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变命运,来自一个湖南贫困村的真实样本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产之路 Author 岳京杭
作者:岳京杭
公众号:中产之路
高考改变普通人的命运,我有切身体会,也见过太多这样的真实案例。
接下来讲讲我身边的故事,样本全部来源于我老家,一个普通的湖南贫困乡村,故事的主人公,要么是我邻居,要么是我亲戚,祖上两代都是农民。
故事1
A君,我二堂哥,伯父5个子女中年龄最小,74年生人。据说他高中当班长,成绩不错。这里要补充一下,我们县城有10所高中,他读的这所高中,在邻镇,XX县第十中学,简称「十中」,他读高中的时候,县里高中还是就近划片招生,在他之前七八届,这所中学也有教师子弟考上清华。
A君两次高考落榜。在家里呆了一年多,后跟熟人去浙江慈溪手工小作坊打工。实在太辛苦,不到一年回家另谋出路,经人介绍到隔壁镇当过半年小学代课教师。
遇上征兵季,成功应征入伍,那时农村人都抢着去当兵,像他这种高中毕业的算高学历,一同入伍的还有许多初中都没毕业的。临走前,村里举办的欢送会上,A君表示一定要在部队干出一番名堂。
农村熟人社会,不管谁家有子弟出远门,都要到主要的亲戚家登门告别,主人给20-50不等的茶水钱。A君入伍大概96年,秋天,一共筹到2000多块。
从湖南坐火车去吉林,路途遥远,随身携带「巨款」很不安全。于是请我妈把这笔钱缝在秋裤的档前,这事在现在看来不可思议,那个时候很常见。
A君到部队后,用他的话说,两三个关键节点,都有贵人相助,磕磕碰碰,总算考上了军官学院,提了干,大专学历,后转业进入县城公务员队伍,是我曾祖以来大家庭第一个吃上「国家粮」的人。
目前非实权正科级,衣食无忧,业余时间爱好养猫养狗,周易玄学。县城住着180的大房子,两个女儿,小女儿下半年上初中,去年把老宅拆了,盖了别墅,准备退休以后回来养老。
A君别墅
故事2
B君,同姓邻居,78年生人,前期跟A君经历相似,同样是邻镇十中就读,高考两次落榜,应征入伍。19年春节在老家见到他,聊过两次。他说在部队也考了军校,成绩排名靠前,花了一些钱,名额依然被强占,他一个小透明只能无奈转业。
B君回老家短暂呆了一阵,然后去了深圳,上电脑培训班,进厂,几经折腾,做起了工业设计。那个时候,我们村里有许多人在广州、深圳一带打工,像B君这样高中毕业的还真没几个。
具体经过不清楚,B君后面进了一家英国公司,在深圳做了几年,转到了无锡分公司,现在是部门负责人,他说上司是英国人。
B君去深圳没多久,认识了一位安徽姑娘,现在是他老婆。两人育有三个子女,目前在无锡有两套商品房,父母也已经接过去同住,一家人只有春节才回老家住半个月,B君的大儿子今年在江苏参加高考,祝他顺利。
故事3
我自己,85年生人,以前的文章写过多次。
2000年中考,全校排名第5(初中一共12次期中期末考试,包括中考,我至少得了6次第一,3次模考都是前2),全县排名90左右,在我们100万人口的大县,算还不错了。按前面几届惯例,成绩最好的几个,都进县一中读高中,但我没能去。
当时一个最要好的同学,他爸爸是隔壁镇镇长,弄到一张市里某所重点中学的报名表。他说这张报名表不影响县一中正常录取,包括我跟他在内,有三个同学填了这张表,阴差阳错我去了市里上高中。
同届初中同学,还有一位,他中考成绩在我前面,也没有去县一中,去了市里一所私立中学。这所学校教学质量明显不如县一中,他家里困难,村里有熟人正好在那所学校当老师,牵了线,学校给他免了学费。
我们俩是我们初中第一批去市里上高中的学生。从此往后,不少学生是市里更好的高中读书。
03年高考,湖南用的是全国卷,一位四川考生偷了数据试卷,导致启用了变态难和偏的备用卷。我因各种客观、主观原因凑一起,最终只考了491分,当年湖南理科一本线501分。
我们班上第一名卷面分606,去了中科大读应用物理,本硕博连读,目前是中科大的博士生导师,「特任研究员」。第二名卷面分600,还有10来分的竞赛加分,去了复旦化学系,在外面漂了几年,后面回到长沙定居。
这两位同学,模考成绩比我好,高20-50分,但那一次却差了110多分。
那位也去市里读高中的初中同学,03年也没上一本线,去了一所军校,呆了2周回来复读,04年第二次高考上了湖师大,后面保研到华科,11年毕业去了深圳腾讯,去年问他还呆在腾讯没动。
那次高考之后,我没有上大学,也没有去补习,原因在以往的文章中写过,在家呆了一年,误入地下合六彩深渊,当时湖南很多地方蚂风成灾,03年无论对我个人还是家里,都是非常黑暗的一年。
04年命运转折,我去了县里第四中学复读,附近几个乡镇考不上县一中、县二中的学生才到这里读书。
因为曾经上过二本线,学校给免了学费,05年高考,超过一本线24分,全省排名9000左右,第二志愿上了长安大学。
因为自己的特殊经历,大学期间总在琢磨怎么翻盘。最后决定考研,在学校的选择上,求稳选择了北邮,最后有惊无险进了北邮最难进的通信实验室。
12年研究生毕业月薪1万多,这在我们老家人看来是极高的工资。上班7年来,干过通信,干过互联网,先后在北京呆过三家公司:三星电子中国研究、猎豹移动、百度,17年离开北京,来到杭州网易,落户买房,计划定居这里。
故事4
C君,同姓邻居,从小学到初中9年同班同学。他中考之后,去了县二中读高中,高考成绩没能上二本线。我曾建议他跟我一同去复读,他没信心,直接去了株洲读大专,而我在家里呆了一年。
06大专毕业后,他到东莞一个工厂做模具设计,和同厂一位文员处了对象,对方是河南人,中专学历,08年左右,带对象回家并结了婚。
C君家条件一度非常困难,整个初中期间,他父母都在广东打工。他爸在我们村里是个能人,几经折腾,那时他家经济上已经好转,就没有再出去打工。
C君在家里做过许多工作,比如,在他爸跟别人合伙的石料厂小作坊设计坟石,比如承接婚庆活动,他老婆做主持,他拍摄和制作婚礼视频,也做过一些灰色生意,什么赚钱做什么。
前两年到镇上开了家打印店,毕竟读过大专,也在东莞的工厂做过模具设计,技术上领先竞争对手,也能吃苦,又碰上国家扶贫政策东风,垄断了镇上的打印业务,去年听他说净赚了20-30万,春节期间去县城最好的楼盘订了一套房子,买之前问我建议,我劝他咬咬牙去长沙买。
C君两个儿子,都上了小学,老婆在村里做妇联主任,口碑极好,他自己做生意。早五六年就买了车,在外人看来,已经活得有滋有味。每次回家,我们都会有的没的聊上一阵,我经常劝他戒烟戒槟榔,他说瘾太大,戒不掉……
故事5
D君,亲姨家表弟,07年参加高考。他初中期间,我辅导过他功课,高中在县二中。
D君情商很高,学习一般,其实在我看来,他压根没认真学习过,高中看了不少小说。以他的成绩,常规高考根本上不了二本。
姨父母非常关心他,花钱到长沙上培训班,学习广播电视编导小专业,走特长生或艺术生考试通道。报志愿时我帮他参考过,上了河南的一所普通二本,11年毕业。
工作前两年,跌跌撞撞,在长沙、深圳做个好几个不同种类的工作,深圳打工期间,网聊了一位同在深圳打工的女朋友,我们隔壁县人,终成正果,现在有两个可爱女儿。
D君几经辗转,进入了一家小型房地产公司,做地产策划,全国各地的小县城,一会云南,一会四川,一会江西,带着老婆孩子出差,这里6个月,那里一年,目前还在漂泊中。17年初在岳阳市市区买了一套大房子。16年,17年老跟我说,地产到头了,问我互联网有没有适合他的工作。
我给指了一个方向,让他去熟悉,几个月后一问准备得怎么样。他笑嘻嘻说,杭哥,我们这阵太忙了,每天忙到10点到家,哄哄孩子,就睡了。后面又问过几次,一直是这种状态。
故事6
E君,表弟,我妈妈堂弟的儿子。他跟D君同一级,也在县二中读高中,07年高考没上二本线,复读,08年第二次高考,高二本线几分,听我建议报考,上了我们市里一所普通二本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前几年他们学校也升了一本。
E君家里非常困难,刚上大学学费都凑不齐 。
E君在大学几年,做过许多兼职,家教,新生入学季贩卖学生生活用品,发传单,做网站,他说为了生存,什么赚钱做什么。读书期间,把他奶奶,也就是我叔外婆,大字不识的农村老太太,接到市里玩了一周,在家里传为佳话。毕业之前,他攒了10多万。
E君说他专业课都没怎么学,毕业前补考,软磨硬泡,费了很大劲才过关。大三下,机然巧合他进入了信息安全的圈子,俗称黑客。通过圈中朋友介绍,12年本科毕业后,去了一家业内知名的安全公司,入职后到北京总部培训,我们还见过面。
工作不到两年,E君通过朋友介绍跳槽百度,工资涨了2倍,比我还高50%,这时我研究生毕业已经工作2年。他后面又跳了几次槽,最后一站是深圳腾讯。前不久突然问我杭州楼市的一些情况。了解到他早从腾讯出来,自由职业了。
E君大学期间谈了一位学姐,终成正果。学姐是南方某二线省会郊县人,表弟毕业后去了她对象工作的省会,工作一年后自己首付七成买了第一套房子。
之后4年,两口子在省会和周边郊县,又买了3套房子。目前4套房子,3套贷款已经还清,他想把房子抵押,来杭州再买一套……
我常跟三弟说,E君起点比我们还低,做事情放得开,路子野,姿态低,胆子大,实干,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故事7
F小妹,亲姨家表妹(我妈妈10兄妹,4男6女),08年参加高考。F小妹在县一中读高中,毕业后,上了一所普通大专,会计专业,学校在长沙。
F小妹一直是乖乖女,他堂哥大学毕业后,在深圳一家国企上班,亲哥高中毕业在深圳一家工厂打工。她11年毕业后,也到深圳找了份会计工作。
上班没多久,他堂哥给她介绍了个对象,跟F小妹老家一个镇的,也是位程序员,大专或二本毕业,15年深圳房价大涨之前,他俩买了个小房子。
F小妹对象还有个哥哥,大学毕业也在深圳工作定居,他们父亲,从老家副镇长职位退休,F小妹两口子在深圳买房,男方家里应该帮了不少。现在儿子两岁多,一家感情不错,生活压力应该也不小。
故事8
G君,京杭君三弟,08年高考。G君在县一中读高中,刚进去成绩一般,高二进入唯一重点班,他说整个高三压力很大,神经衰弱,晚上经常睡不着。
高三下营养跟不上,从超市买了一箱牛奶,每天喝一瓶,结果喝得屁股长疮,严重的时候不能坐椅子。
那次高考,他说考得很差,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考完两天后才敢给家里打电话,父亲一直在家里等消息,联系不上,又气又急。
那时,我已经在读大三,跟G君交流之后,建议他把书本保存好,做好复读准备,具体等成绩出来再做进一步打算。
G君说不想复读,高三这一年受够,不想再来一次,他果断把所有课本和复习材料处理掉了,就算读个二本也认命。
成绩揭晓,G君高一本线20分。
报考是一门大学问。我高考两次,有过两次失败的报考经验。
03年我第一次高考低一本线10分,上大学后才知道,其实可以上个不错的二本院校,比如西安邮电,计算机通信类专业,就业不比一般的985冷门专业差,考研去北邮、西电的也很多。
05年我第二次高考高一本线24分,第一志愿报考湖南大学没上,当年湖大录取线,比一本线高30多分。但当年,有10来所985院校,在湖南的投档线就比一本线就高几分,10来分。印象中包括复旦,华科,中南大学、北理工等院校。
按常规报考,G君这个分数非常尴尬,上不了好的一本。我研究最近5年,各高校在湖南录取信息之后,判断那年华科在湖南是小年,决定剑走偏锋。
以就业为导向,建议H君第一志愿填华科,第二志是一所就业不错的二本院校,忘了具体是哪所,专业都填通信工程,服从所有调剂选项。进可攻,退可守。
08年前后,正常年份,华科在湖南投档线高一本线60多分。
结果还真蒙对了,华科那年在湖南是小年,但是被调剂去了药学院的药学专业,华科由多所学校合并而成,药学院属于原来的同济医科大学,G君说他们班上25个人全是被调剂过来的。
低分捡漏上好学校,一般都是这种情况,是好是坏还真不一定。
在我的建议下,G君经过一翻折腾,大二成功转系到软件工程。他继续住在原来的宿舍,没能融入新专业新班级,遇到困难选择了逃避和堕落,随后看了2年多小说,他自己说严重的时候,出现幻觉。后3年挂科多门,临近毕业,因为没有就业能力,临时决定考研。
一开始我旗帜鲜明建议G君毕业直接参加工作,985软件工程毕业,干IT或者互联网,没必要考研。G君强烈要求跨考金融。我读研的时候,有位师弟女朋友,从北交通信工程系跨考到五道口经融学院,一次成功。我简单搜索,发现这所学校就业不错,就让G君也看看这所学校。
一周之后问G君,被告知决定跨考五道口,该院当年已经并入清华大学。第一年没过初试线,第二年继续考,还是没过初试线,不幸中的大幸,成功调剂到山东大学相关专业。
他上研之后,我才知道他大学期间看小说挂科的事情,以及他报考五道口,压根没做过可行性分析。
研究生期间G君振作起来,同学关系也处得不错,实习,考证,都没落下,16年毕业后到上海一家二梯队券商上班,2年内通过了CPA和准保资格考试,逐渐走上正轨。
故事9
H君,我二弟,他在隔壁镇县十中读高中,02年入学。这所学校到他读书的时候,每年高一两百多人入学,然后陆陆续续退学,不到一半人,能坚持混到高中毕业证后撤退,能坚持到高考的少之又少。
H君小我不到两岁,我们小时候没少打架。我读初中期间,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秀。喜欢对H君学习指指点点,恨铁不成钢,H君自然十分反感。在我看来,H君从来不曾认真学习过,成绩在班上也是下游。他的求学之路,有件事情,至今印象颇为深刻:H君执意要继续读书。
父母早就说过,我们三兄弟,中考能上县一中,或县二中,家里才会支持继续读高中,考不上就不读了。不是父母不愿意送,实在是家里太困难,交不起学费。丑话说在前面,一方面是激励我们,另一方面谁读高中谁不读高中,也别埋怨父母偏心。
那时候在父母有限的认知里,读高中就是为了上大学。一中、二中才有可能考上大学,十中连续几年一个二本都没考上,考不上大学读高中有什么用?本来学费都交不上。
H君中考,毫无悬念,离二中的分数线差很远,更别说一中,按此前约定,H君的求学生涯到此为止。但是H君执意要继续读书,原因是,我那时我已经在市里的重点高中读高二,三弟读初一,以他的成绩,以后至少也能上县二中。
H君说兄弟靠不住,只能靠自己。因为那个时候,我跟三弟都跟H君吵过架,关系处得不好,因为他一直以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认真,也没什么责任感,还特别好面子,我们实在是瞧不上他。尽管父母一再告诫我们:你们三个长大后,要互帮互助,能力强的要照顾能力弱的。
H君执意要继续读书,去哪里读?他自己不知道,父母也不知道,最后只好把H君送到十中。只要愿意读书的,不管中考成绩多差,十中都收留,因为这里连续几年招不满名额。
H君在十中,并没有认真学习,看了2年小说,这是他自己的原话,把学校附近的一个书店的小说都看遍了。
十中就是这种风气,找不到好学生,即使好学生也会在这里沉沦,何况是自制力一向不高的H君,高二混到高中毕业证就溜了,没有参加高考。
H君走上社会,吃尽苦头,要么待在家里无业游民,要么工地上、工厂里打短工,上半年干这,下半年干那,混了许多年,没个稳定工作,中间还上过电大,拿到过函授大专文凭,这文凭对他找工作好像并没有什么卵用。
大概高中毕业,游荡了五六年,他在深圳工厂打工时,跟厂里一个打工妹恋爱了,最终结婚生子。这样的情况,村里有许多案例,男青年家里条件太差,在本地讨不到老婆,倒是厂里打工认识的外省妹子,不花一分钱彩礼,而且结婚之后,感情普遍较好。
结婚生子之后,负担上身,13年前后,H君才踏实在深圳的工厂里干起来,目前是小组长,管理10来个工人,月薪三四千,加满班,每天干12小时以上,每月休息一到两天,能到七八千。听说,现在已无班可加……
弟妹也跟着在那边打工,他们两个孩子,由父母在老家照看。无论是白领还是蓝领,年龄大了,都不受欢迎,他们如果失去工作,回到老家,还能干什么,无人知晓……
故事10
J君,大堂哥儿子,也就是我侄子,94年生人,多次辅导过他功课,小伙子成绩一直上不去,在我们镇上读初中,读完初二,成绩实在不行。
写到J君,必须说说他的父亲,我的大堂哥,长我18岁左右,大堂哥小学没毕业就成了家里劳动力,不到20岁自己独立做小生意,爷爷辅助他。没多久买了村里第一辆三轮货车,两三年后出了安全事故,从此下坡,后被生活所迫也曾跟着熟人去浙江慈溪打苦工。
我第一高考失败后,正值大堂哥在慈溪打工,他提供一笔费用,支持我复读,我没去复读,反而把这笔钱亏给了合六彩,第二年大堂哥从浙江回来,不计前嫌,促成我去复读,然后考上了大学。
大堂哥从浙江回来后,开始竞选村主任,最终当选,一干就是十多年。目前对整个大家庭支持最大,也是村里各种事务的重要话事人。堂哥多次说过,他要是文化水平高一些,应该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大一些。
正因为吃了读书少的亏,大堂哥不溃余力支持J君读书。J君读到初二学习一塌糊涂,大堂哥送J君到县城最好的初中,连降两级从初一读起,刚开始班里第一名,还当上了班长,然后一直到初三,J君成绩一路往下掉。
中考之后,到县二中读高中,第一次高考,好像是没上三本线,复读一年,上了广州一所三本。去年毕业,在广州的一家保险公司上班。
结尾
以上,絮絮叨叨,讲了10个人的高考故事,主人公年龄,从74年到94年,跨越20年。有985、有211、有二本,有专科,还有没能坚持到高考的。
这些人的考学之路,没有一个是一帆风顺的,出生底层农民家庭的我们,考上大学之后,相比那些没能上大学的儿时玩伴,确实有了更多改变命运的机会。
故事中的主人公,有的已经实现了阶层跃迁,有的还需继续观察,跃升的高度,跟学校平台相关,也跟个人向上的欲望相关。案例中上过大学的,几乎没有再回来的,最次也是县城买房。
毫不夸张,每年高考,从农村走出来的几百万大学生,是城市化进程的有生力量。
我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我父亲跟一位同族叔叔聊天,那位叔叔跟我说:
我们姓氏这么多人,目前还只有两位吃「国家粮」的,一位是A君,在部队考上军官学院提了干。一位是血缘较远,我没见过的同辈堂兄,考上了湖师大,毕业后在长沙一所初中当老师。下一个就看你了,不努力考不上学就吃不上「国家粮」。那时候,就只能增强自己的造血能力被别人吸。
那位叔叔说这话的时候,农业税还没有取消,农民每年要上交公粮。
时代变了,通过考学吃上「国家粮」的是少数人,但对于底层家庭,通过考学改变家庭命运,依然是一条有效捷径。
以前,每隔一段时间,村里都会流行一阵读书无用论。A君、B君高考失败的时候流行过,B君在部队考军官学校失败,灰溜溜回来的时候流行过,我自己高考失败的时候也流行过。那时家长送子女读书是要顶住压力的。
多年过去,情况发生了变化。
读书无用论再也没有了土壤,村里都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和考学,但却无能为力,爷爷奶奶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一个智能手机足以让一位懵懂少年在小学或初中阶段偏离正轨。
榜样的力量非常重要,我开始认真读书,受到二堂哥的影响,我的弟弟们,表弟们读书,也或多或多受到我的影响和指引。
其实互联网大佬家庭也不乏这样的案例,王兴清华毕业,他姐姐在他之前上了清华。李彦宏北大毕业,在他之前,他三个姐姐有两个也上了北大。
每次年底回家,都会听到不少这样那样的故事。谁谁家小孩,初中没读完,就不愿意读了,怎么都不听劝,打都打不去。谁家初中没毕业的儿子,借了网贷,催债电话都打到村长了。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这些孩子,大多曾经都是留守儿童。
家长引导无方,学生过早偏离正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基础教育资源分布,城乡不均衡状况,马太效率愈发明显。旧文《从长沙的超级中学,看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历史机遇》有写过。
我们1400多人的乡村,15年来,考上一本以上大学的,依然只有我跟我三弟。
文凭迅速贬值,A君和B君时代,高中毕业,有颗向上的心,也能有个不错的出路,现在,普通二本院校毕业也不好混了,未来科技进步越来越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正如任正非所说:
未来你没有大专以上学历,连做工人都没机会了
如长者所言:个人命运,既要靠自我奋斗,也要考虑到历史行程。
那么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进程中?
1977年7月,小平同志正式恢复职务,中断10年的高考,在当年12月举行,570万人参考,录取27.3万,4.7%的录取率,史上最低。
1999年之前,高校扩招年均增长都只在8.5%左右。大学扩招的序幕当年拉开,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之后2000年的扩招幅度为38.16%,2001年为21.61%,2002年为19.46%,到2018年,975万人参考,录取791万,录取率81%,今年高考人数再次突破1000万。
大学扩招对应的是2001年,我们加入WTO。因为人口红利优势,承接日韩台等地转移出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世界工厂。又因为大学扩招,庞大的工程师红利,助力产业升级,从产业链最底端的加工组装,逐渐向上迁移到研发、设计、标准制定的优势生态位。
作业一个通信工程系毕业的研究生,我比较了解的通信业是一个最好的例子,80年代的固定电话,国家骨干电话网用的全是国外进口设备,当时有一个说法「七国八制」,七个国家八种网络制式,分别是日本的NEC和富士通、美国的朗讯、瑞典的爱立信、德国的西门子、比利时的BTM,和法国的阿尔卡特。
移动通讯时代,有个说法「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行,5G领跑」。从1G空白,到4G时代齐头并进,华为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设备供应商。手机中低端市场,华米OV早以取代了10年前满大街的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手机。即将来临的5G,中国企业和市场更是引领全行业。
改开40多年来,波澜壮阔经济腾飞的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这背后,我们的教育体系功不可没。
每年9月份,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一张火车票,几十万,几百万的乡镇青年,走出贫穷闭塞的老家,进入大大小小更加繁华的城市。他们是未来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和进一步城市化的有生力量。
高考,改变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的命运,还在进行中。
推荐阅读:
2:你的高考过去了这么久还在怀念?不如来做份程序猿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