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槽·宝典】模范病人养成记

2016-05-22 涓总 有槽


有槽已经多次介绍了病人被无良医院和违规疗法坑害的故事,作为一位慢性病患者,涓总想和读者们分享一下自己看病求医的经历,当中有血泪、有感动,也有很多反思。


1. 我生病了


2008年2月,在一次单位的年度体检中,我发现有一项数据比正常值高出了一点,体检医生的建议是去专科复查。


我去的是离公司最近的一家三甲医院,挂的是一位副主任医生的号。当时我认为去任何一家三甲看主治医生就已经够了,看副主任简直是浪费资源,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这位医生在完善检查后,给我做出了确诊——是的,我患上了某种可能要跟随终身的慢性病,这种病还有可能恶化,接着,他给我开了一张处方,是整整一塑料袋的中成药


中成药带回了家,但我没吃——因为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内容书写要求及撰写指导原则》中有相关条款如此说法:在中药的使用说明书里,关于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试验、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等五个方面都可以以“尚不明确”、“尚无信息”或“不列此项”等方式来表述。相比之下,我更信赖将药物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列得明明白白的西药,至少出现身体不适时,我能知道这是药物反应还是病情恶化了吧。



某儿童中成药说明书,“尚不明确”让人更加困扰。


那么,我的病到底该怎么治?出于对病情的好奇,我做了一件事情:学习。我先从最简单的看起,先看梅奥诊所(Mayo Clinic)对疾病的简介,再读《默克家庭诊疗手册》,有了个大概的认识后再看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学》(第7版)相关章节,接着找到了美国、日本和中国对这种疾病的诊治指南,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位三甲医院副主任的治疗方案有问题,他开这个完全由中成药组成的处方更是与所有教科书和指南的原则相悖。



梅奥诊所的网站可以通过症状查找可能病因和诊疗办法,文章写得通俗易懂,而且每一条医学问答都经过了11位专科医生的审核。


医生为什么会这么做?我也做出了以下几个猜测:A,科里有开中成药的任务,或者有更多的回扣拿;B,他认为我的病情可以不吃药,但鉴于医患关系,他觉得必须开出点药,好让病人感觉自己不是被打发走的; C,他真心认为这些药有用,因为他已经多年没有保持知识更新;D, 以上皆是。当时我并没有做出判断,不过在做了几年健康版编辑后,我越来越倾向“D”这个选项。


至此,价格四位数的中成药被塞进了家里的某个角落,我对这家三甲医院彻底失去了信心,开始为找医生而发起愁来。


2. 符合什么标准才是好医生


在通读了教科书和疾病诊治指南后,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一定的预判,也确认了一点:好医生的标准就是诊治时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开检查时不出格,治疗符合指南的框架,只开目前有确切证据证明疗效大于副作用的药物。


听起来很简单是不是?但事实上就是,我在又去了一家三级、一家三甲后,这才找到了合乎这个标准的医生。这事儿细思恐极:我已经是在全国医疗资源最好的北京,已经找到了三级以上医院的医生了,碰到的医生仍然存在过度检查、开大处方、诊疗不合规范、知识更新慢的问题,那么大量村、县、市没有关系的普通病人会怎么样?


我最终选择的这位医生同样是某三甲医院的副主任,开药规范,不滥做检查,而且拥有极佳的沟通能力。我在怀孕时病情加重,红着眼圈去看他时,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让我们一起努力,把宝宝尽量保下来。接着他又给了我一个承诺:来看我的孕妇都不需要提早挂号,你一有问题就找我,我一定会给你加号。有了他和妇产科医生精湛的医术保驾护航,我和宝宝终于顺利度过了艰险的孕期。


噢,必须要提一句,这位医生完全不知道我的媒体背景,他一直只是把我当成了一个模范病人。


3. 那么,怎样做一个优秀的病人


我看医生的首要原则就是:不加号。这位医生虽然基于我的病情紧迫性,给了我随时加号的特权,但我深知他一上午要看50个病人,而且其中不少病人情况比我更严重,需要投入极大精力,我确实不忍心再耽搁他的休息时间。


好医生的号自然难挂,但是掌握了技巧也不算太费周折。我的经验是,如果医生在特需门诊出诊,尽量挂特需,100-300的挂号费相比一个普通门诊7块钱的副主任挂号费,也更能体现出医生实际的劳动价值。如果医生不在特需出诊,那么通过卫生局网上挂号平台、114,或者是医院自己的挂号APP和微信公众号挂号平台,都是有可能挂上号的。


就以我心目中的“帝都中央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为例,去年在这家医院刚推出挂号APP时,APP上号源很多,而知道的人很少,因此非常容易挂到号,现在难了点,但每天早上9点放号,手快仍然能刷到。除了APP,工商、中行、建行和交行的部分自助医和网银也可挂号。此外,超难挂的北大医院、北医三院、同仁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22家医院可以在其微信公众号里挂号或申请加号。此外,上海、广州、成都等地也都开通了挂号预约平台。搞定了挂号这一个难关后,基本上你就成了亲友中的“医院达人”。



北京协和医院挂号app长这样。


看医生的第二个原则是:能向医生准确交待病情及发展。医生,尤其是普通门诊的医生能分给每位病人的时间也就是3-5分钟,如果能准确迅速讲述病情,不仅可以为自己留出更多细致沟通的时间,也等于是帮了医生和后面苦等的病人的大忙。


我每次都会递给医生这样一张表格,现在医生已经在他的老病人中普及了这套作法,有了一张简单的A4表格,医生不用再反复翻查病人此前N次的检查结果,考虑用药增减,病人也可以直观看到自己病情是好转了还是恶化了,并且督促自己按时复查、准时服药。


如果家里老人有慢性病,子女也可以帮助整理制作这张表格,方便老人与医生交流。



时间

用药情况

尿检

血检

血压

不良反应

2015.6.6.






2015.12.6.






2016.6.6







第三个原则是:了解病程进展,别心存不切实际的幻想。医学是有局限性的,各种疾病只能在现有的框架内予以治疗。一旦开始慌乱地从网上寻找“民间高手”,离上当受骗、人财两空也就不远了——相信我,“高手藏于民间”只是个传说。




那么,身为病人或家属,有哪些实用技巧可以帮助自己找到合适的医院医生,同时成为靠谱的病人呢?以下是满满的干货时间。


五要:


一要掌握一定的医学和用药常识。

可以买以下几本书(网上也有下载资源):《默克家庭诊疗手册》、《内科学第七版》、《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关键时刻,命该怎么救》,如果家里有孩子,最好再备上一本《美国儿科学会育儿指南》,女性则可以看看张羽医生的《只有医生知道》。了解这些知识并不是为了自行诊治、用药,而是了解一些药物学、生物学、诊疗技术常识,出现不适时可以对病情轻重缓急有个大致判断,并找到对应的科室。

我身边有不下十个朋友在孩子没有前驱症状突然发高烧时,都慌了神去看急诊,在经历数小时的辛苦等待后抽了指血,基本上看到血项医生都会做出病毒性感冒的诊断,有的开点中成药,出格的甚至开出抗生素,直到孩子疹出热退后,家长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幼儿急疹。如果家长多积累一点知识,就不会白白让孩子折腾了。



上海某医院儿科急诊的告示,在家长掌握了一些儿科常识后就会发现,很多情况下孩子的病并不需要看急诊。图片来源:新民网


二要了解相应疾病的诊疗指南。

如果自己或亲友患某种特定疾病,可以购买中华医学会编写的各科诊疗指南分册,现在部分医疗科普app,比如“医脉通”、“临床指南”也提供指南下载。因为指南更新非常频繁,如果英文好,还可以在网上找找美国相应诊疗指南的最新进展。如果医生能够根据指南要求,全程规范检查、用药,你很幸运,以后跟紧他/她就没错了。


三要善于鉴别医院、医生和药品是否有资质。

医院的级别和资质,可以在各市一级卫计委官网上查询,比如北京是这个:http://www.bjfc.gov.cn/。部分城市,比如深圳市,现在还可以在关注当地卫计委微信公号后,在微信平台上查询医院或诊所是否获得卫计委批准,深圳卫计委的公号是“健康深圳”。

有槽(Dr-Venting)在此前的推送中就查出,深圳都市医院(又名“深圳都市医疗”、“深圳都市门诊部”)在没有获得当地卫计委批准的情况下违章行医。

医生是否有执业医师资格,则可以在国家卫计委官网上查询,网址为:http://zgcx.nhfpc.gov.cn/doctorsearch.aspx。

如果发现你的医生查无此人,或者有同名同姓的人,但执业地点并不在你去的医院,就有必要提防对方是否是“李鬼”。魏则西事件爆发后,就有媒体查出其北京武警二院的主治医生李志亮虽然拥有众多闪亮头衔,也曾接受过央视专访,但事实上并无执业医师资格。

至于药品,可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官网上查询,网址为:http://app1.sfda.gov.cn/datasearch/face3/dir.html。如果家里有老人听信电台或电视台养生节目,购买了药品或保健品,通过这个网站也能看到究竟有没有获得批文和生产许可证。


四要听医生的话。

确认医生治疗合乎规范后,就要做乖乖牌的好病人。按时服药,及时复诊,不随意增减药物。


五要认识一两位医生朋友。

除了在“好大夫”等网站上寻找靠谱的好医生,还有一个实用的办法:问问医生朋友某家医院管理怎样,某位医生医术如何。一些医生学术能力很强,发表了很多论文,职称和头衔很高,但实际操作能力或许并不如高年资主治医生,如果能问问内部人员,生了某种病他们自己会找哪个医生,动手术时他们最信赖谁,这就万无一失了。

如果你没有医生朋友,多关注微博和微信上的一些好医生也有帮助。


五不要


一不要盲目相信网上和各类养生书籍传播的健康信息。

这里面有没有靠谱的?有,比如“丁香园”、“好大夫”的各类科普文章,但是还有大量互联网和养生书籍充斥着伪科学内容。记住一点:健康没有捷径好走。


二不要相信在百度贴吧或者其他渠道上做宣传的医生和医院。

一位读者曾在后台向我们咨询:她患有某种慢性病,在百度疾病吧里有多位网友介绍说,吃了某位老中医的药效果极好。这位中医的诊治方式是QQ问诊,病人付款后邮寄中药。这种情况不用问,是百分之百的欺诈。


三不要对医生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什么算是不合理?比如医生正在接诊其他病人,您直接冲进去请对方加号;比如越俎代庖,向医生提出治疗意见。

此外,如果对医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有疑问,或者认为遭遇了医疗错误,应当尽可能保存证据,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广州某医院的儿科诊室,一人看病十几号人围观随时有人加塞儿的情形在公立医院司空见惯。图片来源:中国网


四不要擅自用药。

前面我提到了一些医学和药剂学的科普书,但并不是说大家就可以自行诊疗了,否则医生们在医学院动辄五年甚至八年的学习又算什么呢?

结合我的经验,可以给出的建议是:

一些自限性疾病,比如感冒或者幼儿急疹,不需要自药,注意观察即可。

部分常见病,比如腹泻、痔疮、消化不良、眼干,可以结合经验与科普书介绍使用非处方药,在使用一段时间(3-7天)后如果还没有好转,一定要及时就医。因为各种不起眼的症状也许都提示着重大疾病,慢性腹泻有可能与胃肠道肿瘤、感染性肠结核、肠易激综合征有关;以便血为主要特征的“痔疮”有可能实则是直肠癌早期症状;长期消化不良要排除胃癌;而眼干有可能与干燥综合征相关。

部分特殊人群,比如6岁以下婴幼儿、处在妊娠或哺乳期的妇女和有多种基础病、每天需要多次服用多种药物的老年人,用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或执业药师。关于用药安全,可以在“用药指南”app上查询。


五不要隐瞒病史。

包括个人健康状况、疾病史、过敏史、酗酒、吸烟或者吸毒史以及病程中出现的任何变化。


最后吐槽几句吧:有槽(Dr-Venting)在反复表达一个观点:现在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很惨,医生惨,惨在没有培养和制造好医生的环境和土壤,没有推动他们耐心看病仔细问诊不收红包不拿回扣的体系,没有光明正大取得合法高收入的制度;病人惨,惨在法制和监管缺位,以及信息完全不对称,处于弱势地位的病人和家属既无法从中文出版市场、平面媒体和互联网媒体上获得科普信息,同时无法依靠一个公正的医生评议体系(这个评议应该包括患者评价和同行评议两部分)鉴别医生医术。


在此种背景下,病人必须对自己的健康负责,首先是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尽量避免跑医院;其次是多攒钱买补充医疗险,不至于因病返贫;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多看书多学习健康常识,一旦生病时别走太多弯路,如此,你就已经练就了金刚罩铁布衫。


用尽毕身经验写的生存指南,欢迎各位收藏转发,尤其欢迎发给长辈大人。


========================


以下是声明:

本文介绍和推荐了多部图书和APP,有槽(Dr-Venting)与其并无任何利益关系。


这是有槽(Dr-Venting)的第49篇原创文章,版权由作者所有。

欢迎转发分享,欢迎贡献槽点,合作请发邮件:dr-venting@qq.com

未经授权,不欢迎其他公众号和媒体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