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功能“青年夜校” 赋能青年“夜生活”

中国共青团杂志 中国共青团杂志 2024-07-15

作者:团绵阳市委

为改善新时代绵阳青年“宅家时间逐渐增多、朋友圈逐渐缩小”的现状,满足青年自我提升、破圈交流等强烈需求,团绵阳市委根据《青年之家·青年夜校项目实施指引》相关精神,经过需求摸底、调研分析、综合研判,以青年需求为导向,借助“青年之家”阵地,通过高位推动、资源整合、精准实施建设“青年夜校”,满足广大青年“充电赋能”需要,为青年提供筑梦圆梦空间。



统筹夜校资源,助力青年持续“充电”



以“青年夜校”为中心,辐射周边不同领域青年需求,以点带线,以线促面,整合社会资源,挖掘师资力量,为青年成长搭台赋能。

链接青年成长资源。深度对接职能部门、培训机构、高校、医院、企业等多家单位,挖掘各领域思想政治素质高、理论知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青年达人、业务能手、典型榜样等40余人加入“青年夜校”师资队伍,不断为夜校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保障师资力量。

适应青年发展形势。将“青年夜校”作为共青团广泛联系凝聚青年的重要窗口,不断丰富夜校宣传教育、技能培训、交友联谊等方面的服务功能,从团组织工作元素、活动展示栏等方面完善“青年夜校”空间布置,延伸团组织工作手臂。全方位、多角度满足不同地域、不同领域青年的个性化需求,充分考虑青年日常作息规律,坚持“青年下班、夜校开门”,在工作日晚间、周末、假日等青年业余时间灵活安排课程。


汇聚社会共建合力。坚持立足团内、面向社会,通过“团委主导、社区配合、组织协同”的方式,凝聚团属组织、社会组织、青年社工等力量,常态化推进“青年夜校”培训班工作。争取党政机关的支持,以“青年之家”为基本依托,借助党群服务中心、文化馆等实体阵地,联动新华文轩等国有和民营企业所属场所,共建“青年夜校”,实现多方共建共赢。运用市场化方式,采用“公益、低偿”运营模式,实现“青年夜校”可持续发展。


丰富活动内容,延伸夜校服务“触角”



以“青年夜校”为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青年群体量身打造“常态化+特色化”活动体系,充实青年“课余生活”。
服务青年成长成才。链接两弹城、王右木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拓展“青年夜校”学习平台,利用8小时外时间不定期开展宣讲,邀请专家人才开展政治理论培训、红色精神传承等活动,累计培训学员200余人次。聚焦新兴领域青年发展,举办关心关爱“两企三新”青年座谈会、青年就业创业政策解读会等30余次,吸引上千名青年参与。

鼓励投身乡村振兴。广泛号召返乡大学生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将乡村民俗、人文地理、生态资源等要素与互联网进行结合,运用产品营销、开拓市场、品牌塑造等知识,开展助农直播、电商运营等培训10余场。带领青年体验羌族文化,邀请非遗传人授课,开展猜灯谜、做剪纸等民俗活动,引导青年传承乡村文化。


开展系列志愿培训。有效整合各级团组织、团属社会组织、公益社会组织等力量,开设青年志愿者培训班,设置建立志愿团队、策划志愿活动、创新服务模式等培训课程,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爱心陪伴、森林防火等专题岗前培训,累计培训青年上千人,带领广大青年投身志愿服务,助力擦亮“河小青”“爱在旅途”等志愿服务金字招牌。



立足青年需求,动态更新学习“菜单”



按照“实用性+特色化”原则设置夜校课程,以调研结果为依据定期调整科目,不断激发青年学习兴趣,推动夜校从“走红”到“走远”。

立足青年学习需求。积极探索“培训对象多元化+教学内容多样化+授课方式灵活化”的办学模式。从非遗技艺到传统手艺,从运动健康到生活美学,设计和实施一批性价比高,涵盖文化生活、素质教育、技能学习、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有益课程,精准对接“供需”,解决广大青年“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现实需求,营造绵阳独有的学习氛围感。


增强青年参学黏性。通过“广发问卷+精准调研”实时了解青年群体的学习意愿,对课程进行动态更新和分批开放,打破课程种类限制,让更多青年“想学就学”,为青年人“终身学习”的路上提供更多优质的“精神食粮”。构建“授课质量评价体系”,坚持线上高效率联系、线下高质量服务,组建“青年夜校”社群,设置“青年夜校”活动留言板,提供反馈机制,广泛采纳青年意见,确保参学者得到良好体验和实际帮助,让绵阳青年多方位享受优质培训服务。


严格夜校监督管理。建立“线上调度督查+线下跟班指导”督导机制,建立市县两级团委全程组织、跟班人员全程管理、社会组织全程协助的三级管理制度,坚持全程动态跟踪管理,系统有序组织培训,严格监督培训纪律,及时反馈课堂问题,提高老师教学的生动性,确保学员参学的积极性。

团绵阳市委充分运用本地资源,以建立“青年夜校”阵地为手段、以搭建青年交流平台为支撑、以丰富青年活动内容为重点、以服务青年发展需求为目的,突出思想建设和精准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建设用活“青年夜校”6个,先后开设美妆、瑜伽、搏击、书法、摄影、就业指导等课程40余项,切实满足青年创业就业、技能提升、强身健体等现实需求,让“青年夜校”成为青年“想来、能来、常来、爱来”的服务阵地。



编后语

团绵阳市委在进行充分需求调研、综合研判后,针对绵阳青年现实需求,运用创新思维,探索“青年夜校”组织、活动、服务新形式,通过整合资源力量将夜校升级打造成聚集青年学习、活动、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阵地,为青年提供一站式“充电”服务。建立常态化运行机制,及时、精准地了解和回应青年需求,动态更新“菜单”,让“青年夜校”真正成为青年“夜生活”的首选项、新时尚。

往期推荐


编   辑  |  郑梦琳 厦门大学校   对  |  新媒体小组
统   筹  |  胡同洲
审   定  |  杨振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