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大复印资料丨《中国近代史》2024年第1期

书目文献
2024-09-1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人大转载 人文 Author 人大书报资料中心







点击图片订购《中国近代史》






摘 要




近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多维审视汪朝光【作者简介】汪朝光,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原文出处】《近代史研究》(京),2023.5.4~13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与西方贸易的更新换代问题郭卫东【作者简介】郭卫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原文出处】《近代史研究》(京),2023.5.13~21【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特殊教育通史”(21&ZD22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与美国(1784-1949)陶文钊【作者简介】陶文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 所研究员。【原文出处】《近代史研究》(京),2023.5.21~27



关于近现代中日关系本质的再省察韩东育【作者简介】韩东育,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 院、教育部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教授。【原文出处】《近代史研究》(京),2023.5.27~33



民国外交史视野下的中国与世界金光耀【作者简介】金光耀,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原文出处】《近代史研究》(京),2023.5.33~38



殖民话语建构与中印边界演变 ——近代英国对中国察隅地区的蚕食霍仁龙【摘    要】近代英国所建构的中印边界殖民话语是其蚕食中国藏南地区领土的重要借口。在察隅地区,英国从19世纪初期至1914年以非法调查和地图测绘为手段,以山地部族的历史归属及山地部族与藏人的边界位置为对象,逐步建构和发展了有利于其侵略扩张的中印边界殖民话语。与此同时,英国不断将中印边界线向中方一侧推移,最终于1914年提出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它在察隅地区的走向,对此后的中印边界争端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近百年间英国蚕食中国察隅地区领土的历史过程的考察,可以驳斥英国和印度非法侵占我国藏南地区领土的所谓“证据”。【关 键 词】英国;中印边界;殖民话语;察隅地区【作者简介】霍仁龙,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

【原文出处】《近代史研究》(京),2023.5.101~11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西方人所绘西藏地图资料的整理、研究与数据库建设” (22BTQ012)的阶段性成果。



宗藩之溃: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 “派兵条款”形成考析李育民  匡 艳【摘    要】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中的“派兵条款”,是该约最为重要,也是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款。中方提出派兵权及该条款的产生,起因于撤兵问题,肇源于日本的侵朝野心。日方则坚决反对中方的独有派兵权,李鸿章为此反复调整方案。作为不同的理念和原则,“本有”之权与“均等”宗旨是中日各自主张的依据,反映了双方在朝鲜问题上的根本分歧。由于清政府做出“非常之让步”,双方最后迅速达成协议,形成双方权利“均等”的“派兵条款”。该条款是中朝宗藩关系在法理上走向溃决的重要标志,为日本启动武力手段侵朝做了法理上的准备。【关 键 词】中日关系;中朝关系;派兵条款;宗藩关系《天津条约》【作者简介】李育民,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匡艳,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原文出处】《抗日战争研究》(京),2023.3.50~67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中外条约研究学术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学术史研究 (1842-1949)”(21&ZD198)的阶段性成果。



梁启超:女学为第一义 ——兼及其女权阶段论夏晓虹【摘    要】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发表的《论女学》,确立了他一生言说女性议题的基点。西学不只是作为理论支撑,更成为渗透在《论女学》全篇的底色。其中的愤激之言不应以鄙视女性一概而论,“爱之深,责之切”或许更近于事实。梁文提出的“女学强国”论影响巨大,经元善主持的上海中国女学堂即受此论感染而创办,梁启超介入办学的史实亦有必要发覆。更值得关注的是,梁氏代笔的同人公拟《倡设女学堂启》与《上海新设中国女学堂章程》,与表达一己之见的《论女学》之间存在着歧异,这在中国女学堂有意聘请的两位女教习申述拒绝到任理由的信中已得到证实。进入民国,梁启超的关注更多转向女性适宜从事何种职业。1922年,他为女性指点的四种最优职业确有相当的前瞻性。可以说,自晚清开始,梁启超始终在追踪世界潮流,把现代中国的女子教育问题放在西学西制的脉络中阐述和把握。早年,他看重女性作为社会成员与国民的身份,故强调女学与强国的关系;民国后,偏向女子教育的特殊性与适宜性,甚至有意凸显女性作为家庭成员、尤其是母亲的角色。其前后的变化多半都是因应时事所做的调整,而其间唯一不变的,则是始终以女学为第一义。【关 键 词】梁启超;女学;《论女学》;女权【作者简介】夏晓虹,女,安徽和县人,河南大学文学院讲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郑州 475001)。

【原文出处】《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93~106



清末民初女性的婚配、生育及子女教育 ——基于墓志拓片数据库的研究柯永红【摘    要】清末到民初是近代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与正史、方志、族谱不同的是,墓志从微观的角度记录历史,是研究个人史、家庭史和民族史的重要材料。从墓志材料可以看到:在婚配方面,女性的婚龄逐步提高,一夫多妻的现象较为普遍,处于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阶段;在生育方面,婴孩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共存,母亲经历着生育之痛;在教育子女上,严厉的母教是与父教同质的,母亲在遵循母教传统的同时,也紧贴时代,改变着教养子女的方式和内容。尽管女性比男性更多地受到家庭生活的束缚,但从中仍可以清晰地看到,她们中的很多人仍心系家国,以女性独有的方式为家庭和社会作出贡献。【关 键 词】墓志;女性;婚配;生育;清末民初【作者简介】柯永红,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文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142~15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碑刻与手写文献数字化典藏及属性描述” (02JAZJD7400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中国训诂学的理论总结与现代转型”(20VJXT015)。



晚清洋務争論者的共同意義世界 ——以甲午前的鐵路之争爲例李欣然【摘    要】甲午前中國人對引進鐵路與否的争論,常被研究者視爲中與西乃至先進與落後的對立。但由於此時西方尚未被樹立爲全面典範,洋務的倡導者和反對者其實能大致分享一個共通的意義世界,這恰是在以往研究中常被忽視的。本文通過考察鐵路資敵、擾民、失業所關係到我主彼客的軍事形勢、道本器末的認知框架、國家應否積極作爲的角色認知三個議題,指出争論者的觀點差別更應被看作在共同的意義世界和思想時空中做出的不同選擇。【关 键 词】鐵路;洋務運動;中西關係;道器關係;主客形勢;現代化國家【作者简介】李欣然,清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原文出处】《中华文史论丛》(沪),2023.3.353~389



戊戌维新叙述的建立: 《戊戌政变记》的成书、传播与接受宋 雪【摘    要】与政治斗争的胜利者通常掌握著史话语权不同的是,戊戌维新的历史叙述主要由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变法失败者一方建立。政变发生以后,新政事业迅速凋零,面对英国、日本方面对维新运动败于过激的批评,以及出于争取海外华侨支持的政治需要,流亡中的梁启超以“局内人”身份,借助《戊戌政变记》的论述和报刊舆论的力量,对变法做了最初的总结,建构起维新视角下的戊戌叙事体系,虽非信史,却成为后世史学论述的蓝本。通过报刊、档案、日记、年谱、回忆录等材料,返回历史现场,考索《戊戌政变记》的编写背景、成书经过、社会传播与阅读接受,进而探讨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在流亡期间的政治立场、思想脉络与现实诉求,从中梳理戊戌维新历史叙述的建构历程,可展现戊戌神话背后的时代细节与文化图景。【关 键 词】戊戌维新;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历史建构【作者简介】宋雪,山东大学文学院副研究员(济南  250100)。

【原文出处】《文史哲》(济南),2023.5.37~48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文学视域下的戊戌维新文献整理与研究”(20CZW037)的阶段 性成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书目文献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