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南大学在学生社会实践中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中国共青团杂志 中国共青团杂志 2024-07-15

作者:云南大学团委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云南大学团委聚焦学校“双一流”建设,组织动员全校同学参与社会实践,从学校“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精心打造社会实践思政育人新模式,着力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贯穿、全方位协同的“行走的思政课”育人新体系,引导云大青年以社会实践形式“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用实际行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实践育人成效。


悟伟力,在理论宣讲中坚定理想信念

近年来,云南大学团委着力打造300余支“理论普及宣讲团”,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制作视频、开展读书会、实地访谈等方式,精心设计开展有内涵、有人气的宣传教育活动。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2023年新闻学院暑期“三下乡”党史传播小分队问道红河,在中共云南一大会址前重温入党誓词,并为当地青年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众带来一堂生动的户外爱国爱党主题课。历史与档案学院“筑梦边疆队”前往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柏林乡,为老克田少年儿童之家和马蹄寨村委会开展“卫国守境土,文化捍边疆——麻栗坡马林分站边防人员戍边精神理论宣讲”活动,并通过征文、演讲等方式鼓励听众抒发自己的感想,加深村民对戍边精神的理解。参与实践的云大青年走进基层、边远地区、社区、农村、军营等,将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融会贯通,累计服务超1.2万人次。



学党史,在寻访革命圣地中赓续红色血脉


“在威信红色研学实践中,我们深化了对中国革命伟大转折这段历史的深刻认识。每一处会议旧址、每一位红色英雄、每一件革命文物,都向我们展示着当年红军长征可歌可泣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故事。”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同学走进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开展实践调研,接受革命性锻造和精神洗礼。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云南大学连续3年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团”专项实践,依托云南本地红色资源,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活动,在回顾党的光辉历程传承红色基因,筑青春之梦,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近百名党员师生用时三年,分东线、中线、西线三线,重温红军长征过云南的光辉历程,平均每年调研学习20余处红色遗迹,累计行程1015公里,在一步一个脚印中体悟伟大的长征精神,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艰辛与伟大。2023年,全校138支团队围绕“组建一支实践队、形成一件好作品”这一核心目标,指导1000余名在校青年深入云南各地,在实践路途中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形成了一大批有真情实感的心得体会、有理论深度的调研报告、感染力强的视频作品等实践成果,其中,7件视频作品入选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平台,1份调研报告被评为2023年度全国“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




察社情,在基层调研中感知时代发展


2022年,云南大学新闻专业的学子来到瑞丽,想要讲好边城的“中国故事”。“我们深入‘一带一路’重点城市瑞丽,从姐告口岸到多宝之城,寻访了解数字赋能下瑞丽各产业发展情况,看到5万主播活跃于这个边城小镇,边民互市贸易达9.8亿元,边城瑞丽的新鲜活力近在眼前。这激励我未来想要继续扎根祖国西南,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梦想,我要向世界展示立体美丽的中国。”



到基层一线调研,切身感受着“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中国之治”,是云南大学“发展成就观察团”的使命和担当。近年来,400余支社会实践团队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通过国情考察、社会观察、调查研究、学习体验、志愿服务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投身强国伟业。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西畴精神中的耕与赓”调研团,扎根西畴三年,聚焦西畴精神在推进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以拍摄视频的形式记录西畴的生态修复经验,助力边疆民族地区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场域中再谱新篇,形成中国式县域现代化模式的创新典范。他们在感悟时代发展的同时,从中国实际中来,到中国实际中去,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体民情,在助力乡村振兴中浇铸使命担当


“暑假,我们深入诺邓古村,了解到了当地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也看到诺邓火腿产业、民宿产业的飞速发展,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乡村振兴为群众带来的巨大幸福。”2023年,历史与档案学院同学深入了解诺邓古村的发展沿革以及现代化产业现状,以第三方视角阐述诺邓古村的发展故事,吸引青年群体回乡发展,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他们一样的,还有全校1865支“乡村振兴促进团”,他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深入乡村一线围绕教育关爱、爱心医疗、科技支农、基层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开展定点帮扶、实地调研等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在海拔4292—5600米的地方,徒步20余公里,进村入户,这是云南大学新型远程医疗互助平台大学生志愿服务团为雪域藏乡德钦县带来的医疗服务。多年来,团队聚焦“如何将村民就医难、难就医的通道打开”这一问题积极开展实地调研和宣讲活动,通过搭建云南大学新型远程医疗互助平台,组织广大高校志愿者为边远地区居民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累计面对面发放宣传资料10000份,发放问卷6000份,现场交流200多次,让边远地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心中有爱,跨越山河,走向乡村,深入基层,团队切实把理论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展现出云大学子为医疗服务,为乡村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和信心。




社会实践是青年学子们认识社会、感知国情、体悟伟力的重要渠道,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2021年以来,全校共组织3843支校级社会实践团队,3万余名同学,4000余名专业教师,聚焦理论普及、党史学习、乡村振兴、发展成就、民族团结等多个领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截至目前,云南大学团委8次荣获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单位称号,1项实践成果获财政部部长批示、云南省副省长批示,志愿项目在第五届和第六届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1金1银1铜的好成绩,1个团队获第十一届母亲河“绿色团队奖”(全国20个),先后累计获国家级奖项20余项,省级奖项50余项,有效引领我校青年学子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时代需求相结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下一步,云南大学团委将进一步总结凝练工作经验,立足共青团“三力一度两保障”工作格局,推动“行走的思政课”内涵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发展,带动更多青年师生在生动的基层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增进人民情感,用青春描绘新时代的华彩乐章。

往期推荐


编   辑  |  刘雨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校   对  |  新媒体小组统   筹  |  胡同洲审   定  |  杨振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