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读懂!《中学共青团改革和建设工作指引》
中学共青团改革和建设工作指引
从严把好入团关口
从严把好入团关口
切实加强组织教育
切实加强组织教育
2.1 强化团支部在政治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团员青年头脑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引导中学生打牢思想基础、增强政治认同。坚持把团支部作为基本单元,把组织化作为基本方式,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少年的重要要求、党的创新理论和基本知识教育、“四史”学习等内容,每年至少开展4次专题学习,提升政治启蒙和政治理想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水平。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精心设计内涵丰富、形式新颖、互动性强的教育内容,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地传播党的主张。
2.2 加强中学团校建设。全覆盖建立中学团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团员意识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将团课教育作为学校思政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模块化、分层化团课体系。广泛吸纳专家学者、党团员教师、青年典型、团的骨干等担任团课教师,提升团课教育质量。鼓励编写本地团课教材、校本教材,推出团课教学示范讲义和精品案例,建立网上团课资源库。具备条件的地方,要建立市、县、校级三级培养机制,探索开展中学团校建设星级评定,完善青年政治骨干培养体系。
2.3 提升组织生活的时代性、青年味。规范创新“三会两制一课”、主题团日等形式载体,更多采用案例式、研讨式、辨析式、模拟式、沉浸式等方式,加强“青年化”阐释、“元素化”解析,增强组织生活的互动性、实效性。提升仪式教育的思想性和感染力,充分利用“五四”、“七一”、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普遍开展离队仪式、入团仪式、十四岁集体生日、十八岁成人仪式等教育活动,推动仪式教育成为中学团组织的规定动作和思想引领的重要载体。针对中学生在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的思想困惑,把正面引导和回应关切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细致的教育和引导。
完善实践育人机制
完善实践育人机制
3.1 大力开展以志愿服务为主要载体的实践教育。统筹校内校外团组织资源,有计划、经常性地开展青少年社会实践,引导中学生在体验现实生活、服务社会他人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能力、启迪思想。推动全体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年度志愿服务时长不少于20小时。大力开发校内服务岗位,拓宽在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途径,让学生普遍参与校园志愿服务成为常态。统筹学校、家庭、社区力量,增强项目供给,拓展校外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劳动教育,强化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观念。开展模拟政协提案、职业体验、寻访交流、研讨辩论、演讲论坛等实践活动,帮助中学生了解并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加深价值体验。提升团员学生精神素养和斗争本领,组织动员中学生团员在网上传播主流价值、抵制谣言杂音,彰显先进性。
3.2 推动团员有组织、经常性向社区报到。遵循“县级统筹、校地共建,就近就便、注重实效,激励为主、量力而行”的原则,推动学校团组织与城乡社区团组织结对,共同开发适合中学生的实践项目,组织中学生团员适当走向社会、走进社区。依托向居住地社区和青年之家报到等机制,引导中学生团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社会调查等实践,拓宽中学生锻炼自我、认识社会、服务基层的渠道。
完善政治培养链条
完善政治培养链条
4.1 构建党领导下团组织主导的团学组织格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团组织对学生会和社团的管理指导责任。完善支委会和班委会协同工作机制,鼓励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或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发挥团支部在班团集体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发展团员、评奖评优等重要事项须经团支部推荐。推动学生会聚焦服务同学宗旨,形成一批定位准确、同学欢迎的服务项目。加强对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的归口管理,支持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服务同学兴趣培养。初中学校全面建立少先队组织,建立中学团干部、优秀青年教师兼任少先队辅导员制度,加强中学团组织对少先队工作的直接领导,切实履行好全团带队的政治责任。
4.2 普遍落实先进性评价和进阶激励机制。紧扣团员先进性建设的政治要求和具体标准,每年以团支部为单位开展1次团员先进性评价,将其与组织生活会、团员评议、团籍注册制度结合起来,强化结果运用。落实少先队阶梯式成长激励制度,构建以入团激励、评议激励、荣誉激励、机会激励、发展激励为主要内容的团内激励体系,突出自下而上、分类分段、阶梯晋级,推动团内激励转换为团员学生的政治认同、组织认同。对高中阶段学生团员应加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鼓励中学生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引领中学生逐步树立成长为一名共青团员、将来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追求。
健全领导保障机制
健全领导保障机制
5.1 深化党建带团建队建机制。学校党组织应拿出极大精力抓共青团工作,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加强对中学共青团工作的直接领导和具体领导。学校党组织应明确团组织在学校思政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建立学校团委和德育部门合理分工、有机协作机制,充分发挥为党育人作用。推动团建、队建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规划和年度考核内容,分值不少于10%,团建、队建经费纳入党建经费整体计划。落实中学教师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在课时计算、职称评定、职级待遇、工作考核等方面的保障政策。
5.2 优化团教协作机制。健全县级教育团工委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加强对县域学校共青团工作的直接指导,推动教育团工委书记兼任县级团委副书记,县级团委书记兼任教育行政部门党组副书记或党组成员。将党建带团建、队建纳入教育评价和教育督导,推动各级团委负责人进入同级党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教育督导机构。各级团的领导机关应加强中学共青团建设和改革评价,一般以3年为周期实现县域内中学全覆盖。每年至少召开1次由县级团委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共同研究指导县域中学共青团工作,形成工作安排共同谋划、重点工作协同推进、难点问题合力突破的工作机制。将中学团的活动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动中学团的工作深度融入“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5.3 健全骨干选用机制。明确中学团组织书记任期目标和岗位责任,健全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强化责任心和岗位意识。配强中学团组织书记,出现空缺一般应在3个月内配齐,并保持队伍相对稳定。拓宽团干部来源渠道,鼓励思政类学科优秀青年教师担任中学团委书记,健全优秀党团员青年教师、思政课教师和属地城乡社区团干部兼任中学团组织副书记、委员制度,充实中学共青团工作力量。加强任职培训和任期培训,着力提升中学团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完善团干部上讲台制度,教师团干部每人每学期讲团课不少于2次。从事共青团工作的情况应作为干部职称评聘、工资分配、荣誉评选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
编 辑 | 蒋静 云南民族大学校 对 | 新媒体小组统 筹 | 胡同洲审 定 | 杨振宇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