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丨张玉亮主编《谭嗣同真迹》线装彩印本出版
禅心剑气相思骨,中国最后一个侠客的书翰风流
《谭嗣同真迹》
Authentic work of Tan Sitong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维新运动健将,其思想、志业、著述与品格皆为世人所重。惜清廷厉禁之下,手迹遗存稀如星凤。
本书为现存全部谭嗣同手迹的汇编本,较前人辑本增补39件,替换29件,其中一半以上为首次彩印刊行,谭氏手迹至此粲然大备。同时于出版说明中详细梳理谭氏手迹的流传与著录情况,并附编年与释文,使本书成为兼具艺术价值、文献价值与学术价值的谭氏手迹文献集。
绫面装实拍(向右滑动查看)
宋锦装(限量发售)实拍
Basic information
基本信息
编者:张玉亮
出版社:广陵书社
书号:ISBN 978-7-5554-2096-5
定价:1280.00元(一函三册)
版次:2023年7月第1版
Editor Information
编者信息
张玉亮,中华书局副编审,《中国出版史研究》编辑部副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长沙时务学堂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近代史与出版史研究,发表论文若干,编纂出版新编戊戌六君子集、《仁学》(汇校本)等。
Highlights
主要亮点
1
增订补充,粲然大备
方行编《谭嗣同真迹》珠玉在前,然其不足也较明显,仅收录47件,本书所收86件,较之扩充近一倍。同时在历年研究基础上正本清源、去伪存真,对坊间伪作、添款、集字及存疑之作在大量考据工作基础上严加择别,务求其真。
2
四色全彩,纤毫毕现
除对前人辑本大事增补外,还就已刊书迹穷搜其源,替换29件。如致盛宣怀书札两通访自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之盛宣怀档案,致汪康年等书札访自上海图书馆,皆首次彩印刊行,再现原迹神采,弥足珍贵。
3
装帧精美,古香古色
全书采用宣纸线装,六孔装订,真丝绫面书封,精美绝伦。同时,联系家属获得授权,沿用张元济先生于半个多世纪前为谭氏手迹题写的书名,以纪念这段翰墨因缘和维新同怀之谊。
4
编年为序,附录释文
同时考订时间、序次分明,并加释文,辨正前人疏误,不仅可见谭氏书风流变,亦可展现其生平与交游发展脉络。
Directory
篇目
上册
出版說明
致譚繼昇夫婦(5件)
致劉善涵(6件)
致劉善涵唐才常
致龍紱瑞(6件)
致龍氏名刺(2件)
致歐陽中鵠(5件)
致松舟
致陳長橿
致張薊雲
致龍爪霖
中册
致汪康年(25件)
致汪康年梁啟超(4件)
致梁啟超
致汪詒年(2件)
下册
致徐乃昌名刺
致徐乃昌
致盛宣懷(2件)
致劉世珩
致鄒明沅附信封
致李閏(3件)
致胡理臣羅昇(3件)
送别仲兄泗生赴秦隴省父
和景廉詩
憩園雜詩
文信國公蕉雨琴記
阻風洞庭湖贈李時敏詩
題贈李時敏詩名刺
瀏陽興算記(殘)
致徐致靖(殘)
題贈宋恕扇面
題贈宋恕詩
金陵聽法詩
寥天一閣印録跋
題江建霞修書圖
附 殘雷琴銘
附 崩霆琴銘
附 手署自製用箋
釋 文
节选篇目及解读
按:为便于欣赏对读,兹录各件之繁体字释文。
致汪康年一
光绪二十二年九月初九日
本函原件藏于上海图书馆,彩照为首次公开。
信为谭嗣同于南京所撰,提及吴嘉瑞为其带来上月十九日于上海光绘楼照相馆所拍合影照片,并称之为“具种种庄严、种种相”。此信末未署日期,据说先生信中言及“初五寄书梁君卓如”,且梁启超于本月十二日已收到初五日函,先生于九月十三日已抵武汉,而此信作于南京,可知此信约写于九月九日前后。
信首所提“并扇与佛经”所指为《酬宋燕生道长见报之作即用原韵》,此扇为酬宋恕《赠谭复生》而于离开上海之前所作,以图答谢。该扇后藏于田家英“小莽苍苍斋”。
穰卿先生大人鑒之:
初五寄書梁君卓如,並扇與佛經,計達。昨雁菩薩到,帶下梁寄經價十五元,除還經價及寄費外,尚多四元六角,無便寄繳,聞梁將回粵,嗣同亦即去此,無可交代,止好存於嗣同篋衍,留俟他日再算。雁菩薩又帶到造像七軀拓本,具種種莊嚴、種種相,同人咸歡喜讚歎,説雁是入正定菩薩,嗣同是菩薩傍侍者,抑亦阿那含之亞也。此與嗣同平昔師事雁菩薩之恉正爾微合。前在上海,曾囑造像之光繪樓造像,若佳,請其將原玻璃片存留,勿遽揩去,以便購回,隨時曬印,務懇即爲購出。並倩其將雁菩薩與嗣同二軀另曬上一塊小磁片,勿填顔色,第將餘像暫用紙隔住,則所印止二像矣,亦甚易辦耳。所費若干,統希代墊,容後奉繳。嗣同十月中必仍來金陵,彼時再設法互寄此像,異時流落塵寰,後之考據家將曰此大魏太和幾年龍門磨崖碑也,豈不亦狡獪矣哉!足下碑中之上首,似不能不爲一銘若贊以寵之,嗣同則以此書代記何如?書到,梁君必已行,仍望留此書,於其返也視之。
譚嗣同合十頂禮
文信國公蕉雨琴記
光绪十六年三月
本文原件立轴绢本,纵高1250.95毫米,宽260.35毫米。谭嗣同唯一存世立轴。
谭嗣同于湖北江夏获文天祥蕉雨琴又作此文,上钤“勇猛精进”阳文与“芬芳悱恻”阴文两枚印章,为曾国荃之孙曾广汉所赠:“濒行复印二石于纸尾,严整似六朝人书,一文芬芳悱恻、一文勇猛精进,申之曰:‘此嗣同居京时,湘乡曾慕陶侍郎广汉所赠刻也。’”
谭嗣同对蕉雨琴甚为爱惜,为其制作白绫琴囊,并时常悬挂于室中,彭传彭《记谭嗣同先烈所藏宋文信国公蕉雨琴》中载:“当清光绪之际,此琴为吾县谭嗣同先烈所得。其所得之来历,已不可考。相传谭氏得此琴后,用白绫制一琴囊,并亲笔书题词于上(予未见琴囊,不知其题词之语)。此可见其为谭氏甚所珍爱之物。其时谭氏为官僚世族之贵公子,声名藉甚,交游公卿间,且足迹遍海内。而此琴在其手中,当已为名流所鉴赏,确为信国公之遗物无疑。据说谭氏在漫游西土及黄河两岸、大江南北各地时,常置此琴于行箧中。吾家与谭家有姻故,曾闻其前辈一姻母言,谭氏在最后回浏阳时,携此琴回家,尝见其悬挂室中,而其白绫琴囊则已凋敝呈旧色矣。戊戌政变,谭氏就义后,琴为谭家世传家宝。”
蕉雨者,宋文信國公之琴名也。公運厄陽九,空谷汍瀾,感時物之變遷,獨彷彿以申旦。慨命聲樂,用寫抽思。故其銘曰:“海沉沉,天寂寂。芭蕉雨,聲何激。孤臣淚,不敢泣。”嗚呼!此可以觀公之用心已。當夫天人交迫之會,國都已墟,宗社已屋,然後纏綿舊君,愴懷遺澤,行歌且謡,淒矣其悲,中人之材,類能勉之,不必賢哲。夫賢哲不必於事之已去也,而疆理如故。文武安嬉,賢哲獨惻惻焉以致其憂,惓惓焉以策其效,亡國之音,於焉盡洩。有宋之末,國不國矣,豈待賢哲而後明哉?然而尊榮於廟堂之上,君自若也;欣娱於聲色之中,相自若也。獨醒獨清,曾不少見,亦何異乎天下後世之折心於公也。公之自署款曰:“咸淳癸酉宋瑞銘於贛州。”考癸酉之歲,襄陽告隕,師喪國辱,發辭哀思,不亦宜哉。公之提刑贛州也,據《年譜》乃在甲戌,此云癸酉,或前一歲嘗至贛州歟?琴長三尺七寸,闊六寸,斷紋細碎如毛,世所稱牛毛紋者也。底篆“蕉雨”二字,銘用行書,凡五行,書法勁秀。印章二:一曰“文天祥印”,一曰“文山氏”。腹鐫行書二行,曰“寶祐二年甲寅九月,廬陵山人剖腹重修”。案寶祐在咸淳之前,廬陵山人蓋公之自號;其曰重修,則此琴之先於公已數十百年,及今當八九百年矣。夫以八九百年之久,亦何物之能存,矧爲槁木乎!然余以爲存不在琴也。余嘗蓄趙松雪琴一,制差小,音亦遠遜,以視斯琴,其爲物同,其時又同,而余不甚珍惜。故物之無所藉以存,固不能存,即存亦與不存等。國朝吴錫麒詩集有詠信國琴詩,其琴與此異,分久必合,願以俟之。吴有詩以紀其事,余興會蕭然,無可置喙,詠歌以表章之,世必有卓爾大雅之君子。光緒十有六年春三月獲兹琴於江夏,因爲之記,以志余之幸。
瀏陽譚嗣同復生甫撰兼書
致龍爪霖
光绪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
本函藏天津博物馆,为首次公开。
龙爪霖,生卒不详,湖南人,谭嗣同友人。谭在致陈长橿信中亦提及此人:“爪霖已于前月解饷北上,自可暂缓。”
爪霖仁兄大人閣下:
别來思之不置,想起居佳勝也。兹有懇者,李丹農出京缺少旅費,因在天成亨號挪借百金。京二兩平足銀。丹農秋末即旋湘,道過湖北,歸還該號。此時暫乞閣下擔承,或先行代還,丹農一到,立即交清。閣下款友誼切,當不責其多事。手肅,即叩升安。百不盡一。
譚嗣同頓首八月廿五
致譚繼昇夫婦一(残)
光绪七年十二月
本函藏湖南省图书馆,为首次公开。末尾有长沙古籍书店备注:“这本信札是有参考保留价值,是浏阳谭嗣同家里售出的,请莫作等闲观”。
谭嗣同致其伯父共计五函,此为残叶,且为其中第一函,为谭嗣同存世最早信札。
……矣。侄初非不憶及,特不意其肯遠行也。今既肯行,望乞伯父即令其收拾行李,一定明正十六日同行也。今年已畢,萬春即令在家過年,至侄起行時再下工亦得。肅此,敬請福安。
猶子嗣同謹禀
致盛宣懷二
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
本函藏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之盛宣怀档案,彩照为首次公开。
谭嗣同致函盛宣怀,表明煤矿股东刘善浤已运煤至汉阳铁政局,试验是否合用。并表示自己接到陈三立急电,令其回湘,因而无暇渡江拜谒盛宣怀。谭嗣同此举,乃力图将开发浏煤列入湘煤发展的全局之中,并为浏阳在湖南矿务中赢得一席之地。
致盛宣怀信札共二函,此为第二。
欽憲世伯大人閣下:
昨奉復諭,敬悉煤船已飭令開往鐵廠卸載矣。劉湘蕖名善浤,瀏陽附生,亦即此煤礦之股東也。煤如合用,儘可札委其專辦轉運。頃晤陳伯嚴,言湘電催歸,即將去此,無暇渡江展謁,深抱不安,而屬嗣同專函致意。用商務聯英、日,誠救急之上策,不識尊處可即電禀否?又練兵之禀,亦不可緩。又云:長慶輪船現託鐵廠修理,務乞飭催,趕於廿四日停工以前一律修完,庶足備急切之用等語,謹照轉,伏希鑒察。肅此,即頌鈞安。
世愚侄譚嗣同謹肅十五日
转自“广陵书社”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