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疆这座消失的古城,出土了两件国宝级文物

行政区 2022-04-02

将近一千四百年前,玄奘法师将前往天竺漫漫取经路上的所见所闻,编撰成《大唐西域记》,为后世考证旧存于这条路线上的国家、地理、风土人情提供了非常详实的史料,其中在今天的新疆,有一个叫做“尼壤”的城市,被他如此描述:

 

“媲麽川东入沙碛,行二百余里,至尼壤城,周三四百里,在大泽中,泽地热湿,难以履涉,芦草荒茂,无复途径,唯趣城路仅得通行,故往来者莫不由此城焉,而瞿萨旦那以为东境之关防也。

——唐·《大唐西域记》


 

在一片巨大的沼泽地里,仅有这座“尼壤”城是穿过沼泽安全的通路,其它道路上只有执迷不悟的旅人的白骨,汉代称它为尼雅城,这里也是精绝国的首都。


 
精绝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端,东汉末年,《汉书·西域传》中介绍:“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


1901年,斯坦因闯入了这片区域,无意中发现了尼雅古城的遗址,并将它称为“东方庞贝”

 
1988年,中日尼雅遗址科学合作考察开始,数百名中国与日本考古工作者进入古城遗址,于1995年发现的精绝国王室墓地,是其中收获最丰的。

当年两国合作考察尼雅遗址的部分装备
 
八号和三号两座男女合葬墓被考证为两代精绝国王墓,是名副其实的“沙漠王子”该发现被评为当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就是在这里出土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和“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两件织锦枕被,它们随后都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这件鸡鸣锦枕,长46厘米、宽16厘米、高10厘米,枕中央呈凹状,两端为鸡首,鸡首嘴尖,上面有锯齿状的高冠,因为用“延年益寿大宜子孙”织锦缝缀而成,又被称作“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鸡鸣枕。

 
发现它时,它被墓主人枕着,颜色鲜艳,上面绣着我国传统的祥云、瑞草等图案和花纹,精美得令人惊叹。

 
墓主人安静地躺着,与它配套的是盖在他身上的“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锦被。锦被用两幅织锦合并缝制而成,呈长方形,长168厘米,宽94厘米。

 
锦被的图案层次分明,色彩丰富,采用了藏蓝、绛、白、黄、绿等色,纹样有舞人、茱萸纹、变体云纹等,与“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吉祥的寓意相呼应,是十分典型的汉代图案形象。

 
在这座古墓还出土了一条锦裤,也用“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铭文锦缝制而成,裤长115厘米,腰围120厘米,锦面棉里。如此豪华质地的面料与工艺缝制出的裤子,表明了墓主人不同凡响的社会地位。

 
专家们设想了这样一幅画面:精绝国的某位王子大婚,精绝国从蜀地“进口”了一些带有祝福语的精品丝绸,都是汉代上流社会中最为流行的款式,表达着精绝国人渴望宗族延续、国家强盛的美好祝愿。

 
今天,我们已经不能知道“精绝”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词语从何而来,只知1000多年前就消失在沙漠中的这个古代小国,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臂与“王侯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锦被的出土地。


这两个伟大的考古发现,在扑朔迷离的历史长河里,隐隐约约串起了西域与中原古已有的密切联系,并使其愈发清晰。
一段关于宝鸡的神秘历史

注:本文部分图文整理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