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 · 东城 · 史家胡同

行政区 2022-04-01

史家胡同的名称始于明代,相传是由于胡同内居住过史可法而得名的,现在则以一所小学和单价三十万的学区房闻名。

今天,就说说这条胡同里曾经的住户们。

史家胡同8号,俞启威(又名黄敬)故居,曾任天津市长、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当时江泽民在他手下当副局长,其夫人范瑾,是范文澜的妹妹,曾任北京市副市长。


说起俞家,可是绍兴的名门望族,自古以来要想成为望族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首先要儿孙满堂香火旺盛,其次是通过联姻以及两边下注,保证家族在任何形势下都不会受损。

咱们先从爷爷辈说起,俞文葆,咸丰元年举人,知东安县,后任知府,生三子一女:明震、明观、明诗、明颐。

女儿俞明诗,嫁给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陈三立,生子陈寅恪,一代国学大师。不知道大师没关系,只要记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句话就可以了。


三弟俞明颐娶曾国藩孙女曾广珊为妻。女儿俞大彩,傅斯年夫人。儿子余大维,曾任中华民国交通部部长、国防部部长等职。

职。

俞大维又娶了陈三立的女儿陈新午,生子俞扬和与蒋经国的唯一女儿蒋孝章结婚,生子俞祖声。


大哥俞明震生子俞大纯,曾任北洋政府工艺局长、陇海铁路局局长;俞大纯三子俞启威,也就是这所宅子的主人。俞启威长子俞强声,曾任国家安全局北美情报司司长,1986年叛逃美国。次子俞正声,曾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协主席。

俞大纯长女俞珊,出生于日本,喜爱文艺,嫁给戏剧家赵太侔, 1930年代赵太侔任国立山东大学的校长期间,一位名叫李云鹤的文艺女青年通过他的关系,进入青岛大学图书馆当了一名管理员,结识了俞珊的弟弟,19岁的物理系学生俞启威,进而热恋同居,多年后,李云鹤改名江青。

所以说,屌丝逆袭的故事听听也就算了,千万别当真!


13号, 现在是一家很有特色的小店“细活里”。

店里卖的是老板亲自设计的茶壶、茶杯、茶叶罐以及茶巾、桌布和服饰等纯手工制品。老板李慧是一位金融界的“女强人”,曾任职里昂证券MD,香港Ajia Acorn资产管理公司合伙人。拿出钱来开这家店,希望让资本和媒体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帮助那些濒临失传的手艺和手艺人走出困境。


史家胡同20号,是北京人艺的摇篮。

1952年6月12日晚上7点,就在史家胡同20号院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宣布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任命曹禺为院长,焦菊隐、欧阳山尊为副院长,赵起扬为秘书长。此后,焦菊隐、夏淳、于是之等建院元老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大半辈子,人艺许多早期经典作品都曾在这里排练。


24号是北京第一家胡同博物馆--史家胡同博物馆。




原主人是民国时期的文艺女青年,才女凌叔华,她的老公陈西滢,民国时期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被梁实秋誉为五四以来中国五大散文家之一(另外四位为胡适、周作人、周树人、徐志摩)。1926年,陈西滢和凌叔华在史家胡同24号院大婚,这座后花园作为陪嫁成为凌叔华真正的家,北大教授和女小说家的喜结连理,在当时也是一段佳话。

后来大家众所周知的鲁迅和陈西滢那场著名的论战,陈西滢在北京似乎有点呆不下去了。凌叔华婚后和陈西滢一起赴日留学,1930年,陈西滢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凌叔华随丈夫一起来到珞珈山,抗战期间,他们辗转重庆、成都,上世纪50年代后定居英国。

民国时期,文人们不定期的聚会成为一种时尚,凌宅的大书房成为当时文人们聚会交流的热门场所之一,被称为“小姐家的大书房”,比起三十年代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厅”,早了近十年。泰戈尔、胡适、丁西林、徐志摩、林徽因、周作人、齐白石、陈师曾、陈半丁、姚茫父、萧俊贤等都曾是座上宾。

这是当年凌宅的模样


1946年,陈西滢先生受命前往法国巴黎,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驻代表一职,后举家定居英国伦敦。


1990年,凌叔华病重,临终前躺在担架上,由女儿和外孙护送回到老宅看了看。


凌叔华在后花园的闺房被父亲布置成一间精致的画室



如今闺房早已经不见踪影,唯有一架紫藤,不知是否是当年小女孩的模样


32号院,曾经住过新中国成立前北京城的城主----傅作义将军,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先后参加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中原大战、绥远抗战等众多战役是上个世纪声名赫赫的百战将军,1949年,献城后成为中国首任水利部部长。现在,这个院子是水利部宿舍。


史家胡同33号曾是王炳南故居,现为全国妇联老年之家,较好地保留了当年完整的四合院建筑型制。

史家胡同41号,原是武警部队的驻地,现在是一家中式风格的红墙花园酒店。


史家胡同47号,已故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先生故居。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荣毅仁搬进此院

并度过了其人生的最后岁月


路北的几个大四合院,55、53、51号院都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史家胡同53号这里最早住过抗清名将史可法,后成为大太监李莲英的居所,民国时期,先后住过张治中、范汉杰等高官。解放后被全国妇联接收,帅孟奇、邓颖超、康克清等都曾在此办公


1974年进京当国务院副总理的华国锋住在后院,出入内务部街甲44号后门,并在这里策划了粉碎“四人帮”的计划。1984年,此院改为好园宾馆,门楼上是邓颖超的题字“好园”,寓意“女子园”。

55号院,中共元老李维汉故居,其子李铁映,现在是外交部机关宿舍。《李敖回忆录》说“从我有记忆开始,我家就住在北京东城内务部街甲四十四号,那是沈铭三租给我家的房子,我们前后住了十年。”如果李敖没说谎,推测应该曾经在这里住过。 

 

中共元老李维汉的故居




史家胡同59号院原是史可法祠堂旧址

也是清代教育八旗子弟的“左翼宗学”

现在则是大名鼎鼎的史家小学


史家胡同11号整条胡同只有这里不是四合院格局这是一栋西洋式二层小楼,

据说是当年日本人盖的咖啡屋

现在是大杂院,从画面看很破败


最后说说史家胡同51号。此院原是清末外交大臣洪钧的宅子。洪钧,清同治七年戊辰科状元,先后任湖北学政,内阁学士,兵部左侍郎。


光绪十三年,洪状元充任出使俄国、德国、奥地利、荷兰四国外交大臣,因正妻惧怕外国礼节,遂带着小妾苏州名妓傅彩云出国。洪钧死后,傅彩云脱离洪家,重操旧业,改艺名为赛金花。时人曾朴以洪钧、彩云为主线,写了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孽海花》。

到解放时,这里已经变成山东抗日名将李树春中将私邸,解放后被外交部没收。1960年周恩来将此院分给章士钊居住。

章士钊(1882--1973)湖南长沙人,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期间资助过同乡学子毛泽东等人。建国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

 老刘这里先要扯一段上海滩的往事,话说1936年,上海永安公司有位美女售货员谈雪卿,因售卖美国康克令牌金笔而获“康克令小姐”雅号。当时的一支康克令金笔价值四块银元,而富家公子陈伯权几乎每天必到谈小姐的柜台来买笔,日久生情,两人终于走到一起,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时任军事委员会参议院院长的父亲坚决反对这门亲事,于是,已经生有女儿的谈雪卿聘请了大律师章士钊,把陈家告上了法庭,迫使陈家出五万银元了却此事。谈雪卿所生的女儿后来被章士钊收养,取名章含之。

1949年,燕京大学学生洪君彦(坊间传其为洪钧孙子,有待考证,自传称其父解放前曾任浙江商业储蓄银行董事长,史载其人名为洪惟清),与14岁的章含之相识,1957年,章含之大学毕业,与洪君彦举行婚礼。1960年,时任毛泽东英文教师的章含之与洪君彦随章士钊搬到史家胡同,他们育有一女,名叫洪晃。


1973年,两人离婚。章含之进入外交部,嫁给乔冠华,头顶“总督孙女,总长女儿,主席老师,部长夫人”四个光环,成为炙手可热的红人。乔冠华和前妻龚澎之子乔宗淮,现任外交部副部长。

洪君彦也娶了第二任妻子大美女朱一锦,电影《五朵金花》中的“拖拉机金花”。而朱一锦与前夫马克坚(中国足球元老,中国足球协会副秘书长)生女儿马葭,嫁给了景岗山,现在是李亚鹏的经纪人

洪君彦第三任妻子是自己当年的北大同学,晚年定居香港,颐养天年终得善终。

洪晃在打了一场官司后,最终将史家胡同51号归还了外交部。

这条胡同里曾经的住户还有:

史家胡同1号,臧克家,著名诗人,作家,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

2号,胡绳,《红旗》杂志社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

11号,袁也烈,少将副参谋长。

23号,卫立煌,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

31号,罗工柳,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主持了第二、三、四套人民币的设计。

34号,石志,铁道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铁路机车车辆工业的组织者和开拓者。

35号,周体仁,原国民党中将,北平警备司令,随傅作义起义,赴云南成功策划卢汉云南起义。

44号,李天佑,上将副总参谋长......

  这条胡同东至朝内南小街,西到东四南大街,全长700多米。




这个世界即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他们的

小院清幽,绿树鸣虫。

这里,是北京。

转自:向外看一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