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入职的第一年,这是你想要的职场生活吗?
以下文章来源于校招薪水 ,作者OfferShow
作者:OfferShow
公众号:校招薪水
导语
应广大粉丝要求,向一批老用户征求了一些入职以后真实的工作以及生活体验,这篇是阿里的朋友写的,希望能够提供给大家一个有用的职场信息分享以及求职建议。大家如果觉得不错,记得向身边的小伙伴推荐分享一下哦!
其实找工作的时候,选择并不是太多,面试了很多家公司,大公司也好,创业公司也罢。例如腾讯、华为、网易,这些公司我都能去面试一下,但是面试之后的结果一般都是不尽如人意,基本都是在备胎池里泡着。主要原因无非两种,首先是自己不是非计算机专业,第二个就是因为自己面试的时候表现的的确不是最出色。
但是阿里还是给了offer,所以并不是因为我挑三拣四,而是实在能够选择的不是那么多,往往唯一的答案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答案,而且由于对于传说中的bat公司总是有一种信仰,当我和家里的老人提起阿里巴巴的时候,他们哪怕不知道具体是做什么的,也会说一句这是一家大公司,跟着马云一起学做生意肯定靠谱。于是我带着家里人的“殷切期望”,还有自己朝圣的心态开始了阿里之路。
每个人“朝圣”的方式不尽相同,我朝圣的方式就是写代码,和绝大多数的程序猿大众并没有什么区别。我也是普通的后台开发工程师,在这里很多时候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
而我在这边负责的是交易系统,由于一个交易系统实在是太庞大了,不管是哪一个业务的交易系统都是非常大的体量,所以里面的架构和设计都是相对复杂,而我刚进去的时候,就必须要去熟悉代码,看懂这里面的每一个流程,熟悉其中的每一个子模块,以及对应的程序状态流转,有时候还必须画出时序图、状态图来方便自己的记忆。
而阿里的新进去的应届毕业生都会配置一个对应的师兄,帮助他们自己尽快的融入工作和掌握对应的技术。但是由于自己开始接触的业务实在是有一点重要,毕竟是和资金系统打交道,就算是主管心大能放手一些项目,自己还是有点慌乱的。所以为了不出问题,也为了练手,师兄给我安排的任务都是从简单的程序开始写起,比如迁移部分系统代码(从上游系统迁移到下游系统),做一些简单的小需求(如修改bug,增加某一个字段等)。
但是这些都只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不简单。
看似简单:因为不必要写很多代码,类似迁移系统代码,都不属于重构,甚至只需要复制和黏贴,增加字段往往只要增加一到两行的代码;
但又并不那么简单,因为哪怕是涉及一行的改动,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进行覆盖,很多人以为这些都该是测试去做,但实际上,测试往往只能进行黑盒测试,而且测试对于代码的了解程序一定不如开发,所以在这些细节上的测试都是由开发自己自测完成。
因此,往往改动一行代码,就可能都会花上半天的时间去用各种奇奇怪怪的方法进行测试,更多时候我都怀疑自己是一个奇怪的测试而不是开发。
在这里工作就像是打怪升级一样,当你完成了“新手村”的任务时候,就需要去做更多的任务,一方面是为了升级,另一方面公司也不可能养一个“闲人”。于是乎,我开始加入项目,而项目对于整个团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项目就意味着业务以及新的kpi,尤其像阿里这样以业务为主导,而不是以技术为主导的互联网公司。所以项目的优先级往往是相当高的,而且在阿里这样一个需要多人开发,团队协作的公司里,你的进度延后很可能意味影响了别的进度,甚至会影响整个程序的进度,这种责任和压力往往会迫使你第一时间完成相应的开发任务。
而每个项目也会有很多的流程,从一开始的项目立项、需求评审、可行性分析、系统设计分析、开发自测、测试、验证到最后的上线,这其中要有很多环节,而对于自己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完成对应开发自测,但是这个周期往往只占整个项目周期中的很小以部分。所以留给自己去开发自测的时间并不多。
对于刚进阿里的萌新来说,项目一般都是由大佬带着完成,因此像我这样的只能负责一部分,刚开始的时候可能还只是小小一部分。
当然写程序开发只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后台开发工程师,我还必须实时监控线上,特别是刚进来的同学都会委以监控线上的“重任“”。因为大佬们一般会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线上问题查看一般繁琐而且也需要对于代码逻辑有一定的了解,还能提升对于系统代码的熟悉程序,所以让新来的同学去做是不二选择。但是对于刚刚进去的我就比较惨了,因为线上的异常不分周末和工作日。只要出了问题就必须要去查看,这样便有了各种体位的查看问题方式。虽然过来不到7个月,我分别在医院、电影院、地铁口、大马路上、大巴车上查看过问题。
这恐怕是我最“痛苦”的时刻,因为周末时时刻刻都要背着一台电脑活动,手机必须要有足够的电量和流量提供wifi。之前提过项目的优先级很高,但是线上的优先级是最高的。因为阿里里面的业务实在太庞大了,随便一个线上问题都有可能影响数以千计的人,所以需要及时的定位和解决问题。
首先一点, 任何人都能想到的,这里不强制加班,但是却是加班最严重的公司,之一吧(可能还有华为)。
可以看看在万塘路上的支付宝大楼,直到晚上3点的时候,还有一半的灯是亮着的。更别说双十一时的灯火通明。
高强度的加班以及快节奏的工作。这也是每个员工在公司的价值体现。
阿里这里还是实现弹性的工作制度,并不要求每个员工都能按时上班,当然更不会要求员工能够按时下班,每个人工作时间其实还是根据工作量来定义的,但是工作量又是由什么确定的呢?
互联网最重要的是什么?没错,就是时间,往往你越早推出产品和上线,就越能占据有利地位,正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就导致了很多时候确定开发日常表,不是根据工作量来估计,而是根据要上线日期来倒排工作时间,这样唯一会导致的问题就是工作不一定能够按时完成,那么剩下的东西就显而易见啦,阿里最重要的一个文化就开始出现了,那就是加班。这也是互联网公司最常见的问题。一般的互联网的996在这里是非常常见的,早上9点干到晚上9点,一周6天,这是非常大的工作强度,这边的一周的工作时间差不多可以达到(以一周5天为例,还不是6天)60小时,是一般公司的40个小
时的1.5倍。所以高薪往往意味着高的工作强度。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氛围,就是第一时间去解决问题:
一般的it公司可能会周末不会上班也不会去解决问题,但只要在阿里,问题被发现了,基本都会第一时间去解决,除非这个问题根本解决不了。
首先阿里是一家纯正的互联网公司,所拥有的技术也很牛逼,但是这并不是一个非常纯正的技术公司,不同于facebook和google,以技术为驱动,当然非技术驱动的公司并不是不好。
首先非技术性的公司一定不是以技术为驱动,而是以业务为驱动的。就比如阿里的高并发消息处理机制就是为了应对双十一的峰值。类似dubbo、fastjson这样的开源软件或者产品还是不多的,不同于google这种致力于开源化的公司。所以整个阿里的生态相对闭源,哪怕是hsf这种的中间件工程,也依赖了大量的闭源项目工程,所以对外部实际也是不可用的。
总体是这样,但是对于进入公司的技术型工程师来说,一般也可以分化为两种方向,第一种是业务方向的工程师,就是我们这些要开发业务逻辑的程序猿,主要负责写一些业务上的代码,完成产品和业务方的需求,当然这中间也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技术,但是是用技术去解决业务场景下所碰到的问题;当然也有另一种是研究中间件的工程师,专门研发一些工具给业务的开发工程师,他们会在更专业、更抽象的角度去解决目前开发所碰到的问题。当然后者的要求可能会比前者高一些,但不意味着这两者之间有高低之分,一般专注业务的工程师会更加忙碌一些。
当然阿里现在也在开辟新的技术栈和技术路线,也会邀请一些科学家或者名校的教授加入自己的公司,研发一些更具有前瞻性、造福、改善全人类的东西。比如最近成立的达摩院,这也能够看到一个公司的在技术研究下花的成本和决心。
确切的来说,不只是阿里,所有的上市大公司,能够站立在互联网一线的公司,都是不错的“洗脑”公司,这不仅仅体现在公司平时的宣传标语上。文化氛围这个东西说的很玄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时存在与阿里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身上。
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拥抱变化,随时改变自己,和适应周围的环境,这个变化,有可能是组织的调整,也有可能是工作的调整。不尽相同,所以这里并没有一般大公司那样的一成不变,每个人的岗位和工作理论上都是可以进行更换的。所以有人可以从开发做到测试,也可以从测试做到总监,岗位和职位的变更往往是很频繁的,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此外,还有一个氛围就是末位淘汰、优胜劣汰,这里的人不一定分为三六九等,但一定会分成3 6 1。
三成的人绩效可以评优,但是六成的人绩效可以评良,剩下的一成人一定会被评成差,而这一成人只要第二年还拿到差评,就可以离开这个公司了,虽然这是一个很残酷的事实,进入公司的人都不差,但是还会进行这样的末位淘汰制,这样的公司很难不能够强大。
强大的公司当然也会有强大的责任感,哪怕是像我这样刚进去的新人,也能感受到一种浓烈的社会责任感,因为自己负责的系统挂了,可能就意味着淘宝、支付宝系统挂了,影响的是数以千计的用户,这是因为服务的用户巨大,所以任何问题都不敢怠慢,这才会有上面的各种体位查看问题的场景出现。后来我才发现不只是自己会去安排查看问题,原来技术大佬们也会去查看问题,而且查看的问题比我更仔细、更全面,他们当然也会在各个场所无差别查看问题,比如机场、度假场所、甚至是在婚礼现场。
当然这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大家都说阿里的程序猿非常有钱,其实并不是这么一回事,一般阿里的等级由P来分,其中P5是刚刚进去的等级,然后是P6、P7,一般今年的应届是15-16k起,当然我是去年的,肯定会比现在的低,一般是16薪,一般会发12个月的工资,和3-4个月的年终奖,如果绩效好,很有可能就是6个月的奖金和工资,但也很有可能连年终奖都没有。就如上面所说的那一成人,哪怕干的很辛苦,也许连年终奖也没有。当然P5一般是15K到20K,而P6是20K到30K,P7应该是30K以上吧,之后就只能仰望了。至于有没有股票什么的,就看自己的缘分了。
在不同的部门一般会给不同的股票,比如在集团,会发集团的股票,在蚂蚁金服会给蚂蚁自己尚未上市的股票,至于在菜鸟、或者阿里云一般会给自己部门的期权。当然得到这些股票、期权都是需要时间,一般会按照等级赠予股票或期权,但是前提是你在这家公司要待上多年时间,至少是三年起。
而股票、期权的给与方式并不是一次性赠与,而是通过分多次、分批给与,比如公司承诺4000股,但是会以4年的时间给,一年给1000股,公司也通过这种方式,保持员工对于公司的忠诚度。
所以很多人都很羡慕阿里的工资,但是实际上,阿里的工资只是行业的平均水平,很多时候给的并不高薪、而是白菜价。真正的有价值的股票不一定能够兑现,且需要待很长一段时间,所以这是也是另一种赌博。
晋升,这是一个大家都很想了解的话题,首先在这里公司会有各种各样的级别,之前在阿里的薪资结构就已经说过了。一般新进去的毕业生都是P5,主要负责的任务就是能够完成上头给与的任务,当然晋升到了P6就要能够独挡一面,这里也就是阿里工程师中最主要的主体,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都在这个级别。
对于每个要求的级别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当你能够胜任这个级别的任务的时候,自然就能获得往上升级的区别。就比如能够完成老大交待的所有任务,那你就能从P5升到P6,但是当你达到P6的时候,想到P7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因为你需要去做管理人的能力,能够帮助别人成长。当然到了P8,要求可能就不仅仅是能够带领团队这么简单,还需要有更多的能力去整合身边的资源,去做一些重要的事情。
以上举例只是为了说明这里的等级有着不同的要求,要求不尽相同,但是总体来说,能力越大,级别越高,整体呈现金字塔类型。往上晋升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何能够快速的晋升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答案。
其实到了这里,没有所谓花了精力时间就一定能够办成的事情,所以这里是一个讲究结果的公司,这里需要讲究结果,就是绩效。有了好的绩效自然上升的空间就会比其他人大一些,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但不是全部。
因为互联网公司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能在短期内能够发展的非常迅速。所以能够有上升空间的一定不仅仅是别人干的优秀,更得老板欢心,往往还取决于这个部门这个产业能否做大。
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是一潭死水,那么想要晋升就可能要把别人踩下去,而在阿里往往可以因为一个部门的做大,人员的扩充而让整个团队水涨船高,这样的晋升方式会来得更快,也有更好的扩展性。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往往在公务员的队伍里,往往会熬很长的年头才能有晋升的空间,而在这里,往往不需要很多年头就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和晋升。
所以这里除了要完美地完成老大交付的工作任务,还需要有好的眼光,去做一些别人的不敢做的事情,选择一些相对有潜力或者有发展的部门。这里不仅想起一句经典的话语“人的一生当然要靠自我奋斗,当然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所以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并不只是看这个部门、公司以前是否有着辉煌的履历,更要看这个部门、公司是否更具潜力。所以需要一个更加长远的眼光去看待晋升的问题。
虽然对于大型互联网公司很看重实习的经验,一般有过大公司的实习经验都会有很大的加分项。但是对于一般的在校生来说,尤其是研究生,从我的角度来说,不推荐去实习。
所以如果是本科生,那么尽情的去实习吧,待在学校谈恋爱、玩游戏,一般上课除了一些名校,名师,其他真的不如自己自学,或者去实习,提前去社会历练,脱离自己的舒适区,学习更有先进、更有用的知识。
但是如果你是研究生,我就不推荐去实习,哪怕是像BAT这类的一线互联网公司:
1.第一是大公司实习大多干的是一些打杂的活,或者比较边角的活,能够在实习期就能做一些比较不错的项目还是相对比较少的,可遇不可求。
2.如果实习的是在创业公司,的确能有不错的事情可以做,也可以负责一些核心的业务,但是一般在学校里,就算是再不济,也基本是一个主要项目的负责人,创业公司不一定靠谱,当然导师的项目也不一定靠谱。当然在学校里,不用毕不了业,而出去实习,一般的导师都不会让(因为要压榨剩余劳动力),而和导师冲突会带来非常多的问题,这里不再赘述;
3.如果真有非常不错的公司向你招手,你自己也想不顾一切想去拼一把的时候,学业什么的都不重要了,当然你也就会脱离实习涨经验这个阶段,而是以一个工作者的态度去全身心投入这份工作、事业。
而实习带来的经验、或者知识技巧,都可以在后续的工作中补充,去实习只是领先了几步,不代表能和不去实习的人拉开一大截。而做事的态度、做事的方法、思维和行为模式,这些需要内化的东西,在研究生阶段和导师的沟通,项目中一样可以实现,如果急于一时,反而会揠苗助长。
首先这几个月的找工作让所有的应届生都非常疲惫了,不管找不到工作的,还是能找到很好工作的,挑选甄别都是非常累的。
作为和大家一样的应届生过来的人有几句话想说:
1.择业比好工作更重要,不要太随波逐流,因为大家找互联网工作,往往是因为其中的高薪、高福利,但是互联网一定是存在泡沫的,有可能就会像是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公司,所以进入这个行业的应届生们,还是要考虑一个问题,这就是自己到底喜欢不喜欢互联网,是不是愿意为他付出,不然等真的泡沫到来或者破灭,这些人将会是第一批被淘汰的人;
2.遵循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想法,首先去阿里这些bat的公司就不是性价比最高的工作,很多去银行,或者去外企it公司,拿到的钱往往和bat的钱一样,而且干的工作不那么辛苦,还能更多自己支配的时间,也不用那么苦逼。当然bat也有好处,就是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能让人快速成长,依托与大平台能够让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是内心偏向于安逸工作的,或许银行、it公司、甚至是公务员才是最合理的选择,而更有野心,不甘“寂寞”的人,可能拼一拼bat这种公司,公司因人而异。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最适合的选择;
3.不要被眼前的工资所迷惑,因为不管是it还是互联网公司,都是以能力为基础的,能力的提升才能带来财富和工资的提升,所以不要太在乎刚刚进去的工资,虽然这很重要,但是没有想象中的重要,往往升值、跳槽就会带来工资质的飞跃。所以应届生还是以技术、环境为导向,不要因为差别几k的月工资就计较太多,要把握重点和大方向;
4.保持旺盛的斗志和精力,因为刚进公司的我们是生力军,但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总有人比你更年轻,比你更能熬的起夜。那么你在行业里的优势又会在哪里?所以不断的学习,学习,保持往前冲的斗志,才是不被这个时代或者行业所淘汰的关键所在。
这样的阿里生活,你喜欢吗?
欢迎留言互动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