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 内蒙古共青团:“两件大事”引航向 蹄疾步稳勇担当
来源:《中国共青团》杂志2023年第16期
仲夏之时,万物并秀,内蒙古大地绿意盎然,如诗如画。
在蓝天白云的簇拥下,7月10日—11日,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在呼和浩特隆重举行,它牵动着数万双内蒙古团干部的眼睛,振奋了无数团员青年的心灵。
新起点开启新篇章,新篇章呼唤新作为。
团内蒙古自治区委书记乔礼在此次大会报告中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深情牵挂内蒙古各族人民。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再次强调,要在建设“两个屏障”(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两个基地”(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一个桥头堡”(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自治区党委抢抓战略机遇,聚焦聚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全区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党的奋斗主题就是团的行动方向,内蒙古共青团要最广泛地把全区青年团结、组织、动员起来,以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落实“两件大事”,展现我们赤忱的青春担当。
青春尽锐出战,将来必胜过往。
在团内蒙古自治区委机关大楼里,记者采访了内蒙古青年志愿服务中心、内蒙古“草原青创”孵化基地、内蒙古青年传媒中心,团区委能将这些单位设在机关大楼内,其和睦、包容与开放令记者脑中不断闪现: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在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党旗飘飘,团旗猎猎。
记者草原上面写日记,带你看鸿雁高飞,听马蹄阵阵。
建设“两个屏障”
我守北疆我荣光
记者在中国冷极根河市采访。
韩超敦实地坐在记者面前,一脸纯朴。他说:我是中国内蒙古森工集团根河森林工业有限公司潮查林场瞭望塔的瞭望员,番号361。
因为去他的工作岗位现场采访太过艰难,瞭望塔建在山尖上,来回需要徒步16公里山道,再挂安全绳爬到23米高的塔里。为了安全起见,韩超选择来见记者。
“我从2017年开始,始终都在早上7点就上塔瞭望,没有火情中午倒班下来吃午饭,吃完午饭再上塔瞭望,晚上住在塔下面的房子里,我们是2人一组一天24小时轮流瞭望,一次值班五六天。”
塔内面积仅有两三平方米,就这样一天天坐着,瞭望着。发现火情比如雷击点等,要及时报告方位。
最大的困难不是枯坐无聊,而是没有水喝。平时他们都是自己背吃的喝的去上班,为了解决偶尔的燃眉之急,他们下雨时还弄了一个水槽子接雨水喝。
严寒也是极严峻的考验。根河冬天最冷-58摄氏度,每当几近垂直的塔梯也结了冰,韩超他们都穿上防滑靴和特制的红色棉服,向着瞭望塔一步步艰难攀登,脚被冻伤已成家常便饭。
韩超家老少三辈都是林区人,也就是说他的爷爷和爸爸都是林场老工人,爷爷从一把斧子开始干起,那时连邮局都没有,现在林场都进入现代化了,比起祖辈父辈轻松多了,所以韩超不觉得有多苦,也从来没想过换工作。韩超上技校时选择的就是瞭望专业:“选专业时,就想为我们林区打造绿色环境,保护好树木,别让它着火。”韩超话语温和平静,脸上却写满了荣光。
记者同时还采访了根河森工公司应急事务处森林消防大队副大队长范纪东和潮查林场的近山管护员沈金鹏。范纪东既是一位扑火勇士,还是“北疆楷模”烈士于俊海先进事迹的优秀解说员。作为于俊海曾经的战友,他用生动可信的语言“讲英烈故事 传红色基因”,影响了林场内外一批批呼伦贝尔青少年。沈金鹏主要负责在林场游人区巡查,严防烟蒂等火灾易燃物,一天工作10~12小时,即使长期站立导致腿脚肿胀也从无怨言。
根河森工公司有一大批像韩超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基层一线的团员和青工。
这些年来,根河森工公司团委围绕林区生态保护主责主业谋思路,围绕森林防灭火、森林碳汇、生态旅游、森林经营、苗木培育、森调规划、信息通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领域,把公司“青”字号品牌擦亮叫响,发挥青年职业技能竞赛、技能比武、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安全示范岗、青年突击队等载体作用,为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担责尽力。
林场翠绿,沙漠金黄,都是青年人的战场。
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的库布齐沙漠,沙脊蜿蜒,纹理斑斑,展示出诱人的一面。
然而,在亿利库布齐沙漠事业集团的90后治沙工程师田旺眼中,库布齐沙漠却有着残酷的另一面。田旺至今清晰记得,10年前他入职的第一天,就被前辈带着进入沙漠。一路上颠簸起伏,感觉魂飞魄散。工作这么危险,又辛苦,他怀疑自己根本坚持不下来。
但今天,已是田旺入职的第10个年头,他和团队在库布齐沙漠里种下了近4000万株、200多万亩树苗,并一直在探索着更快更好的植树办法。
在鄂尔多斯市各级共青团的组织带动下,2005年至今“保护母亲河·爱我鄂尔多斯——植绿护绿行动”已持续开展了19年,累计栽植树苗550万余株,先后有40万余名青少年参与其中,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鄂尔多斯青年生态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
有有形的战场,也有看不见的战线。
在呼伦贝尔反诈中心,记者采访了始终冲锋在前的反诈尖兵李航。29岁的李航是蒙古族人,在反诈中心工作3年来,审核审批资金止付、冻结、查询共计70万余条,审核涉诈APP共计15万余个。全国断卡行动开展以来,李航制作并下发断卡线索研判指令1300余条,各旗市区公安局通过李航下发的研判指令共计抓获涉诈犯罪嫌疑人1160余人。李航只是反诈战士的一个缩影,他们用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为建设“平安呼伦贝尔”默默奉献,为把祖国“北大门”构筑得坚不可摧贡献智慧和汗水。
内蒙古共青团带领青年在“两个屏障”建设中展现青春作为。他们大力实施“青春守望北疆 构筑绿色屏障”青少年生态文明实践行动,共同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持续推动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12355”青少年服务台提质扩面,助力防范和化解青少年领域社会风险。加强驻边戍边青年突击队建设,引领边境地区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成为守护北疆安全稳定的先锋力量。
建设“两个基地”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
经过几小时的颠簸与跋涉,记者来到了呼伦贝尔草原的腹地巴尔虎草原,一派梦中的天堂景象: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牛羊在静静地吃草。太阳给一望无际的草原镀上了一层金光,仿佛遍地都是亮晶晶的珠宝。
1990年出生的刚刚穿着藏青色蒙古袍,两手按在腰带上,蒙古汉子的彪悍劲让他背后的牛羊似乎也安静了几分。刚刚的确很彪悍,他在自己家乡陈巴尔虎旗的创业故事,闻名遐迩。
刚刚大学毕业后,一直生活在牧区。他发现牧区畜牧业规模虽然很大,可出栏量很低,效益很差。经过多次走访本嘎查畜牧业养殖户,刚刚搞清了问题之所在,主要是养殖理念落后、畜牧种畜品种不佳以及现代化基础设施跟不上。
刚刚决定出手一搏。2014年,他向银行贷款200万元,在格根胡硕嘎查成立了内蒙古天愿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刚刚所带的团队已覆盖农牧业机械、现代化饲草、种牛肉牛产业,畜牧现代社会化服务产业。截至2022年年底,饲养牲畜已达牛412头、马326匹、羊1800只,现年销售额已突破500万元,盈利100万元,带动牧民走上了致富路。
刚刚也先后荣获首届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陈巴尔虎旗劳动模范等荣誉,并当选巴彦哈达苏木党代表及人大代表。2022年,刚刚任职陈巴尔虎旗团委兼职副书记,他积极联系服务青年,带动当地青年不断学习先进科学技术,为村民排忧解难,保证了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提高了牧民的积极性。
有知识有想法肯吃苦敢奋斗的刚刚,是呼伦贝尔草原牧区领头奋进的一匹骏马,也是做大做强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一只雄鹰。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
这话同样适用于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研发创新经理张凯帅。张凯帅作为研发项目团队的核心人物,主导上市9款安慕希定制产品及推进舒化品牌创新。同时,他还负责进行数据库共享搭建、推动项目快速转化。在完成安慕希9款新品上市任务的同时,张凯帅还主导组织创新日活动及原料拓源工作,推动转化项目落地。助力新品首发上市,上市40天销售额突破1亿元。
张凯帅不久前当选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兼职副书记,这是组织上对张凯帅的肯定。
“攻克技术壁垒才能实现质效齐增!”这是全球乳业五强、亚洲乳业龙头企业伊利集团在实现奶业振兴征程中的上下共识。
金川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团支部就把这句话奉为圭臬,这个团支部把提高生产效率的聚焦点放在创新驱动上,一批90后青年积极报名,组建了“青年攻坚队”。他们打破常规,实施了13项改善行动,开创了超高温、无菌罐自主安装改造实施的先河。
金海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质量部仪器班组青年文明号团队,2022年共参加国家能力验证项目35项、FAPAS能力验证8项、中国检科院比对样27项,准确性和各项指标合格率均达到100%。此外,他们精准定量奶粉配方,打破了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一度被国外产品垄断的恶性循环。
伊利集团团委书记王丹对记者说:“从原奶一直到产品销售,我们的整个链条的发力点都放在办好‘两件大事’上。”
青春因理想而超越,人生有使命才辉煌。
这是伊利集团青年的心声,也是蒙能青年的行动。记者与内蒙古能源集团团委书记周振东等团干部、团员青年进行了采访座谈,听他们讲述蒙能青年为加快建设一流大型现代能源强企而不断超越与续写辉煌的事迹。
2022年冬天,科右中旗时常处于零下三十几度。科右中发电公司锅炉检修主管包银泉要保障机组防寒过冬。肩负全厂保温工作的他,需要对近3万立方米保温材料的材质、施工工艺、安装质量等逐一把关,但凡有一处不合格,都会造成巨大损失。而他冲锋在前,组织一线人员从现场培训再到安装指导,耳朵冻得通红、手指冻得发硬,可他硬是一步都没退缩,圆满完成了设备的保温工作。
在长5.3公里,深1米,宽仅能容纳1人的电缆沟里,一个个身高一米七几的小伙子,弓着腰、弯着腿,“一二、一二”地传送着“电的接力”。而那些平均年龄不过20出头的小姑娘们,24小时轮班值守,手上戴着防腐手套、肩上担着制水重任。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右中人的电力青春。
蒙能共青团以公司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为切入点,先后成立了环境监测现场监测青年突击队、库布齐青年突击队、长城项目青年突击队,利用青年突击队组织动员、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结合生产经营工作,投身生产建设,为企业发展增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纪。
内蒙古共青团带领青年在“两个基地”建设中彰显青春本色。发挥科技兴蒙“磁石效应”,选树“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培养凝聚一批知农爱农青年人才,助力农牧业强区建设。持续深化青春岗位建功行动,激发青年创新创效活力,组织动员青年在助力自治区能源转型升级、农牧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建设“一个桥头堡”
“我在中国有个家”
7月,满洲里瓦蓝瓦蓝的天空下,中俄边境显得异常安宁。
满洲里共青团却忙得热火朝天。今年,满洲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暖心中国·我在中国有个家”第二场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进行中。这次拟邀请14名各年龄段的俄罗斯青少年来满洲里,同时招募14个志愿者家庭,让俄罗斯小朋友走进中国普通家庭,感受中国家庭生活氛围,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国生活方式。
犹记得5月27日,满洲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暖心中国·我在中国有个家”俄罗斯青少年走进中国志愿者家庭活动正式启动。来自俄罗斯赤塔第四语言学校的11名孩子在中国的志愿者家庭里开展了为期3天2晚的生活,感受中国家庭的生活和参与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中俄两国的孩子们在几天的相处中收获了友谊,增长了见识,从此以后他们的家庭里有了一位新成员。俄罗斯的小朋友们,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不要忘记你们在中国有个家。
满洲里共青团引领边城口岸青年主动服务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促进口岸青年与俄毗邻地区在能源、农业、交通、体育、人文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持续打造“我在中国有个家”“做中俄世代友好传承人”等青少年交流品牌,引领青少年做中俄世代友好传承人,促进睦邻友好关系健康发展。
中俄关系比翼齐飞,京蒙协作携手共进。
7月16日,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蔡春一行赴鄂温克旗调研。他们出席首师大内蒙古逐光实践队主题党日活动、前往呼伦贝尔市城市规划展览馆、青年网红达人“牧民达西”家,围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民族文化、创新创业、青年发展等主题参观调研,共同探讨深化合作的切入口,力促双方进一步共建合作。
京蒙合作由来已久,北京市很多高校都前往内蒙古调研,积极探索与内蒙古的校地合作发展。在中国民航大学校团委书记等一行到团呼伦贝尔市委开展调研对接工作时,团呼伦贝尔市委书记杜海娇诚挚表示:希望通过建设实践基地,吸引更多大学有为青年投入“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我为北疆添光彩”的生动实践中。
内蒙古共青团带领青年在“一个桥头堡”建设中绽放青春风采。实施“筑梦丝路”北疆青年发展计划,积极做好内蒙古与俄蒙毗邻地区青年组织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友好青年组织的交流合作,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内蒙古篇章。深化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工程,深化京蒙共青团对口帮扶,推动两地青年交流合作再上台阶。
建设“模范自治区”
我们像种子一生向阳
徐伟晶坐在一把椅子上面对记者,她左后侧的书架上摆满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多种书籍,右后侧是“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等奖杯和绶带。
徐伟晶是呼伦贝尔蒙兀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有人对她说:你做企业不是为了赚钱吗?读这些宏大的书和报告有什么价值?学计算机出身的徐伟晶白了对方一眼,说:这里面有我的精神氮泵,也是我研判国家发展形势和企业发展方向的依据。
徐伟晶生长在呼伦贝尔草原。2014年,她开始自主创业,选择文旅产业作为奋斗目标,立志要挖掘中华优秀文化元素,将其与呼伦贝尔深厚的民族团结进步底蕴相融合,从中挖掘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记忆和价值内涵。
创业9年来,徐伟晶和她的团队以“润物无声”的文化传播理念,将民族团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融入产品设计中,先后开发出了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系列作品、红色文化主题系列作品、绿色发展系列主题作品、非遗保护系列主题作品、十四冬系列文创产品等1000多个品类的高质量、高渗透力、高传播力的作品,经投放市场受到各族群众广泛好评,这些产品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各省市举办的相关文化活动,屡屡获奖。“这些产品之所以能够获奖,是因为它们直观地体现了呼伦贝尔深厚的民族团结进步底蕴。”徐伟晶总结道。
作为呼伦贝尔市青联委员,徐伟晶目光高远,2021年,她组建了以公司员工为主的“石榴籽志愿服务队”,并创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所”,宣讲党的民族政策40多场次、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2022年,“石榴籽志愿服务队”对呼伦贝尔的各民族留守儿童1500余人分批次、分阶段进行公益关爱行动,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不再孤单,像种子一样一生向阳。
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
在根河市敖鲁古雅游客中心,记者采访了解说员、鄂温克族姑娘阿丽娜。阿丽娜23岁,是内蒙古师范大学在读民族学硕士。阿丽娜的父母以销售驯鹿鹿茸为生,阿丽娜从高中就开始勤工俭学销售同学老师喜爱的民族手工制品。阿丽娜说,即便她将来读博士,学的仍然是民族学,若不读博士也会致力于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
根河共青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根河市各族少年儿童交往交流交融,陆续开展了“走出课堂,传承文化”研学社会实践暨“小蒙古马章”争章活动、“手拉手心连心 民族团结一家亲”根河市各族学生同心营教育实践活动等,通过参观研学、沉浸式实践体验,让少年儿童真正体会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含义,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根植心底。
内蒙古共青团带领青年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中凝聚青春力量。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开展国情、形势政策教育和民族理论政策宣讲,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宣讲“轻骑兵”,讲好五个事实道理和民族团结故事,积极参与“北疆文化”品牌建设,推出更多蕴含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青少年文化产品。引导广大青少年倍加珍惜、精心呵护“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争做民族团结“石榴籽”。
★
编 辑 | 侯世一 云南民族大学
校 对 | 新媒体小组
统 筹 | 胡同洲
审 定 | 杨振宇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