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你问我,什么是东莞?

方志广东峰火东莞 行政区 2022-04-01
什么是东莞?

东莞,被称为“世界工厂”
她是国际花园城市
她是著名的华侨之乡、粤剧之乡
她有着“音乐之城”、
“博物馆之城”的美誉




— 1 —
 // 宜居东莞 // 


东莞是个很迷人的城市
城市被绿色的大道所环抱
交织成网,错落有致

▲羊城晚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大型全媒体报道《航拍广东》之东莞篇


— 2 —
 // 美味东莞 //  


东莞可谓“美食圣地”美食众多,口味丰富道道经典,美味至极


极具本地特色风味让你垂涎三尺


▲碌鹅
▲道滘裹蒸粽
▲长安盆菜
▲糖不甩
▲麻橛
— 3 —
 // 乡土东莞 // 


东莞古村小巷深深
斑驳的土墙镌刻着岁月的印迹
漫步其中犹如行走
在时光的记忆中


穿梭在古村间
想象它旧时的美丽风情

 // 南社村 // 


▲南社明清古村落(东莞市地方志办供图)

南社村始建于南宋初期
已有800多年历史
世居村民主要为谢姓


该村2005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被认定为中国传统村落


▲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东莞市地方志办供图)


南社村是莞香
“金钗脑”的祖产地
出产白牙香


目前,南社村已恢复种植莞香
并在古村中设立莞香陈列馆、
莞香体验馆以及莞香茶馆
充分展现了南社的莞香文化


▲南社莞香(东莞市地方志办供图)


南社斋醮,俗称做斋
始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源于一场瘟疫,后演变为燃莞香、
抬菩萨巡游的民间祈福活动


南社斋醮承载着村民盼望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南社斋醮(东莞市地方志办供图)

 // 塘尾村 // 


塘尾村位于东莞市石排镇
世居村民主要为李姓
该村于2007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4年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


▲塘尾村村貌(东莞市地方志办供图)


塘尾明清古建筑群于2006年
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古建筑群由围墙、炮楼、里巷、
祠堂、书室、民居等组成
是聚族而居的村落文化景观

▲塘尾村东门(东莞市地方志办供图)


村落中现存明清时期建筑268座
其中有祠堂21 座,书室19座
围门4座,围墙设谯楼17座
这些古建筑具有浓郁的广府文化特色

▲李惠宗书房(东莞市地方志办供图)


塘尾村至今仍保存有
浓郁的传统民俗文化
该村的康王宝诞活动
有着300多年的历史



每逢农历七月初一至初七
全村男女老幼在锣鼓喧天的阵势下
“抬大神”巡游
纪念北宋抗辽名将康王(康保裔)
以祈求平安好运


▲康王宝诞活动(东莞市地方志办供图)


康王宝诞活动主要有
纪念、祝寿、祈祷和酬谢
是村里特有的民俗
其在东莞乃至广东具有独特性
被誉为岭南地区明清民俗的“活化石”
并于2007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下坝村 // 


该村始建于清咸丰年间
江西饶州一詹姓官员
迁此定居并建宗祠
祠联为“饶州派远;坝水源长”


当时为防洪水
村民筑堤建码头,名詹屋码头

▲下坝村村貌(东莞市地方志办供图)


下坝村东边约有230幢祖屋
该村比较完整地保留了
清末至20世纪80年代
初期的建筑风貌与文化印记


整个下坝村
就是东莞六七十年代
岭南水乡村落的天然博物馆

▲传统民居(东莞市地方志办供图)

詹氏宗祠
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
2007年重修,占地面积390.6平方米


主要建筑特色为青砖墙体
红砂岩勒脚,红砂岩柱及柱础
柁墩、瓜柱抬梁结构

▲詹氏宗祠(东莞市地方志办供图)


首进中屏门上有御赐
“奉旨崇祀邑名臣”木金匾一方
为明太祖朱元璋褒奖
东莞知县詹勖而御赐

 // 龙背岭村 // 


龙背岭村,地处东莞市塘厦镇
是客家古村落,有着260多年的历史
由张氏、叶氏两个家族发展而来


龙背岭村背靠的观音山主峰
像龙背一样起伏
村落因此得名


▲龙背岭村村貌(东莞市地方志办供图)

叶氏祠堂
占地面积300平方米
砖瓦木结构
祠堂大门左右两边刻有门神公
上方横额刻有“叶氏宗祠”四个大字


▲叶氏宗祠(东莞市地方志办供图)


客家人喜欢舞麒麟
1952年,龙背岭村重新组织了
舞麒麟、打功夫的队伍
后一度中断


2003年,龙背岭村又组建了麒麟队
聘请专业人员当教练
培养舞麒麟的艺术人才
同年,龙背岭麒麟队
参加在东莞市樟木头镇
举行的中国首届麒麟舞大赛
获得银奖

▲舞麒麟(东莞市地方志办供图)

 // 黄洞村 // 


黄洞村,位于东莞市凤岗镇东北部
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世居村民主要有蔡、郑、曾、洪、张姓
是东莞重要的客家人聚居地和华侨之乡


现保存的古建筑有
迴龙庵、太平天国瑛王洪全福故居、
田心村新围场排屋群、观合楼、
儒修楼等15栋碉楼
该村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


▲黄洞村村貌(东莞市地方志办供图)

黄洞村现存的排屋楼是集防卫、
居住功能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新围场排屋(东莞市地方志办供图)

与排屋配套的碉楼
四面墙体开有窗和枪眼
窗户均用麻石砌建


▲黄洞碉楼群(东莞市地方志办供图)



观合楼,是现存15 座排屋楼中最具代表性的
观合楼由一座碉楼和
两栋排屋组成,三合土夯筑
碉楼共8层,高24米

每层开麻石框方窗和枪眼
顶层正面有鹰衔花篮灰塑装饰
其他三面设铳斗

▲观合楼(东莞市地方志办供图)

洪全福故居,位于黄洞洪屋围
清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
左天将、瑛王洪全福
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逃匿到此修建

▲洪全福故居(东莞市地方志办供图)

该屋为砖木夯土结构,共有七间房
大门上方墙体绘有壁画
屋四周有三合土夯筑围墙
门前竖有洪全福孙所立石碑一块
2004年被列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 新基村 // 


新基村,原名宁乐村
于南宋淳祐五年(1245年)立村
至今约800年历史
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
2015年被评为广东省传统村落


该村具有浓郁的岭南建筑特色
及深厚的水乡历史文化底蕴

▲新基村貌(东莞市地方志办供图)

莫氏祠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主要建筑特色是一祠四墅形制
祠堂由开阔的广场、牌坊、
前庭园及高大宽阔的主体建筑组成
五开三进四合院式布局

▲莫氏宗祠(东莞市地方志办供图)


祠堂里还陈列一张1958年的国务院奖状
当时新基农业生产合作社完成大围建设后
农作物产量猛增,经济飞速发展
1958年获得由国务院颁发、
周恩来总理签字的
“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

▲周恩来总理签字的奖状(东莞市地方志办供图)

璞潮家庙,始建于1917年
是新基村历史名人莫柱一
为父亲莫璞潮建的家庙

▲璞潮家庙(东莞市地方志办供图)

玄武大帝庙,又称北帝庙
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
因其年代久远且布局结构、
供奉陈列以及民俗文化丰富
被文物专家誉为“水乡庙宇的活化石”
游客纷纷慕名前往参观游览

▲玄武大帝庙(东莞市地方志办供图)

新基村保存有浓郁的传统民俗文化
其中粤剧、粤曲、龙舟、
中秋习俗、传统婚俗等一直流传至今
并被列入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曲合奏(东莞市地方志办供图)



漫步于东莞古村落每一条小街逗留于每一个角落欣赏每一处美景

试问旅人之乐乐何如?钟鼓馔玉亦不如

本文转载自“广东学联”,编辑:林肇星,审:魏俊宇,复审:辛琦,终审:廖庆春素材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方志广东(Fzhi—GD),我们的天空(ID:OurSky-kj)、羊城晚报(ID:wanbaoweixin),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广东学联综合整理。

我叫三明!我叫夏县!我叫商丘!我叫周至我叫周口!我叫韩城!我秦皇岛!我叫汉中!我叫新郑!我叫汉口!我叫魏县!我叫吴中!我叫晋城!我叫晋江!我叫随州!我叫唐山!我叫辽阳!我叫元氏!我叫江山!我叫姜堰!我叫灌云!我叫丹阳!我叫溧阳!我叫德宏!我叫安吉!我叫宿迁!我叫恩施!我叫盐城!我叫启东!我叫平湖!我叫隆尧!我叫莎车!我叫靖江!我叫湛江我叫广州!我叫扬州!我叫抚州!我叫漳州!我叫长兴!我叫沭阳我叫青田我叫淮阳马来西亚!我叫零陵!我三清山!我叫五华!我叫东海!我叫东台!我叫中山我叫南京!我叫南渡!我叫南海!我叫山西!我叫江都!我叫江阴!我叫海安!齐齐哈尔!我叫都匀!我叫海口!我叫醴陵!我叫淮安!我叫郁南!我叫赣州!我叫沙县我叫义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