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闲置农房里的养老新故事

苏州日报 宅基地管理与利用
2024-09-15


“离家不离村”不仅是一处高大上的养老寓所,更是一种接地气的养老模式—— 闲置农房里的养老新故事。


晟泰村位于昆山市淀山湖镇东南部,毗邻上海市青浦区,全村区域面积5.5平方公里,现有6个自然村(原有14个自然村,其中3个已动迁,5个已翻迁),26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2410人。村党委设有5个党支部,党员104名。该村先后获“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走到昆山市淀山湖镇晟泰农民新村的大门口,一个圆形标识有些褪色,但依然惹眼:上面印有一位慈祥老人的画像,中间一行字“离家不离村 养老新概念”赫然醒目。穿过大门往里走,广场两侧的红色楼房格外亮眼,“离家不离村”养老公寓就坐落于此。


“离家不离村”不仅是一处高大上的养老寓所,更是一种接地气的养老模式。6年多来,晟泰村按照“就地养老”理念,引导有需求的老年人从散居农户转为集中颐养,先后有120多位80岁以上老人“搭伙”养老,安享晚年。


“家庭和社会结合起来,既发挥家庭优势,又弥补家庭缺失,符合老年人的恋家情怀。”晟泰村党委书记顾永元说,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发动党员干部及青年人积极担当志愿者,鼓励企业资助,弘扬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气,为老百姓建好“家门口的养老院”。


用闲置农房破解养老烦恼


“真开心,住在这儿可比家里好!”养老公寓活动室里,今年102岁的村民邱美英精神矍铄,她口齿清晰地说:“‘老板’每个周日都来看我们,还带各种水果,和我们聊天问需求!”


邱美英念叨的“老板”就是顾永元。


两个人的相识,缘于2015年初的一次走访。当时,顾永元带领村干部在西厍自然村走访时发现,一位老人坐在家门口低头不语,看起来眼神迷离、精神不振。顾永元询问得知,老人名叫邱美英,子女都在外工作,平时身边连说话的人都没有,孤寂感与日俱增。


接下来的走访中,顾永元发现,邱美英的情况并非个例。在农民动迁小区,有些老人生活在不通风、设施陈旧的车库里;在农村老宅,有些老人住在简陋的附房里;更有不少单身独居的老人,整天唉声叹气……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养老的短板必须补起来。晟泰村党委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村干部通过一次次上门走访发现,“钟点托管”和“日间照料”的方式,并不能完全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顾永元说:“情感和精神上的落寞,才是‘空巢老人’面临的最大苦恼。”


经过多次“头脑风暴”,晟泰村党员干部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可以尝试用农村的闲置空房按适合老人居住的环境、功能、设施要求,进行相应的改建,让众多老人同处一屋养老。这样,居住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没有改变,保留了熟悉的氛围,彼此间的问候、关心和照料更增添了浓浓温情。


在淀山湖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本着让老人花更少的钱享受更便利、更优质的养老服务,晟泰村将一栋闲置农房就地改造成养老用房,命名为“离家不离村”壹号公寓。


2015年6月19日,“离家不离村”壹号公寓启用,共设18张床位。邱美英是首批入住的老人,她的晚年生活愈发美好。


公寓生活有快乐更有“内涵”


渐渐地,随着养老人数的逐年增加,“离家不离村”养老公寓迁至晟泰农民新村,硬件设施和居住环境得以进一步提升。


一个房间两张床,卫生间装有扶手,洗衣机放在公共区域,门外设置健身器材……养老公寓里,适老化设施齐全。


每天饭后,老人们不是围坐在客厅聊天,就是跟着录像做健身操,或者几个“老搭子”一起打牌、下象棋,大家倍感惬意。


晟泰村党委副书记张爱明介绍:“我们安排了数十种游戏项目,保证老人得到适量的体力和脑力运动,令他们每天的生活都过得充实、快乐。”


不仅如此,养老公寓每个月还给老人集体庆生,“看着他们手舞足蹈、无忧无虑的样子,像是回到了童年。”张爱明说。


村里建起的养老公寓,不仅让邱美英找到了众多“老伙伴”,更把她的小女儿邱林妹带回了身边。如今,邱林妹在养老公寓做护工,不仅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更能多陪伴母亲。


邱林妹平时的主要工作是给老人打扫房间、领取饭菜等,并带着老人聊天唱歌,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母亲原来的精神状态很差,在家里也不愿意说话,整天皱着眉头。现在不一样了,虽已年过百岁,但她思路清晰,愿意交流,整天乐呵呵的。”邱林妹说。


对于晟泰村工作人员杨士娥来说,养老公寓也成了牵挂。从2016年开始,她一直坚持参加志愿服务,每隔两周就会到养老公寓帮老人洗澡。“把每位老人当成自己的家人,看着他们干干净净、开开心心的,自己的那份满足感油然而生。”杨士娥用言传身教,为自己的两个孩子作示范。


据介绍,养老公寓内大部分工作由志愿者队伍完成,包括老人子女构成的“当然志愿者”、康乐寿组织服务人员构成的“责任志愿者”、爱心企业及社会人士构成的“社会志愿者”三部分。张爱明说,这既降低了服务成本,也提醒子女履行赡养义务。


牵手专业机构打消后顾之忧


离家养老,是否意味着子女不孝顺?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张爱明说,老人开不开心才是衡量子女孝不孝顺的标尺。“离家不离村”模式通过集中养老,老人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极大提高,更能促进老人延年益寿。同时,由于带有半公益性质,入住老人的子女非但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家务负担也减轻了不少。


老人舒心,子女省心,养老公寓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养老院”。村民赵雪梅说:刚开始动员婆婆来寓所时,“她极不情愿。现在想让婆婆回家待几天,她却一直摇头!”


经过多年发展,晟泰村集体可支配收入已超千万元。晟泰村用越来越多的资源反哺村民,每年村里拿出收入的50%,用于各类民生项目建设,并依托“自筹共建”农房翻建、“离家不离村”养老公寓、“晟泰老人看世界”、“康乐寿社会服务中心”四大品牌项目,提供有内容、有质量、有品质的服务,让全村人共建共享幸福新农村。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离家不离村”为农民养老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目前,“离家不离村”养老公寓接纳老人有三个标准:年龄80周岁以上、本地户籍居民、生活能够自理。


张爱明说,老人随着年龄增长,终将面临行动不便甚至卧床不起,为了消除老人和子女的后顾之忧,晟泰村党委决定寻求一家养老机构,进行后续照料,从而形成养老服务的闭环体系。


不久前,晟泰村与九如城养老机构签署协议。根据协议,晟泰村养老中心将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移交至九如城,接受全方位的养老护理,费用由晟泰村和老人子女共同承担。


晟泰村的养老新故事,仍在继续……


欢迎转载和投稿,微信:cnjlsy,电话:4008315151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宅基地管理与利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