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2月4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微信屏蔽
17世纪的英国,有个哥们叫罗利——对,他真叫这名。 这位罗利前半生作为冒险家在海上胡混了半辈子,中年时突发奇想,说:我要写一部《世界历史》,这本历史应该绝对客观,不加杂任何一点主观偏见,它将垂于万事而不朽。 恰在此时,在位的英国女王为他这个梦想送了个“神助攻”:罗利被卷进了一场政治斗争当中,被送进了伦敦塔囚禁,一关就是十几年。 罗利一想,正好啊,监狱里也清净,刚好能让我完成我那鸿篇巨著。
但没过多久,一件事就让他崩溃了。 某一天,两个狱卒在监狱走廊里吵架,罗利和他的一位狱友全程围观了这个过程。 事后罗利说,咱们俩来一起复盘一下这个事情吧! 结果让他吃惊的是,狱友和他自己对该事情的讲述居然驴唇不对马嘴,两人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总结和归因完全不同。说着说着他俩都差点打了起来。 罗利当时就崩溃,他认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 一件刚刚发生在眼前的事情,两个全程一起围观的人,表述都能如此不同。那么这个世界上还真的能有“绝对客观、不掺杂任何主观偏见”的历史存在吗? 那他的《世界历史》还写个屁啊? 当然罗利最后还是写了,只不过认识到了自己著作终究只是“一家之言”。 这个故事,很多历史学科班出身的学生都应该听说过,因为大学上《史学理论》课时,很多老师第一节课都会讲,而再喜欢翘课的学生,第一课总好歹是要去听一下的。 历史学教育讲这个故事,其实是为了阐明一个该学科最基本的道理:历史讲述中并不存在完全的客观、公正、中立,历史学家也不保证自己讲述的就是真相。历史的真相在它发生之后,其实就已经消亡了,所残留的仅仅是对它的记录和阐述。 而记录和阐述,永远将是片面而带有偏见的。 换句话说,柯南那句:“真相只有一个”,对历史学来说并不好使。 一个受过良好历史学训练的人,应该知道一件最重要的是,这个世界上,至少在社会科学中,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容置疑”、“无可辩驳”、“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类的认知只能在不断的讨论中无限趋近于正确,而永远不可能真正达到它。 那些读了几本书,看了一些“揭秘”,就牛皮哄哄的号称自己已经对某事完全了解、不容他人辩驳的人,在我们学历史的人看来,都是有病,有“真理病”: 亲眼见过的事情,你都不能做到完全客观的阐述,道听途说来的玩意儿,你有什么理由说的那么言之凿凿呢? 这个认识,其实关乎者甚大,因为历史学是所有社会科学的武库。任何社会科学研究者,在论证他们观点时,总要从历史的武库里寻找他们的“趁手的兵器”,拿出去扬名立论。而他们对这些“历史兵器”的使用方法,就能看出这个人究竟是个保守主义者,还是个激进主义者。 我办了这个号之后,不少朋友加我好友时,进来第一句话都是问:“你怎么定义保守主义?” 天啊,这个问题实在是太难了,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保守主义,可以对自己下上千种不同的定义。 不过,我们倒是可以用一种投机取巧的方式,去直接定义保守主义的反面——保守主义,就是一群反对激进主义的人。 在我看来,从艾德蒙·柏克开始,历代的保守主义大师们,都在一种戏谑、嘲弄的眼光看着他们同时代的激进主义分子们。 他们看着这帮人从历史的武库中拿出那些其实并不完全公正、客观的记录与阐述,煞有其事给它们涂上“绝对真理”的油彩,然后无比自信的拎着这些“真理”的大棒,到世间去挥舞,搞出一幕幕闹剧、甚至人道主义灾难。 对各色激进主义的反思、批判与嘲弄,就是保守主义存在的意义,和它的乐趣之所在。 讲一个咱们中国的例子。 五四运动的时候,北京大学有两位好基友,胡适和陈独秀。
这两位北大教师在新文化运动中互为应和,联手推动文化改良,把北大另一位教授辜鸿铭老先生气得够呛。 但是很快,这两位好朋友自己就也闹了矛盾。 很多学者将胡适与陈独秀的闹掰,归结为两人的“左右之争”。但我在阅读很多相关材料后觉得,问题没那么复杂,两人的差别,就是典型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的思维差距。 我用现代网聊语言,给大家简单还原一下这俩哥们是怎么吵起来的。 陈:适之哥?在吗? 胡:在的,啥事儿?您说 陈:我最近读了xxx的xxx,觉得大受启发! 拿给你分享一下! 胡:好,多谢,我看看哈 A few days later 胡:嗯,书我看了…… 我觉得,当下的中国,还是应该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陈:什么?你居然没有被书中的理论所慑服吗!你有没有认真看! 胡:不是的,您听我说, 一切主义都是某时某地的有心人,对于那时那地的社会需要的救济方法…… 陈:请注意你的言论, 你这是站在什么立场上说话?你看xxxx,这个观点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吗?直接拿来应用就可以了。 胡:你听我说 ,我的意思是…… 陈:你不要说了,balabalabalabala…… 胡:…… 陈:balabalabalabala…… 胡: 于是,胡适和陈独秀这俩人,就这么分道扬镳了。 胡适后来给陈独秀了一个评价,说这人“有病”,是个“真理病患者”,什么他认定的事儿都是真理,不容别人辩驳。 胡适表示:你有病,我没药,那咱俩只能拜拜。 每每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我总是感到特别惋惜。 在西方,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是在中世纪盛期一起发轫、历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时代、直到法国大革命时才吵架分家的,中间历经了几百年的“磨合期”。 而与之相比,中国的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一起合作做了一点事情,随后就立刻分道扬镳了,在一起只交流了短短几年。 这样短促的“磨合期”,导致了中国的保守主义者与激进主义者比西方更不了解对方、更难以彼此相容。中国互联网上如今存在的戾气横行、双方一言不合就互相取关、举报的问题,恐怕与这种历史渊源不无关系。 然而,在2020年,尤其是此次美国大选中。我们发现,即便是西方人也在丧失那种“有话好好说”的和气。 挺特朗普和反特朗普两派之间彼此不容,只有坚定站队的言论才能够吸粉,这些都是典型的“激进主义”思维。而温和、对自己所持立场时刻抱有怀疑态度、时刻准备修正自己理念的保守主义者,在这种辩论中声音越来越小了。 照目前的趋势看,眼下的美国大选,已经变成了一场左翼激进主义与右翼激进主义的互殴。 原先我还认为特朗普若得胜,会给美国留下一点保守主义的火种。但现在看,更可能的情况是,无论谁最终胜出,都将是激进主义的胜利,是保守主义的失败。 这种现象,似乎在预示着“英美保守主义”,这个曾经让西方赖以崛起、统治世界的传统,正在它的原产地慢慢消亡。 而随之陨落的,不仅是西方的霸权,也是那种“有话好好说”的传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的发生?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人的本能所导致的。 人作为一种动物,越到了困窘、苦难、急于改变的时刻,就会越倾向于“认死理”,采用一种断然的态度,去狂信一种理论,去毫不留情的执行一种决策,用冷漠的态度去残忍的对待自己的同类。这就是激进主义滋生的土壤。 而与之相反,保守主义其实是一种奢侈品,人只有当生活有一定的优容,可以“事缓则圆”时,才会对自身的观念和认识保持一份怀疑,尊重历史、尊重经验,承认人类自身的认知终究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对于个体来讲,生活优容的富人,往往趋向于保守,而窘迫的穷人,则喜欢激进。 对于时代来说,当全社会的财富随着分工协作的展开批量涌现时,全人类日子整体越过越好时,保守主义就将在全球蔚然成风。 与之相反,当合作被割裂、灾难来临,大家都预感到要过紧日子时,各种激进主义的末日号角,就将在我们的耳边四处吹响。 2020年,我们所处的正是这样一个转折的时代。 所以,当你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用那种不可辩驳、不接受质疑的语气跟你交谈时,请切勿感到吃惊。 这就是历史大势。 也许在未来,坚信自己就是正确、不容对方有一点辩驳的“真理病”将在全世界成为一种比新冠肺炎传播更广的“流行病”。 而我们,这些理性人所能做的,只能是多读书、多思考、少互喷,谨防被传染。
全文完
本文3200字,恭喜看完,欢迎转发、点赞、关注。 点击下方标题,小编精选好物
其他
2020年,比新冠肺炎更流行的,是“真理病”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海边的西塞罗 Author 西塞罗
保守与激进,这二者的分别究竟在哪里?
关注本号,与您一起守住理性的明灯
1.鼻炎太折磨人,鼻痒、鼻塞、流鼻涕,喷一喷它,瞬间通畅,舒服一整天!
4.经常抽烟的人、咳嗽的人,每天喝一杯,烟毒一扫而光,肺也干干净净!
防失联,加微信!
往期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