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展策划与管理》一书可以免费申领授课PPT啦

王春雷 活动研究 2023-06-30


农历春节即将到来,“活动研究”又要给教育界同仁送礼啦。


如果您正在讲授《活动管理原理与实务》、《会展策划与管理》、《会展项目管理》等相关课程,可以尝试申领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规划教材《会展策划与管理》一书的授课PPT。



具体申领办法:


1.关注活动研究,在对话框里输入下列完整信息


单位:例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展与旅游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系

授课课程名称:

相关前置课程:

相关后置课程:

姓名:

手机:

E-mail:


2.活动研究后台管理人员将整理所有申请人的信息,然后提交给出版社,由责任编辑和作者共同评估申领人是否符合要求。例如,如果您是讲授《展览项目管理》或《会议策划与管理》等单门课程,可能就不合适。


3.评估通过后,责任编辑会将PPT发送至申领人邮箱。


4.关于样书申领的具体政策,请等待出版社的进一步通知。



为便于各位了解本书在会展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我们再次把前言粘贴了出来,敬请大家指正。


附:前言


很荣幸能参与由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编写工作,并担任《会展策划与管理》一书的主编。借此机会,我想就写作本书时的一些体会,与各位读者和会展业界、学界同仁做点交流。

一个框架

2005年,受当时的工作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资助,我有幸到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GWU)访学半年,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并对我后来的研究兴趣以及在会展教育领域的思考和探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那时起,我开始用“活动”的框架来观察和理解会展业,并逐渐将活动思维应用到会展教育教学改革中。


GWU访学期间,在Larry Yu(于良)教授的帮助下,我选修了《会议与展览会管理》(Conferences & Expositions),《体育赛事营销》(Sporting Events Marketing)和《特殊活动与媒体管理》(Special Events and Media Management)等课程,并有机会旁听了国际旅游研究院推出的活动管理证书(EMC)的3门培训课程:《活动营销》(Event Marketing)、《展览会管理》(Trade Show Management)和《婚礼工作坊》(Wedding Workshop)。


EMC是面向业内人士的继续教育项目,为获得该证书,学员必须修完4门必修课和3门选修课,参加时长100小时的实践,并按要求提交一份完整的报告。4门必修课分别为《活动协调》(Event Coordination)、《活动营销》(Event Marketing)、《活动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和《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s),每门课是1.2个继续教育学分(CEU);选修课主要有《会议》(Meetings & Conferences)、《贸易展览会管理》(Trade show Management)、《体育赛事管理》(Sport Management)、《餐饮服务》(Catering)、《婚礼工作坊》(Wedding Workshop)、《融资与赞助》(Fundraising & Sponsorship)、《活动礼仪》(Event Protocol)、《活动娱乐》(Event Entertainment)及《绿色会议与活动》(Green Meetings & Events)等课程,每次开设的选修课不同,两天课1.2个CEU,学员要获得3.6个选修课学分。这一体系为我确定本书的定位和设计提纲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我个人一直倡导按活动管理思维来打造一套会展专业的教材。其基本设计思路是将整套教材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活动管理的基础知识,主要书目包括《会展学概论》/《会展业导论》、《活动管理原理与方法》、《活动管理知识体系(EMBOK)》、《活动赞助》、《活动风险管理》及《活动研究方法》。其中,《活动管理原理与方法》就相当于泛意上的《会展项目管理》。


第二部分是不同类型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原理及实务,涉及会议、展览会、奖励旅游、体育赛事、公司活动、婚礼、宴会等领域。


第三部分是支持各类活动管理的相关内容,涵盖场馆经营与管理、活动场景设计与布置、活动礼仪等。

关于会展与活动的辨析

关于会展的定义和专业术语问题,早在13年前,Ladkin(2005)就明确提出,尽管MICE业(注:为体现原文,此处没有翻译)的发展和重要性已经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同,但在大多数数据中,并没有包含奖励旅游和展览,因而其结果必将误导和掩盖该产业的真正价值。因此,一开始,在MICE业中出现不同的定义并不会令人感到奇怪,只要每一个定义能够清晰阐述所表达的信息即可,定义上的不同并不会引起误解。其实,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由于定义的不同而有可能会带来数据可比性方面的问题。


我非常同意Ladkin的观点。其实,和国内对“会展”的解释一样,即使同样对于“MICE”,国外业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MICE分别代表Meeting, Incentive, Convention和Exhibition,也有人认为,最后的“E”是Events。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一种理解会展基本概念的脉络:活动-节事活动-商务活动-会展》中提出,为了更好地理解会展的相关基本概念,从大到小,我们是否可以遵循一种脉络:活动-特殊活动-商务活动-会展?这里的“会展”是指商业性的会议和展览会,属于狭义的“会展”。


需要注意的是,在专业领域里所提的“活动”是指那些经过精心策划、目标明确的特殊活动(Special/Planned Events)。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在各种划分方式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以活动内容为标准的划分。早在20年前,国际著名节事活动和节事旅游学者Getz(1997)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把经过事先策划的活动(Planned Events)分为以下8种基本类型:

  • 文化庆典,包括节日、狂欢节、宗教事件、大型展演、历史纪念活动等;

  • 艺术娱乐活动,主要包括音乐会、文艺展览、授奖仪式和其他表演;

  • 会展及商贸活动,如会议、展览会/展销会、博览会、广告促销、募捐/筹资活动等;

  • 体育赛事,主要包括职业比赛、业余竞赛和商业性体育活动;

  • 教育与科学活动,包括研讨班、专题学术会议、学术讨论会等;

  • 休闲活动,包括演唱会、游戏和趣味体育、娱乐活动;

  • 政治/政府活动,包括就职典礼、授职/授勋仪式、贵宾VIP观礼、群众集会;

  • 私人活动(个人庆典,如周年纪念、家庭假日、宗教礼拜等;社交活动,如私人舞会、家庭聚会、同学/亲友联欢会等)。


Wagen(2004)也有类似的划分,他将活动分为体育,娱乐、文化和艺术,市场营销和促销、会展、节日庆典、家庭活动以及筹资活动等类型。由此可见,会展与商贸活动只是其中的一种。


或是正是出于上述原因,2008年12月,美国东卡罗莱纳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会展与节事旅游研究》(JCET)主编乔治·费尼奇(George G. Fenich)博士在出席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和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世博会·会展教育与研究国际研讨会时明确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尽管各种提法五花八门,但国际会展学术界和业界都倾向于使用一个共同的术语——EVENT(活动)。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内会展学者、业界人士和城市会展业的管理者都开始认同“大会展”的概念。我个人一直认为,大会展就是活动产业(Event Industry)。但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会展业”的提法在国内已经约定俗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会展的认识。会展业的产业地位和就业形象要提高,需要放大其平台作用和社会价值。向大众普及活动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价值,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另外,我们还要特别关注一种现象——在大会展业内,各领域之间的融合越来越明显。以展览会为例,相对公司活动而言,贸易展览会(Trade Show)显得更加成熟,不仅得到很多专业协会和企业的支持,而且已经形成了不少代表性的理论和研究报告。然而,近几年,展览会和公司活动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贸易展览会与活动营销:规划、促销与利润》(Trade Show & Event Marketing: Plan, Promote & Profit)一书的作者鲁斯·史蒂芬(Ruth P. Stevens)认为,不仅展览会和其他买家-卖家活动(Buyer-seller Events)之间的差异越来越难区分,而且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功能和内容上彼此交叉,这使得对活动的分类也更加困难。

产业发展


2006年4月,原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在其官方杂志E2上刊载了一篇文章——《展览会+活动=展览业的未来》(Exhibitions + Events=Designing the Future),同年12月,该协会正式更名为“国际展览与活动管理协会”(IAEE)。IAEM在新的战略规划中将活动(events)明确列入组织使命中,标志着美国展览业将展览会与营销活动进一步融合。IAEE明确将Exhibitions and Events Industry相提并论,这就好比目前我们在很多场合提“会展与活动产业”一样。


2017年4月,美国会展和活动行业的权威机构“会议产业委员会”(Convention Industry Council)正式更名为“活动产业委员会”(Event Industry Council)。Event作为一个包容性更强的基础词汇,能够把会议、展览会、公司活动、奖励旅游及婚庆等不同领域的力量聚集在一起,这有助于提升整个会展业和活动产业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我国,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CCES)也于2013年将英文名称的缩写改为CCEES,其中,第二个E就是活动(Event)。


综合分析会展学科、会展教育教学及会展产业发展的趋势,我觉得用活动管理的思维和框架来设计《会展项目管理》的内容是合适的。

本书的主要特点


概括而言,《会展项目管理》一书具有以下4个主要特点:

第一,本书所讨论的“会展项目管理”是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讲的,完整地展现了包括会议、展览会在内的各类活动管理的全过程。因为一个活动涉及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适合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来指导。国内外不少学者研究了项目管理在会展和活动管理中的应用(Goldblatt, 2002 ; Thomas & Adams,2005)。2012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APMA)出版了《活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Event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对项目管理在会展和活动管理中的应用做了详细的解释。


第二,秉承活动思维来讨论会展项目的策划与管理问题。“会展经济与管理”的专业名称是教育部批复的(自2004年以来就是如此),按照当前国内的教育管理体制,要改专业名称很难,但在人才培养中可以采取活动管理(event management)的思维和做法(注:会展设计等专业除外)。在开篇第一章,作者结合新的材料,对“会展”和“活动”的区别及联系做了系统的论述。


第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本书的另一个特色。作者在“扩展阅读”部分共精心编写了18个案例,在延伸阅读部分提供了30多篇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文章。另外,在每章还穿插了相应的经典实例,这使得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此外,关于会展项目管理的基础性和前瞻性知识,本书也做了较好的结合。在基本原理篇,作者在辨析活动与会展关系的基础上,讲述了包括活动管理知识体系在内的活动管理的基础知识以及会展从业人员的工作法则;在发展趋势篇,展望了会展项目管理的前景和会展从业人员面临的新挑战。


运用活动管理的思维来解释会展项目管理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因为“各种庆祝活动好似灵丹妙药(Derrett, 2004),具有粘合社区和促进社区复兴的功能,并有利于建立合作、友好、互惠互利、归属和友谊的感觉”(Arcodia & Whitford, 2006),活动教育(包括面向大众的教育)和研究拥有广阔的前景。


在此,我要衷心感谢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各位专家特别是我的恩师马勇教授,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张欣老师。同时,敬请广大读者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使本书不断得到完善。

 

王春雷

2018年1月8日于三亚

 

注:撰写本前言时,我受好友于艳老师邀请正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参与冬季小学期的授课活动。该院会展专业的第三届冬季小学期以“精彩会展  非凡人生”为主题,整体设计缜密、内容精彩纷呈,完美阐释了活动思维在会展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借此机会再次表示衷心谢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