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湖之城,期待一池清水——武汉水务局做客武汉新闻广播
啊~大海啊!你全是水~
啊~武汉啊!你全是湖~
百湖之市 你说你多美~
作为在百湖之城长大的武汉人,对水有着不解的特殊情结。池莉就说过,这是“水与火的缠绵”。所以,武汉人,爱水,亲水。外地人来武汉问路,回答多半都是“往上走”或“往下走”。上便是指长江上游方向,下则是指下游方向。
可武汉人心底装着的,是湖。百湖之市,有166个湖。那才是放在心底的私密话。如果你仔细观察,江水缠绕的城市,总是江为庙堂之高,是城市的代言,水为江湖之远,是生活底气的沉淀。
武汉市水务局作为“水”管家
做客武汉新闻综合广播(FM88.4 )
和大家聊一聊
武汉这座城市的魂
“水”
↓↓↓
上线嘉宾
张 斐: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余刘琦: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项久华: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处长
彭志雄:市水务局供用水管理处处长
尹淙泉:市湖泊管理局党委成员、副局长
郭育军:市河长制办公室负责人
点评嘉宾
上官莉娜:武汉市政协委员,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访
暗访一:7月底,记者实地踏访位于武汉市江岸区的黄孝河明渠,在兴业路与金桥大道交汇处的桥头发现,河水呈墨绿色,有的区域甚至呈现黑色,河面有大量绿色漂浮物、生活垃圾以及建筑垃圾,并伴有刺鼻气味。附近的的居民也直言政府治理黄孝河污染已过去十多年,可至今仍然未见明显成效。
答
张斐(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孝河明渠与机场河明渠的水体污染成因复杂。目前,汉口地区只有黄孝河明渠和机场河明渠两条排水通道,两条排水通道在河流汛期时主要以排涝为主。一旦遇到大雨天气,为了防止城市内涝灾害,我们不得不开闸放水进行排流,可当水体进入河道时就会对河道产生污染,并且产生的污染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消除。
针对黑色水体的污染治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且专门为治理黑臭水体成立了“水体体质攻坚指挥部”,同时,我们也请国际上顶尖机构为这两条排水通道的防污治理设计方案,并且创新考核付费方式,当治污达到标准时才予付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治污效果。
今年9月底,我市将全面启动新的治理方案,目前,部分工程已经开工在建,市民们暂时还感受不到变化,我们希望在2020年到2021年之间将新项目彻底完工,让市民感受到黄孝河的水清水美。
评
上官莉娜:黑臭水体不仅影响城市景观,也直接威胁群众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武汉市通过“四水共治”“海绵城市”等在治理“黑臭水体”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五月份中央环保督察向全国通报了我市黄孝河明渠黑臭水体问题。为什么治理多年,投入了巨大的人、财、物资源,结果却令人失望?有几个问题值得反思:
一、强化主体责任机制。黄孝河污染治理已十年,群众反映极为强烈,但是为什么久拖不决?对不作为、慢作为是否追责、问责?如今中央督查通报“倒逼”问题整改,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迅速采取有效行动。
二、政府日常监管缺位。比如发现岸上垃圾堆放点,无法说明来源及处置方式,可见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专项整治行动固然重要,日常精细化管理也不可疏忽。职能部门不能睁只眼、闭只眼,要加大巡查力度,日常监管不能缺位。
三、建立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黑臭水体治理地方政府担负主体责任,但是迫切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包括企业、社会组织、市民,应该拓展居民举报渠道,发动群众查源头,建立共享数据平台,利用新技术手段,让污染制造者难以遁形。
问
听众一:我是一名生活在晒湖边的居民,对晒湖有一些了解,现在我发现晒湖水位越来越低了,周边也在进行施工,这是怎么回事?
答
尹淙泉(市湖泊管理局党委成员、副局长):由于晒湖存在湖底淤泥较多,水底渗漏等问题,所以才会出现您所看到的现象。目前晒湖在进行清淤、岸线综合整治工作。为了给您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憩场所,因施工原因给您生活带来的不便请您谅解。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推进“长江大保护”战略部署,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生态文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们正在积极推进湖泊水质提升,开展湖泊专项整治工作,首先完善河湖档案,通过深入调查、摸清情况、找准主要问题,建立“一湖一档”,坚持问题导向,提出解决问题对策,制定“一湖一策”、“一湖一规划”等实施方案;实施“大湖+”战略,认真研究湖泊功能区空间体系,从全局战略高度制定好各类湖泊发展模式,优化水环境,打造不同主题、各具特色的滨湖主题功能区。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建设美丽武汉。
问
听众二:华中科技大学东校区有一条水沟,水体黑臭,一直未治理,水务部门对此有何打算?
答
张斐(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听众所提及的河叫湖西河,经过东湖高新,华中科技大学,东湖风景区,这条河的确存在他所反映的污染问题。告诉您一个好消息,经过我们统筹规划以后,湖西河治理项目上周已经开始动工了。
工程主要有这么几项,第一个是上游的雨污分流,第二个是对渠道进行全面整治,第三个是在下游修建污水处理厂和连通管道,同时还要修建一块湿地,通过这工程的建设还华工一片干净美丽的校园环境。这个项目开工也是各方共同努力,克服了很多历史上留存的问题才取得的结果,华工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我们是市区共建,政府和学校共建,华工负责学校内部的雨污分流,我们负责外部的管道改造和一些配套设施。我们的目标是在2020年使这湖西河水达到“五类”标准。
问
听众三:武昌区洪山制药厂宿舍居民,以前是部队建设的房屋,在2010年后部队改制后,该处的供水和房屋问题无人管理,这些年用水高峰期4楼以上居民水压较低,用水困难。
答
彭志雄(市水务局供用水管理处处长):洪山制药厂宿舍位于武昌区中南路宝通寺社区,居民总共是106户、8个单元,经过工作人员的现场检查,该处供水水压为0.2兆帕,供水压力正常,达到国家标准,因为该宿舍没有二次供水设施,导致高峰时段4楼以上高层住户出现水压偏低或间歇性停水的现象。具体原因如下:一是泵房无人管理。二是居住地势较高。三是居民维护管理缺位。
下步工作解决措施:一是加快推进改造工作。目前,洪山制药厂宿舍已纳入武昌区2018年二次供水改造工程项目,拟采用“整体改造”的方式推进改造,该项目已报武昌区建委完成了立项审批,为缩短程序办理时间,武昌区拟采取EPC总承包模式推进工程建设,预计全部招投标工作于2018年9月完成,计划年内完工。二是落实长效管理。为避免再出现改造后泵房无人管理的现象,下步,完成该处整体改造后,我局将指导、督促武昌区水务局和市水务集团做好验收移交工作,移交后由供水企业进行专业化的长效管理维护,保障居民用水正常,防止问题反弹。三是做好应急供水措施。在完成整体改造前,为保障居民用水需求,我局已督促市水务集团设置了临时取水点,以满足该处高层用户的临时用水需求。
问
听众四:今年六月份武汉市水务集团上线的时候,由二次供水引发的水压不足、停水以及水箱清理等问题成为市民投诉的焦点。二次供水问题是当前百姓涉水问题的投诉热点,究其成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些问题,水务部门了哪些工作?
答
彭志雄(市水务局供用水管理处处长):我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城市发展,开发商、企事业单位等多个建设主体纷纷开始建设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主体多元,至本世纪初,大多数城市二次供水问题已成为典型的“城市病”。
究其原因,其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设施先天不足。包括设施设计不规范、设施设置不合理、设备选型随意、材质差等。二是设施管理缺位。除设施因素外,房屋货币化改革、企业改制等政策措施实施后,原本有管理主体的单位、部门以及开发商开发任务完成后逐步退出,形成管理真空。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水箱清洗维修更换。自2011年起,市政府连续3年将居民住宅水箱清洗工作纳入十件实事,共完成4335个水箱清洗工作,并对其中破损、老化锈蚀的水箱进行了维修或更换。二是完成“三无”供水设施改造。2014年6月,市政府明确由各区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在开展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了对中心城区561处老旧社区“三无”二次供水设施, 用3年时间进行改造,该项工作于2017年底完成,共投资1.48亿元,受益户5.71万户。三是规范新建住宅供水设施建管。
2015年4月,市政府出台《武汉市城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管理办法》(第258号令),明确新建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既有设施主要开展“三无”改造)的建设和管理问题,目前来讲,执行较好。据水务集团反馈,2017年水务集团共受理新建居民住宅167项,其中135项纳入集团统建统管,占80.84%,其余32项由建设单位自建后纳入统管。四是实施区域供水保障系列工程。近年来,按照应急、谋远相结合的思路,实施区域供水保障系列工程,通过新、改扩建水厂及加压站,更新改造老旧供水管道等方式,有效解决了20处供水敏感区的居民用水需求,同时通过安装临时加压设备、增加一路水源等措施,对54处老旧社区采取了临时供水措施。
• end •
来源: 武汉新闻广播
你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