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泸州泸县:土地改革让农村旧貌焕新颜

四川新闻网 宅基地管理与利用
2024-09-15

四川新闻网消息(熊晓慧 记者 程海英)2015年,泸州市泸县被列入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一直以来,泸县紧扣“宅改”腾退“入市”指标、“入市”盘活“存量”资产、“征改”获得“入市”补充的内在联系,奋力为修法而实践、为发展而探索,趟出了一条依托改革加快乡村振兴的路子。鼓励农民自愿有偿退出闲置宅基地,把沉睡的“死资源”变成流动的“活资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土地征收多元保障机制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胡汉兵介绍,五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泸州市以问题为导向、紧扣试点目标、坚守改革底线,统筹推进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着力“四个创新”,重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格局,解决了乡村振兴中“人往哪儿去”、“钱从哪里筹”、“村应怎么管”、“地该如何用”等现实问题,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腾退宅基地,复耕变现


试点期间,建成山河社区、田坝新村、谭坝田园综合体等幸福美丽新村35个,促成550户农民家庭跨区取得宅基地、11万农民在新村和城镇适度聚居,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86宗999亩,协商征收农村集体土地2380亩,推进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实现512户农民就地创业、887户就近安居,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4740万元。放活了宅基地使用权,实现了宅基地的财产性价值。


泸县是丘区农业大县、劳务输出大县,幅员面积15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7万亩;总人口107.3万,农村户籍人口80万,常年外出务工36万。宅基地26.9万宗24.3万亩,其中闲置3.6万宗3.2万亩。完成闲置宅基地退出3.39万户、2.27万亩,退出户户均收益4.2万元,251个村的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平均突破100万元。初步解决了闲置宅基地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农村违占现象减少了80%以上,实现了宅基地的规范化管理。


泸县方洞镇董湾村党支部书记黄修地指着一片已经复垦了的耕地说:“这片地原本住着14户人,后来,搬的搬,迁的迁,现在只剩下一户还有人居住,13户都闲置着,就很浪费。”黄修地介绍,从农村土地改革以来,董湾村总共复耕了202户宅基地,复耕面积达到124.8亩。


闲置宅基地复耕大大增加了耕地面积,促进农民增收,而且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建设用地。董湾村村民郭宗银说:“我家2016年腾退的宅基地,是闲置、破旧、一户多宅的,当时政府发放了6700元补偿款,复耕的地现在也是我在种。”


易地搬迁,生活改善


泸县嘉明镇地处泸县北大门,幅员面积42平公里,下辖11个村、1个社区,人口4.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21户,1681人。


嘉明镇探索宅基地制度改革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将农村缺乏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的“三无”老人原宅基地有偿收回,整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采取政府兜底的方式,新建40-60平方米的安置房进行集中安置,配套日间照料、医疗点等设施,搬迁农户免费入住,对房屋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居住者去世后镇政府将收回房屋继续安置其他贫困户,以解决特殊贫困人口的安居和养老的问题。同时,搬迁贫困户全部转变为城镇居民,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并继续享有除宅基地之外的农村产权,土地承包权和林权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或流转,收益归搬迁贫困户。


扶贫公寓选址在嘉明镇狮子村新农村聚居点,已建成占地面积796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的安康公寓,房屋38套。周边基础设施完善,有木耳种植基地和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配套,政府为搬迁贫困户提供免费黑木耳种植等技能培训,并在安置点附近为搬迁农户调整一块土地,搬迁农户可就近进行黑木耳种植或到农业企业务工,解决贫困户搬迁入住后的长远生计问题。


泸县玉蟾村位于县城东郊区,幅员面积5.5平方公里,共595户、2208人。


玉蟾村依托宅基地制度改革,聚合“生态搬迁、扶贫搬迁、跨区配置、共建共享”方式,引导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原有宅基地,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统规统建占地26.4亩的山河社区聚居点,104户农户从传统散居迈向新型聚居。


从山上搬下来的玉蟾村5组村民陈远华接连感慨:


“以前娃娃读书一个来回就要走三个小时,现在好了,搬下来了,读书近了。


玉蟾村通过生态搬迁和扶贫搬迁推动41户138人实现整体搬迁,其中38户集中到玉蟾村山河社区聚居,既消除危房安全隐患,又平衡了山上与山下的区域差异,同时利于林区生态保护。


集体用地入市,农民变股民


泸县龙桥文化生态园位于泸县北郊,共4151户、14040人。该点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依托,整合产权制度、户籍制度等其它涉农改革,有效实现集体经济逐年增长,农民收入显著提升。现已创成中国美丽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国家4A级景区。目前已量化股权2.9万股,股本金总额8.6亿元,人均拥有1.3份股权,农民被成功转化成了股民。  


通过跨区配置、有偿退出、抵押融资等方式,既盘活了闲置宅基地,又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目前,已有43户闲置宅基地实现有偿退出,获得建设用地指标28亩,已在县内有偿调剂43.4亩宅基地退出节余指标,促成65.9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入市,变现资产1526万元,村集体获得土地收益800余万元。宅基地退出节余指标经过规划布局、指标覆盖等方式调整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权同等入市,有效平衡了区域发展土地需求。同时建立生态园股份经济合作社,健全农民土地入股、集体资产量化等机制,将农民的土地折资为70%的股份,政府投入的、集体的资产折资为30%的股份,实现农村土地股权化。


泸县谭坝村依托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活化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着力解决农业产业融合水平不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农民收入不稳定、村集体经济实力弱等问题,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谭坝村党支部书记马仕彬介绍,依托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闲置宅基地腾退,土地连成片,村里的产业结构也就随之调整,从传统的散户型到现在的集中型,现在已经建成粮油、水产、果蔬、生猪四大致富基地。


目前正在建设中的粮食加工厂二期作为谭坝村的退宅入市企业,由泸县粮食储备中心、泸州欣禾农业发展公司和村集体股份经营合作社三方共建,村集体股份经营合作社以土地指标作为资产入股。据了解,该厂占地20亩,主要进行水稻精加工、油菜榨油、高粱的烘干储存等,与1000亩粮油基地相结合,大大提高粮油附加值,预计今年3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届时将带动40多人就业,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盘活的闲置宅基地将“死资源”变成了“活资产”,每年在该厂稳定收入25万。


泸县依托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总体上取得了耕地总量不减少、建设用地有保障、闲置资产能放活、乡村振兴有支撑、农民和集体双增收的良好效果。


关于转载和征稿

1、欢迎转载本公众号文章,转载请联系我们设置白名单。

2、征集宅基地管理与利用相关稿件。来稿请告知单位及联系方式,发表时将署作者名并标识原创。


联系方式

微信:Mr_zhu198312
邮箱:zhulijun@51jianku.com
电话:4008315151


六部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

自然资源部答复城镇户籍子女继承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不动产预告登记问题

农业农村部农村宅基地管理法律政策问答

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有关工作答疑

2020年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纳入土地管理相关事项

一张图看懂广东省农村宅基地用地建房申请审批流程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的实施意见

农业农村部 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的通知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

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问题解答

一张图看懂农村宅基地用地建房申请审批流程

一张图看懂江西省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工作流程



了解更多宅基地资讯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宅基地管理与利用 (微信公众号ID:zjdglly)

点击“在看”的人最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宅基地管理与利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