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汉油田会战计算机初显身手

徐祖哲 计算机六十年 2020-02-03

1963 年2 月,北京石油研究院翁文波副院长召集专业人员开会,要为石油工业应用模拟计算机还是数字计算机选型,会上介绍了苏联和我国应用模拟计算机的情况和前景。大庆油田研究院的计算室有两台模拟计算机,一台一直没有开机,另一台用于油田开发,无论石油生产和油田注水时,油水边界推进和压力变化都很直观,但是只能模拟均匀介质环境,复杂的地质情况则不能计算,所以只能做实验参考,不可当做油田开发的直接依据。后来,石油部决定引入计算数字技术,订购了738 厂生产的103 数字计算机。103机是中国计算机的第一型号,经过5年时间的生产,质量已很不错,当然其每秒运行30次的性能如今已经不值一提。

翁文波副院长

1964 年,赴北京进修人员随103 机返回大庆石油研究院计算室,完成安装调试工作。李世禄留在中科院计算所,转入103机房学习。他还到张家口,从驻军调用自动发报机,请计算所秦鸿龄改装成输入机,用55 型打字机改装成打印机,配接103 机一起使用。1965 年,大庆计算室成功安装磁芯存储器并联机使用,1966 年再到738 厂接收磁芯扩充体。李世禄同谢允福、卞贵新和强维芳一起安装配接了快速光电输入机、快速打印机和磁带外存储器,经过全面扩充的103 机,升级为113 机,工作速度提高了50 倍。

至1966 年,大庆油田开发研究院计算室有三个组,计算机组三十多人,程序组二十多人,电模拟组十多人,成员基本上是来自计算机专业、数学专业和石油专业的大学毕业生。1966 年“文革”时期,计算机室不能开机工作。1969 年石油部组织会战,油田研究院成建制调往江汉油田,李世禄第一批响应号召报名。初期工作主要是运输和钻井,大庆南下人员集中在地质研究所,除去“运动”就是农田生产。

江汉油田创建初期

李世禄给康世恩部长写信,建议油田购置数字计算机。胜利油田1968 年购置了晶体管121 计算机,1970年,李世禄匆匆赶去东营胜利油田调研。油田计算机机房人员有他同届同学朱孔璋等,还有原大庆计算室的同事。胜利油田的计算机室,机器组有5 人,数学组有14 人,专职人员除水动力专业4 人外,都是数学专业毕业,水动力组另有10 人按照专业要求使用计算机。

李世禄第二次向康部长汇报,信件由总地质师李道品呈交,再次建议配置电子计算机。不久接到通知,要他立即到凯里830 厂接收121 机(注)。计算机应用有赖于智者,因为他们抓住机遇缩短了开发进程,康世恩就是一位决策的智者。大庆计算室的强维芳已到830 厂接收计算机,调试、拷机,正等候装箱发运时,石油部改变了主意,决定把这台121 机设置到正在会战的江汉油田。

江汉油田金灿灿的菜花

李世禄在121计算机机房

强维芳同李世禄一起将计算机运回江汉油田,这台计算机被潜江地调处张处长要去了,据说是技术参谋吕志良建议用计算机分段或分道处理地震勘探资料。李世禄随121 机调往潜江地调处时,吕志良正在这里制定计算机应用规划。地调处成立了一个电子队,从大庆研究院计算室调来了一批人员。1971 年夏天,电子队121 机安装调试成功,秋初投产,试行处理地震勘探资料,计算机只是“裸机”,没有应用程序,数据输入输出很艰难。毕业10 年,李世禄总算等到了优良的国产电子计算机,这时机器组有16 人,程序组有10 多人,其中大学数学专业约10 人,地球物理专业4—5 人。

1972 年夏,这台121 机配接专用输入机成功,次年再配接剖面记录仪。从地震勘探模拟记录输入,经过计算机数字处理,到地震地质剖面输出,数据传送形成一条龙,这是石油地震勘探工作使用计算机的首例。地震回放仪、模—数输入机,地震剖面记录仪都是西安石油仪器厂生产的。后来还使用了牡丹江厂的D2-C 型1 英寸磁带机,贵州凯里830 厂的磁带控制器电路,都是电子工业自力更生生产的配套设备。


注:196445月间,四机部批准738厂的121机总体设计方案,作为“设计任务书“下达给738厂,这是晶体管计算机的早期代表产品。1965年底第一台121机初样产品由738厂调试成功,1966年3月作为工业产品与其他三台晶体管机一起在北京展览馆首次举行的“电子仪器展览会”上展出,其可实用的中断系统大受欢迎。

四机部决定在迁往“三线”贵州凯里的830厂开工代表产品改为121机,并生产了十多年,成为工厂的经济支柱,各厂共生产112台。从工业产品的视角评价121机创造了13个第一,其中包括真正运行的中断系统,与北京大学合作研发的ALGOL编译系统等。

李世禄先生

李世禄, 高级工程师,1936 年8 月生于广西合浦县廉州镇。1950 年省立廉州中学读书,1961 年在北京石油学院地质系矿场地球物理专业毕业。1961—1965 年在中科院计算所进修,1965年5 月在大庆石油开发研究院计算室工作。1969 年参加江汉石油会战,历任计算机组副组长、研究组组长、机器室技术负责人。1981 年调武汉同济医科大学计算中心,后回南方工作,1998 年1 月退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