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办好“青年夜校” 服务青年文化新需求

中国共青团杂志 中国共青团杂志 2024-07-15

作者:团成都市委

成都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是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首批试点。青春成都,源于成都青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都14至35周岁青年人口规模为686.03万人,青年占总人口比例为32.77%,全市共青团员人数已破百万。成都市委高度重视成都青年成长发展,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施小琳多次参加青年活动、作出批示,对成都青年成长发展和做好共青团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全市广大青年寄予殷切希望。共青团成都市委发挥团属青(少)年活动阵地优势,借助街道社区、企业团体等社会力量,创新“青年夜校”开办模式,为成都青年搭建学习、交友、解压的平台,实实在在帮助青年解决成长的烦恼、发展的困惑,精细服务年轻群体精神文化新需求。



明确发展定位,把好价值导向



按照“正向引导+人才提能+服务精神文化新需求”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青年提升“充电站”、织密青年赋能“服务网”、丰富青年社交“新场景”,努力把夜校办成新时代新征程共青团在社会服务领域党政满意、青年受益的“民心工程”。组建“青年夜校”工作专班,制定《青年夜校实施方案》,聚焦联系服务青年主责主业,紧密结合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流动团员服务管理等,以项目化方式一体推进信息发布、课程优化、师资遴选和评价反馈。坚持公益普惠属性,根据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际,推出免费公益课程和普惠收费课程,收取成本费用于“青年夜校”自持发展。



摸清青年需求,契合青年习惯



认真研究上海、广州、杭州、武汉等地举办“青年夜校”的经验做法并全面梳理前期开展服务青年的有关项目,运用大数据分析青年特点偏好。设置“青年需求采集箱”,分领域开展“青年夜校”专题调研,累计发放调研问卷5万余份,收集代表性问题和需求建议18条,摸清青年群体在课程设置、收费标准、时间安排、场地选择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优化“青年夜校”点位,由市县两级团组织直接开办运营“青年之家”旗舰店并逐步增设24个“青年夜校”点位,打造市青少年宫小南街校区、高新校区、九里堤校区等6个“青年夜校”示范点位。利用团属新媒体“青聚锦官城”“成都市青少年宫”微信公众号,实现“青年夜校”课程线上“一键可查”“一键可报”,将“青年夜校”开课时间设定在18∶00至22∶00,最大程度为青年朋友提供便利。



丰富课程体系,提高办学质量



入把握成都青年认知特点,坚持寓教于学、寓文于课,使“青年夜校”贴近青年实际、融入青年生活,吸引青年静下心来掌握文化知识、提升内在素质、锤炼技能本领。动员组织各级青联委员、少先队辅导员、高校青年教师参与“青年夜校”教学,邀请名家大师、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参与授课,推出普拉提、瑜伽、八段锦、中国舞、昆曲、越剧、蜀绣、写意国画等丰富多样的课程服务,让青年便于参加、乐于参加,信得过、学得好。同时,积极探索走出去与团体或企业开展定制化青年课程服务,结合企事业单位场地资源、青年职工需求、作息规律等具体实际,点单配送标准化课程“上门”,目前正推进春熙路商圈“青年夜校”、成都轨道交通集团“青春有‘质’提升计划暨轨道青年夜校”等。




培塑项目品牌,创新场景应用



培塑市青少年宫、青年之家“青年夜校”项目品牌,联合打造“高新青年汇·青春Yeah校”等公益课程品牌,强化专业化服务和规范化运营,联合“成都高新”“青春锦江”等强化宣传推广,提升“青年夜校”认知度、美誉度。结合“青年夜校”课程开展,组建各类兴趣爱好类社群,营造衍生的社交场景,围绕“青年夜校”主题组建志愿服务团队,探索志愿服务积分用于抵扣“青年夜校”课程,鼓励引导相关团队结合自身特长爱好开展各类公益活动,打造青年展示社交平台,推动“青年夜校”课程成果应用转化。


截至目前,成都“青年夜校”取得了一些工作成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打造了青年提升“充电站”。聚焦青年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现实需求和兴趣爱好,发挥青年之家、青少年宫平台资源和专业师资优势,在青年聚集度高、设施条件具备的区域,拓展“青年夜校”教学点位,突出公益属性,满足青年差异化需求,目前已推出手机摄影、中国舞、书法等12门“青年夜校”公益体验课,优化系列课、专题课、学期课、入门课组合方式,以小班化开课方式开设舞蹈、普拉提、非遗等20余项普惠收费课程,服务青年5000余人次。



织密了青年赋能“服务网”。重点围绕成都青年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等需求开设体验课、入门课、专题课等,帮助青年克服“职场烦恼”“技能困惑”,助力青年提技能、长本事,让青年的职场之路走得更加顺畅。为企业青年开设定制课程,鼓励青年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创先争优,努力成长为成都的行业骨干、青年先锋。


丰富了青年社交“新场景”。融合青年社交功能,瞄准青年城市融入和社会交往需求,广泛开展青年交流活动,引导青年走下网络空间、走出“信息茧房”,直面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真问题”,帮助青年从“键对键”社交转向“面对面”相聚,打造青年展示社交平台,激励青年弘扬社会文明风尚,让青年精神世界更加充盈。



编后语

当前,“夜校热”成为许多青年的新潮流。团成都市委全力回应青年需求,做青年友、为青年谋,将“青年夜校”作为联系服务青年的重要载体,把办好“青年夜校”作为破解联系服务青年不深不实难题、改进工作方式的过程,通过主动问需问计于青年,优化“青年夜校”点位布局、开课时间、管理运营等,推出适合成都青年实际需要、引领性强、烟火气浓的“学习套餐”,以公益课程、普惠收费、高质量服务丰富成都青年文化生活,为青年成长成才、全面发展“充电赋能”,有效延伸了共青团工作触角,拓展了青年实现思想进步、提升综合素质、开展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

往期推荐


编   辑  |  郑梦琳 厦门大学校   对  |  新媒体小组
统   筹  |  胡同洲
审   定  |  杨振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