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文类集刊 | 春暖花开,好书送来(二〇二〇年一季度)

集刊纵览 集刊 2021-01-26




春暖花开,好书送来。


小编整理了1-3月我社编辑们宅(nu)在(li)家(gong)里(zuo)集合各方力量出版生产的40辑集刊,并按照人文类(23辑)社科类(17辑)分别推送,以下为人文类集刊。


中国集刊网(集刊数据库)已收录以下最新出版电子版全文~有没有心动想了解下呢?

扫描二维码可直接进入




马克思主义


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33辑论述了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认识国际问题、判断国际形势、制定国际战略的意义、方法、路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与社会发展理论,进行了多方面、多维度的研究。本辑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规律与经验,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社会发展观,具有启发意义。


2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研究》   


本集刊由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属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研究类专业集刊,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红色文化、区域文化、文化史、马克思主义文化与社会科学、海外中国文化、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等。


本集刊恪守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评价古今中外的文化理论与实践,积极刊发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坚持学术至上的标准,积极推介和刊发富有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材料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哲学


1


《哲学与时代》   


《哲学与时代》由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主办,系政研结合的综合型学术集刊。本集刊力图发展和提升西北区域哲学的优势与特点,促进哲学与政治讨论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参与人文历史和社会制度建设,助力时代精神之形塑。


《哲学与时代》汇集哲学、政治、经济交叉领域学者的前沿成果和核心思想,试图成为实现政研结合的综合型学术平台,以提升和发挥西北区域哲学的优势特点,促进哲学与政治讨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此基础上参与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形成和特定时代精神之形塑。为关注于时代精神的哲学讨论提供一个规范的、高水平的、权威的交流平台;发表一系列原创性、开创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历史学

1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由该中心主任杨共乐任主编,周文玖教授任副主编。目前该集刊自2002年以来已出版了21卷,2006年以来改为一年两期,已被收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最新出版的第21卷,设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中外史学交流、历史文献学研究、当代史学评论等栏目,反映了当前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学术关注及前沿成果。2019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该卷增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栏目。


2


《形象史学》   


《形象史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办的中文集刊,是目前国内唯一以历史形象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史学集刊,2017年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所收论文主要以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时期不同形式的物质文化为研究对象。本集刊打破学科界限,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将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史等学科的共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将中国古史研究中的考据法与图像学、新文化史等方法论结合起来,从多角度、多层面来梳理人类文明的演进,进一步扩展史学研究的路径和视野。


3


《西北民族论丛》   


《西北民族论丛》(以下简称《论丛》)是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西北民族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论丛》是以“西北民族”和“西部边疆”研究为主,重点是西北民族史与民族关系史、西北民族与邻国交流史、西北民族宗教文化研究,西北民族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以及西部边疆问题研究等。


从学科来讲,西北民族及西部边疆研究不仅涉及民族学,人类学和历史学中的民族史、中外关系史及丝绸之路、历史地理、历史文献学、科技史、文物考古等学科,而且涉及社会学、地理学、法学、经济学、边疆学等哲学社会科学。因此,西北民族研究和西部边疆研究虽然仅是对西北地域乃至整个西部边疆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包含的内容却非常丰富;且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当代新形势下尤为重大。


4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学科宗教与文化研究集刊。本集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宗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的,致力于选编和刊载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与宗教理论、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间信仰、外来宗教中国化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等;既关注前沿性理论探讨,亦重视翔实的资料整理,也赞成扎实的田野工作。


自2007年以来,本集刊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连续出版13辑,获得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和关注,2019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列入本院主办和认定的“优秀学科集刊”和“核心期刊”。目前本集刊每年出版两辑,主要栏目有基础理论、历史探微、宗教信仰、民族文化、专题研究、田野报告、译介述评以及区域研究等。


5


《中国边疆学》   


《中国边疆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新疆智库联合主办。本辑选入有关边疆研究的论文18篇,涉及东北边疆研究、边疆理论研究、西南边疆研究、西北边疆研究、海疆研究、当代边疆治理与创新等方面,希望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中国边疆学》坚持首发原则,以推动中国边境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为己任,欢迎惠赐大作。


6


《区域史研究》   


《区域史研究》是由中山大学等九所高校内有着共同学术旨趣的一群学者联合创办的学术刊物。自施坚雅打破王朝国家历史叙述的范式,提出从区域的脉络解释中国历史结构的理论起,区域史研究成为学者们试图加深理解国家历史乃至全球历史的重要研究取向之一。其核心问题,是历史上人们的互动如何形成在某个视角下有意义的“区域”。好的区域史研究,一方面要讲好所研究区域的故事,另一方面要在故事中呈现一种“理”。这种“理”,不只是对研究者个人有效,还要能引起其他历史学家乃至其他学科学者们的共鸣。本集刊即希望给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展现区域史研究的当前动向、思考认识与最新成果。


7


《史 地》   


《史地》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集刊,传承了南京大学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的著名学术刊物《史地学报》的文脉,2017年创刊。《史地》的定位是跨学科、跨时代、跨区域的史地综合研究,侧重理论思考与实证相结合的“大文章”。所设栏目有“史学前言”“理论争鸣”“历史、人文地理”“跨境民族国家关系”“海洋史”“跨文化研究”“考古学”“教学与人才培养”“读书札记和学术书评”等等。


8


《医疗社会史研究》   


《医疗社会史研究》由上海大学历史系于2016年创办,第八辑的主题为“医疗传教士研究”,旨在于跨地域、跨族群、跨文化乃至全球性的视野和语境中,探察、揭示医疗社会史中的“传教士医疗”面向,覆盖“传教士与医学人才培养”“传教会的地方化”“传教士的帝国背景”“传教医学的知识结构”“传教会的实用主义倾向”“医学传教与医校特色”“传教士与戒烟管理”“西药入华”“传教士的中国认知”“早期教会医院的运作”和“图书传疫”等各大主题。


围绕前述主旨,本辑共收录13篇专题论文、1篇档案文献和1篇学术书评,分别通过各个角度和各种方法的专题研究、原始材料和近著(或重要著作)评论,展示历史进程中的医疗传教士的各种细节、各种逻辑、各个层面和各个维度。



9


《中国经济史评论》   


《中国经济史评论》由中国经济史学会主办,内容涉及经济史理论与方法、中国经济史、世界经济史、中外比较经济史诸方面,以及中外经济史论著评论与国外经济史理论评介,专题研究成果述评与国内外经济史研究前沿或研究动态的报道,等等。本集刊鼓励经济史学者在研究中挖掘新资料、运用新方法、提出新问题,深入剖析历史上诸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对经济史重大问题的理论探讨与经济史前沿问题的研究。


10


  《太平天国及晚清社会研究》   


《太平天国及晚清社会研究》系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一级学会—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主办的学术专刊。本集刊主要刊载关于太平天国及晚清时期(1840~1911)相关史实与理论的研究文章,宗旨在于保持严谨扎实的学术风格,以客观、理性的研究理念拓展太平天国及晚清史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本辑共收录文章20篇,分为“太平天国史研究”“晚清史研究”“综述·书评”三个栏目。


11


  《南开史学》   


本集刊初创办于1980年,由著名史学家、原副校长郑天挺先生主持,发行15年,于1995年因经费问题停刊。此份刊物发行期间,因其刊发论文的高水平,引起全国史学界甚至国际史学界的瞩目,为南开大学、南开史学的发展带来极好的声誉。


本辑为复刊后的第二期,内容以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为主,以考古学与文物研究为辅,以刊发原创性、前沿性论文为主,兼以书评和读史札记。本集刊强调以“南开史学”为主要特色,突出“实学”的研究风格,以社会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带动研究领域及题目的变革,具有鲜明的南开特点。


12


《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   


中外条约关系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基本问题,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过重要影响。2017年10月28~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举办“中外条约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


本辑由此次学术会议论文遴选而成,主要呈现“中外条约与近代中国”专题研究最新成果及相关问题,分6个栏目,15篇。所关涉的问题有近代中外条约交涉场所、条约签署后的地方实践、条约以外的强权、条约与国际惯例的差别、清季外交人才遴选机制及历史变迁,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军事远征计划、美中文化交往与岭南大学等,对深化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具有推动作用。


13


《徽 学》   


《徽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办,以刊发海内外徽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为己任的学术集刊。该集刊创办于2000年,是海内外最早公开出版的连续性徽学研究专门出版物。所刊载论文的引用率始终居于本领域研究成果及同类出版物的前列,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从第十辑起转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本辑为第十二辑,分“宗族与社会”“徽商与经济”“学术与文化”“文书与文献”“学术述评”5个栏目,另收录3篇特稿,共20篇文章。




文学

1


《励耘学刊》   


本集刊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集刊,每年2期,每期20-24篇文章,已出29辑,自第27辑开始由我社出版,已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主要刊发国内外具有原创性的汉语言文学论著。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民俗学等。本刊关注学术前沿的精品成果,注重有价值的原创性理论或原始性资料,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本辑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文学与文化研究、文学史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文献考辨、品书录。



2


《文学理论前沿》   


《文学理论前沿》(半年刊)创刊于2004年,作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的会刊和国际文学理论学会的唯一中文刊物,已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由国际文学理论学会秘书长、中国中外文艺学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王宁主编,是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集刊中发行量较大的一种。


本辑设立“前沿理论思潮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外文学的双向交流”“跨学科批判理论研究”四个栏目,共九篇文章。站在国际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的前沿,对当今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关注和研究,做出新的阐释。


3


《唐代文学研究》   


《唐代文学研究》为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刊,由学会和西北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西北大学唐代文学研究室承办。其前身为西北大学中文系唐代文学研究室创办于1981年的《唐代文学》,次年改称《唐代文学论丛》。1982年,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在西安成立,《唐代文学论丛》被确定为学会会刊。从1988年起,《唐代文学论丛》改名为《唐代文学研究》,并延续至今。


《唐代文学研究》(包括其前身)已连续出版37年,主要刊布海内外有关唐代文学研究的论文,涉及唐代文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主要展示唐代文学研究的最新优秀成果,为广大唐代文学研究者提供专业参考。


4


《庄学研究》   


《庄学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共蒙城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等单位共同组织编撰的专业学术集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地共建智库平台,集中推出当前国内外庄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本集刊深入挖掘庄学思想内涵,分析庄学的源流与特性,探究庄学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基础理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办刊宗旨。


本辑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庄子的处世之道、养生之道及治世之道,辨析了“新子学”的时代价值,阐释庄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如“言意之辨”“天机”“在宥”等,探析庄子思想的现代生机,并使之与当代社会相结合,阐述其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这些文章不仅挖掘出蕴藏于庄学之中的政治智慧和生活智慧,更重要的是给我国丰富的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启示,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与学术价值。


5


《燕赵文化研究》   


《燕赵文化研究》由河北大学文学院主办,设有域外博览、语言文化、思想之域、理论之维、莲池书苑、名家访谈、硕博论坛等栏目,重点刊登体现燕赵地域文化研究最新成果和反映燕赵传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的学术论文、报告、评论、随笔和访谈录等。


6


《鼓浪屿研究》   


《鼓浪屿研究》是鼓浪屿国际研究中心于2015年创办的学术集刊,一年两期,已连续出版十辑。该集刊在厦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由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下简称厦门市社科联)、厦门市社会科学院(以下简称厦门市社科院)及厦门大学人文学院联合创办的鼓浪屿国际研究中心主办。本集刊本着学术性、专业性、国际性、包融性的原则,首开鼓浪屿地方区域文化研究先河。


第十一辑延续前面各辑的思路,主要对鼓浪屿的建筑、厦门近代教育、鼓浪屿国际社区、闽南近代建筑等进行研究,另外还有两篇介绍性书评。




新闻学与传播学


1


《新媒体公共传播》   


《新媒体公共传播》是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创办的集刊,本辑收录了2018年度新媒体公共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优秀论文,还有部分征集来的国内其他高校相关学科教师的优秀论文。


新媒体公共传播是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年以来倾力打造的一个学术与学科品牌,在科研和学科、专业上都有深厚的积累。本书内容定位于新媒体语境下的公共传播研究前沿,选题时新,理论和实践兼具,为传播领域前沿课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提供大量一手调查数据和文献资料,具有较强的学术原创性和前沿特色。


往期推荐提前在线 | 笔谈:透视新冠疫情中的社会治理命题
荐读 |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上的推选制(后附《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稿约)
王卡 | 中国本土宗教探究END

策划:ym

编辑:ym

审核:lxj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中国集刊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