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氏也是"学霸家族",陈氏的骄傲!

 阆中“状元府” 


 新都桂湖杨升庵纪念馆 


其中唐代6人,五代2人,宋朝8人,元明清各一人,阆中是个“状元窝子”


我国从隋朝开始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唐代始有“状元”之称,到清末科举制被废除,上千年的时间里,有数百人得到“状元”之称。不过,科举制度之下,瞄准状元乃至进士之位的学子来自全国各地,状元的籍贯自然也不一而论。


四川有19状元 阆中是状元窝子


阆中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主任刘先澄说,目前最有权威的说法是,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四川状元共有19人。其中,唐代出了6人,五代2人,宋朝8人,元明清各一人。这十九人籍贯不一,有来自内江、阆中、云阳、成都、巴中、仁寿等地。其中,阆中的状元最多,共有4人。从状元人数来说,阆中绝对可以算是四川的“状元窝子”。


阆中的四名状元:尹枢、尹极、陈尧叟、陈尧咨。尹枢是唐德宗贞元七年(公元791年)的状元,尹极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状元及第。尹枢及第时已经年过七旬,尹极在尹枢及第二十多年后及第时,年龄也不小了,所以二人在考取状元后并未在仕途上发展,而是回到家乡,史料记载也不多,不过兄弟二人的高龄在状元中也是比较特殊的。陈尧叟为北宋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的状元,陈尧咨为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的状元。值得一提的是,阆中的这四名状元都是兄弟状元。在全国的亲属状元(父子、翁婿、兄弟、叔侄)中,兄弟状元有四对,而阆中就有两对,在全国也不多见。


阆中陈氏兄弟 兄弟三人两个当状元


提到四川的状元,就不得不提阆中的陈氏家族。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一个“学霸家族”。四川大学历史系学生俞佳翻阅史料后告诉记者,大哥陈尧叟和二弟陈尧佐同科,大哥状元及第,二弟为进士。刘先澄老师介绍,陈氏家族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为避开城市的喧嚣,母亲冯氏家教严格,安排三个儿子在大像山南岩石窟里读书学习。直到三人高中才得以出来。


殿试后,兄弟三人都走上了仕途。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粟品孝介绍说,当时宋朝的科举制度下,状元出来做官也是从基层做起的。陈尧叟、陈尧佐均官至宰相。值得一提的是,陈尧咨虽是殿试中,皇帝钦点的状元,为文状元,做过翰林学士,却最后作了武官,任节度使。


陈尧咨文武双全,而且善射,自称“小由基”。欧阳修的《卖油翁》一文中,开头就有说明“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刘先澄老师则讲,其实陈尧咨做武官,还是很有一段故事。宋朝重文轻武,陈尧咨这种善射的文人实在少见,所以当时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使者前来时,皇帝经常派陈尧咨接待这些善骑射的少数民族。真宗看重,几次准备让他做武官,但是陈尧咨的母亲冯氏不同意,认为赳赳武夫不行,所以母亲去世后,陈尧咨才做了节度使。


陈氏家族的故事在宋朝广为传播,兄弟二人求学过的岩洞也被更名为“读书岩”、“状元洞”。据传“三陈”在阆中城南东山南岩读书时,此处曾有紫微星显现,宋真宗特敕建“紫薇亭”,并亲书“紫薇亭”鎏金匾额。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领司马光亲赴南岩讲诉“三陈”往事,并让司马光磨墨捧砚,临岩书下“南岩”二字。苏轼经过阆中时,也曾在这里慨然敬书“将相堂”。


明代状元杨慎 流放云南终成才名


杨慎,新都人,是明武宗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的状元。也是明一朝四川唯一的状元。杨慎从小文采出众,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在杨慎的籍贯地新都,著名杨升庵研究者、原新都政协副主席倪宗新介绍说,杨慎其实在正德三年就在京师参加过会试,当时的主试王鏊、梁储已经把杨慎的文章置于首选,但是因为失火烧掉试卷,杨慎这次落第了。


正德六年高中状元后,杨慎进入翰林院。杨慎的父亲杨廷和官至内阁首辅,是朝廷的实权派人物。倪宗新介绍,武宗驾崩后,由于无子,朝廷重臣就该谁即位迟迟不能达成一致。杨廷和主张立朱厚熜为帝。从武宗去世到世宗即位的空档期,杨廷和主持朝政,还趁机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父亲是当朝宰相,自己是状元,这在全国也不多见,按一般人的想象,杨慎应该在官场上很有一番抢眼表现才是,但是世事难料,杨慎以“大礼议”不被嘉靖帝所喜,被判流放云南。


倪宗新介绍,杨慎有过几次回家探视的机会,但父亲去世后,杨慎想回家终丧,世宗没有同意。当时,年满60岁可以赎身返回原籍,但杨慎终不得还。


倪宗新说,杨慎被流放至云南后,多受当地官员照拂,虽为罪身,但也可游山玩水,开馆授徒,四处讲学。在云南三十五年间,杨慎留下不少诗文碑刻,也潜心治学,写下各类著作四百种左右,流传至今的仍有两百多种。明史记载,“著作之富,推慎第一”。


云南当地人对杨慎也是推崇备至。就像苏东坡在海南一样,杨慎把中原的文化带到云南。倪宗新曾去过好几次云南,每一个地方的百姓都知道杨慎之名。

 陈氏转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