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第一台计算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山东矿业学院(现为山东科技大学)被批准兴办计算数学专业,我们还准备办计算机专业,办这两个专业,电子计算机都是重要的实验设备。
那时候的电子计算机与现在的电脑完全不是一回事。那时没有微型计算机,那时的计算机有多大呢?这么说吧,一台计算机一般需要一间100平方米的房子来放置。
当时全国的计算机很少(编者注:不少于600台)。煤炭系统有一台TQ-16机,在河北涿县的地质局用来搞数据处理;山东省有一台,是山东大学的汪嘉业老师带领一群人仿照DJS-6机研制的,叫DJL-1机。
吴哲辉教授
当时,参观电子计算机都要先交政审证明。1977年3月,我拿着学校的介绍信去山东大学计算机室,跟从汪嘉业等老师学习,时间差不多一个学期。1977年暑假期间,我又和张孝令、袁云耀一起去北京工业大学学习计算机编译知识。两次集中学习,对计算机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1977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在教务处主持下,我校举办了第一次程序设计学习班,由袁云耀、张孝令和我3人主讲。
1977年11月13日,钱泽民老师从泰安来到济南,到家里来找我,说:“老吴,杜亚伯从北京带回一个消息:煤炭部的领导说,谁能找地方订到计算机,煤炭部就负责出钱买。”
我一听,说:“好啊,咱找地方订!找汪嘉业老师帮忙。”我因爱人待产,走不开,就把找汪嘉业的事交给了钱泽民,请他与汪嘉业老师联系。
在汪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同上海无线电13厂签订了购买意向合同书,该厂同意卖一台TQ-16计算机给我们,价格82万元。
购买上海的计算机似乎要到市仪表局去审批?
本号没有上海无线电13厂的车间、建筑、设备照片,望提供。先谢过!
拿到合同,我和袁云耀、陆酉霞一行3人到北京找到了煤炭部教育司司长郑昌荣。始料未及,郑司长说:哎呀,是有这回事,不过现在情况有变化,部里只能出200万元,只能买两台,所以部里决定先照顾重点学校,也就是中国矿业大学(当时名为四川矿业学院,在四川华蓥山)、阜新矿业学院,你们就晚一点再考虑吧。
我们合同都拿来了,怎肯轻易放手?于是大家积极反映我们学校的情况,反映我们的学科建设,反映计算机的事……交谈间,又来了一位淮南矿业学院的老师,他也想买计算机而且也拿到了合同(从北京738厂购买DJS-154机),计算机价格是54万元。过了一会,阜新矿业学院两个老师也到了现场,也是为计算机而来,可是他们对计算机的情况还不十分了解……
机缘凑巧,午饭的时候,中国矿业大学(四川矿业学院)来人说,电子计算机他们暂时不要了。当时他们正在徐州建校,打算建校两三年后,再向煤炭部申请购买计算机,而且说他们要购买的是美国产的IBM 4341(当时价格为400万元人民币)。这样,后来研究的结果是:煤炭部的预算200万元专项资金,分配给我校82万元、阜新矿院54万元、淮南矿院54万元。
回校之后,学校成立了电子计算机筹备组。我作为电子计算机组的发起人,任副组长,组长是臧桐村,成员有钱泽民、程勇、徐培福等。
为了让计算机到校后迅速运转,我们提前研究了相关资料,对工作进行了详细分工,谁负责运算器,谁负责控制器,谁负责外部设备,谁负责软件、内存、编程……大家既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又相互配合。另一方面,学校为即将购来的TQ-16机专门建了一座机房,以及相配套的空调机房。
1979年11月,接上海无线电13厂通知,TQ-16机已生产出来,让我们派人到上海接机。于是,计算机筹备组成员,再加上其他几位老师、实验人员到上海无线电13厂住了一个月左右,同无线电13厂的技术人员一起安装、调试。由于筹备组成员事先通过一年多的阅读相关资料,加上这一个多月的接机实习,所以机器运回泰安后(1981年),TQ-16机在山东矿院机房的安装、调试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及时提供给数学师资班(七七级)和计算数学专业(七八级)的学生学习使用。
1980年,我参加出国考试,并参加了出国预备人员外语培训;1981年下半年回校参加TQ-16机的安装调试工作。机器调试完,我就出国了。计算机的工作就由其他同事负责维护使用了。
说起我们创办计算机专业、购买计算机的往事,感慨较多的是大家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是领导的支持和大家的团结互助。
(讲述:吴哲辉 整理:秦昌盛 信永华 点击:4688)
这是北京计算中心的TQ-16计算机
吴哲辉:计算机专业发展的点点滴滴
发布时间:2018-10-16 点击:3114
目前,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学科已拥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本科专业。往事如昨,作为这门学科专业建设的参与者,回想起所经过的历程和期间的风风雨雨,也是感慨颇多。
随着“文化大革命”结束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之后,教育和科学的春天来了,我校很多教师都有想做点事的冲动,大家好像都有共同的感受:国家培养自己这么多年,上了大学,但因为动乱,没干什么事;现在机会来了,应该做点事!在这种思想和情绪支配下,张孝令、袁云耀和我等经常聚在一起,特别是我们当时一些教师家在济南、工作在泰安,平时单身吃食堂,每天打了饭之后便在一起边吃边讨论。参加讨论的很多是数学教师,我是毕业于中山大学的,还有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安徽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的等等。最后,讨论的焦点是为学校创办新专业的问题。
在华罗庚的学生、中科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吴方研究员的建议下,我们决定先办计算数学专业,等条件成熟之后再办计算机软件专业。方向明确之后,我们便开始了相应的筹备工作。
1977年,我们提出的创办计算数学专业的方案得到了煤炭部教育司批准,但建议我们学校先办数学专业高校师资班,以缓解煤炭系统高校师资缺乏的状况。
1978年,煤炭部拨专款200万元,支持部分煤炭高校订购电子计算机,我校购入价值82万元的一台TQ-16计算机,这台机器的价格在当时无异于天文数字。不少同事表示特别感动,大家决心不辜负学校的投入和期望,铆足了劲儿要大干一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77年的数学师资班、1978年的计算数学专业开始招生。
1981年,我作为煤炭部选送的3名计算机专业访问学者之一,到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访学,师从著名Petri网专家Tadao Murata教授。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是当时同事们极力支持和劝说的结果,我当时还比较犹豫:计算数学专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刚购置的计算机还未调试运行,人手非常紧缺,自己怎么能在这时候离开呢?
1983年底,我婉言谢绝了Murata教授挽留我继续攻读学位的盛情邀请,决定回国和同事们一起实现当初的梦想。一回到学校,张孝令老师便和我商量试办计算机软件专业。我们不谋而合。
1984年9月,我校试办第一个计算机软件专业本科班。当时的专业课师资主要是:1982年分别从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分配过来的两名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年轻教师,以及我校计算数学(数学)专业留校的几位教师,再加上计算机室的教师。生源是从82级计算数学专业的学生分出去20名。在这批分出来的学生中,有一位叫蒋昌俊的优秀学生,他毕业后留校任教并成为我的硕士研究生,后来成为中科院博士,在学术上很有建树,我们也感到欣慰。
从申办计算机软件专业到获批,中间颇费了一番周折。当时,煤炭部教育司担心煤炭院校办计算机专业太困难,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找到发挥才能的岗位。我很着急,趁煤炭部教育司领导来校视察的机会,我组织了贾作皆老师、潘正伯老师等六七名搞计算机的老师一起找教育司领导反映,说明计算机专业的重要性和发展前途。后来又经过一些工作,终于得到了领导的支持。直到1988年,计算机软件本科专业才正式获批。
1989年,我们决定申请“计算机应用”和“运筹学与控制论”两个硕士点。由于下拨到煤炭系统高校的指标有限,煤炭部学位委员会认为煤炭院校搞计算机和数学无法和综合性大学抗衡,与此相关的申请一律不打算批准。得知这个消息,我急了。当晚,带着马扎直奔火车站,买了张站台票,上车再补的车票,赶到煤炭部是早上8点多,刚刚上班。我找到煤炭部教育司主要领导详细汇报了我校这两个学科的情况,并据理力争,终于通过了煤炭部学位委员会的批准。
回校之后,我们还把全系教师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装订成册,寄给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计算机学科组和数学学科组的专家,并与张孝令、袁云耀、刘福升等几位老师分别赶赴北京、上海向专家组当面汇报学科建设的情况。
1990年,两个硕士点的申请都获得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批准,我校成为当时全国13所煤炭高校中唯一拥有计算机学科和数学学科硕士点的学校,山东省3所拥有计算机学科硕士点的高校之一、4所具有数学学科硕士点的高校之一,在煤炭系统和省内高校中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吴哲辉,教授,1941年生于广东省连县(现连州市),1965 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专业,1981 年 12 月到 1983 年 12 月在美国芝加哥伊利诺大学作访问学者。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 petri 网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山东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史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是主管全国煤炭行业的国务院原组成部门,成立于1955年7月,其前身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燃料工业部。1970年6月,煤炭工业部合并入燃料化学工业部。1975年1月,再次成立煤炭工业部。1988年4月,再次撤销煤炭工业部。1993年3月,第三次成立煤炭工业部。1998年4月,正式撤销煤炭工业部。
山东科技大学历史沿革
1951年在淄博洪山设立的山东矿区第二煤矿职业学校和1956年建立的济南煤矿学校。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洪山煤矿工业学校。
1953年,迁至安徽省淮南市,更名为淮南煤矿学校。
1956年,成立煤炭工业部济南煤矿学校。
1958年,淮南煤矿学校升格为淮南矿业学院;
济南煤矿学校升格为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
1960年,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山东煤矿学院。
1963年,淮南矿业学院成建制迁往济南并入山东煤矿学院。
随后,江西煤矿学院、济南工学院矿山机电专业、山东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干部学校和江苏煤矿专科学校相继并入,建立了新的山东煤矿学院。
1971年,泰安煤矿学校并入后,山东煤矿学院更名为山东矿业学院。校部由济南迁至泰安,济南设分院。
1980年,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在泰安成立。
1999年,经教育部和山东省政府批准,山东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科技大学。
2001年,山东省财政学校并入山东科技大学。
2001年,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新校区。
2004年,山东科技大学办学主体搬迁至青岛校区。
2007年4月,山东科技大学法人注册地登记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在泰安和济南分别注册了校区。
2012年,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本文引自山东科技大学网站,特此致谢!
https://www.sdust.edu.cn/info/1038/3574.htm
(上海与北京的照片为本号添加)
山东省与计算机的文章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