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匿名者的英雄主义肖像 | 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Philip-Lorca diCorcia)之《头像》系列艺评

《头像 #7》,2001

显色打印,125.7 x 156.2 x 5.1 厘米(含框)

© 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卓纳画廊香港空间将于9月10日起荣幸呈献美国著名摄影艺术家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Philip-Lorca diCorcia)在大中华地区的首次个展。展览横跨迪科西亚极具影响力的职业生涯各个阶段,体现了他的艺术实践中视觉及观念深度,并且凸显出他对今天年轻艺术家的深远影响。


相关阅读:卓纳画廊 | 香港 | 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Philip-Lorca diCorcia)个展


在完成了广为人知的系列《男性服务工作者》(Hustlers, 1990-92)后,迪科西亚进一步深入街头,接连创作了两个街头摄影的经典系列——《街头作品》(Streetwork, 1993-97)与《头像》(Heads, 1999-2001)。

下文选自画册《花旗私人银行摄影大奖 2002年》迪科西亚在当年被提名为该奖项的五位候选艺术家之一。该奖项创立于1996年,意在奖励“每年对国际摄影艺术做出最大贡献的在世摄影师”,是欧洲最大的摄影奖项(现更名为“德意志交易所基金会大奖”)。

画册《花旗私人银行摄影大奖 2002年》内页

图中作品为《头像 #23》(2001)

摄影 | DAMS,2014


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
Philip-Lorca diCorcia
文/丹·福克斯(Dan Fox)

选自画册《花旗私人银行摄影大奖 2002年》


《头像 #3》(Head)中紧箍着白色高圆翻领的金属光泽蓝色耳机吸引了我的注意。可能是因为我无法自持地沉迷于在城市里行走时使用我的个人音响设备。索尼公司给都市出行方式带来的影响足以用一篇论文来阐述,但我确信自己难以抵御它带来的令人麻木的愉悦。只要按下“播放”键,你就可以将城市通勤中的喧嚣与单调替换,为自己作主角的剧本加上配乐——成为那个脆弱的公民英雄,成为乏味日常中的德尼罗。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的《头像》中似乎流露出《白日梦想家》(Walter Mitty)式的蜕变,将无名氏变成有名人。

《头像 #3》,2001

富士水晶收藏级打印,120.7 x 152.4 厘米

© 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在观看这组照片时,我不禁想到的不是摄影,而是电影。迪科西亚创作的不是一系列人像,而是在慢动作中呈现了一场类型学的选美大赛,使某种特定的布料剪裁或徽章别针成为类型识别的原理代码。在城市的茫茫人海里,你曾对这些人都施以匆匆一瞥,而后继续在自己的航道上行驶。迪科西亚的《头像》均略剪至肩下,让人无法看出主角是在昂首阔步,还是在拖脚前行。因此,仅通过为数不多的视觉线索就能相当了解一个人,这点也令人不安。也许这是由于迪科西亚的拍摄对象都不可思议地像演员选派部门的演员。在凝固的生活面前,我们有机会看到模具中刻出的完美类型,而非个体:衣着时髦的联谊会女生(《#23》)、困境中的工资奴隶(《#6》)、严肃的时尚人士(《#24》)和表面无忧无虑、实则内心彷徨的青春期少年(《#10》)。然而,哈西德教派的犹太老人睿智的目光(《#13》)和CIA间谍的假笑(《#5》)中都似有深意,这让我觉得他们都知晓摄影师的意图。

《头像 #23》,2001

显色打印,125.7 x 156.2 x 5.1 厘米(含框)

© 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头像 #5》,2001

显色打印,125.1 x 155.9 x 5.1 厘米(含框)

© 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迪科西亚在分秒间捕捉到自我无意识的一隅,并将其重塑为史诗英雄主义的瞬间。当有人经过人行道上标记好的某个点,一个隐藏的三点光源就会触发,使凝望虚空的快门眨动眼睛,以此记下途径的姿态。尽管照片拍摄于白天,但三点光源的强度和精确将除主角外的所有人隐入深夜般墨色的黑暗中,犹如繁复的巴洛克人像。刹那间,迪科西亚捕捉下强化般个人主义的面貌,而这种面貌正是在好莱坞的外景地和时尚摄影师的工作室里由化妆师、服装助理和灯光师花费许多时间和金钱来制造的效果。纪录的真实从未如此充满戏剧色彩。这里的色彩近乎过了头,每根发丝、每道皱纹、每件衣物都好似费尽心机的配饰:《#23》里洗发水广告般飞扬的秀发,《#19》里充满学究气息的眼镜,连《#9》中邮政公司制服上的褶皱都如此完美。甚至是被迪科西亚的镜头忽略的其他行人,都像精心挑选的临时演员般融入模糊的背景。

《头像 #10》,2002

显色打印,121.9 x 152.4 厘米

© 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作品《头像 #10》在MoMA主题展《都市生活》现场,2002
该展览还包括迪科西亚的另外两件作品


但哪怕是在这具备媒介素养的时代,当所有人都熟练掌握了各种符号化的姿态时,你依旧无法战胜人类生来固有的、未被干扰的优雅。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将沃克·埃文斯(Walker Evens)与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的理念描述为“欣快的人文主义”,一种将美国定义为一个民主、开放的社会的人文主义。或多或少,迪科西亚都是这种伟大的、具有教化作用的美国纪实影像项目的继承者,在这个项目中,自然主义力图强调每个各异的普通公民身上的“高贵品质”。在迪科西亚炫目的聚光灯下,每个人都成了明星。但如果我们讨论的是天文学,我们必须既讨论星体组成的星座和星团,也讨论每个独立的星球。因为大城市和这些图像的魅力,不正在于它们令人解脱的匿名性?

《头像 #2》,2001

显色打印,124.8 x 155.6 x 3.8 厘米(含框)

© 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也许这就是迪科西亚想要我们思考的东西。如果我们在马路上见过这些人,那为何还要花费时间看摄影作品中的他们?除非他们长得漂亮,或看起来具有威胁性。但迪科西亚的《头像》引出的是一个更层次丰富也更矛盾的答案,这主要是因为这些照片包含了我们每个人在走过城市街道时心无旁骛、唯独专注于自身的一面。每一张脸上因忧愁而皱起的眉头都代表着穿城之旅的压力——那些回到家中、回到办公室或回到熟悉的人面前的迫切。他们似乎是为唤起我们的同情而生,但绕开了伤感。迪科西亚的图像奏响的是一曲不露声色,却充满共鸣的旋律。它们对我们来说有种诡异地熟悉感,因此吸引的是我们的好奇之心,而非蔑视之情。

我在想,《#3》用耳机听的是什么呢?

《头像》系列部分作品


《头像 #4》,2001

显色打印,125.7 x 155.9 x 3.5 厘米(含框)

© 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头像 #6》,2001

富士水晶收藏级打印,121.9 x 152.4 厘米

© 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头像 #9》,2001

富士水晶收藏级打印,125.7 x 156.2 x 4.1 厘米(含框)

© 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头像 #13》,2001

显色打印,125.4 x 155.9 x 4.1 厘米(含框)

© 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头像 #19》,2002

显色打印,124.8 x 155.6 x 3.8 厘米(含框)

© 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头像 #24》,2002

显色打印,125.7 x 156.2 x 5.1 厘米(含框)

© 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亚,图片由艺术家及卓纳画廊提供


关于卓纳画廊


卓纳画廊是位处纽约、伦敦、香港及巴黎的当代艺术画廊,现代理近60位在世艺术家和已故艺术家遗产,拥有过百人的专业团队。画廊自1993年创立至今,成功举办了众多具开创性的展览。卓纳画廊活跃于一级和二级艺术市场,一直致力于培育艺术家的职业生涯,当中许多已在当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列。

网站:www.davidzwirner.com

微博:卓纳画廊

微信:david_zwirne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