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军工研制441-BⅢ:任连仲口述
六十年代末,哈军工研制的441-BⅢ型机,在天津电子仪器厂共生产53台,在我国国防科研实验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的重大作用,用于二炮、核潜艇等重大国防项目研制,空一基地装备的一台441-BⅢ机,运行48000多小时,执行了许多重要任务,直到1988年才被进口机替代。1970年底,经国防科委批准441-BⅢ型通用机设计组荣立集体一等功;1978年3月,441-BⅢ型晶体管通用计算机中配备的FORTRAN高级语言,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湖南省科学大会奖,管理程序获湖南省科学大会奖。
但是,多年来Ⅲ型通用机隐身历史帷幕,偶尔有人提及,却从不见其踪影。直到2018年1月,央视“国家记忆”的《军工记忆-长征一号核潜艇》上才见到这台机器的形像。之后,我立即访问了该机的项目技术负责人任连仲先生,查阅了雷勇先生的《慈云桂传》,分别介绍如下:
这就是441-BⅢ计算机
上世纪60年代,第二炮兵组建之后,开始进行大地测量,还有弹道计算项目都要使用电子计算机。文革前,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计算机研究室就承担了给第二炮兵研制计算机的任务,这是在441-BⅡ的基础上研制的,定名为441-BⅢ,计算机的主要部件是运算控制器。那时候,王振清是工作骨干,我是做存储的,还有电源系统也由我承担。
这个项目,尽管说是第二炮兵的任务,他们可是打着□副主席的旗号,但在哈军工的任务队列中,并没有排在前面。当时,有一个海上测量船的任务,是最重要的项目,型号718;还有一个高炮指挥仪项目,那时抗美援越正在进行,我们高炮部队在越南作战去打美国飞机,白天能够打,晚上就要用雷达,可是自动控制系统跟不上,夜间就是瞎打、盲打。那时八五高炮有指挥仪,是苏联产的非常笨重的车载设备,是模拟式的机电设备,不是数字设备。三七炮是小型高炮,射击速度很高,中低空作战时小高炮非常解决问题,是靠人工瞄准作战。领导人说了“小高炮万岁”,这时要求将高炮和雷达连接起来,这个任务也排在我们前面。
七十年代,慈云桂教授和哈军工计算机研究所的教师,左起:王振青、胡守仁、慈云桂、陈火旺。
慈云桂教授比较重视我们这个项目,当时有两个实施方案,一个是把原来的441-BⅡ计算机内存换大一些,顶上去。可是慈先生说,既然接下这个任务,在设计上就要多花点功夫,上个新台阶,还是非常好的。王振清是他的研究生大弟子,我们一块在Ⅱ型上面搞升级,其他方面也要升级,做成通用计算机。
二炮的这个任务会有大量的数据输入输出,当时的输入输出设备工作速度很慢,作为计算中心,单是承担处理数据,在资源利用上是很浪费的,这就提出要有多道程序的设计。方案做了四道程序,第一道接收数据,输入数据,或者是送出数据;第二道程序就进来计算,还有第三道、第四道程序在运行。栲机的时候,第一道程序的效率提高了,运行非常忙,第二道、第三道也上去了,第四道程序上去执行的概率就非常低了,总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这时文革开始,工作秩序就乱起来了。到了文革中期,造□派还在闹腾,革委会搞清队,混乱一段时间也不算长,大家觉得光搞运动不行,科研还得上,得抓任务。中间工作停顿一阵,又搞起来抓革命促生产,441-BⅢ工程组两派的人都有,项目领头人也换了,人气心气都不齐。造□派那边推出一个人选,保守派不从政治上看,从业务方面上说不行,项目涉及许多实验、生产、调试,还要联调,他抓不了这许多工作;趋保守的一派,又推出一个领头人,大家议论议论也说不行。最后大家议论,得出结论,任连仲能抓这个任务。讨论时我倒没在场,我这个人是中性的,没有参加派性,又是441-BⅡ的元老,441-BⅢ立项我就参加了,大家都说任连仲是合适的人选,任务抓得起来。我的中立性,造□派能够接受,保守派也能够接受。
441-BⅢ研制时的任连仲老师
两派人马算是融合起来了,我考虑当时算是比较重点的一个任务,慈先生要求硬件要升级,还有软件也要升级,搞到几套大家没有用过的外部设备,磁带机做外设,输入输出设备也有一大堆,小屋间装不下,用了一个中教室。
我抓这个任务中间还有好多故事,这么多技术内容,人员又不齐,压力自然很大。恰好这时是“九大”召开之前,文革中关押的人,陆续放出来。“牛棚”中放出来的人,别人不敢要,我就一个个去请出来。这个人有什么特长?有能力的我就要过来,陆续搜罗了四五个人,都是研究室里有本事,有特长的人,都收罗到工程组的项目里,软件、外部设备、电传电路设计,都有专人负责。这样一来,工作进展就快多了。我也就落下了一个“任连仲专门搜罗牛鬼蛇神”的名声,441-BⅢ任务组成了“牛鬼蛇神窝”,名声在外。中间过程很曲折,还圈了我三天,我不在乎,也没有写材料,这算是一场风波。
第二个风波,不仅是要组织研制,生产任务也是很重的,我就把天津电子仪器厂的人请来了,天津电子仪器厂是441—B计算机的接产单位,是天津二轻局的主力工厂,文革中也不能停产的,一直在正常生产。这一来,又一个矛盾就来了,“任连仲胳膊往外伸,往外拧”,哈军工有一个实验厂叫四海机械厂,配合学院的任务可以,但正式生产的能力还不行。六系还有一个研究所,他的任务靠前,我的项目排队在人家后边,困难是挺多的,我就没找四海厂,这就得了胳膊肘往外拧的名声。
在这种政治和生产环境下,该选什么人我就用什么人,该联系什么单位就联系什么单位,我不怕人说。我一个人在学院,当时还是单身,弄一张床在机房里面睡。夜间,调试到了12点,我的分配机时够了,程序调的差不多了,就跑到宿舍里面敲门,叫下一个人来换班,24小时不停的工作。
最后二炮的人要急着弄走机器,他们一起参加栲机,有个情况说出来。四□帮要求部队清理人,不符合政治要求的就下放或转业,他们几个人都是知识分子,觉得有了危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裁走了。就把任务安排的很紧急,出题目栲机,弹道计算、大地测量,他们弄起事儿来,也要拉上大旗,就说是□副主席抓的任务,一定要搞好,有事情干,还很忙,就免去了被裁切的危险,使用441B—Ⅲ机调试程序的队伍工作很紧凑,一个一个任务很匹配、衔接很紧。
遗憾的是,项目做完了,我向院革委会报告,科研处已经没有了,叫一个什么生产组。这时把院里年轻的、中年人从牛棚里放出来了,有一个建院的创始人之一张文峰,曾任预科主任,后来是基础部部长,我是他熟悉的学生,我请他来看着机器运行、操作,他非常激动,评价很好,他当时没有职务不好讲话,更多的话不好说。我向院里革委会汇报,做了一个小时的汇报,他们都听了。
后来,急急忙忙的就把机器运走了,整整装了一个车厢。我向哈尔滨铁路局要的车厢,装了一个行李车挂在客车后面,直接运到北京丰台。跟客车走是很难得安排的,一个是相对的速度快,二是相对的安全。我们自己组织的运送,自己抬运装车,自己找叉车、卡车,跟熟悉的师傅商量,就让他们帮忙往车站多跑几趟。
刚刚把机器运走,一位副书记是革委会结合的老干部,进了革委会当了主任。当时他出差不在学院,回来以后知道机器运走了,着急地跺脚。他说怎么不等等我,好好地向院里做一个汇报,好好的整一个材料,可以做一次宣传。当时要是报告《人民日报》,肯定会用大字标题报道。主任怪我也不行,机器已经送到北京去了,我脑子里没有这个概念,当时我在这儿一心干活,辛辛苦苦,还让人戴上帽子,脑袋上有好几顶帽子,牛鬼蛇神路线,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后面高炮指挥仪和银河机项目都开始了,还有海上测量船的任务,人手不够。慈云桂先生让把这个任务完成,机器交了,工程组的人好转换过来,集中力量上马海上测量船项目。
第一台441-BⅢ样机是运到北京原中国人民大学,文革后期,人大恢复办学,二炮也将机器迁到了清河,继续使用(现在有两个人还联系得上)。那台机器有几个国内第一:
第一个多道程序,四道程序可以调度;
第二个管理程序。当时还没有操作系统,IBM360才搞出来,我们就是叫做业务调度,外部设备统一管理,这是全国第一。这个期间我参观了科学院计算所,109还是119机,它还是单道程序。
第三个全国第一,在系统里面加了一个快速小存储器,这是为了提高速度取指令。指令都是从内存里面取,内存跟不上运控的速度,我们把要用的常用指令放在小存储器里面,使用的时候直接取出来;
第四个全国第一,机器转到天津电子仪器厂生产,陈火旺搞了一个编译程序,他的兴趣很浓,写了第一个FORTRAN程序,也加到了机器里面,在国产机器里面加入高级语言也是第一个。有的人机器指令用熟了,不想用机器语言,说是没有他的指令直接运行速度快。
总之441-BⅢ机有四个国内首创。
后来就是学院南迁,接下了718工程的任务,远洋船上要加许多程序,经过栲机、计算,都是在441-BⅢ上做的,国防科大说自己设计的441-BⅢ好用,向天津再买一台来,我到天津去验收,拉回了长沙。
我对机器最摸底,自己在工厂车间里到处抠问题,抠得他们哇哇直叫,天津厂图□□厂长文革期间两派斗争把他推下去了,当时主管生产的是高歧良,说服我,工厂是电子局主要产值的产生地,这个月还不上报,工厂的产值就不够。我跟他讲,我会接收的,就是要把机器质量弄的好一点,高歧良、傅振东,李振琨、何衡光、常汉章,我和这些技术人员关系极好,他们对生产熟悉,对研制了任务的事儿就不清楚了。
2007 年4 月5 日,(左起)傅振东、裴少峰、王世均、徐祖哲、何衡光、常汉章、金军、曲庭维,“计算机厂和计算机研究所”人士在天津计算所座谈
后来我调到了301医院,要安装机器需要布线,电缆买不到,就到天津去买,他们都是企业的小领导。第二天早上,两家都派车来接,说在天津就不让你坐一站公交车。高铁通了以后,我到天津和他们聚会一次,大家都非常热情,441-BⅢ:一度是天津电子工业顶梁柱。那时说我如何、如何,其实这个路线是对的,不要我们去人协助,他们在天津就能成批生产。在哈尔滨肯定生产不了,我们的 441—BⅡ型样机是学院工厂生产的,但批量生产他们不行。当时文革“三结合”(科研、工厂、用户)这样做多好。遗憾的是没有照相,机器和研制人员都没有合影,那时候一张照片也没照。
当时还是计划经济,要买计算机的单位得到电子部去要指标,机关总是推荐DJS—121机,但是用户就是要选用441-BⅢ,这是天津电子仪器厂(后拆分出计算机厂)的支柱产品。刘居英院长在位的时候常到计算机教研室看计算机表演,他知道我是技术骨干,那时候,441-BⅢ研制的时候,他还没有被结合。
我记得,441-BⅢ正式技术材料印了一份,“软件使用说明”塑料红皮的小本儿,我从哈尔滨到长春到北京一直带着,今天早上找不出来,这个东西二炮的人应该都有,这是一份指令说明,算是正式的随机材料,装箱都运走了,自己反而没有。(2018年2月9日于301医院)
以下为徐祖哲讲述:
2018年1月14日晚间,我在央视四“国家记忆”频道中看到“军工记忆*长征一号核潜艇”的专题节目,当即稳稳当当地坐着看下去,黄士鉴先生讲述核动力反应堆功率测定,达到甚至超过预定功率时,屏幕上出现了一台以前没有见过的计算机影像,通过“回看”赶紧用手机拍照下来。
随后,在微信上和《慈云桂传》作者雷勇先生讨论起来。
2018年1月14日晚,央视4“国家记忆”
即使是计算机领域中的人,不是亲身经历也很难体会到科学家和那时的科技人员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很难体会到他们在进军大潮中的推动力,因为不了解当时的条件,感受不到要克服的差距的压力。然而,在回顾历史时总会有一些奇特的经历,使我感受到先辈们仍然和我们在一起。
2019年6月18日,雷勇、徐祖哲看望国防科大胡守仁教授。
胡守仁、徐祖哲和雷勇三人各自的著作。
雷先生看了照片,发出一段文字:
陈立杰教授讲441B—Ⅲ的照片拍得不全,还有几样东西(外设)未拍进来。外观看有点像,这台机器是我国第一台配备管理程序和中断系统、可以运行4道程序的晶体管通用计算机,配备了较完整的标准程序库和Fortran高级语言,共生产了53台,应该优先保障核潜艇研制。
1月15日上午,我致电任连仲先生,他没在家。我将照片倒到电脑中,给几位哈军工的老师发出邮件询问。
下午我外出回来,再给任先生通话。他说,这台机器就是441B—Ⅲ,他本人就是研制课题组的组长。更没有想到的是,他说上午外出就是去参加陈立杰教授的告别仪式!
我小心翼翼地询问,是国防科大的陈立杰教授?他说是的,441B—Ⅲ的操作系统是由陈立杰和王鸿武负责,而 陈先生早就调到北京军队工作,今天许多老同志和他们单位的同志一起告别!
原来,雷勇先生和陈教授对话不是昨天,是他前年写《慈云桂传》时的沟通。
这台机器是在文革中研制的,上接聂荣臻起草“关于在文化大革命中对待自然科学工作者的几个政策界限文件”,将钱学森,华罗庚,慈云桂都列入保护名单,经周恩来批准后实施。
慈教授在这台机器研制中,又一次向计算机技术前沿发起冲击。1966年,国防科委向哈军工下达为二炮研制两台急需的441—BⅢ计算机,用于大地测量和导弹诸元计算,课题组有任连仲、刘德祯、王鸿武、王振青、陈立杰等20多人。设计组在慈先生指导下,面对当时的混乱环境不是设法“对付”,而是提出高标准、先进目标。他们白天还要参加政治运动、批斗会、出门上大街游行,晚上才能搞科研做设计,经过一年半的努力,1968年5月,设计全面完成。其间造反派气势汹汹的以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罪责,宣布对慈云桂教授隔离审查,同时被隔离的还有王振清,刘文玺,乔国良、谭信等人。慈先生白天隔离反省,晚上仍到实验室参加科研,半个月后才被释放,立即参加441B—Ⅲ生产和调机。(老同志们可回想一下,当时自己单位在干啥?能从事业务工作的人极少)
441—BⅢ借鉴了之前慈先生去英国考察时得知的国外发展动向,设计出中国有管理程序和中断系统的第一台计算机,有高速缓存等先进的硬件配置,可以同时运行4道程序,有程序库和Fortran语言。除了保证二炮,也就是战略导弹部队的应用,还为当时国家最重要的核潜艇工程服务,这对当事人是极大的光荣和必然,也是不见诸任何报道的理由。441B—Ⅲ是各个国防基地使用最多的计算机,公认的评价就是好用,速度快、运算程序调用方便等等。机器稳定自不必说,其中空一基地的一台“441B—Ⅲ”运行48000小时,那时所有计算机都是三天“打鱼”二天晒网,原因就是国产器件质量不高,而做这台机器的器件却是严格挑选地。
1970年,国防科委批准,设计组荣立集体一等功!
世界上的事物很奇怪,冥冥之中,这些科学家的思维和灵魂已经和计算机溶合在一起,当央视将历史的功绩传遍全国之时,他们在大江南北,在遥远的宇宙,都会感到自己的学术思维没有过时,还在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飞扬。
当任连仲老师从告别会回家,打开邮箱,看到我的邮件,询问441B—Ⅲ,询问陈立杰教授时,大约也会有这样一种感觉。
慈云桂先生离去了,陈立杰先生离去了,你们的历程仍在继续,我们依旧记得你们,继续传承着你们的事业!
六十年代初期,哈军工的任连仲老师。
2006年,任连仲先生在纪念中国计算机五十周年座谈会上。
任连仲,1938年生,天津市人,1956年入哈军工空军工程系学习,1961年毕业留校到电子工程系计算机教研室工作,参加过441B-Ⅱ、441B-Ⅲ、441D、长途电话自动计费、151机、银河一等多种型号计算机研制,1986年,调解放军301医院信息中心工作,任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