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大学:开创信息专业先河

徐祖哲 计算机六十年 2020-02-03

信息经济的另一个领域是教育,早在20 世纪60 年代,陈余年、萨师煊、江昭三位教育人士预见到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在未来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前景,他们成立了经济数学研讨会。

江昭、陈余年、萨师煊

“文革”时期,中国人民大学被撤销,停办10 年。他们绕道而行,“脱机”学习计算机知识,为经济理论的现代化进行种种准备。江昭老师从理科转入计划统计系,此时他在国家计委和国家统计局工作,参与了国家计委计算站的筹建。

1974 年萨师煊老师争取机会在银行和国家计委上机演练,参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引进法国计算机的工作,探索和完善数据处理人才的培养框架。陈余年老师转到北京经济学院,开始关注计算机数据处理工作,

陈余年阅读和翻译了国外在经济管理中广泛使用计算机的大量资料。此时他已年过六旬,为日后经济信息管理系确定专业方向、制订教学计划及课程建设、接轨国外先进学术和学科等方面奠定了基础。

1978 年5 月,中国人民大学复校,5 月6 日,学校批准经济信息管理系成立,刘慧任系党总支书记,李江、江昭、萨师煊任系副主任,下辖程序设计和数学两个教研室及计算室。这是人大复校时唯一的新建系,也是人大历史上的第一个理工科系,同时也开创了我国高校以“信息”命名学系和专业的先河。老师们兴奋不已,反复讨论“经济信息管理”的定义与内涵。承担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任务的主要是陈余年、萨师煊、江昭、魏晴宇这四位年过半百的教师,任务艰巨,难以想象。他们提交了我国第一个信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和计算机应用研究生培养方案,准备并开设了研究生的“数据库系统概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十几门专业课程,几乎是从零开始工作,人大的培养方案,作为创建信息专业范本被国内多所高校采用。

当年秋季,人大经济信息管理系招收首批本科生49 名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研究生13 名。1980 年,北京市高考数据处理首次采用计算机数据处理,处理系统是在教师指导下,由1978届学生独立完成,并连续运行三年。

1981 年,萨师煊任系主任,之后朴顺玉、陈禹先后被任命为系主任。在一个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里,从1979 年购置DJS-6 计算机开始,到1980 年引进HP3000,直到购置IBM4381,都由江昭精心组织。在理工楼开工后,又增建四层配楼做机房,从追加手续,机器选型安装,到人员培训,一一悉心安排。

那时还是学生的陈禹回忆:“建系初期没有计算机,江昭老师带着我们去北京工业大学上机,经常是午夜12 点到清晨6 点上机,年过半百的老师和我们一起熬夜。第一次接触计算机,三分钟运行下来,打印机送出一大堆错误信息,真不知道从何下手。江老师总是耐心地和我们一起仔细分析,用他的经验引导我们,解决问题。连夜工作,实在太累了,他就在走廊里的长椅上躺一会儿,很快又起来继续帮助其他同学,这些情景永远留存在我的心中。”

1981 年暑假,在联合国开发署(UNDP)的支持下,人民大学和国家科委联合举办管理信息系统“培训班”,江昭负责组织管理,陈余年承担了大量筹备工作。

方美琪说,陈余年老师九十多岁的时候,还通过越洋电话聊天,他仍是急切地告诉我美国科技最新动态,指导信息管理系应该关心的问题,远在加州的陈老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外事联络员。

萨师煊是我国数据库学科的奠基人之一,1978 年在人大开设了“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是我国最早开设这门课程的高校教师。

1981 年9 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系七八届研究生和导师毕业合影,左起,前排:王珊、方美琪、何敏之、江昭、陈余年、萨师煊、魏靖宇、唐筱强、郑允年、邝桃生;后排:许力群、陈必陶、吴欧奇、张汝元、吴民伟、陈禹、盛定宇、刘奇志、邝孔武、关亚骥、李振业、黄建铭、李毓芝(盛锦珩供)

 

陈余年, 教授,1913年3 月25 日出生,江苏泰州人,数理统计学家。1933 年起先后在武汉大学、重庆南开大学学习经济学和数理统计,1945 年公费赴美国学习数理统计学,获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55 年回国,在中国人民大学任计划统计系副教授,1983年晋升教授。2004 年2 月21 日逝世。


萨师煊,1922 年12月27 日出生, 福建闽侯萨氏家族人士。曾就读福州三山中学、英华中学,1941年9 月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1945年毕业。在福州、广州任教。1949 年12 月,北上加入华北大学,次年随校并入中国人民大学, 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任财经教研室数学组组长、数学教研室主任、工业经济系数学教研室主任、经济信息管理系副主任、主任。2010年7月11 日逝世。

《溯源中国计算机》由三联书店2015年出版,现在网上有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