
全面实行河长制后
恩施河流生态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新华网
问
作为恩施州第一总河长、长江巴东段河长,您如何看待自己这个特殊的头衔?
答
柯俊
首先,作为恩施州的第一总河长,长江巴东段河长,我感觉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把落实河长制当作一个政治任务去完成,当作一个关系我们子孙万代、千秋大业的大事情去做好。
第二,我感觉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完善水治理体系的制度创新,有效解决了河流治理的一系列问题。原来的河流管理,处于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责任不清,任务不明。河长制实施以后,有效地解决了河流管理的责任问题。河流管理的责任更清了,任务更明了,问责更可行了。
第三,我觉得实施河长制,有利于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抓好河流生态保护的工作氛围。恩施州水资源丰富,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1条,河长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82条。全面实行河长制之后,全州河流的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前不久,我看到一个报道,恩施一个村级河长,组织学生、群众等,到河边捡垃圾。这个村级河长还介绍,他们每个星期都安排清洁工人沿着河道两岸清理垃圾,这说明河长制实行以后,各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恩施州委书记柯俊接受新华网独家访谈
新华网发 张益民 摄
作为恩施的总河长我要带好头
新华网
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本级河长,您将如何贯彻落实?
答
柯俊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美丽”二字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还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恩施州是一个生态功能区,也是一个限制开发区,保护生态,我们责无旁贷。同时,我们的责任和任务也更加繁重。我觉得一定要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恩施实际,做好我们的工作。
第一,要认真落实好河长职责。要把河长制的要求,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传达到恩施州的各个层级,从州委到村委,各级都要把河长制这个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来恩施工作的一个月时间里,我对长江巴东段进行了巡查,并现场提出了长江巴东段保护工作的具体要求。作为恩施的总河长,我要带好头。
第二,要抓好协调、强化联动治河。实行河长制之后,虽然河流都分段了,但是管理上还是有交叉,河流两岸、上下游的一些问题需要统筹解决。这要求各级河长加强对各部门的统一调度指挥,使各部门在河流管护工作中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特别是跨行政区域的河流,河长之间要加强沟通、实行联防联控。
第三,要建立长效机制。目前恩施州已经实行了河长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工作巡查制度、河长巡河制度。在这些制度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建立完善河流保护的制度,比如河道挖沙管理制度、水域和岸线保护制度等。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制度,使河长制能够常态化、有效化,让我们的这项工作能够有章可循,依法依规。在河长制执行过程中,我们要加大检查考核的力度,对于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扬、激励,对于没有落实好的、没有达到河长制检查各项要求的,我们要严肃追责、问责,使河长制能够落地落实。
第四,要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河道管理事关沿线的每一个人,单靠各级领导干部来做是不够的。我们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要让全社会都认识到河道治理、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引导全民参与。要让河湖治理知识进校园、进工厂、进社区、进农村,做到人人皆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
图为恩施女儿湖。新华网发 黄波 摄
把生态文化旅游作为第一支柱产业
新华网
问
恩施作为生态功能区,在推进绿色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
柯俊
恩施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天然氧吧”“世界硒都”等美誉。恩施州委、州政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守住生态红线为前提,加大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进绿色发展,重点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推进绿色发展。恩施是一个革命老区、贫困山区。长期以来,发展不够、发展不快一直是恩施的最大州情,但这也从客观上保护了恩施的自然生态和特色资源。当前绿色发展是我们最大的发展需要。在考虑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主要聚焦在四大产业:
一是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恩施自然环境十分优美,是非常好的旅游目的地,我们把全州2.4万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大景区统一规划打造,把生态文化旅游作为我们的第一支柱产业。2017年恩施全年累计接待游客49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0亿元。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逐步成为恩施的一个支柱产业。
二是发展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恩施是一个富硒地区,硒资源很丰富,农副产品都是含硒的。我们要把硒资源利用好,深入推进硒食品精深加工,由普通的硒食品,到含硒的保健食品,由含硒的保健食品,到含硒的功能食品。这样一步步把恩施的硒食品产业链做长、做强、做大。
三是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恩施是“中华药库”,目前道地药材有2258种,比《本草纲目》里面记载的还多396种。丰富的中药材,为恩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一步,我们要积极抢抓市场机遇,大力发展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建成一批规模大、质量高、效益好的道地药材生产专业乡镇、专业村。
四是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恩施有5万亿立方米的页岩气资源,同时还有良好的水电资源、风电资源等。如果把这些资源利用好了,清洁能源产业将会成为恩施的一个主导产业。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毛坝镇盛产茶叶,春暖花开之季,当地12万亩茶园郁郁葱葱,从空中鸟瞰宛如画卷。新华网发 杨顺丕 摄
第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恩施”。近年来,恩施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视绿色为底色,视生态为生命,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工作有三个方面:
一是积极开展“六城”同创。活动以六类城市(优秀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为目标,以“七大工程”(环境洁净、交通畅通、绿化亮化、城市宁静、空气净化、河道美化、全民素质提升)为抓手。截至目前,全州新增国家级城市品牌3个、省级城市品牌5个,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六城”同创是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我们将继续往前推进。
二是加强生态文明创建。我们将围绕建设国家生态城市、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目标,加强环境模范城市、生态县市、生态村镇建设的步伐,使恩施州从州城到乡村都是生态的、环保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成功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1个(恩施市)、省级以上生态乡镇39个、省级以上生态村394个。
三是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保护力度,实施生态修复工程,补齐生态保护短板。对全州300个村庄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农村环境持续改善,初步形成了具有恩施特色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模式。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毛坝镇盛产茶叶,春暖花开之季,当地12万亩茶园郁郁葱葱,从空中鸟瞰宛如画卷。新华网发 杨顺丕 摄
第三,持续深入开展环境专项治理。
深入开展“乱挖山、乱采矿、乱砍树、乱填河、乱排放”等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努力实现“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土更净、城乡更美”目标。目前恩施州委、州政府加大整治力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全州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4.08%,林木绿化率达73.36%,居全省第2位。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和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去年,县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保持在312天以上,完成酸化土壤治理100万亩。
第四,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一是健全生态环境法治体系。建立健全恩施州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先后颁布实施了《恩施州清江保护条例》《恩施州山体保护条例》《恩施州酉水河保护条例》,这些条例的实施,为恩施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二是严格落实生态环保责任。我们严格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终生追责等制度,切实让领导干部把生态环保责任拿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
三是强化生态环保“硬约束”。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严格执行省定生态保护红线,认真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格环保准入,强化过程监督,切实用制度守护好绿水青山、用制度保障恩施的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
• end •
你可能关注
·【新华网河湖长谈】杨智:坚持生态优先,实现高质量发展谋荆州振兴
来源:新华网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