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亲历记

舒云 行政区 2022-04-01

1969年正值战备高潮, 而大中城市又急需安置知识青年, 于是由国务院协调, 相继在各省组建了由军队领导的生产建设兵团或农建师。据统计, 兵团共有职工292万人, 其中知识青年近110万, 笔者即是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10万知青之一。

建设兵团的前身

组建兵团是有传统的。1952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31个师转为建设师, 其中15个师在甘肃、宁夏、山东、江苏和新疆等地建起一批军垦农场。1954年12月5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 为发展军垦事业提供了模式。到1965年, 农、军垦系统已经拥有2062个农场、146个工厂等。就在这一年, 中共华北局书记李雪峰在视察时发现山西、河北、内蒙古都有一些面积不小的荒地, 可以建设军垦农场, 为国家生产粮食。这个建议被山西、河北的领导接受, 而内蒙古领导不同意, 因为此时内蒙古军区和北京军区是平起平坐的关系。

1966年2月, 内蒙古军区筹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 同时北京军区筹建横跨山西、河北的华北农垦兵团。可是华北农垦兵团耕地有限, 大片的白泥地寸草不生, 也再无荒地可开, 而且雁北地区的气候并不适合大面积耕种, 所以始终没有达到设计指标。内蒙古军区主管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倒是守着大片荒地, 却无人开发, 同样艰难。1967年出现了两个新情况, 不愿意联合办兵团的内蒙古领导被撤职;因中苏交恶, 内蒙古军区从大后方变成前线, 因所属军队甚少, 划归北京军区领导。

筹办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

“文革”三年, 积压了近千万“老三届”毕业生, 1969年还将增加400万, 仅靠到农村插队是插不完的, 各地中学都面临着巨大压力。国务院出于寓兵于农的考虑, 商定在军垦和农场的基础上筹办兵团。

内蒙古开始了积极行动。66军政治部主任倪子文回忆:内蒙古军区政委吴涛再三对他说, 华北农垦兵团条件不怎么样, 前途不大, 你们不是为缺少土地发愁吗?到内蒙古来吧, 这里有劳改农场和79个农牧场, 加上开发草原, 有将近100万亩的土地, 不仅可以干农业, 也可以大胆上工业。

1968年9月4日, 吴涛列出新兵团的架子和名单, 将内蒙古直属机关毛泽东思想大学校总校、分校及原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华北农垦兵团, 以及一大批靠边站的干部都囊括其中。北京军区只作了个别删节就上报了。而军委办事组考虑到内蒙古很难在短时间内上马大批国营农牧场, 责成北京军区牵头。10月, 倪子文带着华北农垦兵团干部处长王勇智、宣传处长张敬文以及秘书, 到呼和浩特研究新兵团的编制。然后他们坐着军用吉普车勘察地形, 看了几个劳改农场, 并找当地老乡询问, 定下师团驻地, 以及可以开荒的地方, 还敲定了化纤厂、电厂、造纸厂的厂址。11月27日, 倪子文向北京军区汇报, 认为在内蒙古建立生产建设兵团, 具备基本条件, 有发展前途。12月24日, 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吴先恩在会上宣布, 华北农垦兵团和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合并, 建立新兵团。

新建立的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 列入北京军区序列, 正军级, 兵团司令部设在呼和浩特市。兵团司令员由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何凤山兼任, 第一政委由野战军政委兼任, 因未到职, 第二政委倪子文就成了实际上的政委。

6000名现役军人奔赴内蒙古

北京军区以紧急战备的名义, 从各部队抽调了6000名现役军人, 组成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各级领导班子。1969年2月在兵团干部调配会议上, 北京军区领导专门强调内蒙古很冷, 要尽量选调北方籍干部。从兵团的花名册看, 团以上干部大多是河北人, 南方人仅有24名。他们大都经历过战争年代, 不少人立有战功。接到通知时他们有的在支左, 有的在接兵, 而仅仅三两天后就出发了。北京军区包了一趟专列, 从西直门出发, 沿途到一个站上一批人, 二三十节车厢很快就装满了。4月11日, 2师政委田益国接到通知, 他带着行李来到北京解放饭店参加座谈会。北京军区首长陪大家简单吃了顿饭, 就和家属奔赴内蒙古了——领导不扎根, 别人怎么扎根?

5月7日,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在呼和浩特召开成立大会, 兵团部设在内蒙古自治区党校院内。短短几个月, 接收了5000多名复转军人, 还派出接兵小组分赴北京、天津、保定、上海、浙江等地, 接来5.843万知识青年, 组建了4个师、24个团、246个连队。1970年又组建了两个师和15个团。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保存着几大本介绍信, 来兵团的理由五花八门。不过所有来者都必须经过严格政审, 出身不好、本人表现不好、海外关系复杂等均被拒之门外。

1师师部设在巴盟磴口县, 除了在包尔套勒盖西新建一个点外, 接收了原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五个农场和一个林场, 以及在乌兰布和大沙漠中开垦8万亩土地。2师位于河套平原的乌拉特前旗, 解放后这里建起若干劳改农场, 关的都是10年以上的重犯。经倪子文向吴涛建议, 劳改犯被迁徙到黄河以南。笔者所在的2师11团6连, 就住进了乌海劳改农场的土坯房。

2师参谋长是江树和, 他为了省出农田, 把师部设在乌拉山脚下, 顺山势盖起平房。本来2师参谋长另有人选, 那人推说腰痛没有来。参加革命30年的江树和二话没说, 连春节也没过, 就直奔乌拉特前旗, 这时2师师长、政委都还没有到位。江树和忙得团团转, 要派工作组去北京等地接兵, 要接待报到的现役军人, 还要确定团址、连址, 组织营建施工, 架电线, 铺道路。一年后, 2师扩展到2万多人, 组建了7个团和一个医院, 还上马了煤矿、地毯厂、制药厂等。2师在兵团六个师中自然条件最好, 人数也最多, 到兵团撤销时拥有11个团近4万人, 主要是北京知青。2师师长孟昭贤原是北京军区装甲兵技术部部长, 有过两次大功, 他非常注重人才。守总机的中年人宋魁, 是位无线电工程师, 让他去2师的无线电元件厂搞电子元件;在菜地干活的张鸿贞是高级会计师, 调到2师军人服务社管账;还有来自北京电报大楼的、首都国际机场的、二龙路医院的、新华社的, 都让他们专业对口。

本文作者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


兵团战士在沙漠里


3师师部设在临河县, 除接收临河劳改农场外, 还接收了巴拉亥和改改召林场, 以及石兰计公社。2师和5师也分别接收两个公社, 这在全国兵团中是绝无仅有的。3师师长张绍喜是参加长征的老红军, 1933年参加革命时才13岁。兵团8名老红军中仅他一人在师部, 他职务低是因为工作太好领导不放, 三次错过提升。张绍喜身体不好, 有冠心病、结肠炎, 还曾两次心绞痛, 病情一稳定他就返回师部。3师政委调任兵团政治部主任后, 在他领导下, 3师班子最齐整, 兵团撤销时除孙副政委因严重心脏病提前几天离开, 其他都是下了交接命令才走的。

5师副师长江树和

1970年3月, 2师参谋长江树和调任5师副师长。兵团考虑5师地处高寒牧区西乌珠穆沁旗, 条件艰苦, 又远离兵团, 有的连队甚至在边防连前边, 必须能够独立指挥。江树和虽是工农干部, 但能写文章, 脑子好, 主意又多。他在呼和浩特三言两语接受了任务, 立即出发了。坐火车只能绕道东北到赤峰, 而赤峰离5师最近的连队还有700公里。为尽快到任, 江树和坐飞机到4师师部海勃湾市, 4师师长王本固用吉普车把他送到5师驻地西乌旗。5师各团相距七八十或上百公里, 全是草原路, 这么大距离, 没有公共汽车, 人怎么跑得过来?江树和首先给各团架电话线, 并与车队说好, 凡是咱5师的人, 不管哪个团的, 都捎回来, 一个不许丢。本来兵团要把5师师部放在山沟里, 江树和坚决不干, 他对司令员何凤山说:打起仗来, 周围那么多山洞, 再跑也来得及。何凤山说:“你这个江树和真顽固!”江树和说不顽固没办法, 2师师部放在乌拉山脚, 因为四周有人烟, 不愁供应。而5师连包卫生纸也要从赤峰运, 师部不设在西乌旗怎么办?旗里有商业网, 团里到师部办事, 顺便把日用品拉回去了。5师医院也设计在山沟里, 江树和坚决撤到西乌旗, 并在西乌旗多盖几栋房子, 建成转运站, 赤峰搞个物资站, 张家口搞个招待所, 这样就盘活了进货渠道。

兵团每接收一名知识青年, 国家就发给400元安置费, 所以兵团的指导思想是人越多越好, 而江树和则认为人越少越好, 兵团拨给5师3万人指标, 江树和只接1万人, 锡盟一平方公里平均只有4个人, 1万人就很不少了。他要求一个连队最多150人, 坚决不能突破。江树和组织连队脱土坯, 找石头, 还请了一部分民工烧砖瓦, 研究怎么盘火道和烟囱省煤, 怎么烧炕更暖和。整整干了三个月, 一排排新房拔地而起。10月兵团询问, 江树和说住上了, 兵团似乎不相信, 全住上了?江树和重复了两遍:全住上了!

为准备过冬, 江树和联系煤矿, 5师的五六台车每天去拉煤和牛羊粪。他早想好了万一煤矿出不了煤, 万一路断了怎么办, 甚至准备摆不开就赶快撤退。江树和又自作主张, 从承德、张家口、赤峰以及锡盟当地接兵, 他说:“兵团也是糊涂蛋, 叫我去杭州、上海接兵, 来回多远?占干部占车不说, 冬天零下50度, 南方人保暖稍差一点就冻死了。5师从赤峰接了三四千人, 他们生活水平不高, 耐寒力又强, 万一冬天连队取暖出了问题, 叫他们带上伙食费回家过冬, 放三个月‘鸽子’, 大家都高兴。”谢天谢地, 5师安全度过了第一个冬天, 没有冻死一个人。

江树和到任时, 正值内地春暖花开, 而西乌旗仍是冰天雪地。江树和在盖房子、拉煤的同时, 用兵团给的几十台大型康拜因开垦荒地70万亩, 兵团第一年只有5师上交了400万斤公粮。5师在牧业上也有贡献, 几千元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细毛种羊, 一万多元的高加索种马、种牛, 都十分娇贵, 全国各地都来购买, 经济效益相当不错。几年过去, 5师每个团都建起了学校, 有了相当的规模。

1974年江树和代师长兼党委书记, 但直到兵团撤销, 也没有正式任命, 只能以副师职离休。江树和说:“组建兵团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到现在也说不清, 上山下乡到底对不对?也没有一个所以然。但是, 我们在高寒区安营扎寨, 坚持‘8年抗战’, 这就是胜利。”过去一到冬天, 锡盟几百里渺无人烟。有了兵团后, 长达千里的荒漠地区, 五六十公里就有一个村落, 还有了煤矿, 发电厂。兵团平时生产, 战时就成了战斗队。

艰苦奋斗的岁月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组建初期还是财大气粗的。据倪子文了解, 内蒙古与黑龙江、新疆、广州的兵团一样, 都是中央计委直接拨款。因为想建成60万人的大兵团, 一开始上得很猛, 这样中央头一年拨款7000万, 以后年年如此, 没有削减下来, 前后投资了几个亿。时任兵团后勤部副部长的郭贤回忆:兵团的物资系统直接到中央计委报计划, 中央各大部都表示支持。兵团组建时正赶上有的部门下马, 中央有大量积压的物资, 还有大批靠边站的技术人员, 都积极支援了兵团。兵团气派大了, 光水泥就消耗了大几千吨, 钢筋木材也是源源不断。不仅盖房子的三大材料, 而且陆续上马的化纤厂、化肥厂、电厂等兵团重点工业项目, 也是一路绿灯。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工业是盈利的, 组建时的五个小厂, 年产值533万元。随后化纤厂、化肥厂、发电厂等重点工业项目投产, 还有兵团大力扶持了几十个师属工业, 不少项目填补了内蒙古工业的空白, 兵团撤销时工业盈利1288万元。但兵团农业则有亏损。黄河百害, 唯富一套。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在河套平原屯垦戍边, 清代以来这里成了内蒙古的商品粮基地, 素有塞上粮仓之称。当年傅作义绥远抗战就在这里解决了大兵团的粮食问题, 而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为什么亏损呢?

主要是因为农业连队的定点没有经过科学论证, 大多数连队选址不当。1师干部带足干粮和水, 一大早骑骆驼从团部出发, 在乌兰布和大沙漠中走个半天, 估摸差不多了, 停下来插一根树枝, 定下一个连址, 再往前再定一个连址。幸亏是夏天, 先来者风餐露宿, 在大沙漠中挖好地窖, 才算有了安身之地。1师4团接收乌兰布和大沙漠北端的太阳庙林场, 南边是固定的沙丘和半沙丘, 北面是数万亩盐碱地。兵团战士靠柳筐、脸盆搬走沙子, 种下小麦, 并为每颗麦苗撑一个小泥伞。风沙很快埋住了泥伞和麦苗, 战士们一边哭一边扒, 反复几次, 麦苗总算长大了, 可是连种子也没有收回来。第二年再种还是颗粒无收。3师23团位于杭锦旗原巴拉亥林场, 3连在盐碱滩和沙漠上种麦子, 也是没有收成。4连开垦出300亩稻田, 秋后收获了半麻袋稻谷。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每年需要国家供应57%的商品粮。笔者所在连队有500多人, 刚开始食堂有商品粮做的白馒头, 秋天自产的粮食磨成黑面, 被兵团战士称为105粉, 即100斤麦子出105斤面, 而标准粉则是100斤麦子出85斤面。兵团战士一顿吃两个黑馒头, 额外靠家里寄来的和津贴费换来的吃食。每天劳动强度大, 又正值生长期, 所以兵团战士满地扒胡萝卜, 嚼麦粒。好在农活干完, 全连集体钻被窝冬眠, 不说话, 也不动, 生怕丢了热量。

衣服是兵团发的平纹布“兵团绿”, 穿不了几个月就补丁摞补丁。工作条件艰苦, 几乎每一位兵团战士都曾经历伤病。1972年5月5日, 5师43团4连扑灭草原大火时, 69人牺牲, 100人被烧伤。


草原上的歌舞


喂饲羔羊


建设兵团的撤销

1972年11月,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基本组建完成, 从东到西沿边防线铺开6个师。据总参谋部的统计, 接收知识青年最多的兵团是黑龙江、广州、内蒙古、云南, 因为内蒙古原农场职工和复转军人不多, 所以知青比例最高, 达到77%。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因战备而生, 机关按军队编制, 随着国际形势缓和, 现役军人并未减少, 仍在全国兵团中排名第一, 由此造成机关庞大, 非生产人员过多。加上大量接收知识青年, 开荒造田, 农业却亏损2个亿, 影响了国家财政, 还影响了全国粮食购销计划, 引起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从1973年开始, 兵团从大军区建制中划出来, 归省、自治区领导。撤销一些兵团, 逐步缩小一些兵团的规模。

1974年8月15日, 农林部在听取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处长田际蕙汇报远景规划后, 严厉批评道:“从你们兵团的发展情况看, 和整个形势的要求差得太远。国家给你们创造了物质条件, 而你们的生产水平太低……你们这么多东西, 这么多人, 向国家要饭吃, 怎么行呢?请你们樊尚科副司令员和各位常委研究, 什么时候能结束要饭吃的局面。看来给钱多了也有依赖性的副作用, 钱给的少了反而促进自力更生, 今后要把投资用在农业生产上。”

没有今后啦!一个半月后,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开始讨论撤销方案。1975年6月24日, 撤消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兵团部和师部, 现役军人除部分复员转业外, 回北京军区统一分配。35个农牧业团、宝格达山林场和6师工业团, 分别归属内蒙古自治区国营农牧场 (局) 。11月1日,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停止对外办公。

来源:《同舟共进》2017年10期,作者舒云

什么是新疆建设兵团?300多万人如何震慑新疆边境8个国家?

图说:新疆建设兵团十二师,致敬!

图说:新疆建设兵团十个兵团城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