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阳:殷墟的困局,文旅的深思

行政区 2022-04-0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宋丁视点 Author 宋丁

近日应邀赴河南安阳考察了被称为“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成就”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殷墟甲骨文遗址,这里以出土了15万件刻辞甲骨而风靡世界,这里作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理应万众瞩目,人气爆棚。

然而,和我将近20年前来时看到的情景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常规而静态的博物馆、妇好墓、车马坑和甲骨碑林,稀落的游客。我打听了一下,这里每年的门票游客量大约30万人次,平均每天都不到1000人,这个游客量与殷墟拥有的无以伦比的历史文化价值相比,显得极不协调,令人叹息。

我们知道,世界公认的最古老的三大文字体系分别是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甲骨文和埃及象形文字,只有甲骨文在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和发展中得以传承和强化,并沿用至今,其他两种都在当代文字体系中消失了。与此同时,世界最古老的四大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印度古文明和中华文明,也只有中华文明的发展未曾断裂,顽强地生存和传承到今天,显然,源于殷墟的中国文字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传承作用。

我们也知道,中国的大一统国家文化形态起始于秦朝的统一,其重要标志就是:书同文,车同轨,显然,统一的文字对于创建和维护中国国家的统一同样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纽带作用。

我再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距离殷墟不远处的曹操高陵,在其被发现和认证过程中,一直存在很大争议,而最终被国家文物局权威确认为曹操高陵的核心依据也正是陵墓出土的多块石牌上明确的文字表述。

可见文字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延续和发展,对于世界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尤其对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说,更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历史长廊中的皇冠级瑰宝。

然而,如此重要的文物古迹地,竟然呈现出如此低迷的旅游形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刻思考: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其实,殷墟的这种状态和困局在全国并不是孤例,太多的考古类、历史文化类景区景点都面临这样的问题。除了少数特别的文物古迹景区景点(例如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山东曲阜等)获得比较理想的经营成就外,大多数此类景区景点的经营状况并不如意,不少地方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不得不持续依赖财政补贴维持。上个月我去全国最大的关帝庙——山西解州关帝庙考察,发现那里的文旅形势和殷墟很相似,也是不太景气。

殷墟这一类的历史文物类景区景点的困局,背后反映的是三种长期以来难以化解的矛盾关系:

第一种,文化(文物)与旅游的关系。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文物大省陕西就发生过文物局和旅游局的矛盾甚至对立,文物局以文物保护为宗旨,坚决反对旅游业对文物古迹地的旅游式渗透,严防文物古迹遭到旅游式破坏,而旅游局则坚持文物文化资源的社会化普及政策,坚持让广大民众有更多机会贴近文物古迹,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了解决文化与旅游的相互融合问题,国家已经把文化部和旅游总局合并,但文物局和文旅部的关系仍然微妙,例如殷墟,就是文物保护有余、旅游发展不足的典型案例。

第二种,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关系。任何考古类、历史文化类景区景点,其旅游的核心依托都是历史文化资源,问题在于,大多数此类地方都是把资源直接拿出来与旅游接驳,忽略了资源需要向产品转化这个关键步骤。当资源本身被直接当做产品推向市场、而缺乏资源向丰富的深度产品链延伸的背景下,大多数历史文化类景区景点的旅游就只能停留在对静态遗址资源进行初级性的观光式利用,无法实现从文化资源形态向旅游产品形态的合理转型。

第三种,文旅供给与文旅需求的关系。殷墟面临的困局,说到底,还是没有解决好文旅供给和文旅需求的关系。当代文旅市场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以80、90、00后为主体的文旅消费者对文旅资源的接纳方式更多地呈现为动态化、活化、体验化的现实需求,而大多数文旅供给方却仍然停留在资源本体直接对接的、静态的、参观式的文旅模式上,导致供需关系的裂变。

我已经从安阳市、殷墟所在的殷都区以及殷墟管理部门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希望改变现状的急迫心情,也看到了宏伟的规划蓝图,动作是很大的。然而,从最新的规划思路看,仍然没有走出就殷墟考古资源做文旅、就甲骨文本身做文旅的局限性。殷墟的核心资源无疑是甲骨文,但它的核心价值是文字,是对世界文化做出超级贡献的中国文字。殷墟所有的文化旅游拓展,不能停留在对甲骨文本身的考古解读上面,而是沿着文字主题实施多元延伸,从古向今延伸,从中国向世界延伸,从单一资源向多元产品延伸,从静态参观向深度体验延伸。


在这样发散性的大文旅思维引导下,回头再看安阳这座城市,就不仅仅是殷墟甲骨文资源的所在城市这么简单直接的定位了,而是世界文字文化的宝库性城市定位。由此我建议,安阳应该确立以殷墟甲骨文为核心文化基石、以世界文字宝库为主体的城市品牌,这个品牌就叫“中国字都”。

作为中国字都的安阳,当然要首先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向游客展示殷墟和甲骨文的辉煌,但更要积极探索殷墟未来发展的突破方式,例如现代科技AR、VR、AI等支撑的沉浸式、体验性项目,以文字为主题的文化传承类项目,如围绕文房四宝的场景活动、文字典故演绎等,中国文字类商品博览会,殷墟中国趣味文字活动节,大型实景殷商甲骨文主题演艺,世界语言文字交流论坛,魅力文字酒店,等等。总之,要让来自全中国、全球的游客都能在殷墟以丰富的路径和模式,多角化地感受和体验到人类文字的超凡魅力,从而呈现出殷墟不同于其他文旅目的地的独特价值。

殷墟的困局一定是暂时的。面对殷墟这样的世界级、划时代的历史文化价值资源宝库,一定要跳出思维的传统定势,一定要破除文物资源和旅游产业之间的传统屏障,一定要以文化创意IP为引领,一定要实现文旅供给和文旅需求的无缝对接。只要这些关键问题都实现了深层次的突破,殷墟的文旅产业发展前景就是充满希望的。 

转自:“宋丁视点” ID:SDviewpoint

东莞这座“城”把深圳规划图对折一下,东西部差异一目了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