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怕国产古装吹“高级”

suki 第十放映室 2022-05-29


这年头,国产烂剧看得多,吐槽都提不起兴致。


反倒是有那么一类剧,打着巨制的旗号,披着精品的外衣。


内里空空如也,却总是能唬住一大群人。


我们不妨称之为:“伪高级”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甚至比烂剧更惹人生厌。


因为它们不是没有能力做好,而是制作团队把精力放在了追逐影视戏剧中最浮躁表层的东西之上。


换言之,伪高级剧跟烂剧相比,是一种更严重的资源浪费。


今天就拿收获大量好评的“古装巨制”——《鹤唳华亭》,来好好说道说道。



这部年度大戏,完全可以作为一部“国产古装剧装逼速成指南”——


如何用固有的几样元素来装饰剧本羸弱的剧集,使之看上去远比本身高级。



01.万不能缺美术指导张叔平


虽然张叔平在内地市场被滥用到了一定地步,服装造型也常常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但是,有这三个字在,不说稳了,起码会给外界这个剧组不差钱、有美学追求的幻觉。


《鹤唳华亭》有张叔平把关,剧中角色的服饰,质感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但问题是,各个朝代的风格混搭,让人十分迷惑:这到底是发生在哪个朝代的故事?


比如本剧的豆瓣短评最高赞,就吐槽了美术上的bug:


男主宋朝的,女主唐朝的,大臣南北朝的,皇宫PS的。



也许你会说,作为架空剧,服饰混搭无伤大雅。


Fine,历史细节可以不必细究。


但是生活常识是不是要遵守?


比如大冬天飘着雪,人物却穿着单衣,庭院里却树木葱郁:



又比如开场重头戏,太子入宫求见生母最后一面,双拳捶打宫门至血流不止。


但拉近一看,特写镜头里看不到一点皮开肉绽的特效化妆:


▲红墨水太好用了


更别说衡量一部戏真正投入体量的外景搭建了。


五毛特效P一P,群演随便晃一晃。


基本就是横店影视城的日常。



而这些也都是现下国产剧的通病。


一说古装大戏,便是在服饰上追求精致华美,在摄影上追求电影质感。


而最考验投入的远景和特写中,却处处露出马脚,叫人出戏。



2.攒三两个老戏骨同台飙戏


从某宝抠图事件起,内地影视圈就迸发了一股老戏骨热。


本是对流量不满的反弹效应,现如今观众对待老戏骨,却也有着近乎流量脑残粉那般的盲目。


有些人只要听见“老戏骨”这三个字就开始自我感动,在弹幕上激情留言:


光是看这几个老戏骨飙戏就值了!


《鹤唳华亭》集结了黄志忠、刘德凯、王劲松、张志坚等资深戏骨。


有皇帝和外戚的君臣猜忌,有奸佞和明臣的党派斗争。


关系对峙充满戏剧张力。



但老戏骨飙戏的背后,却是单薄乏味的人物设计。


他们是主角的父亲、舅舅、老师、敌人,在主角的成王之路上,不是充当辅助就是设置路障。


换言之,都是功能性角色,无法自成宇宙。


本质偶像剧的国产古装里,你很难体会到这些配角的魅力。


▲皇帝通常负责吹胡子瞪眼,给主角制造压力


这些年来,我们常看到来来回回那几个老戏骨,他们经年累月的经验和气场,在一个个大同小异的角色中,被模式化地套用。


表演并非演员一个人的事,它是编、导、演整体作用的结果。


当角色没有了灵魂,他们交出的便只是行活,而非演技。



3.整点展示传统文化之美的细节演示


与服化道、老戏骨一起衡量国产古装逼格指数的,还有传统文化。


突出一些弘扬传统文化之美的细节桥段,不管对剧情有没有作用,反正“用心”、“讲究”、“有品位”等赞誉便会纷至沓来。


说不好,官媒也会跟着点个赞。


转型期的于正,就深谙此道。


从《凤囚凰》、《延禧攻略》到《皓镧传》,古典美学风格、台词历史典故、道具历史渊源,都被他作为宣传的重点。



于正美学,一下子就从艳俗代表上升到了良心典范。


《鹤唳华亭》中,点茶、瘦金体、文言台词等传统文化元素,也被观众津津乐道。



尤其剧中的文言台词受到不少好评,被视作语文再教育。


甚至里面有不认识的字,都被拿来证明编剧的文化水平。



不知道从何时起,观众开始有了这样的误读。


就拿国产第一神剧《大明王朝1566》来说,作为历史正剧,人家也没有硬拗文言台词。


例如浙江官员郑泌昌、何茂才,接到朝廷改稻为桑的棘手国策后,私下里大骂脏话。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让他们竖牌坊,我们当婊子”的民间俗语,看似粗鄙不堪,实则生动异常。


还将两位自私自利的地方官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展示传统文化之美当然没有错。


不过这些细节可以是亮点,但绝不是重点。


影视剧,首要任务永远是塑造人物和讲好故事。


当剧本跟不上,这些都是装模作样的假把式。


范儿起得越正,看着就越虚。



4.主角一定要会哭


拜表演类综艺所赐,现如今普通观众认同的好演技,几乎等同于“爆发”、“会哭”。


全然不管剧情语境、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等设定。


《鹤唳华亭》中,罗晋饰演了一个不招皇帝待见、地位不稳固的憋屈太子萧定权



一方面,他心思缜密,玩弄权术。


另一方面,他又极度缺爱,对情感无比珍视。


表现在剧情中便是,权谋游戏中屡屡赢了大哥萧定棠,却因为顾及皇帝感受和亲情人伦,一次次放过他。


被赋予了一个既精明、又天真的矛盾形象。


于是看罗晋的表演,我也矛盾了。


在与萧定棠的互相构陷中,萧定权不在乎程序正义,显示出极深的城府和不择手段;


但只要面对自己有感情的人,他便像个智商下线、行为幼稚、喜怒于表的爱哭鬼。



张内人死了,他哭,皇帝偏心了,他哭。


自己遭受委屈,他哭,自己宽宏大量,他还哭。



尤其是在老师卢世瑜面前,他表现得不像个太子,甚至不像个成年男子。


而像个撒娇求爱的小女人。


卢世瑜准备告老还乡,他的反应是:


1.呵斥下人将送来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象征归隐之心)等饭菜拿走;



2.情绪激动地跑去把老师桌上写好的辞职信烧掉;



3.涕泗交流地恳求卢世瑜:老师不能走。



这场面,看着像不像不准男朋友跟自己分手?


每每卢世瑜遭遇弹劾污蔑,他在皇帝面前的反应又是什么呢?


只见他次次脱口而出、苍白辩解:


“不是卢尚书!”“和卢尚书没关系!”



请问这种废话说了干什么用?


用来拉低主角智商?还是萧定权嫌自己老师凉得不够快?


卢世瑜代他受过,这位太子又打起亲情牌。


向皇帝爆哭撒娇,求放卢尚书一马:



这一下,又将政治权术拉回到了家庭剧的处理逻辑。


在本剧中,无论主角设定还是剧作基调,都一再被打乱、被模糊——


首先,既想要主角在权力的修罗场中搅弄风云,又要他身上保有温暖天真的人性。


不敢让主角拥有真正的人格缺陷,说明其创作思维依然没有跳出偶像剧的范畴。


其次,当前面像模像样地搞“权谋”,到了关键时刻,又开始打感情牌。


这种逻辑断裂,给人以强势装X后编不下去的既视感。


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局面:编剧水准不够,演员哭戏来凑。



5.言情转权谋,强行糊弄观众智商


一定程度上,本剧和《天盛长歌》有点相似。


都是女频向的网络言情文学,改编后被强化权谋戏份,摇身一变为带有正剧色彩的架空历史剧。


都是男主夺王位,女主打辅助,最后免不了合著一曲爱情挽歌。


这种改编风潮,也能看出目前国产剧的某种创作思路:


小情小爱上不了台面,必须要有家国天下、政治阴谋的装饰,才配得上精品古装大戏的level。



于是,秀智商的权谋戏,成为了各大历史古装剧的最爱。


但无一例外地,权谋大多儿戏


编剧水准,让人一再想到那句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鹤唳华亭》的权谋戏硬伤,一在于错把反转当烧脑


▲反转是本剧前期宣传重点


开局两个大事件——太子冠礼和春闱案,剧情走向比大风车还能转。


拿太子冠礼来说,戏剧前情是:


大皇子萧定棠预谋在太子冠礼大典上,让宫女吴氏从城墙上扔下一卷揭露太子当年不忠不孝行径的檄文,让太子身败名裂。


至于为什么要用这么不聪明的方式,别问。


至于为什么冠礼大典,城墙却无人戍守,也别问。


接下来剧情便开始了三分钟一小转、十分钟一大转的山路十八弯模式。


萧定棠与吴氏合谋——被太子身边的张内人听到——张内人断簪暗示太子——太子做好应对之策——张内人阻止吴氏被推下城墙——太子被反诬构陷萧定棠——张内人咬舌自尽拒绝作证。


第一回合,萧定棠胜。



但太子留了一手,他模仿萧定棠的笔迹重写了一副卷轴。


被对方毁掉的是太子伪造的,而原件被张内人藏了起来。


只要找到卷轴,就能证明是萧定棠在捣鬼。


然而卷轴找到后,上面一个字都没有,萧定权只好朝堂认罪。


第二回合,仍旧萧定棠胜。



又然而,朝堂认罪之后,萧定权却来了个反杀。


原本惨遭灭口的宫女吴氏没有死,污点证人离奇复活。


更巧的是,这个宫女吴氏正是张内人的私生女。


她的出现,彻底帮太子扳回此局。



不管你看没看晕,反正我是写累了。


接下来的春闱案,又是同样的伪造笔迹,又是大反转里套着小反转。


这不叫权谋,这叫斗地主,你炸(诈)我、我炸(诈)你。


硬伤二,在于它“句句关乎天下,却未见天下”的小格局。



市面上99%的权谋戏,都是争皇宠、夺皇位。


比宫斗、宅斗的格局,本质上差不了多少。


萧定权的悲剧性在于,在政治权谋中渴求情和爱。


皇帝对他先君臣后父子,他却要先父子后君臣。


就如同性转版的如懿,偏要在封建皇权下求一夫一妻的两心相守。


如懿传》谈情说爱名正言顺,《鹤唳华亭》却偏要披上权谋的外衣


跟前文讲到的太子不分场合地感情用事一样,还有让我无法忍受的一点是:


每当皇子相斗、一方失败,他们的近臣就出来顶罪。


国家律法完全成了摆设,一切都围绕亲疏远近、皇室颜面来解决问题。


戏剧思维突遭降级。



在权谋的逻辑里,搅进亲情人伦、师生情谊、霸总爱情。


只会造成逻辑上的无法自洽、风格上的混乱拼贴


最后搞得两边都无法达到极致。


老老实实拍言情,其实并不丢脸。


▲爱情戏就顺眼多了


真正的权谋该是什么样呢?


其实权谋一点也不神秘。


它不是主角的打怪通关,也不是朝臣的背后捅刀。


而会让人看到一个国家机器如何运转,权力系统如何制衡。


《鹤唳华亭》里三位老戏骨黄志忠、王劲松、张志坚,在《大明王朝1566》中曾是海瑞、杨金水和严世藩。



不妨还拿这部权谋典范举例。


故事因大明朝国库亏空、官员贪腐、民间受灾、倭寇进犯的内忧外患而起。


此时朝廷试图通过在浙江推行“改稻为桑”来救灾创收、填补大明朝的国库亏空。


然而“改稻为桑”实行到地方,却成了官员豪绅兼并土地的借口,导致老百姓民怨沸腾。


王朝危机背后,宫里的严党、清流、司礼监互相施压,北京官员、地方官员和巨商各怀心思,民生和皇权产生冲突。



各个阶级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博弈的不确定性。


你不会想到浙江首富沈一石的以命告发,会扫倒一大片乌纱帽;


也不会想到一个地方官海瑞的无畏无惧,会直接威胁到嘉靖皇帝的权威。


何为“天下”?不是抢皇位,而是展现一个王朝的政治、经济、民生;


何为“制衡”?不是皇子们各打五十大板,而是嘉靖那句“不能只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只因水浊而偏废”;


何为“权谋”?不是正邪互殴,而是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冲撞、权力夹缝中的各自无奈。


甚至还有海瑞这样的角色,寄托一丝政治理想和王权反思在里头。



如果没有打算探讨这些,那就别轻易碰权谋的瓷。


平心而论,《鹤唳华亭》整体质量,在国产剧序列里并不算差。


只是,它仍然是个外表华美的空壳子。


当国产古装开始一窝蜂追求这种内里空洞的美学,是让人感到悲哀的事情。


- END -

 

关于作者 

suki

讨厌一切虚假的东西。


 互动话题 

你认为《鹤唳华亭》高级还是伪高级?


📪

 如何投稿 




↑上下滑动查看如何投稿↓


投稿通道

wangxiaowo929@163.com


1.不白拿,有稿费。对脾气我们就将约稿进行到底。

2.稿件要求:以你的聪明才智,看几篇我们的推送,心里指定有数。


实习通道

wangxiaowo929@163.com


1.会写,能写,热爱写写写。

2.满足第一点万事好商量。


凡是来稿来信,小十君都会第一时间回复哦!

后台发送“投稿”可查看投稿细则。




推荐阅读


国产剧的十年轮回


国产剧整点真的行不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