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历代:邻邦国家一览表(4.明和盛清)

侯晋中 行政区 2022-04-01

明和盛清



东北北方西北青藏高原南方


1368 

1644
后金
神宗万历11年(1583),女真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在助明平乱时,为明兵所杀。努尔哈赤不敢犯明,而诿过图伦城主尼康外郎,要求明执送尼康外郎。明不允,起兵取图伦城,进而开展复仇大计。万历44年(1616),努尔哈赤称汗,定国号后金,后被尊为清太祖。万历46年(1618),努尔哈赤列举明欺女真的「七大恨」,其中首项为害父祖,誓师伐明。万历47年(1619),统一女真各部。宪宗天启7年(1627),遣兵击朝鲜获胜,与朝鲜结兄弟盟约。思宗崇祯8年(1635),皇太极控制漠南蒙古,并定族名为「满洲」。崇祯9年(1636),皇太极改国号清。崇祯10年(1637),收朝鲜为藩属。崇祯17年(1644),当李自成灭明,进围山海关时,明将吴三桂降清,清入关。


高丽
太祖洪武25年(1392),为抗倭寇名将右军都统使李成桂所篡,国王被逐。


李氏朝鲜
太祖洪武25年(1392),右军都统使李成桂篡高丽所建,领土今朝鲜半岛的大部份,都开京。洪武29年(1396),迁都汉阳,今韩国首尔。惠帝建文元年(1399)至成祖永乐2年(1404)间,又短期回都开京。李成桂即位后,就向明请求册封,但迟迟不获金印和诰命,因而李氏朝鲜首两位王是以「权知高丽国事」的名号行事。永乐17年(1419),遗船2百余艘讨伐被视为倭寇祸源的对马岛,给倭寇带来沉重打击,倭患粗告解决。神宗万历20至26年(1592-1598)间,为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兵所侵,明出兵援朝。万历26年(1598),秀吉殁,日军撤,明收复朝鲜。宪宗天启7年(1627),败于后金,与后金缔结兄弟盟约。思宗崇祯10年(1637),清兵来犯,缔结城下之盟,成为其藩属。


日本
太祖洪武2年(1369),明史载中开始以「倭寇」专指日本海盗。洪武11年(1378),第3任幕府大将军义满在京都室町建成宅第「花之御所」,足利幕府的别称「室町幕府」由此而来。洪武25年(1392),南朝的后龟山天皇向北朝在位第11年的后小松天皇让位,授予神器,南北朝结束,足利幕府成为支配全日本的政权。室町时代,守护多利用幕府赋予的军、警权蚕食庄园而地主化,成为「守护大名」。守护大名联结武士,对地方拥有支配权。这体制称为「守护领国制」。守护势力强大后,足利幕府对不驯服大将军者多加征讨。成祖永乐17年(1419),朝鲜遗船2百余艘讨伐被视为倭寇祸源的对马岛,给倭寇带来沉重打击,犯朝鲜的倭患基本平息,日本把朝鲜这次行动称为「应永外寇」。宣宗宣德7年(1432),位于今青森县的陆奥国之安东氏被南部氏打败,安东氏逃到虾夷地,在桧山修筑了堀内城,开始对虾夷实行直接统治。这可算是日本对今北海道开拓之始。安东氏对虾夷的统治至神宗万历18年(1590)才被松前氏取代。英宗正统6年(1441),担忧被视作不驯服而成为惩治对象的守护赤松满佑干脆把第6任幕府大将军足利义教杀害,史称「嘉吉之乱」。赤松氏虽被幕府军所讨伐,但幕府的权威已扫地。守护大名兴起的同时,农民为维护共同利益,也发展出地方组织「总」,或称「村」,以定期开会来决定「总」的行事。这种一致的行动,被称「一揆」。英宗天顺8年(1464),第8任幕府大将军足利义政萌生退念,但无嗣,故以弟足利义视为继承人。宪宗成化元年(1465),足利义政得子足利义尚。因而义视和义尚产生继承权之争。幕府内部的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两派早有私怨,而双方又加入这场斗争,终致成化3年(1467)兵戎相见,史称「应仁之乱」。这年就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开始。细川派的东军和山名派的西军初以京都为主战场,但战火终向各地蔓延,持续11年。成化13年(1477),两方和议停火,应仁之乱结束。应仁之乱以后,多数守护大名没落,少数保持权势的,和守护代,原本是代表守护到地方施政的代官,以及地方有田地武士 「国人」中的强者,割据一方,独立于幕府之外,形成新的统治阶层,称为「战国大名」,而室町幕府沦落至只能作为京都一方政权而存在。世宗嘉靖22年(1543),葡萄牙人来到种子岛,带来铁炮(火绳枪)。这是欧洲人到日本的最早史载。嘉靖31年(1552)开始,明人海盗和倭寇合流大规模犯明,倭患转趋激烈。嘉靖45年(1566),犯明的倭患才基本平息。万历元年(1573),足利幕府末代大将军足利义昭被织田信长赶出京都,足利幕府亡。这是室町时代的终结,「安土桃山时代」的开始,然而战国时代仍继续。安土桃山时代是以那时两位显赫人物织田信长和原名木下藤吉郎的丰臣秀吉晚年居处而名。织田信长于今滋贺县筑有安土城,而秀吉于京都筑有伏见城,后称桃山城。万历10年(1582),织田信长于京都本能寺被部将明智光秀所袭而自尽,史称「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的部将秀吉于织田信长离世后迅速扩张势力。万历13年(1585),秀吉被朝廷任命为关白。次年秀吉加任太政大臣,并获赐姓丰臣。万历16年(1588),秀吉颁布《刀狩令》,命农民、寺院交出武器,终使武、农分家。万历18年(1590),随着关东后北条氏降服秀吉,秀吉统一日本。战国时代终结。万历19年(1591),秀吉颁布《身份法令》,固定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又把关白之职让予养子秀次,自己则成为「太阁」。太阁是关白禅让之后的称呼。万历20年(1592),开始全日本的量田,称为「太阁检地」。其实,秀吉从万历10年(1582)起就开始检地。检地后,农民赋税和力役按田地产量而征,确立一地一耕作者原则,庄园消失。万历20至26年(1592-1598)间,侵朝鲜,明出兵援朝。万历26年(1598),秀吉殁于伏见城,日军撤,明收复朝鲜。秀吉离世后,丰臣政权五大老之首德川家康势力最盛。万历28年(1600),德川家康以关原之战把反对者清除。万历31年(1603),德川家康获任征夷大将军,于江户(今东京)开幕府,是为德川幕府,又称江户幕府。这是安土桃山时代的终结,「江户时代」的开始。江户时代把藩主称为 「大名」,大名在自己领地内具有相对独立性。这幕府控制下,藩国自行管治的制度称为「幕藩体制」。万历33年(1605),德川家康把大将军位让予子德川秀忠,退引后居骏府,今静冈县,以「大御所」掌实权。关原之战(1600)后,秀吉子丰臣秀赖成为有威望的大名,这令德川幕府不安心。幕府遂于万历42年(1614)冬和次年夏两次举兵大阪城,使秀赖自尽,消灭丰臣氏,史称「冬之阵、夏之阵」。万历37年(1609),萨摩藩出兵3千侵略琉球,俘虏琉球国王。自此,奄美诸岛受萨摩藩直接支配,而琉球同时称臣于明和萨摩藩。万历43年(1615),颁布《一国一城令》,规定大名只可保留一个城池,以削大名势力。万历44年(1616),德川家康离世,德川秀忠成为名实相符的大将军。同年,德川秀忠开始锁国,颁令明以外的船只只可在长崎、平户(今长崎县平户岛)两港口交易。熹宗天启4年(1624),幕府拒绝与西班牙通商。思宗崇祯6年(1633),颁令只准持渡航证明的「奉书船」出港。崇祯8年(1635),确立「参觐交代制」,规定一般大名在江户和领地间轮流居住一年,关东的大名则轮流居住半年。这种令大名疲于奔命的政策,加上强制大名的正妻和长子留在江户作为人质,使大名难以与幕府为敌。同年,禁止一切日本船只出海,不准居外日侨回日,限制明船只只准停泊长崎。崇祯9年(1636),驱逐葡萄牙人留日子女。崇祯12年(1639),赶走所有葡萄牙人,禁其赴日。崇祯14年(1641),把平户的荷兰商馆迁至出岛。至此,日本完成锁国。日本锁国时期保持3个对外交往窗口,包括通过长崎与明人和荷兰人往来,通过对马藩与朝鲜往来,和通过萨摩藩与琉球往来。赖自尽,消灭丰臣氏,史称「冬之阵、夏之阵」。万历37年(1609),萨摩藩出兵3千侵略琉球,俘虏琉球国王。自此,奄美诸岛受萨摩藩直接支配,而琉球同时称臣于明和萨摩藩。万历43年(1615),颁布《一国一城令》,规定大名只可保留一个城池,以削大名势力。万历44年(1616),德川家康离世,德川秀忠成为名实相符的大将军。同年,德川秀忠开始锁国,颁令明以外的船只只可在长崎、平户(今长崎县平户岛)两港口交易。熹宗天启4年(1624),幕府拒绝与西班牙通商。思宗崇祯6年(1633),颁令只准持渡航证明的「奉书船」出港。崇祯8年(1635),确立「参觐交代制」,规定一般大名在江户和领地间轮流居住一年,关东的大名则轮流居住半年。这种令大名疲于奔命的政策,加上强制大名的正妻和长子留在江户作为人质,使大名难以与幕府为敌。同年,禁止一切日本船只出海,不准居外日侨回日,限制明船只只准停泊长崎。崇祯9年(1636),驱逐葡萄牙人留日子女。崇祯12年(1639),赶走所有葡萄牙人,禁其赴日。崇祯14年(1641),把平户的荷兰商馆迁至出岛。至此,日本完成锁国。日本锁国时期保持3个对外交往窗口,包括通过长崎与明人和荷兰人往来,通过对马藩与朝鲜往来,和通过萨摩藩与琉球往来。赖自尽,消灭丰臣氏,史称「冬之阵、夏之阵」。万历37年(1609),萨摩藩出兵3千侵略琉球,俘虏琉球国王。自此,奄美诸岛受萨摩藩直接支配,而琉球同时称臣于明和萨摩藩。万历43年(1615),颁布《一国一城令》,规定大名只可保留一个城池,以削大名势力。万历44年(1616),德川家康离世,德川秀忠成为名实相符的大将军。同年,德川秀忠开始锁国,颁令明以外的船只只可在长崎、平户(今长崎县平户岛)两港口交易。熹宗天启4年(1624),幕府拒绝与西班牙通商。思宗崇祯6年(1633),颁令只准持渡航证明的「奉书船」出港。崇祯8年(1635),确立「参觐交代制」,规定一般大名在江户和领地间轮流居住一年,关东的大名则轮流居住半年。这种令大名疲于奔命的政策,加上强制大名的正妻和长子留在江户作为人质,使大名难以与幕府为敌。同年,禁止一切日本船只出海,不准居外日侨回日,限制明船只只准停泊长崎。崇祯9年(1636),驱逐葡萄牙人留日子女。崇祯12年(1639),赶走所有葡萄牙人,禁其赴日。崇祯14年(1641),把平户的荷兰商馆迁至出岛。至此,日本完成锁国。日本锁国时期保持3个对外交往窗口,包括通过长崎与明人和荷兰人往来,通过对马藩与朝鲜往来,和通过萨摩藩与琉球往来。的正妻和长子留在江户作为人质,使大名难以与幕府为敌。同年,禁止一切日本船只出海,不准居外日侨回日,限制明船只只准停泊长崎。崇祯9年(1636),驱逐葡萄牙人留日子女。崇祯12年(1639),赶走所有葡萄牙人,禁其赴日。崇祯14年(1641),把平户的荷兰商馆迁至出岛。至此,日本完成锁国。日本锁国时期保持3个对外交往窗口,包括通过长崎与明人和荷兰人往来,通过对马藩与朝鲜往来,和通过萨摩藩与琉球往来。的正妻和长子留在江户作为人质,使大名难以与幕府为敌。同年,禁止一切日本船只出海,不准居外日侨回日,限制明船只只准停泊长崎。崇祯9年(1636),驱逐葡萄牙人留日子女。崇祯12年(1639),赶走所有葡萄牙人,禁其赴日。崇祯14年(1641),把平户的荷兰商馆迁至出岛。至此,日本完成锁国。日本锁国时期保持3个对外交往窗口,包括通过长崎与明人和荷兰人往来,通过对马藩与朝鲜往来,和通过萨摩藩与琉球往来。


琉球
太祖洪武5年(1372),明使到访琉球,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入贡。洪武13年(1380),山南向明朝贡。洪武16年(1383),山北也遣使于明。琉球从此成为明藩属。成祖永乐4年(1406),尚思绍夺得中山王位,建立第1尚氏王朝。永乐14年(1416),思绍子尚巴志率兵灭山北。永乐20年(1422),思绍离世,巴志继位。宣宗宣德4年(1429),巴志灭山南,统一琉球。英宗天顺5年(1461),王位传至尚德。尚德无道。宪宗成化5年(1469),尚德离世,国人废世子,第1尚氏王朝亡。成化6年(1470),尚圆建立第2尚氏王朝。神宗万历37年(1609),日本萨摩藩出兵3千侵略琉球,俘虏琉球国王尚宁。自此,奄美诸岛受萨摩藩直接支配,而琉球同时称臣于明和萨摩藩,琉球国王继续管治琉球南部。
鞑靼、瓦剌
元顺帝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北逃后,东部蒙古仍由元室统治,史称北元。西部蒙古由瓦剌所据。北元5传至坤帖木儿。坤帖木儿于永乐元年(1403)被篡。自此,东部蒙古称为鞑靼。明自建立,从没有撤底把蒙古灭掉。成祖曾于永乐8至22年(1410-1424)间5次亲征,除第2次对瓦剌外,其余4次均以鞑靼为目标,打击了鞑靼势力。瓦剌代之而起。英宗于正统14年(1449),亲自率兵迎战瓦剌,到大同,见形势不利,急忙回师,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受袭被俘。瓦剌俘英宗,兵临北京,史称「土木之变」。英宗于代宗景泰元年(1450),被放回。景泰5年(1454),瓦剌内讧,随之衰落。鞑靼再兴。达延汗执政期间(1480-1517,宪宗成化16年至武宗正德12年),统一鞑靼各部。达延汗分封诸子。达延汗去世后,封主各自为政。居漠南的封主先后归顺后金,居漠北的封主则被称为喀尔喀蒙古。明中叶起,瓦剌逐渐迁至今新疆北部,当中准噶尔部于思宗崇祯9年(1636)成为统治今巴尔喀什湖以南、天山以北的实际领主。


喀尔喀蒙古
喀尔喀蒙古是清对漠北鞑靼的称呼。思宗崇祯9年(1636),皇太极改国号清。当时喀尔喀蒙古有土谢图汗、扎萨克图汗和车臣汗3部。土谢图汗和扎萨克图汗遗使至清,与清订下岁贡白驼一、白马八的「九白之贡」,3部首次「九白之贡」发生于崇祯11年( 1638)。


乞儿吉思
原吉利吉思,居地同唐至元。


东察合台
不迟于太祖洪武22年(1389),东察合台建国者脱忽鲁帖木儿的儿子黑的儿重夺汗统。初都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明以城为国名。成祖永乐16年(1418),迁都亦力把里,今新疆伊宁,明对其称亦随之改变。领土今巴尔喀什湖以南,和今哈密、喀什以外的新疆境。东察合台曾以阿克苏、吐鲁番和宪宗成化21年(1485)至大约孝宗弘治16年(1503)间占领位于今乌兹别克的塔什干为都。宪宗成化16年(1480),阿巴‧癿乞儿割据今塔里木盆地西部。武宗正德9年(1514),满速儿汗弟萨亦德灭该割据政权,建立叶尔羌汗国。正德11年(1516),萨亦德臣服满速儿汗,汗国名义上保持统一。接着十数年,汗国对天山以北领土的控制减弱,但从明手上取得哈密。世宗嘉靖12年(1533),萨亦德离世。满速儿得到消息后,数次出兵叶尔羌汗国,屡败。叶尔羌独立。这样,汗国领土缩至吐鲁番、焉耆和哈密一带。穆宗隆庆4年(1570),被叶尔羌吞并。


叶尔羌
武宗正德9年(1514),东察合台满速儿汗弟萨亦德灭阿巴‧癿乞儿割据政权所建。正德11年(1516),臣服东察合台。萨亦德长子拉失德于世宗嘉靖12年(1533)继位后,屡破东察合台的来犯而独立。穆宗隆庆4年(1570),吞并东察合台。领今新疆天山以南和塔吉克斯坦东部。约于神宗万历38年(1610),拉失德孙阿黑麻继位,诸部不服。不久,拉失德十二子阿都拉因于汗国东部称汗。阿黑麻和他的继承者则于汗国西部活在连年混战和汗位之争中。约于思宗崇祯12年(1639),阿都拉因长子阿布都拉哈汗重新统一全国。


准噶尔
明中叶起,瓦剌逐渐迁至今新疆北部。经过百年,形成4部卫拉特或称厄鲁特,分别是游牧于今伊犁河流域的准噶尔部、游牧于今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杜尔伯特部、游牧于今乌鲁木齐一带的和硕特部和游牧于今塔城一带的土尔扈特部。熹宗天启5年(1625),杜尔伯特部和土尔扈特部交恶,土尔扈特部于天启7年(1627)至思宗崇祯元年(1628)间西迁至今伏尔加河流域。思宗崇祯9年(1636),清所承认的卫拉特盟主和硕特部图鲁拜琥率部东迁今青海省。于是,准噶尔部巴图尔珲成为统治今巴尔喀什湖以南、天山以北的实际领主。这政权又被称为准噶尔汗国。崇祯13年(1640),蒙古各部于今新疆塔城制定《蒙古卫拉特法典》。


帖木儿帝国
自察合台汗国于元顺帝至正8年(1348)分裂后,西察合台的巴鲁剌思部不断废立傀儡汗。太祖洪武3年(1370)起,巴鲁剌思部首领帖木儿开始四处征战。自此,实权握在帖木儿手上的西察合台被称为帖木儿帝国。洪武13年(1380),帖木儿支持下,原钦察汗国藩属术赤长子斡儿答家族的白帐汗脱脱迷失成钦察汗。80年代,征服今伊朗大部份地方。洪武22至28年(1389-1395)间,与脱脱迷失进行了3次大战,攻入今伏尔加河流域和乌克兰。洪武31年(1398),远征今印度。惠帝建文4年(1402),于安卡拉大败奥斯曼军队。成祖永乐3年(1405),帖木儿病殁于攻明途中。帖木儿三子米兰沙的四子哈里勒继任,永乐7年(1409)被废。蒙古王公另推帖木儿四子沙哈鲁为汗王,以哈烈为都,今阿富汗赫拉特。因而帖木儿帝国又被称为哈烈国。英宗正统12年(1447),沙哈鲁儿子兀鲁伯继位。正统14年(1449),兀鲁伯被儿所弑。同年,米兰沙的孙卜撒因于撒马尔罕登位。卜撒因时,帝国控制今锡尔河以南、阿富汗和伊朗东部。宪宗成化5年(1469),卜撒因西征邻邦白羊王朝时,战败被杀。帝国瓦解,帖木儿后裔仅保有拜哈拉家族以今赫拉特为中心所建的呼罗珊政权,以及由卜撒因家族所争夺的撒马尔罕一带。乌兹别克首领昔班尼于孝宗弘治13年(1500)攻占撒马尔罕,武宗正德2年(1507)吞并呼罗珊。帖木儿帝国完结。孝宗弘治17年(1504)占领喀布尔的帖木儿六世孙巴布尔,则于世宗嘉靖5年(1526)以北印度为中心建立莫卧儿帝国。莫卧儿帝国以清文宗咸丰8年(1858)英国女皇宣布直接管理印度而结束。


钦察汗国
太祖洪武13年(1380),钦察汗国藩属术赤长子斡儿答家族的白帐汗脱脱迷失于帖木儿的支持下,成为钦察汗,从此汗位转入斡儿答家族。洪武22至28年(1389-1395)间,脱脱迷失和帖木儿进行了3次大战。帖木儿攻入今伏尔加河流域和乌克兰,击败脱脱迷失,钦察汗国经济受严重破坏。15世纪,汗国分裂出失必儿、喀山、克里米亚、阿斯特拉等突厥化的蒙古政权。失必儿汗国,又称西伯利亚汗国,于今乌拉尔山以东。阿斯特拉汗国和喀山汗国位于今伏尔加河的下游和中游。克里米亚汗国于今乌克兰。余下仍由钦察汗统治的地方被称为大帐汗国。宪宗成化16年(1480),钦察汗阿黑麻攻莫斯科公国,被吓退。孝宗弘治15年(1502),大帐汗国亡。俄罗斯人于世宗嘉靖31年(1552)攻克喀山,嘉靖35年(1556)攻克阿斯特拉,神宗万历26年(1598)攻克失必儿。清高宗乾隆48年(1783),克里米亚也难逃厄运,亡于俄罗斯人之手。
 
吐蕃诸部
居今青藏高原中南部。归乌斯藏、朵甘两都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师府辖,后两都司改为宣慰司。


海寇
海寇是明对驻牧今青海省北部部落的统称。武宗正德4年(1509),今青海省北部开始成为鞑靼内斗败方和叛将的退居地。世宗嘉靖38年(1559),居今内蒙呼和浩特一带的鞑靼一支土默特攻占了今青海省北部,留部统辖。留部续与明有战和。神宗万历19年(1591),明才平定留居今青海省的土默特。


大越
惠帝建文2年(1400),黎季犁弑主而建大虞国,是为胡朝,陈朝亡。成祖永乐5年(1407),灭大虞国,置交址布政使司。宣宗宣德2年(1427),黎利领导多年反抗后,终使明放弃交址。宣德3年(1428),黎利复建大越,称为后黎朝。宪宗成化7年(1471),大败占城,占领其大部份领土。世宗嘉靖6年(1527),莫登庸篡黎,称为北朝。嘉靖12年(1533),阮淦于清化恢复后黎朝,称为南朝。南朝大权在阮淦手中。阮淦去世后,大权转入郑检。神宗万历20年(1592),郑检二子郑松灭北朝,后黎朝回都升龙,郑氏从此把持大越。北朝残部至清圣祖康熙16年(1677),才被肃清。万历28年(1600),阮潢于富春,今顺化,建立割据政权,他国人称为「广南国」。


占城
宪宗成化7年(1471),大败于大越,失去大部份领土,剩下今越南芽庄一带。


葡萄牙
武宗正德8年(1513),首名葡萄牙人阿尔瓦利斯率员访明。明官员和他们贸易,但不许他们上岸定居。正德16年(1521),明驱逐占领屯门的葡萄牙人。世宗嘉靖元年(1522),葡萄牙人被逐出广东。葡萄牙人转向浙江、福建活动。嘉靖24年(1549),葡萄牙人被赶出浙江、福建。嘉靖32年(1553),葡萄牙人借词船只触礁,水湿贡物,借地晾晒,而登陆澳门。嘉靖36年(1557),葡萄牙人开始定居澳门,于南湾一带,筑楼房、炮台,设岗哨。神宗万历元年(1573),葡萄牙人开始正式每年向香山县缴地租5百两白银,另加15两火耗银。万历2年(1574),明设关闸于莲花茎,派兵把守。




1644 

1840
李氏朝鲜
穆宗同治2年(1863),朝鲜哲宗离世,无后嗣,王族李熙继位高宗,其父大院君摄政。大院君实行锁国政策,拒绝西洋人通商要求。同治5年(1866),击退法舰。同治10年(1871),击退美舰。大院君更广立「斥和碑」,刻上正体中文「洋夷侵犯‧非战则和‧主和卖国‧戒我万年子孙」。同治12年(1873),大院君被李熙妃子闵氏的阵营迫下台。德宗光绪元年(1875),日舰云扬号行经江华岛外水域,被朝鲜军炮轰,日军上岸毁炮台而去。日本借此于翌年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日朝修好条规》),开放港口予日本,允日随时测量朝鲜海岸,日本于开放的港口有治外法权。光绪7年(1881),请来日本教官崛本礼造组织新军「别技军」,旧军不满。光绪8年(1882),大院君和旧军发动兵变,李熙下令由大院君处理政事。清出兵干预,送大院君往天津访问清军营,政权交予闵氏阵营。日本追究兵变时使馆被焚和崛本礼造被杀,迫朝鲜签订《济物浦条约》,赔款和让日军驻守日使馆。光绪10年(1884),主张急速改革的开化派发动政变,当政3日,旋即被清驻军所剿灭。光绪11年(1885),清日签订《天津条约》,两国自朝鲜撤兵,并规定将来派兵朝鲜须先行互相照会。光绪20年(1894)初,朝鲜西南部全罗道爆发叛乱,朝鲜向清廷求援,清兵至,按约照会日本。日本跟随出兵。清、日两军未与叛军交锋,叛乱已息。清提出两国撤兵,日本拒绝。6月21日(1894年7月23日),日军冲入朝鲜王宫,幽禁李熙。6月23日(1894年7月25日),日军炮轰清舰,清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败。光绪21年(1895),清日签订《马关条约》,清割地赔款,承认朝鲜独立。清、朝鲜宗藩关系中断。同年,闵妃被杀。光绪22年(1896),李熙迁进俄罗斯使馆,朝鲜国政被俄操控。光绪23年(1897),李熙迁出俄馆,改国号「大韩帝国」,自称皇帝。光绪29年12月(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日军开进今首尔,迫韩国签订《韩日议定书》,规定韩国必须为日本作战提供各种便利。半年后,更签订《韩日协定书》,将韩国的财 政和外交置于日本顾问之下。光绪31年(1905),俄罗斯战败,俄承认日本对韩有指导、保护、监理之权。同年,韩日签订《乙巳保护条约》,日本夺去韩国外交权,并派「统监」监政。光绪33年(1907),李熙背着日本,派使臣到海牙世界和平会议,请求列强帮助。日本于是迫李熙退位,让位太子纯宗,并签订《丁未条约》,让统监直接干政。1910年8月22日,签订《韩日合并条约》。1910年8月29日,日本公布条约,正式吞并韩国,李氏王朝亡。日本殖民统治韩国至1945年8月15日。于美国和苏联分别支持下,大韩民国于1948年8月15日成立,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于1948年9月9日成立,形成南北对峙。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间的韩战也没有结束朝鲜半岛的分治局面。1991年9月17日,韩国和朝鲜以两个独立主权国身份同时加入联合国。


日本
请看〈日本近代史〉,连结放置于本页底。


琉球
穆宗同治10年(1871),66名琉球人漂流至台湾,54人被番民所杀,其余被清送回。同治11年(1872),日本明治政府迫使与清有宗藩关系的琉球国王接受「藩王」封号,设置冲绳藩。同治13年(1874),日本出兵台湾。清日于同年9月(1874年10月)签订关于日军撤出的《互换条款》中,把同治10年(1871)的琉球人遇害事件写成「台湾生番曾将日本国属民等妄为加害」,日本以此宣称清承认琉球是日本领土。德宗光绪5年(1879),日本正式吞并琉球,琉球国王被废,冲绳藩成为冲绳县,琉球第2尚氏王朝亡,琉球国从此消失。
喀尔喀蒙古
世宗顺治3至12年(1646-1655)间,3部和清关系破裂、兵戎相见。后复修好。圣祖康熙27年(1688),准噶尔部噶尔丹征喀尔喀蒙古。喀尔喀蒙古3部逃往内蒙投靠清廷。康熙36年(1697),噶尔丹败亡,外蒙古正式进入清的版图。
叶尔羌
圣祖康熙19年(1680),准噶尔部噶尔丹攻下叶尔羌城,伊思玛业勒汗和其家属被俘,送伊犁囚禁。噶尔丹扶叶尔羌汗族阿布都里什为汗,作为附庸。阿布都里什的二弟、三第也先后被拥立为汗,苟延察合台系的叶尔羌至大约康熙33年(1694)。


准噶尔
世祖顺治10年(1653),巴图尔珲离世,子僧格继位。圣祖康熙9年(1670),僧格被同父异母兄弟车臣和卓特巴巴图尔杀害。康熙10年(1671),僧格同母弟噶尔丹,由西藏归来夺回政权。康熙19年(1680),噶尔丹攻下叶尔羌城,天山以南归其控制。康熙27年(1688),噶尔丹征喀尔喀蒙古。喀尔喀蒙古3部逃往内蒙投靠清廷。康熙29年(1690),噶尔丹大军进至乌兰布通,今内蒙克什克腾旗南,圣祖毅然亲征,噶尔丹败逃。康熙34年(1695),噶尔丹再率军东来,引发圣祖于康熙35年(1696)和36年(1697)作第2次和第3次亲征。噶尔丹见故土被僧格之子策妄阿拉布坦所占,而后有追兵,终逝于康熙36年(1697)。噶尔丹败亡后,策妄阿拉布坦统治准噶尔。世宗雍正元年(1723),进兵哈萨克,位于今巴尔喀什湖西南的哈萨克大帐和位于今巴尔喀什湖西北的哈萨克中帐的部份部落成为准噶尔的属部。雍正5年(1727),策妄阿拉布坦离世,子噶尔丹策零继任。雍正8至11年(1730-1733)间,噶尔丹策零和清互攻。至雍正12年(1734),议和收场。高宗乾隆5年(1740),噶尔丹策零西征哈萨克中帐,准噶尔军推进至今乌拉尔河,中帐部落首领纷纷归附。哈萨克中帐全部成为准噶尔的附庸。乾隆10年(1745),噶尔丹策零殁,引发准噶尔内战连年。乾隆20年(1755),清出兵准噶尔。两年后,平定准噶尔。乾隆24年(1759),清收天山南路。虽然哈萨克中帐于乾隆22年(1757)归顺清廷,哈萨克大帐于乾隆23年(1758)向清称臣,而位于今里海东北的哈萨克小帐也于乾隆27年(1762)请求臣属,但清只视哈萨克3帐为外藩,任由其同时臣服于俄罗斯,为俄罗斯吞并哈萨克开方便之门。


布鲁特
原乞儿吉思。圣组康熙42年(1703),为避俄罗斯人攻击,大部迁至今吉尔吉斯斯坦,被称布鲁特人。
 

大越
后黎朝于圣祖康熙16年(1677)肃清北朝残部。南部割据政权「广南国」于康熙32年(1693)吞并占城。大越、广南南北对峙,至高宗乾隆53年(1788),才被「新阮」阮文惠所统一,称为西山朝,而后黎朝亡。乾隆54年(1789),清廷封阮文惠为安南国王。


占城
圣祖康熙32年(1693),被大越南部割据政权「广南国」所吞并。


葡萄牙
明、清两代均有官府驻澳门,与葡萄牙人的自治机构并存。宣宗道光25年(1845),葡萄牙女王玛利亚二世宣布澳门为自由港。道光29年(1849),葡萄牙委派的澳门总督亚马勒迫走清朝官员和停缴地租,葡萄牙正式殖民统治澳门。德宗光绪13年(1887),清葡签订《和好通商条约》,确认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的权利。1999年12月20日,葡萄牙把澳门治权交予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历代邻国(1.战国秦汉魏晋)

中国历代邻国(2.南北朝隋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